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仅展15天!举世闻名的上图镇馆之宝倾出,尽现中国古代书籍装潢之美

展玩团队 展玩 2022-01-07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缥 缃 流 彩

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

📍上海|上海图书馆


· 特 别 声 明 ·

本文配图来自上海图书馆,部分由展玩拍摄,版权所有

严禁未经授权的复制、盗用(包括裁切水印后使用)等行为,违者必究


上海图书馆筹备已久的2018年度大展终于近了!

 

这场下半年必看的重磅大展——“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即将于11月1日开幕。

 

上图素来低调,馆藏却“卧虎藏龙”——


这里所藏古籍善本、历代碑帖,因传承积累久远深厚,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堪称举世闻名


就其中最为珍稀的宋元刻本而言,上图收藏总量就达三四百种位居全球第二宋刻如《集韵》《艺文类聚》《杜工部集》等均为海内外传世孤本


碑帖来说,列入国家等级藏品的宋拓本四十四种宋拓《许真人井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郁孤台法帖》《绍兴米帖·卷九》等也均属传世孤本


只是大多数时候,这些古籍碑帖被封藏于书匣之内,不轻易不示人。曾有文介绍,除有限的公开展览或少量零星复制之外,上图许多珍稀名品,若非特殊之需并经特别手续,一般人甚至是近水楼台的本馆人员,平时皆难获一睹


这次,终于有了一次观尽精华的机会。


“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展中,上图即将展出的馆藏文献品类涵盖佛经、书籍、碑帖、尺牍,总数达100件(组),每一件都堪称“镇馆之宝”——这一说法,绝非媒体夸大,而是出自上图的官宣。



宋拓宋装 九成宫醴泉铭

 

这其中,有许多举世稀见的“国宝”级珍品或孤本,如沪上收藏巨擘、书画家、鉴定家吴湖帆四欧堂的“镇堂之宝“宋拓《四欧宝笈》,传世孤本宋拓宋装《许真人井铭册》,宋拓《绍兴米帖·卷九》,唯有二函残帙的宋拓《郁孤台法帖》等等,皆为大家耳熟能详。


如果有心关注,一定已经看到上海图书馆官方微信中重点预告的几件展品:


被称为“天价九成宫”宋拓宋装《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藏本),上海图书馆碑帖研究专家仲威先生认为此本“装裱一流,字口中可见褶皱,字口外服帖平整,保持了宋拓碑刻原始面貌”


流传有序的宋刻孤本《重雕足本鉴诫录》——如今各种传抄本均出自此本;


极其富丽堂皇的五代泥金写本《妙法莲华经》


自敦煌石室散出的《六朝唐人写经残字》


手稿本《里堂家训》,是被阮元誉为“一代通儒”的清代学者焦循著作的原始面貌;


还有吴湖帆重装的吴大澂稿本《愙斋集古录》


宋拓宋装 九成宫醴泉铭


宋刻孤本 重雕足本鉴诫录



五代泥金写本 妙法莲华经


传世孤本 宋拓宋装 许真人井铭册


线装稿本 愙斋集古录


宋拓 郁孤台法帖


不过,关于这次展览的重点,上海图书馆展览筹备组极富学养的先生们,希望呈现的绝不止于“镇馆之宝”,更是它们的“装潢”。


所谓“装潢”,泛指书籍装帧。细细体味这场特展的名字——“缥”意为淡青色,“缃”则是浅黄色,古代人常用淡青、浅黄的丝帛作书囊书衣,“缥缃”便用以指代书卷,也暗含书籍装潢的意味。


关注古籍装潢的展览不多,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于2015年举办过一场“护帙有道——古籍装潢特展”,讨论的便是各个时代书籍装潢的特色,以及千年来书籍装潢的变迁。


装潢的优劣,正是评判古籍等第高下的依据。图书的等第越高,装潢的档次也越高。这正是本次展览展品规格之高的原因。


本次年度展顾问、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陈先行先生谈到从明代中后期开始图书有了不同等第的区分,这便是人们开始视图书为文物的标志之一——在第一部官修善本书目清代《天禄琳琅书目》中,就明确记录了以不同质地色彩的材料装潢不同版本级别古籍的情况。



宋拓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在前不久中国嘉德的学术研讨会上,本次年度展顾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景中先生曾提到,《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具有两种功能,可以当成法帖也可以当成书籍。“这来自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宋代金石学研究,既是研究也是鉴赏,如果是鉴赏它就是法帖,如果是研究它就是书籍。这意思就是说,书籍既是文献又是艺术,既是研究又是鉴赏的对象,既可以用学术的眼光又可以用艺术的眼光看它。


从这个意义上讲,将要在上图年展展出的佛经、碑帖、尺牍以及历代精刻本,都可作如是观。


在上图本次展览中,你能欣赏到包括线装、蝴蝶装、经折装、册页装、卷轴装等装池形式,并体味到绘画、书法、篆刻等传统艺术在图书装潢中的运用。即便你是一位图书的门外汉,依然能够在这些千百年来被代代传承呵护的古籍碑帖中直观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细节之美,体味到流转岁月中人与物的彼此观照。


这场古代书籍装潢展将有“护帙”“饰观”两大板块——


  • “护帙”篇体现各种书籍装潢样式

  • “饰观”篇着重关注绘画、书法、篆刻等在装潢过程中的应用。

 

另有“书具之美”“书衣之美”两个单元,呈现特别精美的书衣、书具。


线装清内府四色钞本 进瓜记 江流记


明拓本 受禅表


明嘉靖三年徐焴刻本 唐文粹


明拓本 汝帖


明拓本 黄庭经 兰亭序


精心择选的善本碑帖背后,指向的是古籍碑帖收藏史中经由人与物所承传的传统与学养这是筹备组希望通过展览传达的真正要义


项元汴、黄丕烈、龚心钊、吴湖帆……经由明清以来各位著名收藏家的装潢后,这些珍贵的典籍文献才成为我们今天所能得见的模样。比如《四欧宝笈》、宋拓《许真人井铭》、宋拓《蜀石经毛诗残本》、宋刻《侍郎葛公归愚集》、宋刻《梁溪先生文集》、唐写本《妙法莲华经》、《王居士砖塔铭》等等,其间可见藏书家的学养、审美与趣味。


