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现场高清实拍!黄宾虹珍藏古代法书首度大揭秘,从晋唐写经到明清翰墨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浙江省博物馆 武林馆区
美剧《神秘博士》里有一个经典桥段:
梵高穿越到了现代,他怔怔地看着自己的作品挂满了整个美术馆的展厅,人们欣赏着、热烈交谈着,这些曾经做梦都不敢想的场景,让他禁不住热泪盈眶。
类似的感受,黄宾虹一定能懂。这位几千公里之外的中国画家,比梵高小十二岁。
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在信里谈起黄宾虹,管他叫“落魄画家”。说“落魄”,并不夸张,他的画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极不“讨喜”的。
当年黄宾虹与陆抑非在上海同住楼上楼下,他曾让陆抑非随便挑选几幅画,陆抑非出于客气,只挑选了两张小画。后来与友人说起,担心自己是不是挑太少了,不给宾老面子,朋友却调侃:“你的画,一幅能换一根金条;他的画不值钱,大家也看不懂。”
黄宾虹“黑黢黢”的风格,与彼时海派流行的绚烂色彩大相径庭。据说,连理发的小师傅都不愿意让他用一张画抵一次理发钱。
黄宾虹 1865—1955
半个多世纪后,时代的灯光终于打到了属于黄宾虹的舞台上。
2017年6月,黄宾虹九十二岁绝笔巨制《黄山汤口》在中国嘉德春拍以3.45亿元成交,震动世人。至此,黄宾虹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领域继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 、李可染、潘天寿、徐悲鸿、黄胄等之后,又一位单件作品价格突破亿元的画家。
对于一直深爱宾翁艺术的人而言,那一晚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数字。有人形容,“终于实现了梦想”——黄宾虹的作品,终于有了一个与其艺术价值、历史地位相匹配的市场价格。
而“黄宾虹价值被低估”,终于不再是一个话题。
正如他曾经自信的预言:我的画,要五十年后才能为世所知。
黄宾虹 黄山汤口 1955年作
中国嘉德2017年春季拍卖会
今天,越来越多人正在谈论黄宾虹。
当我们谈论他时,我们究竟在谈些什么?曾有人回答,谈论黄宾虹,就是在重新审视我们今天的中国画。
在黄宾虹的作品里,人们逐渐看到一位真正集中国画大成者更为立体、深远的文化意涵。
黄宾虹为什么能够成为黄宾虹?有幸,还能看到他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的一笔庞大收藏。它们如同一套贯穿黄宾虹一生切切实实的“教材”,至于黄宾虹如何利用这套教材,还需细看深研。
7月24日起,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首次集中呈现二百余件(组)黄宾虹旧藏古代法书墨迹,其中包括晋唐妙品,而以明清两朝为重,涉书家百人。就藏品形制而言,以扇面、尺牍为主,高头大轴不足半数。这其中又有成体系的专题收藏,如晋唐写经、遗民墨迹、乡贤手札与金石书家作品等。
如其所言,书画同源,“笔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词、法书而出。”可见这些法书珍藏于黄宾虹艺术之重要。
当我们从黄宾虹的作品,追寻至这些曾滋养其艺术之“养分”,再回过头重新阅读黄宾虹时,定将会有一番新的理解。
▼
黄宾虹书法收藏展
1.
