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辑刊书讯】|《当代比较文学》第六辑

北语比较文学所 北语比较文学 2024-03-21

华夏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编者的话-第六辑


陈戎女


2020年新冠大流行疫情的全球蔓延,让人类在21世纪第一次打开了另一种全球化的可能性:疫情“全球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度全球化之后,新冠病毒利用这种便利,乘着飞机、坐着火车轮船,开启了四处漫游的全球之旅,全球的人类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疫情全球化,不少家庭失去至亲。新冠病毒对所有人种所有阶层一视同仁,只要“亲密”接触过它,无论白黄棕黑,无论政要高层还是低端人口,很难不感染——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感染了。新冠病毒让呼吸变得危险,而人类却是以呼吸为立身之本的碳基生命。

但是秋天到来时,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疫情得到控制的和疫情仍在蔓延、甚至加速蔓延的地区和国家。9月上旬,来自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印度的新增确诊人数超过巴西,跃居世界第二,美国仍然是数字惊人的第一。新冠的暴击之下,公共领域的治理管理水平、卫生防疫能力经受了严峻考验,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逐渐积累经验遏制疫情的发展,再到研发疫苗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国政府态度各异,管理模式不同,但是疫情之下,管得好还是管得不好,高下立判。同时,人类对于疫病和生死等问题的体验、认识和理解,经此一疫,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于世界可能发生的创伤性灾难,经此一役,东西方有智识的人有了更坚定的内心和意志去面对。近来人文社科学界对于疫情和疾病研究的兴趣猛增,应该与这两个领域中的关注和反思有关。

在这样百年不遇的疫情之下,在起伏跌宕的心境中,我们编辑完成了《当代比较文学》第六辑。

本辑首推的特稿,是张源5万多字的雄文《德性教育与哲学启蒙:讲给常人的故事——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绎读》。此文虽长,读来却丝毫不觉连篇累牍。张源对《普罗泰戈拉》的绎读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有些地方类似“说书”,将一部《普罗泰戈拉》讲成了一部好玩好看的好戏,但题旨却未离柏拉图严肃的哲学半步:如何教育引导年轻人的德性。张源的论文采用了古希腊戏剧体的形式,除了开场、进场和退场,用四场戏和相应的合唱歌阐释《普罗泰戈拉》:第一场“大演说”的威力、第二场哲学的胜利、第三场论诗决胜负、第四场讲给常人的故事,解读最后结束在“三大智者齐声唱和苏格拉底”。这样别开生面的绎读方式,与柏拉图对话本身多层次的戏剧性暗通款曲,也很类似本刊第四辑中王柏华对狄金森的研究采用的戏剧体式——有浓厚戏剧性的文本配上戏剧体的研究,妙趣横生。

《普罗泰戈拉》本身就是一部杰出的喜剧。哲人柏拉图以戏剧诗人的笔触,让各种角色登上了他构筑的舞台,苏格拉底与普罗泰戈拉的论战在仿若戏剧人物的行动与言辞中次第展开,张源认为这样的戏剧形式体现了一种“如实”,即柏拉图对话的“诗性真实”。在对年轻人的德性教化的争夺战中,苏格拉底面对志得意满的普罗泰戈拉,寸步未让。张源提出,苏格拉底与普罗泰戈拉论战的基本关切是政治问题,而政治问题归根到底是哲学问题:德性的本质到底是“一”还是“多”?主张“一”中之“多”的苏格拉底战胜了主张“多”的普罗泰戈拉,从而动摇了雅典民主制国家的多元哲学根基。

张源近年来对柏拉图对话的解读性研究,佳作迭出,业已形成了有个人特色的问题脉络和问题意识。本刊力主,古学需要新知的推进,西方古典学尤其需要中国学者不吝学术勇气的推动和经年的积累,才能生发出中国场域的回应与反馈。

本辑的“古典学研究”栏目,回应和赓续第五辑的同名栏目。回应的一篇,是查尔斯·西格尔的《菲罗克忒忒斯与不朽虔敬》,与上辑哈什的《<菲罗克忒忒斯>中“弓箭”的作用》论题相关,都是研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菲罗克忒忒斯》,西格尔的论文关注的是剧中三个主要人物菲罗克忒忒斯、涅奥普托勒摩斯和奥德修斯对神谕的不同态度,菲罗克忒忒斯最终通过好友赫拉克勒斯的“机械降神”达成了他与众不同的不朽虔敬。西格尔对希腊悲剧的研究在学界有良好口碑,他熟练地掌握了细节分析和题旨阐发之间的平衡,读之令人受益。另外一篇论文,安东尼·爱德华兹的《内部关系:作为共同体的阿斯克拉》,赓续了第五辑的同名作者的《阿斯克拉的形态》的研究。爱德华兹从乡村的内部社会组织结构,研究赫西俄德《劳作与时日》中玻俄提亚地区的阿斯克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村落。这篇论文较长,从构成阿斯克拉村社共同体的单个家庭的住所、家政、储存,到家庭与家庭之间的邻里关系、竞争关系、分享,再到村社中政治经济方面的等级制度,以及阿斯克拉是否有本地的巴西琉斯(Basilēes,“王公”)的存在(他认为基本没有),均有所着墨。爱德华兹的结论是:阿斯克拉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村落,而是一个贫富差距、社会地位差距较小的,自给自足、独立于城邦控制之外的共同体,所以《劳作与时日》中还没有出现城邦,它提供的是城邦产生前的历史。赫西俄德《劳作与时日》是传世名作,爱德华兹的历史研究抛开了所有诗意的层面,直接分析和讨论阿斯克拉作为村社的社会政治、经济地理的历史细节,尽可能还原彼时彼地的阿斯克拉,同时辨析与荷马社会之不同,如果我们能耐心地跟随他的思路进入,会非常有启发。