除了上文提到的重要藏书家,展品中还可见经翁同龢、莫友芝、傅增湘、张大千等众多明清至近现代文人之手装潢的典籍文献名家书迹、题跋在这次展览似为“配角”,却依然熠熠生辉,如黄道周手迹赵之谦、吴昌硕、王国维等所题引首、题跋、题签等等。

 

特别提醒你,此次展期仅短短15天,11月1日至11月15日(周一不闭馆)


四欧宝笈 宋拓本


传世孤本 宋拓宋装 许真人井铭册


上海图书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籍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其中不乏装潢佳作,然展厅场地所限,精品馆藏无法全部展出。专家们择选的全部精品请详见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展览配套图录《缥缃流彩——上海图书馆藏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图录所属大大超过展览选目图录,同时除有关书籍装潢之内容外,还附有书影、题跋等,极具文献、鉴赏和收藏价值。 


图录印量有限,为方便观众,我们在文末附上了预售链接



.

 

九月起,上海图书馆官方微信已陆续剧透了六件“镇馆之宝”

 

打头阵的是一件极精美的五代泥金写本《妙法莲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经折装——这是从里到外,从书到书具制作都极为考究的一套书。


妙法莲华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 五代泥金写本 经折装


原各册扉画左侧边匡内书“弟子彰义军节度使钱宏信敬舍”一行字,均被刮去。

蓝底牡丹六合织锦函套,楠木上插式书盒。



这部《妙法莲华经》一卷装为一册,共有七册。展卷可见经文以泥金楷书,各册引首都有泥金绘制的佛说法图,护首(引首背面)则为泥金绘制的牡丹蔓草人像图案,并题有经名、卷数。


在此普及一些基本概念。


所谓泥金,是佛经写本中最为富丽堂皇的一种——须以真金屑末制成的颜料来书写、绘画,一般泥金写本都使用特制的深色瓷青纸书写,更凸显泥金的光泽。传世泥金写本以佛经居多,绘图、书写极尽工致整饬。


经折装,是源自佛经经卷的一种装订法,即将写有经文的整幅长纸按一定宽度加以折叠,然后再在前、后(上、下)加装木版或织锦面的封面、封底,使成书册。


经折装是佛经的主要装潢形式之一,但其他类别的文献如碑帖,也常常采用。





此外,每一册都装有褐色梅花冰裂纹织锦书衣,全套经书又配制了蓝地红、白花卉纹六合如意织锦函套,最后装入前插盖式木制书匣,非常讲究。


前插盖式木制书匣


蓝地红、白花卉纹六合如意织锦函套

褐色梅花冰裂纹织锦书衣


民国大收藏家龚心钊旧藏的宋拓宋装《九成宫醴泉铭》,因其当年购入价格甚昂,曾被誉为“天价九成宫”


这件《九成宫醴泉铭》宋拓本、宋旧装经折装,虽已经重装修复,但尽可能保留了原来的材料和面貌——碑文四边皆为宋纸


九成宫醴泉铭

宋拓本 经折装 宋旧装

民国龚心钊重装本 装工王仪堂

此件原题宋装,册尾有龚心钊重装题跋

翁方纲、龚心钊皆认为拓本面板书衣为宋代缂丝所制,不能确认


衬页装有明王铎、民国郑孝胥手题书签,粘有龚心钊题跋二纸


王铎手题书签


拓本首页


拓本第七页,中缝粘有龚心钊校记二纸


1934年,龚心钊以整整六千大洋从一位军阀手中买下这部碑帖——其出售标价写明为5060圆,购自北京庆云堂张彦生处。在此之前,这部北宋拓本先后经明清之际当过三朝宰相的党崇雅、清代道光年间兵部尚书初彭龄、嘉庆年间内阁学士翁方纲等人递藏。


龚心钊分两次才付清这笔钱——先付了三千,拿到书时又给出一张三千元的欠条,两个多月后汇出余下这三千,才换回欠条。

 

六千大洋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


在30年的旧上海,一块大洋可以请客两份西餐。


上海博物馆元老汪庆先生曾谈到过:“当年3000元就可购买石库门房子一个门牌号了,类似于今天所见的中共一大会址楼上楼下外加一个天井。”


彼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碑帖行情普遍不高。据仲威先生在《善本碑帖过眼录》中所写,当时“上海图书馆从古籍书店、荣宝斋、庆云堂、仁立古玩店等处购买的碑帖多为一二圆或三四圆一册,二三十圆的碑帖在今天看来已可称为旧拓、善拓,标价五六十以上者已可挑出符合国家二级文物标准的帖。”


即便对龚心钊这样顶级的藏家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大手笔,所以,特地将这张欠条装入册内,是为纪念


龚心钊对《九成宫醴泉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装,在下文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


宋拓宋装 九成宫醴泉铭 中的欠条



宋拓宋装《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经明代收藏大家项元汴、清代知名藏书家、版本目录校勘学家黄丕烈旧藏的《重雕足本鉴诫录》,更是国宝级宋刻孤本

 

《鉴诫录》是五代后蜀何光远纂辑的一部书,汇编唐、五代有关政事的故实,传世极为稀见,上图藏此本是传世仅见唯一的宋刻本。


此书后传至清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手中。2000年,上海市政府特拨450万美金,从现居美国的翁氏后人翁万戈先生手中,将常熟翁氏六代家藏的藏书整体收购回国,入藏上海图书馆,轰动文化界。《重雕足本鉴诫录》正是其中一部。


