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论坛 | 第三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系列报道(三)
2019年4月18-20日,第三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召开。会议内容包括4场主旨报告、6场专题研讨、7场案例论坛,还包括大会研讨和4场会前工作坊。各位发言人从不同角度、以多种形式,阐述目前英语测试与评价中的关键问题,分享测评理论发展与应用实践中的新思考与新发现,为参会者提供了新的研究与教学思路。会议过程中,亮点纷呈,精彩不断。
以一线教师为主的案例分享,生动展示了教师如何通过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将测评融入日常教学,在发展教师测评素养的同时,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中学分会场
4月20日上午的中学案例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林敦来副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朱晓燕教授和北京市高中英语教研员陈新忠老师点评。西南大学黄菊副教授带领的团队、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田民老师带领的团队、山西省太原市教科研中心李莹老师带领的团队和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的张艳萍老师分别呈现了“基于诊断性测评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衔接能力的教学案例研究”、“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测试任务设计”、“诊断性测评背景下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及“有效记录表现,促进学生成长”等案例研究。
林敦来副教授
朱晓燕教授
陈新忠老师
基于诊断性测评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语篇衔接能力的教学案例研究
黄菊副教授
叶雯琳老师
本案例研究以高中教师茉莉的教学实践为例,展示课题组教师如何基于诊断性测评提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黄菊副教授首先做总体介绍,说明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理论框架、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等。接着叶雯琳老师展示了课题研究中茉莉老师三次教学策略调整的具体做法和相关成果。最后,黄菊副教授总结了研究的总体成果,充分肯定了“优诊学”在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分享了研究启示和下一步的展望。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测试任务设计
田民老师
韩利梅老师
本案例研究聚焦唐山一中的高中英语词汇测试实践,分享课题团队将诊断性测评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田民老师首先从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引出课题研究背景,接着说明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设计,详细展示了词汇测试小工具的设计原则、所涉及的题型、试题实例及优点。他在总结中特别强调了“优诊学”和课堂随堂测试的互补作用。之后,韩利梅老师用多个实例展示了她运用语料库辅助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她在反思中提到教师还要继续加强学习和研究,给学生更多更好的词汇学习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诊断性测评背景下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李莹老师
张丽娟老师
本案例主要展示如何基于诊断测评结果,探索用思维导图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李莹老师先分析了学生和教师在阅读及阅读教学中分别存在的问题,接着展示了课题研究拟解决的7个问题、课题实施的过程及参与课题的老师和学生在过程中的收获。张丽娟老师展示了在课题研究的不同时期思维导图的使用示例。她认为随着学生对思维导图认识的加深和不断尝试,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稳步的提升。
有效记录表现,促进学生成长
张艳萍老师
张艳萍老师详细介绍了过程性评价的使用案例,就“什么是过程性评价”、“为什么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等议题,一步一步地展示了老师们的做法,并分析了老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取得的进步。
案例展示结束后,朱晓燕教授借助前两个案例详细说明了在课题研究中应如何确定一个好的研究题目。同时,她从研究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效等方面对前两个案例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她认为前两个团队的课题研究,让参与其中的学生有改变、有提升,让老师有反思、有成长;这样的研究成效显著。陈新忠老师接下来对后两个案例研究进行了点评。陈老师提到他在听老师们的分享时被深深地感动——感动于老师们的收获和改变,感动于课题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无限可能。他结合后两个案例总结了做好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同时也鼓励老师们要有改变自己的信念,去发现学生真正的问题、明晰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教学的起点。最后,他强调做课题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改变自己和改变学生,不是为了课题而课题。
高校分会场
与中学案例论坛平行开展的还有高校分会场的案例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主持,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顾永琦教授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余国兴教授点评。汕头大学方琳老师、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团队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刘媛媛分别分享了“教师设计期中考试试题过程中的评价素养”、“学生自评对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的影响研究”和“关于英语学习者口语能力动态评估的个案研究”。
杨莉芳副教授
顾永琦教授
余国兴教授
教师设计期中考试试题的过程和教师评价素养之间的关系
方琳老师
本案例主要研究语言教师如何设计期中考试试题以及在试题设计过程中运用了语言测评素养中的哪些知识和技能。方琳老师通过观察12位教师在真实场景下设计期中考试的过程,借助大量质性数据,发现教师在命题过程中设计不同的题型需要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语言测评素养的各组成部分是互相融合的有机整体。
学生自评对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的影响研究
王彤同学
陈慧同学
张帆同学
本案例主要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水平学生的自评结果与教师评价的结果,研究学生自评对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的影响。王彤、陈慧、张帆三位同学从研究背景、研究设计等方面详尽介绍了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步骤。研究发现,高中生能相对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不同水平学生的自评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自评,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修正自己的作文,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学习。她们建议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自评能力进行策略培养,发挥自评的反拨作用。
关于英语学习者口语能力动态评估的个案研究
刘媛媛同学
本案例通过跟踪一名大学生李同学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口语测试中的表现,研究动态评估对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动态评估能够很好地用于评价学习者的口语能力;通过动态评估和及时反馈,在学习者与评估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学习者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案例展示结束后,顾永琦教授和余国兴教授分别对研究案例进行了专业点评。顾永琦教授表示自己因看到语言测评领域人才辈出而深受鼓舞。余国兴教授分别点出了每个研究案例的亮点:相比而言,第一个案例的理论框架、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做得更深入一些;第二个案例对研究局限说明得很明确,建议根据所提出的下一步展望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第三个案例的研究者在问答环节对动态评估和形成性评价的区别这一问题回答得很棒,说明有较好的文献研究基础。
另一方面,专家指出了此次展示和研究的一些不足。顾永琦教授指出因为时间有限,三个案例对于研究过程阐述得不够详细,造成听者有不少困惑;有些研究问题不够清楚,在研究结果中没有区分出哪些数据是回答哪个问题。因此,他建议在质性研究中,应重视概念的界定、关系的阐释和过程的说明。余国兴教授则建议研究者要多跟踪和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注意避免在自己的研究中扮演多个角色,因为这会对研究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案例论坛这一形式是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举办三年以来的首次尝试,受到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两场案例分享有条不紊、深入浅出,随后的点评兼具理论性和实操性。听会老师们不仅从案例中了解到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进行哪些测评实践和研究,还在热烈的互动中和专家的指导下提升了研究素养和对测评实践的认识。
学习·分享·成长
长按关注外研测评
“中国基础教育外语测评研究基金”第二期课题火热申报中,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申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