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田脱贫记

古田脱贫记
《求是》杂志记者 李 达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是全国闻名的“银耳之乡”。“去年我先后种植了4批银耳,总共10万多筒,直接收入就有3万多元。”古田县苏墩村菇农丁丽霞说。在扶贫资金支持下,苏墩村建了24间标准银耳生产房出租给菇农。“有了这些银耳房,每年都有固定收入,是种植银耳让我真正实现脱贫。”苏墩村内,这样的银耳生产房到处可见,该村70%多的村民从事银耳生产,年产银耳达600多万袋,村民人均年收入仅种植银耳一项就超过2万元。如今的古田县,每年食用菌产量近90万吨,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近220亿元,成千上万的农民群众靠食用菌生产摆脱了贫困。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古田县,耕地资源匮乏,是个名副其实的山区农业大县,贫困曾经长期困扰着这里的群众。1987年,古田全县生产总值仅2.3亿元左右,财政总收入仅2000万元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93元,勤劳朴实的古田群众努力探索着脱贫之路。1988年7月,刚刚到宁德工作不到1个月的习近平同志,第一站基层调研就来到了古田。他说:“我这次来古田县,是‘看准了’才来的。”习近平同志走进多个香菇棚查看菇农种菇情况,走访食用菌种植能手,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找到摆脱贫困的新路,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古田脱贫的主要方向。后来,习近平同志又先后6次到古田考察,强调古田县山区多是劣势,也是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要扬长避短,尽其所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和加工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更快实现脱贫致富。他还殷切嘱托当地同志:“古田食用菌产业是个大文章,古田要好好总结经验。”

  

古田认准了发展方向,食用菌生产迎来了大发展,先后试验成功银耳袋栽、香菇室外袋栽、竹荪生料栽培技术以及银耳棉籽壳代料栽培技术,在全国率先掀起银耳、香菇、竹荪等食用菌发展热潮。古田县广大农村,很快出现了“地里无闲田、村内无闲人、家中无闲房”的喜人景象,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古田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几十年来,古田人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把食用菌产业这篇大文章越做越精彩。从单一的鲜品、干品到各式各样的新品,古田现已开发生产38个菌类,其中银耳、香菇、竹荪、猴头菇、金针菇等20多个菌类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了“主栽品种规模不断扩大,珍稀菌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同时,着力探索“光伏+”发展模式,推动绿色发展。从事菌菇种植20多年的古田县建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建洪表示:“近10年来,公司不断转型升级,从食用菌生产到加工、销售已经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目前拥有两个生产基地,共115间生产房和1个生产包装车间,年产值2000多万元,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链模式,带动农户共同发展。”


古田县现已开发生产38个菌类,其中银耳、香菇、竹荪、猴头菇、金针菇等20多个菌类实现规模化生产。图为古田县生产的食用菌部分品类。 古田县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食用菌生产蓬勃发展,古田县乡亲们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7年居宁德市第一。2021年,古田全县生产总值达223.4亿元,公共预算总收入超过1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2万元。全县直接从事食用菌产业人员达30多万人,农业总产值中的70%和农民现金收入的70%来自食用菌的贡献。古田县县长许锋深有感触地说:“菌菇是古田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已经融进了每个古田人的骨血里,也融进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古田289个村(社区)中有235个是食用菌专业村(社区),全县贫困户在2018年底全部脱贫,小菌菇发挥了大作用。”
  
在食用菌生产基础上,古田乘势而上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进食用菌精深加工,开发出银耳羹等一系列以食用菌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产品,并引导带动流通、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业态发展。在坂中村,村党支部书记高益清兴奋地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兴起了旅游业,开发了拥翠公园、移民文化馆、候鸟文创营、乡思岛等旅游项目,每月接待游客已达3000人次以上,产业更加兴旺,村子更加美丽。”
  
摆脱贫困后的古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继续前进。古田县委书记张成慧说出了43万古田人民的心声:“古田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摆脱贫困,根本受惠于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的正确指引。我们将继续做好食用菌这篇大文章,并通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记者手记:
  
“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宁德是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他为这里的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提出要有“弱鸟先飞”的意识和“滴水穿石”的精神;强调“扶贫先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倡导“四下基层”,先后7次到古田考察,体现了抓工作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的作风。古田的脱贫历程,就是这些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案例。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求是网)


来源:《求是》2022/05

作者:《求是》杂志记者 李 达 

制作:汤宝兰

校对:陈嵘

审核:张西立 罗素英

监制:于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