重雕足本鉴诫录

后蜀何光远撰 宋刻本 蝴蝶装

明项元汴旧装、清黄丕烈重装本


册尾有黄丕烈嘉庆九年重装题跋

据题跋原书原为项氏天籁阁旧装

黄氏以所储宋纸替换旧装明纸,改为今式



目录首页


所谓宋刻,即宋代雕版所印的书,中国雕版印刷品现存最早的实物。自明代以来,历代藏书家都将宋刻本视为极品,有“一叶宋版,一两黄金”之说。


从书上留下的痕迹追溯,它曾为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收藏——目录首行的“项元汴印”、“墨林秘玩”和卷一首行的“项子京家珍藏”、“墨林山人”四印,都是他钤盖的藏印。清初又为朱彝尊、王士禛、曹寅等大家过眼。




重雕足本鉴诫录 钤印与题跋

 

当年黄丕烈为购入《鉴诫录》可谓千方百计,花了大把银子。


在题跋里,他破天荒细细算了一笔账:全书共计五十七叶,题跋一叶,此书“以叶论价”,每叶要花四钱六分银子,可见宋刻书有多贵!


黄丕烈还秉承“洁癖”精神对其进行了重装,抹去了项元汴重装的大量痕迹,我们也将在下文中详述。


“以叶论价”


在上图的特别推荐中,还有两件卷轴——一为《六朝唐人写经残字》,另一件为清代学者焦循手稿《里堂家训》

 

《六朝唐人写经残字》是两页佛经写本残页合装而成的手卷——一是《妙法莲华经》残页,古茂拙气,为六朝写本;一是《摩诃波罗密经》残页,宕逸有致,为唐写本。残页都是敦煌石室散出的遗物,虽已不完整,但因年代久远传承不易,仍是难得的宝物。


吴昌硕在手卷引首题此两件残页为“石室鸿宝”


六朝唐人写经残字

卷轴装 民国李绪重装



“石室鸿宝” 吴昌硕题


民国时期著名文士、曾为袁世凯家庭教师的方尔谦在卷尾题跋中详细讲了两片残页的用纸:


前一页白色纸六朝写经纸,质地坚韧紧致;后一页深黄色纸,软薄加光,就是有名的“硬黄”——所谓“硬黄”,就是用黄蘖染色,再加浆或涂蜡,光泽莹滑的加工纸,能够防蛀久藏,敦煌写经常常用硬黄纸,苏东坡诗“新诗说尽万物情,硬黄小字临《黄庭》”,说的就是这种纸。


方尔谦评价两件墨迹,前一页是北朝风尚,面目自然;后一页则是闲静无火气,有晋人遗意。


 六朝写经纸《妙法莲华经》


▲ 唐朝硬黄《摩诃波罗密经》


郑文焯题记


方尔谦跋尾


清代大儒焦循手写的《里堂家训》稿本手卷,则是存世焦循家训的一部分。


“里堂”,即焦循的字。像那个时代的所有学人一样,焦循于经学有专精的研究,而在天文算术方面则有突出的成就,一生留下了数百卷著作,如《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孟子正义》、《剧说》以及《雕菰楼文集》等等,被阮元目为一代“通儒”


《里堂家训》共有二十九则,是焦循为儿子讲解读书治学的门径而写,手卷上共有王欣夫先生、顾廷龙先生、潘景郑先生三篇题跋,还有叶景葵先生的一条观款——这四位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的墨宝齐聚一卷,机缘相当难得。这些老先生,都和上海图书馆渊源颇深。


里堂家训

清焦循撰 手稿本

卷轴装 诸仲芳重装本


顾廷龙手题书签


手卷书影


根据上海图书馆的展览清单,这些“镇馆之宝”仅仅是冰山一角。

 

举世闻名的传世孤本——宋拓宋装《许真人井铭》此次也在展出之列。许真人是东晋年间的一位道士,他在自家宅南穿凿的井便是“许真人井”,而铭则刻于井栏之上。这则井铭由南唐徐铉撰文并书写历史记载他与韩熙载齐名,为各地道观写过不少碑铭文字。

 

《许真人井铭》为南唐刻,篆书,共七十四字,然而原井早已毁于北宋年间,因此其井铭传拓极为稀见


许真人井铭

宋拓宋装本 经折装

南唐徐弦撰、书,清沈树镛重装本


此件原题宋装,实已不是宋装原来面目,但是保存了宋代托裱的内页,蛀孔也未做修补。旧拓被逐页浮置于新制的经折式底册上,中心对折处与四角分别用丝线加以固定,不加裱褙,首尾加装面板,外包以蓝布书套。此种装法为重装本中特例,仅此一见。



面版刻有赵之谦题名、题记


吴湖帆题记


当年清代金石学家张廷济曾以千金购得《许真人井铭》,后辗转进入沪上收藏巨擘吴湖帆四欧堂。富藏金石的吴湖帆亦对此本格外青眼有加,说:“吾家所贮唐宋诸碑帖,以此真宋初拓为最古。所见唐拓诸本,亦不可信,皆无此古也。”并奉其为“天下第一北宋拓北宋装,四欧堂墨宝之一”


衬页装有张廷济、赵之谦手题书签,有吴湖帆题记


赵之谦手题书名


拓本首页


而吴湖帆生前最珍爱的宋拓碑帖之一,其"四欧堂"镇堂之宝——《四欧宝笈》也将展出。


《四欧宝笈》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传世碑拓,包括《化度寺邕禅师塔铭》(海内原拓孤本)、《明公皇甫碑》(北宋拓本)、《温虞恭公碑》(南宋拓本)、《九成宫醴泉铭》(南宋拓本)每一本都是宋拓,皆是传世碑帖中“金字塔尖”式的国宝级文物。吴湖帆先后收齐,四碑合装为一匣,并题"四欧宝笈",其书斋亦名为"四欧堂"。


