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唯一一个富过了15代的华人家族,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小美 美移移民 2020-09-15

“我想用自己的双眼看看法国人如何庆祝,在城市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士兵平民,所有肤色的人种大家手牵手走在一起,高歌,欢呼。”昨天的凯旋门下有这样一个声音。

提到1111日。

我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双十一。

不过也是在11月11日,上午11点,在法国的凯旋门前。却有八名出生于21世纪的青年人开始朗读起几封信件和便条。这些信件和边条的共同点很简单,他们都写于一战士兵停止流血的日子———1918年11月11日。


而这之中包括一个华人劳工的。

他叫顾兴庆,1918年在诺曼底仓库工作。

100年后,凯旋门前朗读者饱含深情的用中文朗读了他的信件。

而事实上,从清末打开国门开始,一直到民国,有大量的华人走出了国门,他们有的是为了生存,有的是为了延续。是的,那个年代去到海外有很多的理由。


中国人在时局动荡的时候展现出了坚韧的韧性,并不断的在不同的国家开花,导致现在即使去任何一个国家,都能看到华人的影子。

那个时候,坊间也总有“走南洋”、“闯西洋”的传说。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也和一个在那个时代移民的华人有关。我们总喜欢说富二代、富三代,却鲜有富四代和五代的说法。因为困扰在富豪们的三代厄运,却总是会在三代之后终结一个大家族延续下去的可能。但是也不是没有例外,有这样一个华人家族却足足富过了15代,而这个家族便是,苏州贝氏。


而要提到我们最熟悉的苏州贝氏家族的子孙,就要数华人建筑师贝律铭了。作为最负盛名的海外华人,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香港的中银大厦、美国的肯尼迪图书馆都是出自他手,事实上他还有大量的作品,是每一个研修过建筑师或艺术史的中国学生不变的偶像。

而或许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贝律铭的身后,是延续了百年的苏州贝氏。

 

1

苏州贝氏究竟兴起于什么时候?

没人知道,但是或许是从明清交际的时候,贝氏家族就已经埋下了富裕的种子。据《吴中贝氏家谱》的记载,贝家最早发迹于浙江金华的兰溪县。明朝中叶的时候,贝家的一世祖贝兰堂从浙江迁移到苏州,开始以行医问药为生,而一代之后,则是开起了药铺。成为苏州一带的“药材世家”

到了乾隆年间,则是成为了苏州赫赫有名的四大富商之一。

而关于这个家族最精彩纷呈的时代,却是近代以后。


进入近代之后,贝氏共有两支人丁兴旺的分支,一支是经营颜料的贝润生,一支是从事金融专业的贝理泰。

贝润生,16岁就出来到染料厂当学徒,并最终成为燃料公司的合伙人,后便与人合伙开设了近代非常知名的谦信靛油公司,成为了近代中国数一数二的“染料大王”,如果当时也有福布斯或者胡润富豪榜的话,他一定能排到中国的前10。

(贝润生)

要说他还干过一件近代史的大事儿。因为他曾经斥80万银元买下了曾经让康熙皇帝都流连忘返的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狮子林,和康熙南巡江南之后下令在承德山庄再造一座狮子林一样,贝润生也对狮子林也是爱不释手,立刻拿出了80万买下了这座园林的本尊。


而作为家族后辈的贝律铭,少年时期就经常到这座园林中去,而这也对他的未来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多年之后,贝律铭回到中国大陆,依旧帮忙设计了苏州博物馆,其中依旧能看到许多狮子林的影子。 

(少年时期的贝律铭在狮子林留下的旧照)

就像前文提到的,两支贝氏,而走金融路子的贝理泰,正是跟贝律铭血缘更亲的爷爷。而贝理泰这个人则更为传奇,他生活在民清之间,中过秀才,曾经是苏州学府的贡生,按理说依照清帝国的制度,随后他便可以很轻松的步入仕途。


但是在准备去北京任官的时候因为父亲的离世回到苏州守孝,让他错过了进入政界的机会。而随后随着清朝的式微,他选择罢官从商,伙同陈光甫在上海创办了上海银行和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商业头脑出众的他很容易的把握住了那个变化中的中国的可能性,脱离了家族传统的制药业,在波谲云诡的环境之中站稳了脚跟,成为当时江浙一带风头无二的金融大亨。

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代“银行家” 

贝祖诒

而在银行业他更有许多开创性的东西,在那个年代,贝理泰实行了“一元起开户”的制度,直接将金融市场带到了普通市民中去。一度改变了中国银行业的格局。

 

2

或许也是受他的影响,他的五个孩子都没有再从事家族的草药生意,而是在各行各业打造自己的建树。而这些孩子中最出众的则是第三子贝祖诒。

他生于1892年,毕业于中国近代知名的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

作为家族第三子,他并不是家族资源的最佳继承人,事实上,他的大部分成就都是自己努力来的。


1914年毕业之后的贝祖诒入职当时的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工作。1918年,又去到香港负责组中国银行香港支行。当时这位时年25岁的年轻人身兼数职,既是当时中国银行广东支行的总经理又兼了香港银行的总经理,一时之间在银行业内做得风生水起。

