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审管办:收案量近年首减少,构建新型审判监督管理机制
2021年,时值“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在深化司改中,审判机关如何进行业务革新?司法审判如何秉持“法理情”逻辑规则,关照个案公平正义?
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特别推出最高法十大业务部门系列专访,借此梳理司法革新的经验和思考,以期探路新时代审判改革。本场访谈嘉宾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晋山。
谈审判运行态势:
整体态势稳中有进,新收案量近年来首次同比减少
Q
去年以来,人民法院审判运行态势如何?
赵晋山:过去一年,全国法院坚决迅速应对疫情防控挑战,充分应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着力提升审判质效。审判执行工作整体态势稳中有进,总体呈现出“未结案数大幅减少,案件收结存良性循环”的良好态势。具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收案数近年来首次同比减少。自2004年起,全国法院新收案数一直保持同比增长态势,特别是自2015年立案登记制施行以来,历年新收案数同比增幅持续10%以上高位运转,甚至超过18%。2020年,全国法院新收案件数量近年来首次同比减少。关于产生这一态势的原因,我们还在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从数据来看,诉前调解工作对于新收案件数量减少这一态势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2020年,全国共新增1.1万个调解组织、8万名调解员入驻平台,汇聚调解案件799.3万件,调解成功率65%。人民法院通过扎实开展诉前调解工作,把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二是未结案数大幅减少,办案效率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末,各省(区、市)法院未结案件210万件,同比下降17.46%。2017年法官员额制改革完成之后,全国法院员额法官数量基本稳定在12-13万人之间,但2020年以前,全国法院新收案件数量持续大幅增长。然而,全年未结案数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从2016年底的326.3万件,逐年降至2020年底的210万件。这充分说明,面对不断增大的办案压力,全国法院坚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积极探索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实现了办案效率的提高。三是执行案件办理质效稳中有进、整体向好。2020年,虽然执行工作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但仍然实现了执行案件收结存的良性循环 ,“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进一步巩固,各项核心指标继续巩固和深化,全部实现高水平运行,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为98.98%,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本合格率为100%,信访案件办结率为99.80%。
Q
疫情期间,人民法院为群众提供了哪些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呢?
赵晋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最高人民法院党组迅速应对、靠前部署,指导地方法院在疫情期间妥善做好审判执行工作,并积极运用近年来我们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的成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诉讼服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网上立案。目前,全国32个省(区、市)法院已全面开通网上立案服务。网上立案的案件类型从过去一审民事起诉和强制执行两类案件,拓展到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国家赔偿申请,实现五类立案登记制案件类型全覆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疫情比较严重的2月3日至3月31日期间,全国网上立案70.6万件,占全部案件的24.2%。网上立案已成为群众行使诉权的重要渠道,司法更加便民利民。网上立案作为一种主要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7*24小时“不打烊”的立案服务,让当事人获得感明显增强。二是在线庭审。疫情期间,全国法院通过多种渠道,全面铺开互联网庭审使用范围,当事人和律师在家里就能参与庭审。北京、杭州、广州互联网法院从设立之初,就开始推进在线庭审,为全国法院推进在线庭审贡献了重要经验。2月3日至3月31日期间,全国法院网上开庭15万场,占比达21.9%,为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提供了极大便利。为了确保在线庭审稳步推进,人民法院不断加大技术支持,升级完善在线庭审平台,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三是网上执行。最高人民法院牵头建设了覆盖全国及主要财产形式、四级法院都能使用的执行网络查控体系,现在执行人员运用“总对总、点对点”的网络查控系统,可以直接在网上查人找物,效率高、范围广,支持异地查控,基本形成在线执行工作闭环,效率比传统查人找物方式提高近千倍,在疫情期间也可以正常运转。配合联合信用惩戒和网络司法拍卖等举措,人民法院在网上开展执行工作,可谓是方便快捷。人民法院通过积极推广和全面应用在线诉讼机制和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在疫情期间的诉讼需求。
谈司法公开:
继续深化司法公开,着力构建阳光司法机制
Q
2020年度,法院庭审直播和裁判文书公开数再创新高。在司法公开上,人民法院有何新突破?未来有何进一步规划?
赵晋山:司法公开工作是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推进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以奋发有为的改革姿态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积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工作,制定了《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等一系列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同时,又先后建立了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中国庭审公开网以及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四大公开平台。最高人民法院率先垂范,带头公开,并引领全国法院有序推进司法公开各项工作,确保司法公开各项制度机制落地生效,不断拓展司法公开广度深度,切实增强司法公开质量效果,充分满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截至2020年8月30日,裁判文书公开总量已突破一亿篇。中国裁判文书网成为世界上文书体量最大的网站,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我们在公开文书数量、网站访问量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在制度建设以及有效保护诉讼参与人隐私方面,我们也在积极研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着力破解难题。裁判文书公开工作亮眼成绩的背后,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下步,我们将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裁判文书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提高上网裁判文书质量。2020年,中国庭审直播超过1000万场,这个数据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庭审直播作为一种实时的、影像的公开方式,对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也促使法官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了进一步规范庭审公开相关工作,我们正在研究起草相关司法解释,明确庭审公开的案件范围,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并加强对未成年人、被害人、证人等特殊主体的保护。下一步会加大重大热点案件的庭审公开力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为社会提供生动的“法治公开课”。
谈司法责任制:构建新型审判监督管理机制,开展常态化案件质量评查
Q
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后,少数地方法院由于没有正确处理放权和监督的关系,出现了监督管理弱化的现象。您怎么看?
赵晋山:坚持有序放权和有效监督是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关键,要在辩证统一中处理好放权与监督的关系。审判监督管理内涵丰富,涉及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人民法院多措并举,正确处理有序放权和有效监管的关系,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制定了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既包括正面清单,也包括负面清单。进一步明确院庭长、法官行使审判权力和承担司法责任的具体情形,建立了程序严格、处罚慎重的惩戒机制,切实解决实践中“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的问题,构建起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平台建设方面,一方面推行全流程网上办案,实现自动分案,案件审理过程在办案系统中留痕,对“四类案件”及时关注,加强监督,着力构建全程监管、全程留痕的新型审判监督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审判管理集中平台,及时、全面、准确地采集反映案件及其审理过程的各类信息,实时反映各级法院审判运行态势情况。与此同时,案件质量评查也是开展审判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坚持开展常态化的案件质量评查和重点案件的评查,从案件评查中发现违法违纪线索,并依照有关程序进行调查。
●隐私权、反家暴、个人信息、平台用工,贺小荣大法官谈民法典适用热点问题(访谈全文)
●刘贵祥专委谈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打击虚假、欺诈行为, 助力诚信建设
●彰显法治的力量与温度——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余茂玉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声明:本文来源“澎湃新闻”APP,在此致谢!
编辑:朱 琳
排版:王 俏
审核:刘 畅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赞”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