黄宾虹曾被“低估”到何种程度?市场是最直接的反馈。
关于黄宾虹的市场价格,中国嘉德最有发言权。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嘉德已有黄宾虹作品拍卖的记录。彼时,普通尺寸之作多在几万元。
一直到千禧年后,黄宾虹作品价格在市场中才开始缓步攀升,但仍是曲高和寡。
漫画家陶小明先生很早开始关注黄宾虹先生的作品,他在《黄宾虹的预言》中谈及,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识得黄宾虹在他的预期内提前了20年”。
陶小明还记得,第一次买到的黄宾虹单片山水,价格一万元;第一次拍到黄宾虹九十一岁所作《黄山松谷白龙潭》是2002年,在中国嘉德,价格6.8万元。
以黄宾虹1955年——九十二岁时所作《南高峰小景 》为例,2001年,此作在嘉德以56.1万元人民币成交;到了2014年,《南高峰小景》再次现身,由嘉德拍出6267.5万的高价,创造了当时黄宾虹单件作品成交价记录。
此间十三年,成交价格竟翻了100多倍。
黄宾虹 南高峰小景 1955年
中国嘉德2018年秋季拍卖会
再到如今保持了黄宾虹作品价格最高纪录的九十二岁绝笔《黄山汤口》,2011年,此作以4772.5万元成交,六年后的2017年,《黄山汤口》拍出3.45亿元的成交价。
至少可说,在作品价格上,黄宾虹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认同。
而相比绘画,黄宾虹书法的空间尚未被完全发掘。近年来,市场正在尝试将宾翁的书作聚焦至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以去年来说,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中即以402.5万拍出一卷黄宾虹的《行书自作诗》卷。
黄宾虹 行书自作诗卷
中国嘉德2019年春季拍卖会
如果说,近几年是黄宾虹价值的“爆发”,那么,此前二十年可被视为一种“蓄力”。
2004年,“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当时以黄宾虹为中心议题的规格最高的大型国际性学术会议;同时,中国美术馆展出“重读经典——黄宾虹原作”展。
尤其在2005年,浙博为纪念黄宾虹诞辰140周年,特别举办了规模空前的系列特展共八场及系列纪念活动、学术研讨会——那一年,被称为“黄宾虹年”。黄宾虹旧居的重新修葺,亦得以在当年竣工。
同年,由研究黄宾虹先生多年的王中秀先生耗费十年整理编写的《黄宾虹年谱》也终于出版。
距离宾老逝世,刚好过去五十年。
随之,《黄宾虹全集》正式出版;2015年,浙博再次开展“纪念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系列展暨学术研讨会。
越来越发现,走近黄宾虹便如进入一座宝山,越是了解他,就越发觉其背后根基之深厚。
黄宾虹 《经卷记录》手稿
黄宾虹 《虹庐金石书画记》手稿
2.
黄宾虹弟子李可染曾这样说:“在中国画史上,笔和墨都好的画家是不多的。三百年来若论笔墨,黄宾虹是最好的一家,再过三百年,他的地位会更高。”
黄宾虹重笔墨,几乎穷其一生。
而对于笔墨的深刻体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他所藏的历代法书。
如宾翁所言:“修养途径必赖多见名大家真迹。今言古物胜于古书,考古学发明,文化更有实据。”
在本次展览同名图录《古物影》中,展览策展人、浙博书画部馆员刘丛细细剖析了部分重要作品的由来与介绍,及其与黄宾虹艺术理念千丝万缕的关系。
明 宋珏 草书五律诗扇面 局部
一位画家,为何深研书法?——这个问题几乎可以作为“懂不懂中国画”的入门测试。
黄宾虹常讲,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笔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词、法书而出。”
他对学生说过:“中国画法从书法中来,求画法于书法,运书法于画法,故学画者自非多临古碑帖不可”、“中国画全是写字,从正、草、篆、隶中来,不是描、擦、涂抹,写有笔力,不是在形贵,在传神……”
类似的说法,黄宾虹在大量文章、讲稿中都强调过。《论画书简》中也曾述:“中国画法从书法中来,无往不复,无垂不缩,欲明画法,先究书法。”
清 于敏中 行书七言联
他亦强调“以画入书”,作书时只讲笔法不够,同样需以画之墨法入书法。
黄宾虹曾在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院讲学时,借唐人写经论用墨之法:
如《古物影》展览同名图录中所解读,黄宾虹认为“好的墨色古厚且活,乃是以画法入书法,浓墨蘸水,饱笔书之。”他心目中宋元明人之法书逸品、神品,妙就妙在“用浓墨,下笔时必含水,含水乃润乃活”。如其所推崇的王铎、石涛,皆善用墨,兴会淋漓,富有天趣,与工匠描摹不同。
于黄宾虹而言,笔墨,将“画”与“书”连接了起来。如他所言:“吾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
唐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经卷
唐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经卷 八 局部
在广西夏令讲学会教授书画史时,黄宾虹也曾多次引用元初大书家赵孟頫之言,强调用笔在书体变迁及其派别中的意义。如:
黄宾虹还曾对比西方与中国之艺术,最大区别即在于用笔。他说:
元 赵孟頫(传)行书册
在黄宾虹所收法书中,能看到一册元初鲜于枢款行书《兰亭序》。虽为赝本,但从中可深刻体悟到宾翁对笔墨观点的深研程度。
该册后留有黄宾虹两篇题跋。其一即其对鲜于枢笔法的深刻感悟。他在题跋中大篇幅摘录邓文原、宋濂、陆深、袁裒、王世贞等人语,论鲜于枢书法及与赵孟书法之比较。黄宾虹以观墨色浓淡的方法来判定真伪:“昔人谓作字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又谓古墨迹必表古而里新。余于是乃知为真伯机无疑也。”尽管这种方法显然有着浓厚的主观色彩,但可从中窥见,宾翁心中理想的笔墨:淡而有神,浓而不滞。
此中点点滴滴,将绘画与书法贯通了起来,亦一步步启迪着黄宾虹的笔力与用墨。
元 鲜于枢(传)行书兰亭序册
3.