新开的“经典新译”栏目,是为那些值得重译、复译的经典之作而设。童群霖新译的莱辛《论人类的教育》即是经典新译,该作已有朱雁冰从德语译出的译本珠玉在前,现在刊出的新译也是从德文译出,其特点是“力图在语义和句子结构方面更贴合莱辛原文”,译者还在注释中补充了相关材料,特别标出了朱译与英译的可商榷之处。童群霖是做莱辛研究的,该译文并非为了翻译而译,而是为了莱辛研究而译,由此给读者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洞见:《论人类的教育》的100节内容不仅展示了莱辛的历史三段论,以及他对启示、理性与历史的关系的看法,对于莱辛而言,它还是一种“假说和体系”,莱辛在写出它的时候是为了获取拆毁它时的快感。

“经典与阐释”栏目本辑刊出两篇论文。哈罗德·戈达德的《理查二世》从心理分析和政治阐释两个层面分析了莎士比亚的这部历史剧,作者称剧中的理查二世为莎翁“最为精细、最具广度、在多种意义上也最为微妙的心理分析”,而莎翁在剧中也隐秘地暗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谴责了理查版本的神圣权利论,因为国王和人民同样拥有永恒的神圣权利。这篇论文对莎剧原文的细读,值得莎迷们仔细揣摩,反复体味。耿波、杜肖楠的《爵士时代的声音: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听觉叙事——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中心》选取了十分独特的“听觉叙事”的视角,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声音背景和三个声音书写的来源,主要来自美国南方黑人音乐、菲茨杰拉德对济慈声音美学的接受、他对噪音及其代表的现代性的复杂态度。论文还分析了小说中听觉叙事的三种策略,听觉叙事中的空间构建、听觉叙事下现代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的还原、听觉叙事对个人表演性身份的塑造,从空间、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层层推进这部经典小说的听觉叙事带来的若干细微变化,给我们打开了观察这部小说和小说中的美国现实的新角度。

第六辑刊发了学术译文若干篇,感谢年轻的译者们:陈驰、张旭、童群霖、毛士奇。为了译文的质量,每篇译文都安排了校读(有的署名,有的未署名),这是一个必要却很琐碎的工作,也感谢他们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和辛劳。

庚子年是特殊之年,很多工作都面临困难,或暂停,或永久停止。本辑刊的编辑和出版,其实也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所以,当各位亲爱的读者看到辑刊如期出版,出现在你的面前,实乃你我之幸。本辑的出版受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项目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批准号19PT06)。感谢本辑的助理编辑:邢北辰、陈秀娟。另外,继续感谢华夏出版社的王霄翎女士和刘雨潇女士的合作与支持。

犹记得2月写第五辑“编者的话”时,正值疫情凶猛,写作不自觉进入一种“祈祷语”式,面对大灾难时,人竟然如此卑微而渺小,无可为之。可是再卑微和渺小之人,亦有可为之事。而今半载疏忽而去,世界上几家欢乐几家愁,疫情既是天灾,到后来也不免有人祸。在风雷裂变、惊慌失措之后,还能平静读书、思考,乃吾辈之幸。记下庚子年的这些变化和感悟,让将来记得,我们在这一年曾有的心路历程,这大抵就是“当代”对于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意义吧。

 

2020.09.09  初稿

2020.10.10  定稿




   目 录   


陈戎女   编者的话

【特稿:古学新知】

张源    德性教育与哲学启蒙:讲给常人的故事——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绎读

 

【古典学研究】

查尔斯·西格尔(陈驰译)     菲罗克忒忒斯与不朽虔敬

安东尼·爱德华兹(张旭译)  内部关系:作为共同体的阿斯克拉


【经典新译】

莱辛(童群霖译)   论人类的教育


【经典与阐释】

哈罗德·C·高达德(毛士奇译)    理查二世

耿波 杜肖楠     爵士时代的声音:菲兹杰拉德小说中的听觉叙事——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中心

                  

【《当代比较文学》征稿启示】    

  Call for Papers



    Contents     




往辑回顾



《当代比较文学》

第五辑






编辑 周琳玥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所
http://bjs.blc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