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忆欧洲,始惊次醉尚无狂 下

2016-08-07 陈俊明 守望香格里拉

▲圣母与圣子

追忆欧洲,始惊次醉尚无狂  下

文/ 陈俊明



德国的严谨、理性和经典

惜别瑞士,去往德国弗莱堡,德语里是自由之堡的含义,只有20万人口,被栩为德国最阳光灿烂和最具吸引力的小城。弗莱堡人很骄傲,他们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住在弗莱堡的,一种是想来弗莱堡的。这份骄傲跟有几年的香格里拉人有一拼,因为香格里拉人认为,香格里拉是人间天堂,所以人不是去天堂,就在来香格里拉的路上。有一句广告词就说,天堂太远,来香格里拉吧!


而实际上,弗莱堡和香格里拉,真有若干相似之处。最惨的相似是,小城都曾经被焚毁,香格里拉小城损于火灾,弗莱堡小城毁于战乱。虽然年代遥远,但弗莱堡小城在1944年被盟军炸毁和的崛起之路应该有许多可借鉴经验。


因此,在弗莱堡,我郑重召集所有团员开了个会,希望大家再次明确我们到欧洲考察的主题,考察、欣赏、比较、借鉴、学习是每一个团员必须明确的职责,那怕回香格里拉后只能起一点点作用。团员们亦毫无例外郑重回应了我的要求。



▲弗莱堡规划局负责人


第二天我们拜访了弗莱堡城市规划设计主管单位,德国人的严谨得以充分体现,主管规划设计的负责人备齐所有资料,向我们详尽介绍了弗莱堡恢复重建的整个过程,印象最深刻的,他提到,弗莱堡重建的规划足足做了三年,经过各层面反复讨论,最后由弗莱堡小城市民全体公决通过,再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图纸实施。我听完介绍其实很吃惊,战后被毁的弗莱堡,一定是满目疮痍,也注定很艰难,还归战胜方法国管,在那样状况下,小城居民居然能表现出如此整体一致的严谨理性,无丝毫无政府主义泛滥行为发生,国民整体素质,确实值得敬仰。


之后的时间,我们相对充分的游览和观察了弗莱堡古城,时近圣诞,总有熙熙攘攘人群,各行各业,井然有序,就连街角献唱的,怀疑是音乐家,弹着钢琴,优雅自得。



▲弗莱堡大教堂


在弗莱堡大教堂,充分感受到时间造就的经典,幸运躲过盟军轰炸的大教堂,据说从公元1200年开始修建,直到1513年才完成,300多年的时间,德国人的严谨和耐心可见一斑。


教堂旁边有一餐厅,头天晚上在餐厅门口喝啤酒比手划脚认识老板,他吹嘘他的餐厅是弗莱堡最好吃的,心羡慕,要跟他订第二天中午和晚上的餐,结果他查后告诉我们餐已订满,大家更想吃就建议他,加个桌就行,我们不介意。结果老兄认真考虑了半天说,抱歉,确实不行。同行的一个香格里拉餐厅老总实在想不通,怎么就遇到这样一个笨同行。



▲1898年的保时捷


这种深入骨髓的理性和严谨从何而来?我愿意找一部分原因给弗莱堡大学,550年前就成立的弗莱堡大学,向来就以理性哲学的光芒著称,胡赛尔、海德格尔、哈耶克等无数人文大家从弗莱堡大学出来,理性和严谨的种子自然就会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非常遗憾没有去瞧瞧已550岁的弗莱堡大学。如果盘点香格里拉独克宗与弗莱堡最大差距,当首推大学。


弗莱堡后,我们去了斯图加特,对斯图加特城无甚印象,因为我们在从1898年开始的保时捷传奇,每一款收藏车型无例外让我们看得心摇神移,精雕细琢之功依旧一览无余。除了理性和严谨,经典的造就中我还看到了创新 。


回望家乡,一窝蜂大干快上是习惯,多快好省是口号,想不出如何成就经典?




▲和比利时藏胞在一起


比利时的温馨

欧洲之行,从考察习惯线路说,比利时应不在这条线路里,好像绕得远了些,但比利时又必须去,原因是格桑卓玛,一个很阳光励志的家乡藏族妹子,从德钦县委托云南省旅游学校办的一个旅游培训班开始读书,一路读出去,既求学又做些小生意,后来找了个比利时老公,两人还办了个私人订制旅行机构。因为我们考察的目的性还是很清楚,最初便委托她们帮忙做考察线路规划,她们很努力做了,但后期她们因为没有资质去办理公务考察团出外签证问题,我们只好委托了另一家,但决定要去比利时与她们一聚。