四欧宝笈

宋拓本 册页装 吴湖帆重装本




《邕禅师塔铭》、《明公皇甫碑》、《温虞恭公碑》、《九成宫醴泉铭》合称。《邕禅师塔铭》,唐李百药撰,欧阳询书;《明公皇甫碑》,于志宁撰,欧阳询书;《虞恭公温公碑》,唐岑文本撰,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唐魏征撰,欧阳询书。


其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为宋拓海内孤本。宋时《化度寺》就有翻刻多种,版本流传繁多,而唯有四欧堂本是唐刻原石拓本,尤为珍贵


旧锦面版,红木镶边,装有吴湖帆手题书签


化度寺碑王同愈手题书签及旧签


化度寺碑拓本首页,钤“吴氏四欧堂所藏宋拓唐石真本化度寺碑印”


同时展出的还有《四欧宝笈》的楠木书匣、书箱,箱盖刻有吴湖帆手书瘦金体“四欧宝笈”四字,侧插式书匣匣盖上还刻有吴湖帆手题碑名


箱盖刻有吴湖帆手书瘦金体“四欧宝笈”四字


书箱分上下四格,每格置一书匣


箱背上下开有四孔,便于伸入手指推出书匣。



.


为什么连同书匣一同展出?


展览筹备者想要呈献给观众的,绝不仅仅只是名宝,更是古籍碑帖收藏史中经由人与物所承传的传统与学养。


展玩特别专访了展览主要筹备者、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古籍专家梁颖先生,他说,希望观众透过这些镇馆之宝,来细细体味古代图书中的“重装”


梁颖先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谈到,图书装潢一事,以传统的眼光来看,主要是一门技术,然而随着图书性质的转变,成为一门艺术。原因在于,装潢的任务共有两项:一是保护书本的内页,二是美化书本的外观。而后一项任务,因为关涉到人的审美趣味,从而把装潢带入了技术与艺术的交错之地。图书装潢是评判古籍等第高下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般新印刷的书相对装潢简单,是为“原装”;当书的版本愈发稀有,成为收藏品,收藏家自然会为其重新制作更高规格的装潢。我们如今所看到的“高级装潢”,几乎都是“重装”——使用材料档次极高、工艺极为讲究,甚至会按照藏家的品味重新进行编排。


宋拓本《黄庭经》册页装 清刘世珩重装本


收藏家里,能玩得起“重装”、玩好“重装”的人,绝对是站在金字塔塔尖的“凤毛麟角”。“从晚清到民国,真正有能力来做这件事的人可能只有个位数。”梁颖说,这样的人——审美、学识、财力,缺一不可


搜寻展品清单,有三个名字出现频率最高——黄丕烈、吴湖帆、龚心钊


吴湖帆是私藏家中对装潢过程参与度最高的一个——“那时代装潢的实施都操诸工匠之手,收藏家并不认为有必要介入实际操作”,所以在梁颖看来,“从这样的角度观察,吴湖帆不能不说是一个异数。”梁颖曾有过专门的撰文与讲座细述《梅景书屋的图书装潢艺术》

 

“身兼鉴藏家与书画家的吴湖帆,虽然也没有直接参与技术层面的工作,但通过题写书签、题记、题跋、题词,绘制扉画,钤盖印章,将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全面地引入装潢流程,由此扩展了图书装潢的语汇,并塑造了一种独树一帜的风格,把装潢推进了艺术的范畴。”

 

宋拓《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紫檀书匣上有翁方纲手题碑铭;织锦书衣,吴湖帆手题书签。


这件珍贵的残本为钱镜塘藏品,但与吴湖帆深有渊源——为其外祖沈树镛旧藏,内有其手书目录。吴湖帆将帖内原来拓本缺失的部分都一一手写补出,重新梳理文本并重装——这绝对是工匠无法完成的事。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宋薛尚功辑刻 宋拓本

经折装 吴湖帆重装本



紫檀书匣 匣盖刻有翁方纲手题碑铭



织锦书衣 装有吴湖帆手题书签


册首清胡澍手题书名


沈树镛手书目录、吴湖帆题记


原拓缺失部分皆由吴湖帆手写补出


吴湖帆重装题记


梁颖说,学养深厚的吴湖帆自信而果断,喜欢对珍稀善本碑帖进行拆除旧装、重制新衣的大工程,这在其他藏家或不多见,却是梅影书屋的平常景象。


这次将展出的《愙斋集古录》稿本是吴湖帆亲力亲为的极佳案例——


《愙斋集古录》是吴湖帆祖父吴大澂历年所辑一千一百余器金文拓片的汇编,但在吴大澂生前未能付印出版。


此书在当时极受学界欢迎,民国初年进行第一次装池后,商务印书馆曾于1917、1918、1919年连续影印三次,1930年再次出版。而在其初版二十年后,吴湖帆对这部手稿进行了彻底的重装——从外观到内页。


愙斋集古录

清吴大澂编撰 稿本 线装 吴湖帆重装本


函套上吴湖帆手题书签


毛公鼎拓本


毛公鼎释文、考释


毛公鼎拓本吴大澂题跋


梁颖先生在《梅景书屋的图书装潢艺术》中曾详细谈及此书重装的步骤,可见吴湖帆重装心思之一斑:

 

首先,吴湖帆定制了特大的套格纸以作内页;






其次,对各卷文本重新进行了厘定,调整了原有排序,增补了原阙内容,将商务印书馆影印时编次的二十六卷合并为十二卷,吴湖帆亲笔题写各卷卷首目录;



吴湖帆手书目录


原本上的拓片、墨迹,吴湖帆全部重新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裁割、拼接,再托裱于各页页面,原本墨拓上的印章,沿其边缘裁切;