1929年,中国科学社准备在上海筹建一所新图书馆。两年后,图书馆开幕,举办了一场轰动一时的“中国书版展览会”。甲骨文、汉石经、汉泥封、隋唐写经、宋元精刻本及抄本、近代印刷本、和本、高丽本、欧洲古代印本及抄本、版画及版片等历代书籍文献精品,皆展出于此。
这些展品,当时均征求自外界机构或为当时著名文人及藏家提供,其中,就有来自黄宾虹所藏《隋唐写经》及《周秦汉印谱》。
当时展出的具体是何种写经,如今已不得而知。查黄宾虹旧藏可见,有两件唐人写经。一件是《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经卷》,卷尾有光绪三年状元王仁堪题;另一件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
唐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黄宾虹逝世后,家人将其作品及旧藏捐赠给了浙江省博物馆。据浙博馆史整理者黄莺女士的统计,黄宾虹去世后的三次捐赠,基本可定的确数为:“古近名画2326张、古印913方、铜器81件、玉器219件、瓷器189件、砖瓦砚87件、书籍6896本、手稿1木箱、印本拓本碑帖272本、遗物(文房及日用品)149件。”这几乎是国内迄今数量最大、最完整的捐赠,历经三年整理、清点,才列具清册及具体数量。
可见,黄宾虹的艺术创作与其鉴藏活动相伴相生,密不可分。他凭借着开阔的眼界、深厚的学问根基及独到的艺术品位,穷尽一生收藏了数以千计的古物。
而今呈现在眼前黄宾虹曾旧藏之历代法书,皆是他切切实实研究及临摹过的最佳“教材”。
展览现场
以开篇的晋唐写经为例。当年黄宾虹少时同窗许承尧曾任职甘肃,1924年返安徽时带回自己购藏的经卷数百件。黄宾虹常与其交流对敦煌遗物的研究,还曾向许氏处购得一晋人写经卷,卷上能仍能找到许氏私印。
在黄宾虹看来,敦煌经卷、晋唐墨迹,不仅因其年代久远而弥足珍贵,更可从中体悟笔墨之法,认识“书法变迁之大因”。
比如,书法中所谓“担夫争道”,意为在狭窄的空间书写时,各部分要注意相互穿插、避让,使之协调而成为一整体——黄宾虹认为,晋、魏人写经,最得斯恉,“……争中有让,即画中之布白法;争而后有气,气愈足则让处皆是力。”
▼
晋 写经卷
黄宾虹所鉴藏的晋唐写经,还仅仅是其数千件藏品中的冰山一角,却极具典型性与代表性。“黄宾虹的收藏心态、对笔墨的品评体悟,无处不流露着一个书画家、学人对于古物的珍视。”
如《古物影》图录中所言,黄宾虹并非纯粹的“鉴定家”,“鉴赏”对黄宾虹而言,更多的是“赏”。
“面对一件藏品,黄宾虹首要关注的并非印章、款识、题跋、著录等可以鉴定真伪的旁证元素,而是作品本身的笔墨、文字,以书画的内部规律来感悟、证实书画的本质。”
收藏什么样的书法?从中汲取什么?黄宾虹有自己的眼光与判断。
黄宾虹在收藏中并不执着于名家巨迹,为他所激赏的书家,有许多甚至名不见经传。
比如,黄宾虹苦心搜罗的很大一部分乃徽州以书名世之乡贤墨宝。其在《鉴赏学简说》中有言:“史学舆地,关系文化,最宜注重。”
正是因此,黄宾虹常常慧眼识珠,有他人易忽视的意外所得。
其所旧藏明代方元焕的《行草书诗卷》便是绝佳的例子——方元焕祖籍安徽,其所作行草,自矜以为雄伟有力,而疏野粗放。而黄宾虹所藏此卷实极为精彩,毫无“疏野粗放”之态,收放自如,笔随心转,跳跃灵动。
方元焕存世作品极少,黄宾虹在临写此卷后又一一抄录卷上所钤多枚鉴藏印,随之又摘录方元焕小传,并特别注明 “歙人”。
▼
明 方元焕 行草书诗卷
▼
黄宾虹草书临方元焕书卷
另有清代安徽歙县书家黄永谐的《篆隶书册页》,黄宾虹视之为传家之宝。尽管黄氏所书篆隶并非一流,但如图录中所言,“黄宾虹判断书法作品的价值,并不局限于笔墨技法,而更看重所书之人及其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