按计划,我们先去了比利时著名中世纪古镇布鲁日,布鲁日给我们的惊羡不亚于其它任何一个古镇,从爱之湖那些可爱的天鹅开始,眼睛、相机都不够用,但布鲁日显然也属于应该住一两晚的古镇,我们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只能一处一处蜻蜓点水似的到此一游,假装内行的在圣母教堂米开朗基罗真迹《圣母与圣子》面前摇头晃脑欣赏了半天,而在圣血教堂,我们也排着队肃穆走过去瞻仰12世纪十字军东征带回的耶稣圣血。对于基督徒,圣血教堂一定是要膜拜之地,正如蓝比尼、大昭寺之于佛教徒,奥玛亚清真寺之于穆斯林。在那样场合,无论是不是教徒,尊重并学习有机融入一定是最好选择。


大凡著名古镇,圣人,圣物构成的圣迹多不可少,有点意思。

估计格桑卓玛至少忙了两天,在她安特卫普家里给我们准备了两桌火锅,大伙出外晃了一段时间,猛然有家乡人在家里给大家整火锅,拘谨五分钟后全部放开,女的那桌一会好几个卓玛一起哈哈大笑,一会又被格桑卓玛勾住如久别的姐妹窃窃私语。男的这边卓玛老公略带小心陪着我们,我们吃得就象他来讨媳妇时候的家中大爷,一不小心给卓玛增了光。


酒足饭饱,我们一致觉得卓玛嫁得不错,比利时老公很爱她,而她,显然把好多藏族卓玛不太爱收拾家务的优点都带过去了,家里东西也是整得到处琳琅满目,非常亲切。


卓玛性格天生可搞外交,一顿饭功夫,她把女人们全团结成娘家姐妹,姐妹们决定要回请卓玛一家,卓玛说还有好几个迪庆籍的家乡人在比利时,姐妹们手一挥,一并邀请。


于是,欧洲考察的最后一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一著名烤肉餐厅,考察团搞了个家宴,卓玛一家,她的朋友,在比利时家乡人,籍贯甘孜州朋友,还有一个台湾家人,共十数人与考察团一起聚在一起吃烤肉、喝啤酒、头对头诉衷肠。我听见好几个企业家团员在介绍家乡的发展美景,力劝几个家乡人回国发展,他们点头渍渍称是,一片其乐融融景象。几个家乡人也发自内心的说,好多年了,第一次有家乡人邀请一起聚个餐,聊聊天,也听到些家乡近况。


他们的感动体现在行动上,吃完饭后,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




▲布鲁日圣血教堂


追忆欧洲的缘由

欧洲之旅原本是我所有考察中动笔最懒一次,虽然有太多感触,但我当时几乎没留下什么文字,有时不无悲哀的想,仅一管文字,又有什么用呢?


大久利保通和伊藤博文们,在始惊次醉后,回国便掀起狂飙,明治维新实现终狂。原因在于从明治天皇以下,各阶层尤其是思想界的相当数量日本人,已做好改革创新的思想准备,只需要有人坚定的教会他们怎么做。何况,赴美欧考察学习两年的百人考察团,一半本就是当时日本内阁中坚,另一半是各行翘楚,考察花费居然是日本当时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两年之内弄懂怎么做?两年以后就用这拨人投入到狂热的改革中,决心之坚可想而知。


本不想写,觉得写了也白写,无用。不久前在古城商户调研,又有刺激,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当年的热血沸腾者大多走了,没留下。没想到又冒出一批新的创业者,继续用自己的努力,尽力打扮着不古城的精致。真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上一批商家黯然流失前后,四处奔走诉说,应想办法留下些优质古城液态资源,也慰创业者心,终未果。


又一批来了,其中有一定比例一定是香格里拉古城优质的液态资源,但是目前普遍都在煎熬,因为旅游大环境不如意。香格里拉需警醒了,做好两件事需摆上做事课题,营造旅游大环境,大环境反转以前,如何做到亲商和安商。其它,别无多言。


如果不知怎么做?考察学习就是个捷径,至少,我们算有过成功经验,当年我们大规模的九寨沟学习考察,至少促成了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提质升级。


现在,姑且不管是否真意识到迪庆未来旅游必须从全域旅游、全域乡村旅游整体出发,至少口号已叫出,那就为此努力吧!


至少看见终于又有旅游考察团出行,到了国内全域乡村旅游做得较好之地,关键是,考察成果不能束之高阁,必须有一批人为未来发狂的去工作。


如果全域旅游是目标,依个人之见,香格里拉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域的确是形神皆似之地,别人已为此做到地球上的极致。是否能下定决心前去潜心观察 ?派一大拨相关人去,两年时间绝不敢想,但三个月可否?至少去弄明白怎么做。


这就是一年多后追忆欧洲之行的缘由,我们的十天观察显然不够,不过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我同时知道现在组织的国内全域乡村旅游考察因为时间关系,也是远远不够,不过只要走出这一步,就意味着希望,惟愿考察会给迪庆的将来带来行动,终有一批人愿意并有机会去结束始惊次醉尚无狂的尴尬局面。




▲比利时



查看作者往期文章请直接点击标题或原文阅读

《如果被诩为香格里拉文化人》

《追忆欧洲,始惊次醉尚无狂  上》


欢迎转发、评论,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查看「守望香格里拉」公众平台入驻作者文章

请点击原文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