接着,吴湖帆根据手稿补录了商务本中没有收录的吴大澂考释文字——据梁颖统计,全书重装时共补录440多则释文及考释文字补题器物题名更多达700余则




吴湖帆还增补、重新剪贴替换了部分拓片;在历次重装时过录的吴大澂考释文字上,补钤吴大澂名印再加钤过录者印章;正文托裱完成后,又将吴昌硕旧题书名叶昌炽序、吴大澂自叙、王同愈旧跋等墨迹裁开后裱入版框,依次装于首册卷首,并请八十三岁的吴稚晖新题了书签。



重新裁开裱入的吴大澂自序


最终,经过吴湖帆重新装裱的《愙斋集古录》全书分装为三函十二卷,各册均采用考究的六眼线装藏青绢面书衣,书签则是吴湖帆以泥金题写的“愙斋集古录”及卷数;



藏青绢面书衣,六眼线装,各册均有吴湖帆泥金手题书名、卷数


书函则是蓝布四合套的样式,贴蛋青洒金书签,同样是吴湖帆题写的“愙斋集古录正本”。




.

 

另一位有“重装癖”的藏书家是黄丕烈——清代名声最大的藏书家和版本、目录、校勘学家,其藏书室名为“士礼居”。


黄丕烈藏书的最大特点是——佞宋,即特别钟爱收藏宋版书。所以,他在重装中力图复原宋版书的原貌——凡得到宋元旧本,往往用宋代流行的蝴蝶式重新装池,书林俗称“黄装”。


蝴蝶装是宋代流行的一种书籍装潢样式,将书页依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各页中缝对齐粘在一张裹背纸上,然后再装上书衣也就是封面——宋时欲推行雕版印刷,以刻本取代写本,以册装本取代卷子本,所以在刻本的写、刻、印、装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采用蝴蝶装,正是出于美观的追求,追求与册装本版面设计相统一的和谐之美。


不过,陈先行先生说,真正的宋装今天已难能见到,蝴蝶装的样式,我们主要是通过“黄装”来了解的。但由宋元至清代嘉、道年间,旧本往往递经装修,纸幅的天头地脚裁切变窄,故“黄装”已失去旧时蝴蝶装之美观,聊存思古之幽情而已。


前面提到的宋刻孤本《重雕足本鉴诫录》就是典型的“黄装”。


重雕足本鉴诫录

后蜀何光远撰 宋刻本 蝴蝶装

明项元汴旧装、清黄丕烈重装本



黄丕烈在题跋中毫不掩饰自己对此本的珍视。当年他千方百计才找到此宋本,对方要加白镪三十金,但因为太珍爱此本了,怕错失机会,于是以番钱三十三圆买下。也难怪黄丕烈要感叹自己对宋版书之痴迷,堪称“痴绝”!


黄丕烈题跋


来看看黄丕烈如何重装珍贵的宋本。


他特地在题跋中详细记录了重装此书的做法——几乎是一次大手术,而且结果相当有趣:

 

这部书原本是项元汴天籁阁装潢,破损之处,补缀的都是明代白纸,和原来宋本旧书页的颜色无法匹配。

 

黄丕烈觉得明纸实在配不上如此珍贵的宋本,便用自己储存的宋代旧纸替换了明代的白色纸,只裁切保留了项元汴钤盖收藏印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在整幅黄色书页上有两小方白纸底的印章,那是唯一被保留下来的项氏旧藏的痕迹——项元汴钤盖的收藏印


白纸底的即裁切后保留的项元汴收藏印

 

黄丕烈几乎抹去了项氏旧装的一切痕迹,他还专门用宋代金粟山藏经纸制作了此书的书衣,织锦函套、楠木书匣,全都出自黄丕烈的士礼居。


黄丕烈在题跋中对这番非常规的做法特意作了自我辩解:“虽损旧装为之,恐更有益于是书”


《重雕足本鉴诫录》后传到翁同龢手里。翁同龢没有在这部书上留下跋文,却在黄丕烈算细帐的题跋边上题了一首有趣的七绝,把这位前辈藏书家调侃了一下:“标题截字真成陋,计叶论钱亦太酸;传与后生增一笑,海涛声里几回看”。


重雕足本鉴诫录 书衣


织锦函套


楠木书匣


如今,目中所见,士礼居原装的函套、书匣经传承流转,已破损严重,亟待修复。遗憾的是,历来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的主要关注对象是书籍本身,对很多材料、样式都非常珍贵的原配书具缺乏专业修复经验,这是目前古籍修复工作中的一个盲点,亟待全国古籍保护中心与各大图书馆加以重视、解决。



黄丕烈对藏书无疑有一种“精神洁癖”,他的“重装”实际上更像是一种“修复”——将书的面貌复原到更接近宋本的原貌。在另一套“黄装”的宋刻本《梁溪先生文集》中,他将书上的书商挖改作伪之处一一复原——《梁溪先生文集》原书为残本,仅存三十八卷二十册,书商割取卷中字,并挖改挖改替换卷端数以充全本。经黄丕烈之手,原书残本恢复原貌。


梁溪先生文集

宋李纲撰 宋刻本 线装 清黄丕烈重装本



▼ 卷数移补复原 



▼ 内页移补复原 



将割装到卷数处的数字复原至原处



册尾有黄丕烈嘉庆九年重装题跋


《蜀石经毛诗残本》也是一件典型的“黄装”。


蜀石经毛诗残本

宋拓本 册页装 清黄丕烈重装本




宋锦书衣,封面装有钱坫手题书签


扉页以宋藏经纸为装饰,钤有汪士钟藏印两方


拓本首页,钤有黄丕烈藏印三方


册尾黄丕烈题跋



.

