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分钟》| 第一句不是“我想你了”,而是背你想要的乘法口诀

小美 美移移民 2020-09-15

春节来临前,每年都要上演一次全球规模最大的集体迁徙,就在这场迁徙刚刚开始时,陈可辛执导的一部短片《三分钟》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




你真的看懂这部影片了吗?


除了歌颂这些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的列车员之外,这部影片用了许多铺垫,时间倒数的紧迫感、母子见面的层层阻碍、以及见面后的出人意料,这些都在透露着中国式的亲子关系内核,它代表的更是:小男孩的控诉。

第一句不是“妈妈,我好想你”,而是“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从头到尾,小男孩都在背乘法口诀。


刚见到妈妈时小男孩不是没过期待,他抱住妈妈喊着妈妈,但瞬间他就感到害怕了,只因妈妈曾经和他说:如果记不住乘法表,就更见不到妈妈了。


“如果你不....,妈妈就....”这个句型多么似曾相识,或许你在影片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位网友就这样说:“《三分钟》里最打动我的是那个小孩背诵乘法口诀。他在最珍贵的时间里竭尽全力,用笨拙的姿态拿出了最拿手的本领。一个小孩太认真,一定是承受了不该承受的。 ”  


的确,在中国,与父母亲聚少离多的孩子太多了。父母工作太忙,只能让孩子由他人照顾,后来便有了“留守儿童”这一说法。


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



短短三分钟,小男孩心理的恐惧只有在背完乘法口诀之后才渐渐淡去。《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就说过: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原先已是缺乏安全感的,但就在短短的相聚里,孩子听得最多的却是父母用这个句型造出来的一百个陈述句。


“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妈妈就只疼弟弟”

“如果你不听话,我就打断你的腿”

“如果你不考第一,妈妈就不要你了”

......


中国式教育就是喜欢以吓唬孩子来征服他们,操控他们。几天前,北大毕业生写下的15000余字的控诉信引起了热议。一个简历几乎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却选择拉黑父母,长达12年未回家过春节,这个结果便是中国式教育的产物。


然而,很多人不懂得是,无论是北大清华还是哈佛的学子,倘若有一天孩子出人头地了,那也不是被骂被打出来的,而是他曾经历经千辛万苦解脱自救出来的。



的确,在很多人眼里,对《三分钟》的解读更应该是向不能回家团聚的人们致敬。然而当我们能仔细去感受小男孩的畏惧时,或许我们才会发现一代父母学会向孩子表达爱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最后想和各位说,如果你已经很少机会能见到你的孩子,请你一定要告诉他你爱他,给他生命的力量,让他相信无论我们各自在哪里,都永远且无条件地爱着彼此,而不是让乘法口诀来决定。


推荐阅读:

14年维权无果,这个45岁的中年妇女只好自己当律师

中国人爱上演的“留学生是否是洋垃圾”互撕大战何时停止?

中国人素质再差,外国人还是“爱戴”着我们

这哪是15000余字的信,这是中国式教育的产物

茅侃侃 | 在中国创业很酷,很残酷


- - - END - -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最适合您的移民方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