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丽水《万象》群展:一方水土的精神可能性

颜长江 秋官第 2021-09-30


丽水,这名字太好听了。

是浙江的地级市。以前我也不知道,不过,丽水辖下,有松阳县,完整保存了百多座古村,我去过两次。

丽水地处浙江最高处,也就是最偏之处,所以古村才多吧。

我同人说起丽水,就说在温州旁边。现在丽水摄影节办了多次,名气也渐渐有了。


丽水因偏远而保存了众多古村,这是酉田村


丽水摄影节我没去过,不了解。今年秋天,丽水市委宣传部领导突然找到我,要我给当地摄影家做个群展。我心里犯嘀咕了:

以我的经验,一个地级市能有一两个过得去的摄影家就不错了。就算我眼高吧,我通常是参与全国性的评比或策展,尤其是常当各个新锐展览的推荐人,对我们的家底多少明白。


可以说,要在全国发现几个新人,有些年头得像雷达一样搜索,绞尽脑汁。可现在好像不是纯摄影的年代,人才比2000年前后少多了。就拿广州来说,恕我直言,一年有一个冒出来不错了。


吕长火的视频作品片断。天象,飞鸟与市井中的声音


而地级市,我基本不抱希望。我的经验中,有两个不错。一是我生长的湖北省宜昌市,地处三峡出口,有摄影传统,其中肖萱安、李朝晖、黎明,是常年活跃在全国一线摄影节庆的人物(也可以算上我的);另一个是广东省汕头市,我去办工作坊,能选出12名学员,很不错了,跟这里曾有公元感光材料厂有关系吧。


浙江的情形,我看这七八年来,因为该省摄影协会毛小芳等领导的努力,出来了一批人。好像没见有丽水的。

这次给丽水策展,我也没时间去见面,去考察展场,我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次利用网络的遥控策展。


江战云在农村的火粪堆里看到了山水


不久丽水方面陆续传来了近百位投稿者的作品,我看了渐渐放心了,我竟然选出25位摄影家。看来,丽水经过多年摄影节,本地作者也起来了。宜昌、汕头这样的城市,得警惕了。


由于是总结一个地方,也就没有统一主题,其实唯一的主题,就是丽水这样一个地级市,在摄影上的可能性。各种可能性堆一起,可以形成整体感觉,并形成未来的大致努力方向。

结论是,任何一个地方,有文化上的无限可能性。丽水就是榜样。


而且,地方有地方的特长,更接地气,创作可以更鲜活,以此弯道超车。说实话,这次不少摄影家让我意外:他们的思维,与北上广不一样,多一份天真,少一点机心。即使是大城市的所谓名家,也可以参照一番的。

以下我就选取部分介绍一下,让大家有个印象。



上图是潘世国的《山水》。看到这一组我就放心了,做事要有里有面,这系列很成熟,很美丽,可以作群展的面子。作者说:


缙云县和永康市有大量的凝灰石岩,是一种容易开采的商品石材,由于经济高速发展,造成开采过度,严重破坏了生态景观,2015年始当地政府全面关闭采石场,并进行大力整治。这是废弃后的矿场……这是人类强力介入自然的典型风景,亦即当下山水的真实遭际。


他最后一句点出实质。这种伪山水,越是美丽,就越是不自然,越是像真山水,就越有反讽效果。这位作者有智慧。


我决定,将这个放在展览开头,这么素雅,干脆就用一组火红的《婚房》来搭配成第一个展览空间。生活与山水拼贴,俗艳与精雅共生,本来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也合乎这两位作者的想法吧。


王云梅作品,关于新房的类型学


入口布展效果


我在展览分区上,心里是暗暗分为传统土地、当代生活、观念创意三部分。所以首先是农村影像居多,可以说,相当清新,更有我们这些摄影家难得一见的静气。摄影的批判,不能总是情绪外露,剑拔弩张的。下面两张是周聪颖的《十三都》中的两张好片子。实在棒极了。其实,还有不少宅子或作物的静物式照片,你看拍摄心态那是相当好的。这种娓娓道来,从容描绘,不仅不过时,正是我们急吼吼的中国摄影所缺少的东西。作者更多的是空景,与人物作品交织,这叙事方式也是新锐的,题材“土”,作品不土。




张晓华的《留守者》。这个手法有艺术家用过,记得是韩国艺术家拍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受了启发。拿来拍摄当地村人,拍得很好。今天正好看到郭力昕一篇批评周庆辉《黄羊川计划》的文章。周庆辉拍摄贫困孩子时,设置纯背景,剥离了人物与村庄的关系,将人物概念化标准化,形式简洁了,但也没太大看头。

所以名家不能尽信。这位作者,像是对周氏的打救。这背景幕布,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双重提醒,拍照留念总想单纯好看,可现实是丰富艰难,那就两者都收进来好了。

作者不是外来人,不功利,有种下乡走村当照相师傅的感觉,比较平等,不算是精神上消费利用村里老人吧。




这块土地当然更多的是躁动、变异。章勋的一组照片,景观式地扫描农村旅游 ,相当有意思。郑浓等拍过旅游团,但那是近拍。这种用拍景观的手法拍人群,不算多见,我很喜欢这平均分布的人与物。这可启发一下我们。当然,作者用数码拍,有点软,这个有点可惜。


章勋作品《农林经济热》系列


纪实摄影最近又因兰州影像双年展,成为一个小小话题。大家有个看法,就是纪实摄影的路子,实在是很多的,比如上面这种景观式摄影,为啥就不是纪实呢?