 

有些收藏家,在重装书籍时会留下明显的个人风格

 

龚心钊(1870-1949)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大收藏家,相较于吴湖帆和黄丕烈,他更为低调,但其所藏不乏国宝级文物。


清光绪年间,龚心钊曾出使英、法等国,并曾任驻加拿大总领事,民国后作为遗老寓居上海。龚家长年雇有工匠,每有装潢需要,龚心钊会在一旁亲口指示,亲自监督。


宋拓《绍兴米帖·卷九》中的龚心钊相片


以天价购得的《九成宫醴泉铭》,龚心钊花了不小的心思重装。


他尽可能保留了原有的材料与面貌,在题跋中他详细记述:

 

原书封面、封底的面料用的是缂丝,虽然多有磨损,但重装时只用包角的余料略做补缀,基本保存了宋代缂丝的原貌。(注:此处的“宋代缂丝书衣”一说来自翁方纲、龚心钊的认定,目前尚未得到专家们的确认。)




碑文四边的旧装宋纸都予以保留,不作更新;



原书背页因年久脱落,重装时用储蓄的宋软黄纸、贵州楮皮纸各一层进行了加褙;



加固旧装的明代提花缎如意纹四合函套



最特别的是外面包裹的一张柔软坚韧的鹿皮书衣,内面钤有大小印章——据说,这鹿皮还是龚心钊特地从伦敦带回来的。




为了装好这部九成宫,龚心钊特地将北京的名工王仪堂招来上海。如今书背上还粘有一张王仪堂题写的名条——装工留名很少见,或可视为一种特殊的褒奖,可见龚心钊很是满意这次重装。


装池匠王仪堂题名


他甚至贴上了一张自己与此碑册的合照:民国丙子(1935)“龚心钊读碑图”,一旁有小字题记,记录了自己在六十七岁这年,得到此件《九成宫醴泉铭》。


龚心钊赏碑照片 龚氏题记


龚心钊重装的图书,通常都采用了质地非常好的旧纸。他对各种优质纸的爱好几乎痴迷,时时留意收集储蓄旧纸,遇佳纸必收,连边角小料都不放弃。这种对佳纸的关注,也是许多大收藏家共有的习惯。


在《九成宫醴泉铭》的一页题签纸上,龚心钊就粘上了他所搜集的一小张珍罕的“晋朝茧纸”,写道:“此纸拭拂而丝不起毛,浸渍而色不涣退。”米南宫说“《右军笔阵图》纸紧如金叶,索索有声。”龚心钊认为,这张纸无论质地声音颜色都与其相合。


晋朝茧纸

 

另一套龚心钊重装的明内府旧装《三国志》也很有意思,翻看册尾几页的背面可以发现,里面竟有许多满文


细读题跋才知道,原书为包背装,被水淹坏了,于是龚心钊用乾隆内府大库登录册所用的高丽笺裱褙加固,即使是裁切所余的纸条也不浪费——那些高丽笺,还保留着当时用来记账的印记。


三国志

晋陈寿撰 刘宋裴松之注 明内府红格写本

册页装 明内府旧装 民国龚心钊重装本



旧黄绫书衣



龚心钊用来托裱加固的内府高丽笺



.

 

这些经不同藏家之手重装后的典籍文献,就像携带了新的基因。


传世孤本宋拓《许真人井铭》,重装它的正是吴湖帆的外祖沈树镛


从外表来看,虽已不是宋装原来的面目,但完整保存了宋代托裱的内页蛀孔也未做修补



宋装旧拓被逐页浮置于新制的经折式底册上,中缝对折处与四角分别用丝线加以固定,不加裱褙——这样的装法,在重装本中仅此一见。




首尾加装面板,外包以蓝布书套



常熟翁氏藏书回归的还有一种宋代福建刻本——理学家邵雍《邵子观物篇》并附《鱼樵问对》,这部书用柳公权书体刻版印出,在清代入怡亲王府后进行了一次特别的重装。


陈先行先生说,当年乍一看到此书,不觉大惊失色。


因为它竟然被重新装成了册页,这和黄丕烈将所得宋元本小心翼翼重装为古朴的蝴蝶装形成了明显反差,“十足外行”。陈先生不禁埋怨:“修书最忌托裱,还破坏了版式原貌,怡亲王究竟是真懂书还是仅仅附庸风雅之人?”


然而细细把玩,却不得不承认怡亲王实在是个大玩家。


“宋版书直至明代中期以前并不稀见,而该书原属普通读物,因此曾被前人满篇圈点。怡亲王认为这些圈点有损美观,想恢复其本来面目,居然不惜工本,令工匠将它们一一剜去,然后逐洞修补描出栏线与残损文字。那些修描之处,若非借助光线折射审视,完全看不出来,这样手艺高超的做工,实在令人叫绝!”


邵子观物篇  鱼樵问对

宋邵雍撰 宋刻本 经折装 清怡亲王府重装本


宋锦书衣


册首怡亲王印



可见,装修古书手艺眼光缺一不可。如陈先行所言:“装修古书并不容易,技术是基础,而文化素养是灵魂。所谓的文化素养,是得识书懂版本,还要有审美理念。”

 

“旧时一些大藏家的藏书,装潢色色不同,但又精美儒雅,恰如其分,这是藏家的学问与工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相信看了这次年展,大家一定会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更深切的体会。

 

展览中还有不少来自清乾隆内府的装池,《幸浙盛典图记》是一特例——它分《图》、《记》两部分,《图》、《记》各四卷。全书图共四百幅,皆为单叶,前、后两叶装为一页,各卷所有图版前后衔接吻合,可连为一长卷。装时各叶面、背交替相叠,中加衬页,再以线装样式订为四册,因此版心部分皆不相连,是为线装书特例。


幸浙盛典图记

清乾隆间内府绘本 线装 内府装池本



 

翁同龢重装的宋刻本《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此次也能见到,织锦书衣,翁同龢手题书签,卷一册首还有董其昌题跋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唐释般剌密谛、弥伽释迦译 唐房融笔受 宋刻本

