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治愈」你,珀莱雅费心思了|片厂圆桌

厂工们 品牌制片厂 2022-06-17


10月21日 | 周四

「片厂今日荐」通常都由某一个放映员从个人视角出发去解读广告片,难免有提及不到的地方,为了丰富广告片的观察视角,我们决定推出一个不定期内容「片厂圆桌」(我们日常开会的桌子也确实是个圆桌),让映员们对同个项目各抒己见,把讨论现场搬到线上来。

第一期我们对珀莱雅的「回声计划」进行分享,如果朋友们有想说的,欢迎来厂里留言!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珀莱雅 × 中国青年报 × 壹心理联合发起「青年心理健康公益行动——回声计划」。

在日益受关注的抑郁话题下,珀莱雅用不同行动让情绪被正视、被诉说——

一支主题片是打开诉说的窗口,通过故事演绎,让不同人回溯生活经历,为敞开话题找到着力点;

一本「情绪疗愈不完全指南」编撰了生活里常会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一些专业指导;

一堂线上公益公开课,让大家更科学理解自己的状态;

四支纪录片,带着所有人走进真实的生活之中,从不同纬度展开讨论;

……


那么,珀莱雅的付出,究竟又收到了怎样的「回声」呢?接下来我们展开看看。

回声
「没有一种情绪是不正当的,没有一种痛苦应该被轻视。」

珀莱雅从工作的压力、失恋的悲伤以及青春期的迷茫故事中切入,描绘了情绪「说来就来」的时刻。影片最后没有用某一种具体的方式让焦虑、沮丧消失,没有说「你不必」,而是说「你可以」,用一个更开放的态度和所有人站在一起,给予支持与理解。


除了主题影片,四支人物纪录片也在近日上线,请到摄影师张牙疼、美妆博主@momo酱也是徐老师、心理咨询师张春、李松蔚四人进一步阐述抑郁话题。

回声 · 看见
「我们都有自己情绪的权利,每个人都拥有难过和沉湎于难过的权利。」

摄影师张牙疼曾经拍摄了 100 位抑郁症女孩,这个摄影项目取名为「皱起的雾」,他觉得这种抑郁情绪就像雾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时刻围绕着你。

作为有过抑郁症的张牙疼来说,摄影是他和其他抑郁症患者互助的一种「媒介」,拍照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的过程,而这些照片最终成为了情绪的出口,被记录、看见和排解。


回声 · 共生
「以前我对这个病的态度是 fight——抗争,现在的态度则是 live——共生。」

美妆博主 @momo酱也是徐老师 讲述了她与双相情感障碍及抑郁症抗争的故事,个人痛苦之外,也向我们揭示抑郁症背后的家庭的一角。从不知从何而解的痛苦到找到与自己和解的方式,最动人之处是她接受了当下的一切,与之共生,重返到真实生活。


回声 · 省视
「你可以难过,你可以担心,你可以休息一会儿,你可以输,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李松蔚重新审视那些正常的、健康的、主流的定义,立于整个时代的大环境中,李松蔚聊到当代人的心理挑战,鼓励大家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做自己。


回声 · 倾听
「因为任何规则都不是因我而生的,只有我的规则是因我而生的。」

作家、心理咨询师张春谈到「女性抑郁」这个话题,用生活感受深入其中,从过往的「倾听」中,发现那些共同的问题,帮助更多人找到内在与外在的平衡。



围绕珀莱雅的「回声计划」,放映员们畅所欲言,从主题、影片内容、品牌等等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岳野兔

整个 campaign 的评价都很不错!看到很多人都在洞察、文案之类的,那我就从片子本身说说吧。其实「回声」这个词就很棒了,讲究一来一回,有输出有回应,影片是一种输出,然后把回应留给了荧幕前的观众。

「情绪」话题好似最近越来越被公众和品牌重视,泡泡玛特出了情绪盲盒,珀莱雅此次也以此为题延展公益项目,其实单单去讨论这个议题似乎显得比较单薄,这支宣传片和四个纪录片达到了很好的铺陈作用,尤其率先突出的那支启动片,很喜欢里面有分寸的演绎,包括旁白都是有点沙哑的、不修音的讲述,有被代入进去。


@puting

这是一次富有社会学想象力的计划,它把源于周遭情景的个人困扰,上升到更为宏大的公共议题,从而让更多人能看见自己,直面自己内心和周遭人群的联系。我想这也是在如今内容过剩的年代里,品牌通过自己的资源和知识帮助用户探索自己更多,践行做「优质内容提供者」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陈又橙

在当下,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得上 5 分钟的情绪感冒吧,有些人可以很快可以康复,而有些人可能一直得不到治愈,累积成了情绪重病——抑郁症。

从情绪问题作为切口,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品牌其实不少,但很少有珀莱雅这样能触到情绪深层的肌理,然后一层层给你剥开,并且告诉你该如何治愈的。比起正片对情绪的展示,更能打动我的还是人物纪录片里所呈现和探讨的情绪问题。喜欢《看见》篇里的张牙疼关于抑郁症女孩的摄影项目,看到了很多与情绪周旋的故事。

推荐所有女生看看《倾听》篇,张春以「女性抑郁」这个话题切入,她认为,女性永远活在「双重束缚」的规训之下,社会对女性会有两种逻辑去进行评判,类似于「你可以有钱,但不能太有钱;你可以漂亮,但不能太漂亮。」在这种父权语境下的审视很容易让女性走上情绪深渊「好像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最后张春也给出了她的回应「因为任何规则都不是为我而生的,只有我的规则才是为我而生的。」希望所有女生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规则呀~


@cc

坦白说,刚开始看到主题宣传片的时候其实没太大感受,毕竟情绪是一种私人化的东西,如果没有相似的经历感受就很难共情。一直到后面这四支纪录片推出,才觉得被击中了,由展示情绪到探讨问题,有始有终,很完整,也呼应了「回声」这个大主题。

看见、共生、省视、倾听系列纪录片给我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像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并且这几位主人公的讲述都挺客观真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落入到很空虚的讨论中。从看见抑郁情绪到认识理解它,在不同人的讲述中,我也在回溯自己的生活和周遭事物,给了我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理解情绪的机会。


@吃了个瓜子

「回声计划」这个项目,从当下备受关注的青年心理健康议题出发,在公益中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的同时,也彰显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习惯性的对怀有强目的性品牌营销保持谨慎,而更能被慷慨无私且有实际作为的品牌引起共鸣。或许,品牌如何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也是品牌发展和实现盈利的新模式。


@水母

刚开始看到回声计划相关物料的时候,其实没有很大触动,类似的走心的 campaign 不在少数。但后续几支纪录片,选择了合适的人物娓娓道来,对于话题的探讨更加深入,让我真正感受到回声计划的意义所在。尤其是心理咨询师张春的那支,她用平实的语言却将女性抑郁这一问题的本质讲得很透彻,也会联想到曾听朋友诉说经历抑郁的过程,如果不愿接受、承认抑郁的情绪与状态,就更加无法走出来。

这支纪录片里还设计了一个片段,一个女孩去看女性摄影师 asuki 的「about girls」摄影展,这个细节也很戳我。


昨日补档

保持联系与关注
yueyetu@socialbet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