即使是在传统纪实手法之内来说,至少题材早就该突破老少边穷了,不能老搞搜神志异了,直接介入生活是重要的,虽然不容易出图像。这次, 吴建光《工业园区的新主人》,王菊萍《钢铁战士》,冯宏伟的《法院执行》,都是新鲜的选题。其中赵晓春的《义乌直播村》让我眼前一亮。


赵晓春的《义乌直播村》系列


冯宏伟的《法院执行》,是较深入的报道专题


要说丽水的摄影家,做起所谓新锐摄影来,也一点不落后,下面是几个例子,我都觉得可以到杭州的场子里比拼一下的。



许威燕的《谜》系列融合多家所长的个性表达,已相当圆熟



陈泳伟《我们的医院》系列对摄影的认识比很多纪实名家要强


《我的瓯江》,沈建华用无关联拍摄的图片组成了一个故事


沈建华在平淡的生活中调配出神秘性


李伟的偶像调查展览实景。偶像右侧肖像,是粉丝们的叠影


王菊萍《钢铁战士》灯箱展出效果


25个人,展线是较紧张的,有时也得求大家谅解,正处此处小文无法介绍所有人一样。

小未必不好,小可以有精致之美。吴伟宏《通信的变迁》,拍的是各个年代的通信工具,只有三米展线,我建议他做成书页状,结果如下:



不多举例了。对我来说,也是学习,常觉得有新意。地方上摄影,确实不必职业化,事实上这些作者,摄影基本上对他们是业余的,业余的清新,天真,在世故的大城摄影家面前,未必没有独特的优势。好,忍不住又说两位。一位叫钟晓红,将铅笔与生活中的物事产生了奇异的联想(我怀疑她是卖铅笔的或者是铅笔厂老板):


这种摄影思维,完全在我们意料之外,也许大家会认为只是一种视觉训练。我想,越是成名的摄影家,就越需要观看训练,千万不要形成一个套路,形成风格是成熟的标志,但形成之后就可以扔了。何况这组作品有超越形式的价值:这一定是位对生活极其热爱的人,生活永远值得我们观看,如海洋般丰富,摄影不及其万一。


程辉的《童年记忆》,重建了自己少时的玩偶想像


拍照不能老是苦大仇深,如我们。比如,陈子祥的《双生》就很好玩。他拍成双成对之物,这种思路,也确实有新意。我的朋友老皮拍双胞胎专题,那是职业艺术家做法。而这个人呢,当然是业余的,他被丽水摄影博物馆傅为新馆长称为扫地僧,他只是该馆的保安,看摄影作品多了,偶尔也在一旁听讲,竟然自己拍了一组。牛吧——



以前的纪实往往是讲故事,现在从连州的《储存》开始,讲一个概念,研究一个问题,也渐渐有人做了,《双生》是这样,《松之考》、《伪装》也是,所以丽水虽远,并不落后。

对我来讲,策展之余,我也会想,我的头脑是不是已被限制?我想,我们圈子里的名家,不少人已失却对生活的直接感知的能力,主题与立项已无新意,应该再次想一想——

摄影,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形式,要充满活力,就必须保持业余状态,不停否定自身,而向鲜活的现实寻找刺点。


正如我在策展人语中说的:


以丽水大地为例,有连山,可归藏,但无发现之眼,则也是一处普通地方而已。众灵正隐于大地之中,而我们的相机,可如金箍棒,一棒砸下,则大地一颤,众灵皆出。灵出几何,视乎我们的本事。


……或勾沉现实,或坐观云起,看似五花八门,整体则互为表里因果,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丽水意象。这是丽水的摄影,更是摄影的丽水。心灵的观照是最重要的创造,那么,恭喜丽水大地,在此大地之上,生出第二个丽水。


李孟的作品《古风》,在当地山水间文艺了一把


总之,不文艺,一个地方该是多枯燥,生活该是多无聊啊。


用不凡的方式,表现平凡的生活。《万象》摄影群展期待你的到来。11月8日开始,摄影师们会到自己的展场,下午较晚时候,和9日上午较早时候,我应该在。欢迎前来交流。


黄香美的《民间灯具》

林伟的《手机面孔》系列


卢掌权的《伪装》系列,展示生活中人与物的伪装


吕军华的《松之考》系列,同《伪装》一样,展现一个问题


吴建光《工业园区新主人》系列



陈黎明的《云之上》,动物结合天空的奇幻想像


(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所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