经折装 清翁同龢重装本


宋锦书衣 封面装有翁同龢手题书签


卷一书影,册首有董其昌题跋


卷十书影,册尾有翁同龢题跋


近代著名藏书家、教育家傅增湘在北京文友书坊寻良工重装的宋刻《后汉书》,保留了旧黄绫书衣;而著名学者王国维则将一张《〈后汉书郡国志〉残页》 重装成了立轴。


后汉书

蝴蝶装 清内府旧装

民国间北京文友书坊重装本 月牙六合套


月牙六合套


保留的旧黄绫书衣 、许汉卿题识


左侧为傅增湘重装题识

 

典籍文献本身之外,每一部的题签、题跋、绘画……也包含了相当大的信息量。


清翻刻《七姬权厝志》拓本,为清刘世珩旧装、吴定重装本。最别出心裁的当属吴定夫人、女画家江采根据书的内容所特别作的扉画。


七姬权厝志

明张羽撰 宋克书 清翻刻拓本

经折装 清刘世珩旧装 吴定重装本


织锦书衣,红木镶边,封面装有清刘世珩手题书签



江采所作扉画


有机会在这场年展中,一次接触到数量如此庞大的高级别古籍善本碑帖原件,由“装潢”重新了解古代藏书中的人与事,实为难得。


陈先行先生认为,数百年来,古代图书装潢作品具有不少值得欣赏与借鉴的艺术形式与内涵,但许多读者因为不容易接触到高级别的文物原件,对此不太有直观的认识,让大家有机会从这个特定的视角系统地了解古籍的这一面,便是展览的直接目的。同时,他也希望这个展览能对古籍修复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以古为师,用审美的眼光去学习与研究。


装潢是技术,也是一种艺术,需以研究与鉴赏的眼光看待,才能提示引导我们去关注图书自身的艺术性。装潢与图书本身的书法、雕版等一起构成了书籍艺术性的一个元素。展览期间,上海图书馆与中国美术学院将合作举办“书籍之为艺术——中国古代书籍中的艺术元素”学术研讨会,相信通过这个展览和这次会议,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会更为深入。



更 多 展 品


* 场地所限,精品馆藏无法全部展出,以现场展出为准,专家择选的全部精品请参见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展览配套图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郁孤台法帖

宋聂子述辑刻 宋拓本

册页装 民国龚心钊重装本


荫木面板,封面装有龚心钊手题书签

“宋拓郁孤台东坡诸公书 孤本”


上册徐百诗手题帖名、龚心钊题跋



上册拓本书影,粘有龚心钊题跋


绍兴米帖  附  月虹馆法书

《绍兴米帖》 宋高宗辑录刻 存行书四帖 宋拓本

《月虹馆法书》 清拓本 册页装 民国龚心钊装池本


紫檀面板,装有龚心钊手题书签


副页龚心钊手题书签


拓本对开以宋藏经纸装饰


拓本对开以粘有龚心钊照相一枚、题记两纸


妙法莲华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 存卷六

宋开宝六年泥银写本 经折装

经文泥银钞写 卷名及经内“佛”字泥金钞写


残本首页



三松堂鱼素检存

清潘奕隽辑 手迹 册页装




砑光笺局部


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辑 明刻本

线装 吴湖帆重装本



书本外观,藏青洒金绢面书衣,吴湖帆泥金手题书签,上册有冯超然手绘扉画及吴湖帆题记。


汪东、吴湖帆题跋及海日楼旧夹签残页


王居士砖塔铭   程氏塔铭

后蜀赵崇祚辑 明刻本 线装 吴湖帆重装本




册首二开,有吴湖帆题跋及清翁方纲、李丙手题书签


《砖塔铭》末二开,有翁方纲题跋及褚德彝、吴湖帆题记。



🎙🎙🎙


“书装之雅”系列讲座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 联合主办



➤ 第一讲  汉文佛经的书写、刊印与装帧

时  间:2018年11月3日(周六)下午2:00

地  点:上海图书馆正门四楼多功能厅

主讲嘉宾:李际宁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嘉宾简介] 李际宁,1960年4月出生,江苏省兴化市人。1983年兰州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长期从事版本文献学研究,重点在敦煌遗书及佛教大藏经方面,多次访问日本、韩国、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与任继愈先生主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编辑出版工作,有论着《佛经版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佛教大藏经研究论稿》(宗教文化出版社),撰著相关论文数十篇。参与《敦煌遗书定级标准》、《佛教典籍定级标准》的制订。


[讲座提要] 历代佛教典籍的书写、刊刻与装帧,各有风格,形成个时代文献学书志学的重要内容。写本时代,可以敦煌遗书为例,下延至北宋以后,书写风格各有时代特点,格式行款也各不相同。写本的流变性,成为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刻本时代,雕版印刷佛典在字体风格之外,更重要的是受到版式、行款的影响,版式行款逐渐固化,写本时代那种随意性、流变性,受到限制。特别是佛教大藏经,从内容到形式的固化,形成宋元辽金时代三个版本系统。佛典的装帧演变,是佛典的外在形式,但是,这种形式的变化,与佛典的应用功能密切相关。


➤ 第二讲 中国藏书家与装帧文化

时  间:2018年11月4日(周日)下午2:00

地  点:上海图书馆正门四楼多功能厅

主讲嘉宾:韦  力 著名藏书家


[嘉宾简介] 韦力,爱书人,喜收藏线装书,至今有三十余年收藏史。亦喜寻访人文历史遗迹,相关著述有《书楼寻踪》《古书之爱》《觅宗记》等三十余部。


[讲座提要]中国古代藏书家对书籍装帧有较大的随意性,但他们在图书制作,收藏,修复过程中,都以自己的偏好和审美情趣,对书籍进行着添加或改造,由此而使得藏本具有了多样性,本讲座通过对芷兰斋自藏之本的梳理,试图对藏书家对古书装帧的所为做出归类,以此管窥这个群体为了美观和使用便利对藏本做出的加工。


