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吸毒大侠
哈喽,相信大家还不知道了,公众号最近改版,不再按发布时间推送,如果文章打开率太低,或者点赞不高,就会默认你不喜欢这个号,从而停止推荐,我们的号可能因此就会被“淹没”了。
账号创作至今几年了,相信这里已经成了很多养老人的家了吧
大家记得把我们账号星标★
记得随手给我们点个 👍【赞】 或是
就当鼓励下我们呗!!!
详情:酸枣仁和百合是“绝配”,每天晚上煮水喝,失眠多梦不来扰
很多人都知道,刚装修的房子异味大,甲醛浓度高。在甲醛浓度高的室内待久了,会出现眼睛红肿流泪、胸闷、身体过敏等现象,甚至会影响呼吸道和机体免疫力等,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
装修完毕后,有些人会选择使用活性炭包来消除室内污染。打开购物网站,搜索关键词“活性炭包”,出现的产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我们该如何选择既有效、性价比又高的那一款呢?
首先,疾控君带大家了解活性炭的种类和功能。
活性炭是一种吸附能力强的碳材料。它主要以木、竹、果壳(尤其是椰子壳)、煤等含碳量高的物质为原料,经过高温炭化、活化而制成的多孔吸附剂。
活性炭之所以能吸附多种有害物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多孔结构和比表面积。通常活性炭孔隙结构越复杂,比表面积越大,其吸附能力就越强。
注:比表面积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常用单位为平方米/克。
一般直径小于2nm的微孔活性炭容易吸附一些小分子气态物质,如: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己醛、乙酸丁酯等。直径为2-50nm的中孔结构,可以吸附大分子,如多环芳烃等。直径大于50nm的大孔活性炭可以吸附微生物、菌类等。
活性炭孔径这么小,肉眼根本分辨不清,该怎么选择呢?
注:《室内空气净化用活性炭》LY/T 3012-2018
怎样正确选购活性炭:
(1) 检查活性炭的包装
最好是密封包装的。因为在空气中或多或少地弥漫着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都会被活性炭所吸附。如果活性炭暴露于空气中,其吸附性能会因为吸附了空气中的这些物质而降低甚至无法使用。因此,越是吸附值高的活性炭越应该采用密封包装以防止活性炭性能被外界干扰。
(2) 看活性炭在水中的气泡
将一小把活性炭投入水中,由于水的渗透作用,水会逐渐浸入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中,迫使孔隙中的空气排出,从而产生一连串的极为细小的气泡,在水中拉出一条细小的气泡线。如果气泡越小,且空气排出时间越久,说明活性炭吸附能力越强。
使用活性炭时,应将活性炭包重点放置在污染源头以及人常活动的地方,例如:厨柜、衣柜、书柜等柜体和抽屉内,书桌、茶几、沙发旁等活动区域。同时,活性炭属自燃物品,使用时注意不能与氧化剂(如含有高锰酸钾 、氯酸钾等物品)放在一起,贮放处也应禁止明火和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活性炭吸收达到了饱和值,就没有了效果。而要重新激活活性炭的温度要求比较高,一般在150℃以上。所以,建议定期更换新的炭包。
使用活性炭并不是减轻室内空气污染的最优办法,减少源头污染才是最重要的,简化装修、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家装材料等。此外,装修后加强通风换气、隔段时间再入住等是避免装修影响健康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金镯. 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及其健康效应[J]. 卫生研究,2004(02):229-232.
[2] WHO Guidelines for Indoor Air Quality: Selected Pollutants[M].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0.
[3] Lília Ribeiro Guerra, Alessandra Mendonça Teles de Souza, et al. Assessment of predictivity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carcinogenicity and mutagenicity by freeware in silico models[J]. 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2017(91):1-8.
[4] 室内空气净化用活性炭:LY/T 3012-2018 [S].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9.
[5] 李崇磊,王凡,刘薇,等. 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暴露对小鼠脑组织的氧化损伤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J]. 生态毒理学报,2012(04):367-372.
[6] 张双双. 活性炭改性对气相污染物甲醛及氨吸附去除影响的研究[D]. 2015.
供 稿:王 凯
编 辑:袁欣仪
审 稿:张莉君 冯晓刚
详情请见⬇⬇⬇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