黄宾虹也并不一味搜求书画家晚年成熟之作,“晚年未必尽优,而早年之绌亦可验古人之经过何如,未尝不可以为乐事。”他意识到,研究古人早年作品,亦可从中窥探其学习的变化过程。
▼
明 方元焕 行草书诗卷
甚至,你能在黄宾虹的旧藏中看到“一眼假”的作品。比如,宋代苏轼著名的《黄州寒食诗贴》卷,黄宾虹便藏有一赝作。
在他看来,“真伪”没有那么重要。“古物极不易遇,而摹仿者亦不必尽弃。”
《古物影》特展图录中特别提到黄宾虹1914年所撰的《附图画·赝本》一文,详细阐述了黄宾虹对赝本的认识:
黄宾虹认为,“赝本”亦有可取之处,一些模仿之作“迥与向壁虚造不同,均宜备采,以资参究。”有可取之处不妨拿来临摹学习,黄宾虹自己即临有《寒食帖》数件。
▼
宋 苏轼(传) 黄州寒食诗帖卷
这件友人所赠唐代《三娘子祭叔文、尼灵皈遗嘱(传)》合轴,黄宾虹的关注点亦不在真伪,而是在一旁写下了文字考释性的跋文。
▼
唐 三娘子祭叔文、尼灵皈遗嘱(传) 合轴
黄宾虹还藏有明代王铎款《草书》卷。王铎是他尤为赞赏之书家,尤其其笔墨天趣,与“院体”的刻意停匀、做作截然不同。
▼
明 王铎(传)草书卷
黄宾虹尤其重视金石学,纵观其法书收藏,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金石学家的墨迹。
如与丁敬、蒋仁、黄易齐名,称“西泠四大家”之一奚冈的《草书轴》;善篆刻、尤精隶古的梅花溪居士钱泳,黄宾虹藏其75岁作《行书临苏轼二帖册》一件。
所藏《明贤六札卷》后,拖尾还有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张廷济之跋。
加之黄宾虹本身研究印学终身不辍,这也是为何,在黄宾虹的山水点线中能体会到金石之味的书法用笔,这种质感即锤炼自苍茫简古的大篆线条。
▼
清 奚冈 草书轴
▼
明贤 六札卷
4.
曾有人意欲购买黄宾虹家藏,宾翁立即复信拒绝:“我蓄物是为求知,非比市货交易。”
这些收藏于黄宾虹而言,是最宝贵的第一手临摹范本。
浙博在展示黄宾虹旧藏法书时,也同时展出其临习书作、研究手稿以作观照。
例如明代张弼、桑悦《草书册》,这是黄宾虹所藏明清书作中年代最早、书艺极精之作。黄宾虹友人夏承焘曾于1950年在宾翁家得见此册,共20开,其中张弼书4开,桑悦书16开。
《古物影》中谈及,张弼与桑悦的书法皆世不多见。张弼善草书,此册章法取怀素之纵横,错落有致;笔法取张旭之激荡,迅急灵动。明代名臣王鏊评其书法:“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欹如坠石,瘦如枯藤,怪伟跌宕。”相较于张弼的飞扬澎湃,桑悦草书更多取法怀素,风格凝练、舒展。
黄宾虹通临此册,并在其后录张、桑二人小传。在黄宾虹的临摹中,可见其主要取两人草书结字之法,加以起承转合,使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字如人意。
▼
明代张弼、桑悦 草书册
仔细看黄宾虹临古的书作,会发现它们与原作面貌竟相去甚远。
于黄宾虹而言,临摹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观摩、临习古人名迹,他的准则以“得其神似为上,形似次之”,“甚至有以不似原迹为佳者,以求‘遗貌取神’之意。”
他也举过“反面教材”,以学吴门一派为例。在《论中国艺术之将来》中谈:
学古,应法其要。如《古物影》中所探讨的,黄宾虹认为临摹时或得其意而位置不工,或存其貌而神气有失,不可急进,应多观览研求古今名贤真迹。
黄宾虹自己便收藏有一卷明代吴门书家祝允明、文徵明《四体千字文》,集祝允明楷书、草书与文徵明隶书、篆书于一卷,四体全备,各尽所长,玲珑小字,气象万千。
他也曾直接临习祝允明《千字文》,并常作篆书、草书《千字文》。然其书法中不见丝毫“吴门甜弱”之姿,二十真正抓住了笔苍墨润之气。
于黄宾虹而言,临摹,是兼容并揽。如此,才不会自缚其身。
▼
明 祝允明、文徵明 四体千字文卷
▼
黄宾虹草书临祝允明千字文
黄宾虹篆书节录千字文
5.
