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王金南 蔡博峰 求是手机报 2022-10-06

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王金南  蔡博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就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2022年1月24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形势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推动建立以绿色环保为价值引领和增长动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协同,与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相适应,体现了我国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9月22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此外还制定出台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以及科技、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共同形成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和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浙江诸暨姚江镇积极助推机床铸造业“煤转电”项目,助力企业实现硫化物零排放,低碳环保,高效节能。图为2021年4月15日,一名工人将浇铸包内的铁水倒入铸模内。 求是图片 郭斌/摄

  
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碳达峰分为自然达峰和政策驱动达峰。自然达峰与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有着密切关系,一些发达国家达峰过程都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产业结构变化、能源结构变化、城市化完成而自然形成的。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目前工业化、城镇化等进程远未结束,将近一半以上的城市第二产业占比超过50%,且主要以高耗能高碳排放的建材、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产业为主。在此条件下,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手段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快速缩短达峰时间和降低达峰峰值,另一方面又要在这一过程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特别要保证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粮食安全,这无疑是场硬仗。尽管如此,我国政府仍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郑重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经过坚持不懈努力,截至2020年底,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8.4%,超过了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作为制造业大国,2020年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美国的一半,历史累计排放量也约为美国的一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还在深入发展,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重,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仅有30年左右,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的雄心和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量消费化石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加剧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其中许多变化不可逆转,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对全球粮食、水、生态、能源、基础设施以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长期重大威胁,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肩负的大国担当。我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艰巨任务。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我们迎难而上,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法规、政策、标准与行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实践不断取得新进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我们积极与各方沟通,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将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目标注入强大动力,为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二、正确处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各方面重大关系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正确处理好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重大关系,科学谋划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
  
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在一段时期内还将保持刚性增长,必须长期坚持节能减排和生态优先的发展方式。节能减排是当前最重要的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生产结构、降低碳排放手段,应坚持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再生产全过程来促进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变,长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实现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的根本转变,加快促进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一体推进,不能简单层层分解和摊派任务,而要根据各地区战略定位、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控排潜力,综合考虑行业发展需求、产业链关系、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特点等因素,自下而上为依据、自上而下为约束,统筹确定各地区梯次达峰目标任务。各地区各部门既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科学设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间、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内部工序间等相互影响。工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5%,因此实现重点行业尽早达峰并快速跨过平台期,是保证全国2030年前达峰的关键,要明确重点行业达峰目标,推动其尽快实现达峰。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在广西大石山区的千山万弄里,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不仅在夜间为村民照亮山路,更为村民点亮改变家乡面貌、振兴乡村的希望。图为2021年8月25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夜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要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碳达峰、不到30年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既要制定远景目标和长期规划,又要设置阶段性任务和短期目标,以长远规划引领阶段性任务,以战术目标的实现支撑战略目标的达成。短期看,各地区各行业要结合实际科学设置目标,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以节能和遏制“两高”项目发展推动减碳任务落实;长期看,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和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建立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中国的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碳达峰的时间和峰值直接影响未来碳中和的速度和难度,而碳中和又对碳达峰直接形成紧约束。要充分考虑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需求,通过碳达峰积累经验、创新制度、变革技术,逐步建立低碳产业和绿色能源体系,为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建立和完善关于生态环境治理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持续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三、多措并举努力完成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统筹协调、明确路径、综合施策,能源体系改革是根本途径,重点领域转型是重要抓手,技术创新是关键引擎,碳汇能力提升是重要补充,治理体系变革是基础保障。
  
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牵引。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衔接国家发展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国土空间、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和地方规划。将绿色低碳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中,切实发挥重大区域规划引领带动作用。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全民参与绿色低碳建设的良好局面。
  
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7%,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牛鼻子”。充分考虑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特点,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以能源供给清洁低碳化和终端用能电气化为主要方向,坚持节能和结构调整双向发力,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煤炭消费,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加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充分挖掘节能提效的减碳潜力。
  
以重点领域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工业领域长期以来是我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户,是影响全国整体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要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交通领域要加快公转铁、公转水建设,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全面提速新能源车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出行,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城乡建筑领域要通过乡村振兴推进县城和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坚持能效提升与用能结构优化并举,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提升,逐步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碳建筑。
  
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技术创新是推动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驱动力。要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约束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脱碳要求,系统谋划相关技术的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围绕能源、电力、工业、交通、建筑以及生态碳汇等领域的技术发展需要,加强科技落地和难点问题攻关,汇聚跨部门科研团队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机制、减排措施、管控技术等科技攻坚,采用产学研相结合模式推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术的普及应用,推进前沿绿色低碳技术研发部署,加强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攻关、工程示范和成果转化。

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坚持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经济产业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助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图为2021年8月24日,荣成市北部海湾附近,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转发电。 求是图片 李信君/摄

  
以碳汇能力全面提升为补充。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充分利用坡地、荒地、废弃矿山等国土空间开展绿化,努力增加森林、草原等植被资源总量,有效提升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等生态系统的减排增汇能力。
  
以治理体系变革为保障。加快建立完善支撑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各方参与、全民行动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格局。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立法进程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和相关制度法治化保障;加快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实施配额有偿分配,出台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政策,引导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夯实政府主体责任,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党政领导综合考核等范围,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提升治理效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求是网)


来源:《求是》2022/10

作者:王金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蔡博峰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制作:汤宝兰

校对:陈嵘

审核:罗素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