随后更是借着在银行界赚取的声誉进入政界。 

贝律铭一家在欧洲

事实上上世纪的贝祖诒确实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在为数众多的留洋生中,他颇有经济远见,1927年,他在银行分管外汇的部门担任要职,在他的技术性调整下,曾一度打破外国人垄断中国外汇的局面,让民国时期的中国金融摆脱了被外国按在地上摩擦的局面。


1935年之后,40多岁的贝祖诒更是负责了当时民国的货币改革,和当时的国民党要员宋子文一起催生出了非常知名的法币。不过由于忽视了国情和对金本位思路的过于信任,导致法币一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币种之一,不过不可否认,贝祖诒组织起草的货币改革政策确实有一定的先进性,当时他要求在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发行法币,禁止银元的流通,遏制了金属货币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让中国脱离了贵金属开采可能带来的物价波动。

而贝祖诒的故事却不仅仅发生在国内。变化发生在1948年,当时的贝祖诒时任驻华盛顿中国技术代表团团长。长居在香港的他,在国民党准备败逃之后,他居家移民美国纽约。正是这一选择,让这个庞大的百年家族的海外枝丫也开始变得愈加的枝繁叶茂。

 

2

1948年,在这个时间点选择移民在美国,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中是非常值得诟病的,因为在这个特殊的历史变革时期,有很多的国民党要员大发国难财卷款移民美国。比如说财政部长的孔祥熙,一人就卷走了1.3亿美金,那可是四十年代的1.3亿。

但是贝氏一族似乎并不是这类典型的投机者。实际上,贝氏一族几乎没有做当时投机者所应该做的一切。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贝祖诒,尽管大权在握,在那个时期却从未动过这种心思。

待他远去美国时,身家清白,没有一分公款。


而要说,这样一个庞大的百年家族,为什么依旧屹立不倒,或许除了这样的不为钱财的金贵品质之外,也和贝氏总是分外重视子女教育有关。一步看权,二不看钱,似乎成了贝氏一直以来的行为准则,至少从婚嫁这一点来看,从贝祖诒开始,贝氏的子女谈婚论嫁似乎都不看对方的身世门第,而是看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家教。

贝祖诒的妻子蒋士云,便是中国近代非常知名的名媛之一,掌握英、法等多门语言,受过完整的西式教育。而贝律铭的妻子卢爱玲也是毕业于美国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是“宋氏三姐妹”的校友,更是一度在哈佛学院深造。 

贝祖诒与夫人

当时移民美国的贝祖诒相信美国能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国民党许多要员“出国享受”不同,贝祖诒却总是要求孩子记住祖国。

其实早在他还在民国担任官员的早期,就将自己的孩子贝律铭送到美国留学,不过贝律铭也确实不负众望,他前后取得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的学位,并很快在建筑学中站稳了自己的脚跟。

而更值得称道的则是贝祖诒对环境的洞察,一直以来贝祖诒都非常关注中国内部的政治变化,他们的家里订阅了大量和中国相关的报纸。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贝祖诒却有一些担忧。不过当时看到电视新闻的贝律铭却是兴奋不已,立刻提出想要回国,但是却被父亲贝祖诒拦了下来。

贝祖诒说,“还不是时候,你很难发挥你的作用。”

事实上贝祖诒的预测是对的。

因为在不久之后,在十年浩劫之中,留在国内的贝氏分支都损失惨重。贝氏一族作为在中国近代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豪门,却在十年浩劫中,屡屡的被打为反革命,最终积极上交了所有的财产。

事实上,一个家族可能因为历史原因收获不菲的财富,也可能因为你是原因,一朝散尽百年底蕴。

事实上,直到1974,贝律铭才第一次回到大陆探亲,并未大陆的发展数次捐款捐物。

我想,这只离开中国的大陆的贝氏分支,之所以如今依旧拥有这般繁盛的状态,这份对于变化的洞察在这之中就变得格外重要。他们关注这祖国的发展,却也知道在最具价值的时候回来。

如今,贝氏一族在美国依旧散发着巨大的影响力。就像在前文说的在政策稳定之后,贝律铭也数次回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捐献了大量的钱财一度成为中国非常熟悉的华人朋友。


我们能从这个庞大家族中看到许多东西,无论是他们无时不刻对教育的重视,还是他们的生活态度。

其实像苏州贝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华人的故事就像一朵蒲公英飘散到世界各地,见证各类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形成了一部精彩绝伦的移民史。


往期热文:

现代人真可怜,什么锅都得自己背

钢铁工人的27秒球星,恕我直言比起他你根本没有理想

为什么在中国带孩子那么费劲

大麻合法,加拿大会变成恐怖的毒品国家吗?

记在北京游荡的苏联游魂,一个个被高墙消磨的人性

- - - END - -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最适合您的移民方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