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刘敬桢 求是微平台
2024-11-08

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刘敬桢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守护人民健康离不开科技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明确要求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药集团”)作为以生命健康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科技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秉承“护佑生命、关爱健康”的企业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创新力度作出深刻阐述,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3月在湖南考察时,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企业是市场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国药集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着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不断夯实创新基础。
  
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十四五”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科技创新对医药行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彰显。国药集团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研发投入强度纳入科技规划指标体系,2020—2023年累计研发投入265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工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为7.9%,投入金额和投入强度均创历史新高。持续增长的科技投入有力保障了集团近1000个研发项目的顺利进展,特别是2021年近80亿元的科研投入为集团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多技术路径新冠疫苗研发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
  
培育壮大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推动创新向更深领域拓展、更高层次迈进。国药集团着力强化创新平台建设,2020年以来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重组优化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家,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目前,集团已在化学药、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三大领域打造了43个国家级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和100多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这些创新平台,集团在疫苗和创新药等领域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60余项,充分发挥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骨干引领和辐射效应。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2日至6日在北京举办,国药集团在国家会议中心设立展位,向全球展示旗下医药供应链服务、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等业务发展成就及最新科研进展。图为人们在国药集团展台参观。 国药集团供图

  
有序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这样的比喻来强调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只有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国药集团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有序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集团下属“科改示范企业”和“双百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生物制药板块实施项目收益分红激励、岗位分红激励、项目团队公司化运行、项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并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军令状”等创新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加大科研奖励,建立“人才创造成果,成果激励人才”的良性循环。
  
不断完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国药集团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根基,努力以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支撑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修订了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将“科研人才队伍”调整为“科技人才队伍”,在药品研发基础上,将工程技术、医疗卫生、器械研发、装备开发等也纳入集团科技人才队伍范围;大力引进高端人才,通过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担任首席科学家以及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聘任海内外高端人才,为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占领行业制高点积聚力量;高质量落实专项人才培养任务,在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设备重点领域与重点高等院校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工程,努力打造卓越后备人才。
  
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引领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国药集团聚焦产业需求,统筹产学研创新资源,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协同科技创新企业推进新产品开发,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以来,集团与10余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或创新联合体近20个,共同开展近百项新产品新技术研究。与相关企业合作,在疫苗关键原辅材料国产替代、环保技术、医卫材料等领域深入研究,并布局医学影像、微创器械、体外诊断等高端制造领域,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医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近年来,各国愈发重视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我国也亟须提高医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国药集团聚焦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努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

图为国药集团下属太极集团智能工厂内的中药前提车间,年处理中药材能力达10万吨。 国药集团供图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生物制品板块,大力发展人用疫苗、血液制品、医学美容等六大领域,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和全国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疫苗年产能超过100亿剂次,提供超过85%的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年用投浆量超过2000吨,在国家重大传染病和流行病应急防控以及重大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化学制药板块,通过内部资产重组,形成板块发展定位更为清晰、品种组合更为完善的五大治疗领域,一体化运营和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抗生素主要原料药克拉维酸产能全球第一,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原料药合成关键中间体(7⁃ACA 和6⁃APA)产能全球前三。在现代中药板块,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形成了超大规模的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建设了覆盖种植、科研、生产、销售完整产业链的现代中药产业集群,中药材基地遍布全国,拥有700多个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在大健康板块,适应人民群众对健康消费升级的需求,快速发展生命大健康产业,目前在滋补保健、美妆个护等健康消费品方面已经拥有超过2000个品种和品牌,打造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产品线。
  
积极承担医药产业链链主企业职责。2023年8月,我国出台《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增强高端药品、关键技术和原辅料等供给能力,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国药集团积极响应国家部署,牵头组织相关产业链的研发、生产等,踊跃申报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链14个标志性产品的链主企业,获得了新型疫苗、中药配方颗粒、新型口服固体制剂等6个标志性产品的链主企业认定。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医药龙头企业作用,积极承担链主企业的使命和职责,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焦标志性产品发展目标,组织落实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切实保障医药工业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
  
加强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贯彻落实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精神,国药集团先后投入500亿元建成3个P3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和6个P3高级别生物安全生产设施,强化重点疫苗研发、生产等环节的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建设,完善不同等级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成为保障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此外,集团积极履行责任担当,正逐步推进生物安全行业标准制定,着力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和重大疫情的保障能力。
  
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赋能。《“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医药研发,推动信息技术与生产运营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国药集团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在医药研发领域,建设超算与数据中心,探索计算生物学、大数据在新药开发领域的应用,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模拟计算,提升新药研发效率;在医药工业制造领域,建成国内首家实现全生产流程质量信息化追溯的疫苗生产线;在商贸流通领域,创新性地将追溯和供应链物流有机结合,建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疫苗追溯“全溯”平台,在上海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实现3000万支疫苗仓储和配送“零差错”。
  
三、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握医药产业未来发展主动权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医药卫生界要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只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国药集团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布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努力把握医药产业未来发展主动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未来的健康需求。
  
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围绕“产业化需求”和“瓶颈制约技术”,持续推动以创新技术突破推动创新产品研发,开展创新药、新型疫苗、新型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产品研制,同时加快原辅料及关键仪器设备的国产化替代研究,努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原材料“卡脖子”问题。2020年以来,集团一批重大创新产品获批上市。一类新药新冠灭活疫苗、口服三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和重大疫苗品种四价流感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相继获批上市,为抵御重大传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预防手段;新冠灭活疫苗已在119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获批使用,充分发挥科技战“疫”作用,为全球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撑;源于中药抗疫“三药三方”之一的化湿败毒颗粒经集团成果转化,快速获批上市,进一步彰显了中医药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改良型新药“无水乙醇注射液”历经16年研发成功上市,填补了国内单纯性肾囊肿介入治疗用药品的空白。此外,在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研究方面持续领先,目前国家药典委员会累计发布265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由国药集团主导制定的标准为138个,占比52.1%。
  
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前沿技术的发展融合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推动全球医药产业迅速发展,也为我国医药产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提供了广阔空间。国药集团围绕创新疫苗、创新药物、基因与细胞治疗、绿色制药工艺等前沿技术领域加大布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2022年,集团团队研发猴痘候选疫苗取得令人振奋的原创性成果。随着天花病毒的消灭,猴痘成为现存最严重的、由正痘病毒属病毒引起的疾病。我们研发的猴痘候选疫苗可强烈诱导抗痘病毒特异性抗体,较现有减毒活疫苗更为安全,该原创性成果填补了我国猴痘特异性mRNA疫苗的空白,展现了中国在mRNA疫苗研发技术上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药集团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健康产业视为履行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之一的“未来健康产业”,通过产业协同和联合攻关,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实落地,着力提升新药研发生产技术、重要生物战略资源控制和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新时代新征程,国药集团将坚定不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科技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高水平科技创新不断增强高端药品和医疗装备供给能力,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更多惠及全体人民群众,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求是网)



来源:《求是》2024/07
作者:刘敬桢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制作:汤宝兰
校对:夏明月
审核:罗素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求是微平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