此刻,再来看黄宾虹自己的书法创作,会有不同的视野。
他甚至曾对人说,自己的书法胜于绘画。
对于书法造诣,黄宾虹很自信。曾说:“我习篆书是从金文金石古玺铭刻入手,从刀书的清刚悟出杵书笔法浑厚之风,行笔多变,八面有锋。我的行书曾借鉴于唐太宗《温泉铭》,因存晋人‘书肇自然’之风貌,吸取笔意不袭其貌,形成自家风格。故此,我的书法胜于绘画。”
从黄宾虹一生行状,及此次展览呈现他对历代法书之收藏、体悟、临摹来看,他在书法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当不会少于绘画。
从幼时启蒙习字,到中年侨居上海,与吴昌硕、康有为、沈曾植、张大千等书画家互相切磋,再到耄耋之年蛰伏故都,谢绝应酬,于故纸堆中与蠹鱼争生活,直到最后南栖杭州,书法自始至终都是黄宾虹生命形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明 祝允明、査士标、唐六如等 手札集册
如果说,今天黄宾虹绘画的价值已经从市场价格上得到了肯定,那么,人们对其书法价值的关注,才刚开始。
乐于得见的是,在市场中,黄宾虹书法也正在被置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在中国嘉德2020年春拍“大观·近现代”专场中,即将出一幅重要的黄宾虹书法作品——《金文七言联》。此件作于1937年夏天,彼时黄宾虹正应北平古物陈列所之请,在北平审定故宫南迁书画,并兼任国画研究室导师及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讲师,日常以书画自娱。
▼
了解了黄宾虹对其收藏的取法后便能明白,为什么他的书法不同于普通书法家或画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黄宾虹终其一生,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国学底蕴和美学取向。作为古陶文字考证的垦荒者、古玺印的搜集研究者、书画史论和乡邦文献的撰刊辑佚者,他的广博而漫长的学术生涯,对他的书法都有重要的影响。
此联上款“剑华”即我国著名中国绘画史论家、画家、美术教育家俞剑华先生。1928年,黄宾虹与张善孖、张大千、俞剑华等组织烂漫社,出版《烂漫画集》,完成《美术丛书》。俞剑华与黄宾虹多有交往,他的画学思想颇受黄宾虹影响,当年在上海的艺术发展亦深受黄宾虹提携。1930年,黄宾虹参加俞剑华在杏花楼举行的个展预展会,题词并订购画件。
书写这幅对联时,黄宾虹的心态应是平和简静的,联文信笔写来,如沐清风。线条清瘦疏朗,纡徐回环,圆中寓方,欲方愈圆,似不经意,而时露会心,对金文体势的驾驭,笔法的精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随着对黄宾虹认知的深入,拍卖市场也越来越重视发掘其学术价值。这在嘉德图录中即有明显的体现。搜罗过去几十年拍场所见黄宾虹作品品类、成交价格的变迁,亦是一份探讨黄宾虹必不可少的资料。
此刻,回望前二十年更能体味到,正是学术研究、展览与拍卖市场的不断互动,令我们得以层层剥开笼罩在包裹在黄宾虹身上的“茧”。
一场场研究型展览的展开,为我们深入认识他梳理了更为清晰的脉络;一次次激动人心的拍卖,让一位画家终于得到应有的肯定与关注,带来了更多值得瞩目的新资料。
黄宾虹录程邃诗稿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王霖在2015年黄宾虹展览时曾接受访谈,说过这样一段话,以此,来作为结尾:
“我觉得黄宾虹不是神话,我希望人们能更真实更亲切地看待他,通过大家的讨论,还原他,更好地学习他。黄宾虹的艺术是多维度的,综合了很多素养,所以不适合单一地用学者、书画家、鉴藏家等身份去限定……我觉得在整体趣味上,黄宾虹改变了人们的眼光,教养了我们几代人。我们总是要通过杰出人物的引领来发现更好的东西。所以我认为他的贡献决不止在作品本身,更在于数十年来他对整个中国绘画领域一种教养式的指引,大家在他面前知道谦卑,知道向什么样的传统学习。即使经过了这几十年,人们的眼光仍然有限,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大家都会看懂他。”