➤ 第三讲 明清宫廷典籍及其装潢制度

时  间:2018年11月10日下午2:00

地  点:上海图书馆正门四楼多功能厅

主讲嘉宾:朱赛虹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前馆长、研究馆员


[嘉宾简介] 朱赛虹,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馆员,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清宫古籍修复、整理、编目、研究、策展等四十余年,著有《古籍修复技艺》《中国出版通史》(清前期卷)等专着多种,主持编纂《盛世文治——清宫典籍文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善本特藏编》《清代御制诗文篇目通检》等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讲座提要] 流传至今的明清宫廷典籍,从内容到装潢无不透出“钦定”“御览”的皇家特色。本讲座结合实例和史料,介绍明清皇家典籍的文献类型,清宫典籍装帧与装潢所包含的内容,讲述明、清宫廷典籍在装帧装潢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揭示装潢色彩、材质、纹饰、技艺等,受到古代封建礼制、礼制外因素以及帝王个人喜好等综合影响,构筑起植根于悠久历史传统的极富象征意义的装帧装潢体系。


➤ 第四讲 古籍装潢及其人才培养

时  间:2018年11月11日上午9:30

地  点:上海图书馆正门四楼多功能厅

主讲嘉宾:陈先行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嘉宾简介] 陈先行,1973年就职上海图书馆,在顾廷龙、潘景郑等前辈的指导下,长期从事古籍编目与版本鉴定研究。曾为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访问学者。编著(包括合作)有《中国古籍稿抄校本图录》《古籍善本》《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明清稿抄校本鉴定》《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辑录附版本考》等。现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讲座提要] 2018年11月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中国古籍装潢展览,与2007年以来全国各级古籍保护中心曾多次举办过的今人古籍修复成果展不同,它不仅让人们有机会欣赏到古人的古籍装潢作品与难得一见的善本,同时希冀对图书馆界如何取法前贤,以古为师,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古籍装潢人才有所启迪。古籍装潢包含哪些方面?宋代流行蝴蝶装有何意义?古籍装潢业曾经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得到发展?前人的古籍装潢精品系如何成就?怎样培养新时代古籍装潢人才?伴随参观展览,种种问题油然而生,本讲座尽可能给有兴趣者一个合理的解读。



📚 展 玩 甄 选 📚


缥缃流彩

上海图书馆藏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

上海图书馆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展玩线上特别折扣 8折包邮 ]

原价 880元 现价704元

[ 8开,376页,精装 ]

(偏远地区、港澳台及海外除外)

11月中旬由出版社发货,请勿催单


_________________


本书是上海图书馆2018年度大展“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的配套图录。全书分“护帙篇”“书衣之美”“饰观篇”“书具之美”四章分别介绍了绘画、书法、篆刻艺术在图书本身以及在书衣、书函、书盒、书箱等书具制作中的运用

 

以往的书脊装潢史侧重于形制演变、工艺运用等方面的研究,对清代以来的收藏家具体装潢图书的操作个案缺少系统的梳理。本书偏重从藏家的藏品入手,具体考察其图书装潢的整个流程。这突破了以往仅仅把装潢视为工匠技艺的局限,探讨了装潢如何在收藏家的主导下形成风格,以及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在装潢中的运用等问题。

 

上海图书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籍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其中不乏装潢佳作,现择其精品予以展览,并汇编此书,以作共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受展示及展览场地所限,故本书所属大大超过展览选目,同时除有关书籍装潢之内容外,还附有书影、题跋等,极具文献、鉴赏和收藏价值

 

图录印量有限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或

点击页面底部左下角 阅读原文 购买


👆 长按购书


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也是书籍装潢中的重要艺术元素。书上的签条、题跋、扉画、藏印均个性化地装饰了书籍,使之成为极具观赏性的收藏品。所以,中国古代书籍装潢与收藏者具有密切的关系,它融入了收藏者的艺术品位和学识,创造了具有个人标志意义的书籍装潢,如黄丕烈的“黄装”、陶湘的“陶装”,还有项元汴、龚心钊、吴湖帆等人的书籍装潢。这些装潢作品与现代书籍装帧的批量统一生产,在艺术上具有明显的分野。

 

书籍的装潢不仅是功能与形式美的艺术融合,雕版、书衣、函套、书匣等这种工艺化的表象之下隐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投射了东方哲学的精神。以中国古代书籍形态最具代表性的线装书来考察,它的版式蕴含了“天人合一”的造物观念,从天头、地脚到版式各部位的“口”“眼”“脑”“耳”“鼻”“心”“面”“衣”等称谓,赋予了书籍具有生命和精神的象征。而人们对书籍所具有的“书卷气”共识,正是对以“雅”为核心的“护帙有道”(《藏书纪要》)的装潢之认同。其书卷之“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意境”之美,寄予了书籍崇高的艺术境界。




 参 考 资 料 

本文图片©上海图书馆 / 部分图片由展玩摄

本文部分文字整合自上图官方微信

梁颖《梅景书屋的图书装潢艺术》

陈先行《打开金匮石室之门:古籍善本》

仲威《善本碑帖过眼录》

仲威《碑帖鉴定概论》

陈麦青《细品“翰墨瓌宝”漫赏碑帖珍本》



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

📍 上海图书馆

🕛 2018年11月1日-11月15日(周一不闭馆)





○ 上海图书馆 ○

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


🔑开馆时间:

9:00 - 17:00(16:30停止入场)
※ 展期最后一天15:00撤展,停止入场


🚇交通信息:

· 公交车:淮海中路高安路 26 / 926 /920 / 911路

· 轨交:地铁十号线上海图书馆站三号出口


🎫门票价格:

免费开放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展玩所使用的图片、视频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

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联系我们以妥善解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