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5分钟就诊攻略
首诊看病
在人山人海的大医院,普通号虽然便宜,但是一堆人抢着配药,一上午可能要看一两百人,只能落得填量表,开药,没有时间沟通。首诊挂特需号、专家号,能有较多的时间可以沟通病情。现在大医院基本都要线上挂号,如果不线上挂,需要一早去挂,上午十点慢悠悠想挂上午的号是不现实的。
复诊配药
可以在普通门诊配,但是如果刚开始吃,病情还不稳定,还是最好每次能够找首诊的专家看。如果不是在人那么多的医院看,则不需要区分那么多特需、专家、普通门诊,也不用抢着挂号现场去就行,可能后面坐的都是那两三个人,原则上尽量每次找同一个医生看就好。如果感觉自己有很多故事想要讲,可以试着找心理咨询。
家属、朋友代替患者本人咨询
也可以在医院挂号的!!但是不能作诊断,但是也有意义的,并非医疗从业者难以判定患者的情况是不是有精神疾病,却深受困扰,此时往往家属不敢向患者提议就医,患者本人也不愿就医。此时可以请医生初步判定就医的急迫性。
如果就诊时间只有 5min 怎么样让时间最大化的发挥出效率?
在这五分钟内,使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自己的情况,表达自己的诉求,回答医生的问题是我们的目标。患者在门诊的诊疗过程可以被大概分为三个方面。
1
首先在门诊前,应该坚持记录自己从上一次复诊到现在的情况,如果治疗已经进入了一段时间,医生对你有了解,而且病历本也有相关内容的话。那么最有记录价值的就是从上一次到现在的个人感受变化,以心境障碍中的抑郁,双相为例,可以尝试从情绪睡眠和副作用三方面入手。同时重点关注在这段时间里有没有吃别的药,是否出现了躯体不适,胃口和大小便情况如何?
2
然后进入门诊的阶段,在此需要注意,之前记录下的书面内容,并不需要给医生展示,精神科面诊晤谈的很重要一部分依据就是医生和患者的互动,医生会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倾听,交流等方式采集信息。
在回答医生问题时,应当遵循简单,直白的原则。在上一步中医生可能会因为你讲述的跑题或时间不够而打断你,这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专注回答医生提出的问题就好。同时对这些问题大概留有印象,在下次复诊时直接就着这些方面汇报也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方式。
3
在面诊在结束前应当再次确认药物方案的改动,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向医生询问改动方案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信任药物治疗方案,对提高服药依从性有利。
记录十分重要,就算只是简短通俗的语言。不断积累之后,可以用来回顾病情变化和对药物的反应以及副作用。长期来看,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你也可以把这种记录理解是在为自己写病历本。
在病情还并未稳定,药物方案仍在调整的情况下,每次复诊的间隔时间不应当大于两周,同时最好不要随便改变主治医生,未经专业人士指导,请不要凭借自身感觉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比如感到情绪过于低落就翻出抗抑郁药吃上,突然睡不着了就翻倍安定。有些药物方案是医生精心配置,可以用在刀尖上跳舞作为比喻,自作主张可能就将得来不易的治疗成果破坏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经医生同意,心理干预可以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效果更佳。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差异,治疗效果可能立竿见影,也可能不尽如意。这也许是反思治疗方案的机会,但不应当成为失去治疗信心的借口。同时,好起来的标准也并不一定是恢复到病前状态,一些双相患者会想回到曾经轻躁狂的样子。药物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更像一个受伤人的拐杖,没有他们,肯定站不起来,但是有了他们,如果不自己使劲,照样寸步难行。所以治疗像是一个赋能的过程,让你逐渐依靠自己的能力去修复人际关系,恢复社会功能,逐渐康复。最终让患者和每个并没经历过心理疾病的人一样,有着同样追求幸福生活的机会(扯远了
一起来加入症状网络小伙伴们的脑洞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