如李可染先生所言,三百年后,黄宾虹的地位会更高。
我们拭目以待。
- 展 出 目 录 -
唐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经卷唐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黄宾虹《经卷记录》手稿黄宾虹《虹庐金石书画记》手稿
明 张弼、桑悦 草书册黄宾虹草书临张弼、桑悦书册明 祝允明、文徵明 四体千字文卷黄宾虹草书临祝允明千字文卷黄宾虹篆书千字文散页黄宾虹草书千字文残页明 王重光 家书明 莫是龙 行书山居杂赋卷明 宋珏 草书扇面明 刘宗周 行书手札明 祁豸佳 草书扇面清 吴伟业 行书七言诗扇面 清 于敏中 行书七言联清 奚冈 草书轴 清 包世臣、吴让之致石舲信札清 赵之谦 行书屏近代 樊增祥 行楷书西溪泛舟记横幅近代 徐生翁 行书五言诗轴明贤 六札卷明清 手札册明人 尺牍册明 祝允明、査士标、唐六如等手札集册
明 黄训 行书敬畏堂序文册页黄宾虹藏《潭渡黄氏族谱》明 黄生 楷书手札册页黄宾虹藏《黄白山先生义府高诘序》印稿清 黄永谐 篆隶书册页明 詹景凤 草书五律诗扇页明 詹景凤 草书千字文册黄宾虹草书临詹景凤书卷明 方元焕 草书五言诗扇面明 方元焕 行草书诗卷黄宾虹草书临方元焕书卷明 江念祖 行草书七绝诗扇面清 程邃 行书扇面黄宾虹《垢道人题画跋》手稿黄宾虹录程邃诗稿清 查士标 行书扇面黄宾虹草书临查士标书散页清 王亦韩等三十三人 题黄山图册清 郑旼 行书七律诗扇面黄宾虹《郑旼小传》手稿清 汪洪度 行书扇面黄宾虹《汪洪度与渐江上人书》手稿清 丁廷楗 草书扇面清 江恂 楷书扇面清 程奂轮 金文扇面清 汪士鈜 行书扇面清 洪亮吉 行书七言诗扇面清 汪宗沂 隶书七言联黄宾虹藏旧拓《张迁碑》拓本册《艺观》第一期内《汪仲伊先生小传》校样
唐 三娘子祭叔文、尼灵皈遗嘱(传)合轴宋 赵构(传) 论书卷宋 苏轼(传) 黄州寒食诗帖卷黄宾虹行书黄州寒食诗轴元 鲜于枢(传) 行书兰亭序册元 赵孟頫(传) 行书册元 释明本(传) 梅花百咏自书册明 张瑞图(传) 行书临宋人手卷明 王铎(传) 草书卷黄宾虹草书临王铎书散页
更 多 展 品
▼
▼
▼
▼
▼
▼
▼
▼
▼
▼
▼
▼
▼
▼
参 考 资 料
浙江省博物馆《古物影—黄宾虹书法收藏》特展图录
童中焘:《今天的画家没有资格评价黄宾虹的画》
梅墨生:《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
陆易:《无尽藏:黄宾虹的鉴藏》
陈筱君:《被低估的黄宾虹》
陶小明:《黄宾虹的预言》
邹萍:《王霖:黄宾虹的价值更在未来》等
* 展玩对艺术展览、作品等内容的相关介绍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官方为准;展玩所使用的部分图片、视频等内容来自官方或网络,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任何触及所有方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更多高清图赏
请至新浪微博关注@展玩Online
古物影—黄宾虹书法收藏
2020年7月24日-8月30日
浙江省博物馆 武林馆区
🏛 展馆信息:
浙江省博物馆 武林馆区(杭州市中山北路西湖文化广场E区29号)
🔑开馆时间: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30停止入场
🚍交通路线:
武林馆区:
· 市内公交19路, 30路, 38路, 57路, 58路, 67路, 203路, 206路夜班车,至公交西湖文化广场站
· 快速公交B1、B2、B4至武林广场北
· 杭州地铁一号线至西湖文化广场站C口
🎫参观门票:
免费对外开放(特殊临展除外)
* 请在参观前提前通过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 点此直接购买「古物影—黄宾虹收藏书法特展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