其他
不想50岁被脑梗“缠身”,这4种食物再喜欢都别吃,尤其是第三种!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
邀请朋友给留言点赞
只要您有9个❤
即可获得奖品
注意是给您的留言点赞
不是给文章点赞哦!
送完即止
案例
▪ 54岁老党员李龙刚,在参加疫情防控会议时,因过度劳累,而突发脑梗;▪ 由于强忍不适工作,51岁的辅警罗锡波被同事送到急救室,确诊为脑梗塞;
▪ 因连续工作20多天,47岁女医师张姣梅突发脑梗,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一定要严防脑梗。
脑梗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非常高,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公害。那究竟脑梗是怎么样引起的呢? 脑梗,在医学上又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一般会出现说话困难、身体麻木(手脚、舌头、嘴唇)、头晕头痛、嗜睡的明显特征。 但是,有些隐性脑梗就难以被发现,大家不妨试试以下这个方法自测。
自测:在纸上以 5 毫米的间隔来画螺旋线4到5圈(如图)。然后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在 5 毫米间隔中间画一条线。这条线在10秒内画完。
结果:如果这条线有两处以上的地方,能和螺旋线碰触在一起,就要高度怀疑隐性脑梗死了。
当然有,目前国际上将“fast”口诀,即面Face、臂Arm、语言Speech、时间Time,作为判断脑中风的预警信号。国内则有识别中风“120口诀”,即: 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 由于脑神经控制脸部肌肉,中风刚开始时,神经受损,影响肌肉功能,90%以上的病人会有口角歪斜、脸不对称的表现。 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 中风一般只累及两个脑半球中的一个,因此,患者会突然出现一侧的肢体力弱、麻木,当平行举起两只胳膊时,其中一侧会下垂。 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脑供血不足时,支配舌头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 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就要第一时间怀疑是中风,并及时拨打 120 急救电话。
脑梗和饮食息息相关,有些食物如果吃多了,会增加脑梗的几率。远离脑梗,一定要避免摄入过多以下4种食物: 1、高脂食物 经常性的食用大鱼大肉或外卖等高油食物,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升高。此时血液中脂质沉淀增多,血栓的形成几率也大大升高,加速了脑梗的到来。 2、高糖食物 甜点、蛋糕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加速血管的病变,增加血液粘度,影响血液对脑部的正常供应。
3、腌制食物 腌制食物的含盐量较高,如咸鱼、烟熏肉、腊肠等等。虽然盐分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过多摄入,对身体的伤害可不止一星半点。 食盐中的氯化钠在血液中堆积,会造成钠离子滞留,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肿胀,血压升高。动脉斑块受冲刷容易剥落,随着血液流动。一旦堵塞脑血管,脑梗就离得不远了。 4、酒精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血管壁内皮组织损伤,造成血管壁表面不平整。血液中脂质在凹凸不平的血管壁更容易沉淀聚集,形成血栓。而且喝酒时,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也是引发脑梗的一大因素。 预防脑梗,坚持5个动作
平时在家多做这些简单动作,对预防脑梗有很大的帮助,也不会浪费很多时间。 1、旋转头部 坚持每天左右两边旋转头部,可增加血管抗压力,有利于预防脑梗死。
方法:先放松颈部肌肉,头部自然往左至右、右至左旋转,形成一个弧形状,完成后为一组。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每次做10组即可。 2、颈部按摩 按摩颈部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改善大脑供血,预防中风发生。
方法:将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左右两侧,速度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 3、转动手腕 这一个动作能预防和改善手麻的情况,同时能放松手部。
方法:双手手腕同时由内往外转50下,再由外往内转50下。注意尽量缓缓转动,幅度不宜过大,以免扭伤手腕。 4、空抓手 缺少锻炼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经常锻炼左手,可以锻炼右脑,减少病变发生。
方法:左右手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800次。 5、上提双肩 上提、放下肩部,可放松肩部神经、血管和肌肉,保证大脑组织血液和氧气供应充足。
方法:放松身体,将双肩上提、放下,建议早晚各做5分钟。
本文选自:健康圈,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