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定性:李嘉诚的伪善面目被揭穿了
在文章《香港的暴乱即将平息,然而斗争并未结束》中,我们谈到香港的利益集团的几个花招:
一、阳奉阴违
他们表态支持一国两制,实为占据基本法起草委员会、选举委员会的位置,对立法和选举等环节施加影响,保障自身的利益。
由于中央在特首任命等问题上有话语权,他们觉得这还不够。因此又用了下面两招:
二、以夷制华
他们和英国人配合,让以英国人为主的外籍法官控制了司法,并以司法独立的名义,极大的主导了香港的治权。
三、养寇自重
他们控制媒体、教育,宣传反中,妖魔化中央,达到养寇自重对抗中央的目的。而所谓的港独、反对派,是他们以民意为借口,对抗中央的棋子。
无论是在落实基本法二十三条,还是这次的犯罪引渡修例,他们都进行了妖魔化宣传,并配合国际反动势力对抗政府。
司法权掌握在英国人为主的外籍法官手里,媒体被西方势力和权贵精英合伙操控,经济被李嘉诚为代表的富豪垄断,地产绑架了香港经济,产业空心化,年轻人没有出路。
而他们却通过媒体和教育洗脑,让香港人认为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中央政府没有给他们民主,不让他们双直选。
他们用洗脑绑架了民意,以香港的前途为人质来要挟中央政府,妄图永久控制香港。
在他们的阴谋无法得逞之后,又假惺惺的出来表态,酸溜溜的说什么“黄台之瓜,何堪再摘”,什么“最好的因,可成最坏之果”。而后又要求对“未来的主人公”网开一面。
这种虚伪的做法,被中国官方直接打脸。由此可见,李嘉诚们已经彻底暴露了。因此解决香港问题的路线图,也已经非常清晰。
下面是中央政法委的批判文章:
近日,香港富豪李嘉诚再发声,称政府应该对“未来的主人翁”网开一面。
法治社会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香港少数“未来的主人翁”在街头非法集会、殴打路人、围攻警察、纵火烧街……种种暴行不一而足。提出对这样的人网开一面,无非就是纵容犯罪。这可不是“为香港着想”,而是看着香港滑向深渊。
针对李嘉诚的言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席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日说,不评论个别人士的发言,但法治是香港重要核心价值,政府一直坚持,违反法治的行为不应受到认同及支持,政府坚守违法要依法追究的原则。
特首不评论,但网友们可没放过李首富:
有网友回忆起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李嘉诚恪守法治契约精神,坚持向小业主追债,他们向李首富发问:怎么当年没见你给香港市民“网开一面”?
还有网友更直接:把李家的楼盘打折卖给“未来的主人翁”,这才是真正为香港好。
这个夏天发生在香港的修例风波,探寻背后的深层的社会根源,高房价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虽然不同地段有不同的价位,但香港的房价基本都在一平米20万港元以上,随便什么房子的租金都是每月1万以上,而香港大学生刚毕业的平均工资,也就是1万多港元。不仅买不起房,就连租房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大部分人只能与几个朋友合租,或者住在“劏房”中。
“劏(tang)”,在粤语中是割开的意思,“劏房”,顾名思义,就是一套公寓被隔成很多间,对于这种房子,我们有个更为熟悉的名字——群租房。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字,仅在逼仄、拥挤的“劏房”中就居住着20万香港市民。除了“劏房”,香港还有“笼房”“鸽房”“棺材房”,看名字,大概就能想象这些香港市民蚁居的状态。
在当下的香港乱局中,不少香港年轻人把房价高、租金贵的不满甚至愤怒发泄到了政府头上,但不得不说,他们的发泄,也许搞错了对象。
让住者有其居,关乎民生,关乎700多万香港人的生计,翻看自22年以来的施政报告,房屋和土地供应一直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头等大事。如何让更多的香港人住得起房,始终是首席行政长官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最紧迫的那一个。
去年,特区首席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多项增加土地供应措施,最大的设想有两个:一个是在大屿山周边填海造岛,可新增最多40万个住宅单位,容纳110万人居住,这超过香港总人口的1/8;另一个是开发新界340公顷棕地,提供6万个香港人急需的中小型住宅单位,其中6成为保障住房……
可以说,任何一个设想如果变为现实,都将极大解决香港市民的居住问题。但是目前设想仍是设想,并没有任何变为现实的迹象,因为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无论是填海造岛,还是开发棕地,总是会有各种环保组织、NGO、反对者站出来,“从香港的未来考虑”“理性发声”,导致这些和香港民生息息相关的议题在相关程序中久议不决,推进得困难重重,希望在一天天的拖延中变得渺茫。
有人说,各种利益集团打着“保护环境”“担心政府财政”之类的旗号出来,其实就是想维持香港的高房价,喊着最高尚的口号,来掩盖自己损人利己的目的。香港楼宇的“天价”对谁有利,答案或许并不难猜。
香港并不是没有地。新界那些大片没有开发的棕地就是最好的例证,实际上,全港棕地大约有4200公顷。有人说香港土地一半是山地不适合搞建设,但如果看看内地的山城重庆就不难发现,山对于建设居民住宅来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而这些土地上有太多的利益纠葛,在利益集团的阻挠下,计划通过城规委、法院的重重关卡,机会微乎其微。
既然棕地开发有些“水中望月”的感觉,政府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填海建岛上,林郑月娥更是直言,东大屿填海造岛的“明日大屿愿景”是本届政府的重点工作。但造出一片陆地来,也依然遭到了无情的阻挠。
去年香港为了推广这个计划,出了一个宣传片,给宣传片旁白的是我们熟悉的香港明星刘德华。反对者立即蜂拥而至,网上充满对“刘天王”的谩骂。政府想推行的,反对派不问青红皂白一概反对,当时鼓动民众谩骂刘德华和填海计划的人,现在却鼓动着民众把住无所居的愤怒发泄到政府身上。
楼价高企对香港的影响,除了民生和堆积的愤怒,还有更多——
住的问题扭曲了不少人的价值观,很多年轻人的目标就是尽量赚钱买楼供楼,一切都在向钱看,香港人也背上了“目光短浅”的坏名声;
高企的房价扭曲了香港的经济结构,福布斯排行榜上的香港富豪三分之一以上都经营房地产,对金融和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让香港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很低;
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又进而限制了创新,十年前就有望拉动香港创新提升的“数码港计划”,提出不久就在反对派的抵制下变作了地产项目……
在香港这个充满动荡的夏天,在全球经济这一轮增速放缓的凛冬,回看香港房屋、土地问题,没有一个时候比现在更加紧迫,这关系着香港人的切身利益,关系着香港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系着香港的未来。
香港民建联近日提出动议,呼吁特区政府援引《收回土地条例》,将目前处于私人名下的部分闲置土地收回并用于公屋建设,弥补普通市民住房的紧迫缺口,以期3年内取得实效。这个动议也是去年林郑月娥的施政报告中所提到的内容。
民建联还在港媒刊登大幅广告,8个字的标语尤为醒目——
收地建屋,刻不容缓!
不知“李首富”看到这8个字了没有。不知这次反对派还会不会喊着高尚的口号跳出来,阻挠香港人的生计,把香港的路四面堵死。不知和“李首富”一样的囤地圈钱的房产商们,这次会不会对香港市民“网开一面”,对香港的未来“网开一面”。
最后,还是想再重温一遍刘德华在那个宣传片中富有磁性的声音:
我们见过充满朝气的香港,我们也见过停滞不前的香港。你想下一代,见到一个什么样的香港?
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