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5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小影 2018-05-27



圣人也曾说:“食、色,性也。” 似乎自古以来,美食就不仅仅用于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加与情色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今天介绍的这一组海鲜,尽管长相有些不可描述,甚至可以称得上丑陋,但却并不为人们所厌弃,反而被认为可以“以形补形”,有某种十分神奇的作用而备受欢迎。接下来请注意了,老司机要开车了!




象拔蚌

说到象拔蚌,许多人大概并不陌生,它是贝类食材之中的翘楚,位于顶级海鲜之列,是深受华人及日本人喜爱的顶级美食。象拔蚌又名皇帝蚌、女神蛤,因其又大又多肉的虹管,很像大象的鼻子(象拔)被人们称为“象拔蚌”。


象拔蚌主要产于东北太平洋一带,在泥质浅水或者潮间带穴居。从幼年时起,象拔蚌就将自己牢牢固定在泥沙之中埋藏起来,仅靠虹吸管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由于象拔蚌的足部已经高度退化,所以一旦选定地点将自己埋好后,就没有能力再移动了。


但也正因为其喜爱深埋于泥沙下的特点,给捕捞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采集野生象拔蚌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力气活。在探测到象拔蚌的踪迹后,必须使用专门的高压水枪冲掉象拔蚌上方厚厚的泥沙,然后再小心的将象拔蚌挖出。


为什么中国人对象拔蚌这么乐此不疲呢?某海产公司负责人分析说:“至少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它长得像男性的阴茎。”听说中国人还认为象拔蚌有壮阳之功效,杜威说:“能在席间上象拔蚌这道菜,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象拔蚌主要的食用部位就是那根粗壮的“象鼻子”。具体处理方法是想用一把小刀,贴着蚌壳的最边缘入刀,小心的将蚌壳和蚌身分割开。去除内脏,用热水将虹吸管汆烫片刻,即可轻松剥去外层的粗皮,露出白嫩弹滑的肉体。简直犹如一个脱去外衣的美女,对你发出无声的邀请。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经过冰水浸泡过的象拔蚌,可以直接做刺身,口感非常脆嫩。另外,象拔蚌还可用于出品白灼象拔蚌、清炒象拔蚌、象拔蚌煲粥等菜式,虽然做法各不相同,但其主要特点都是清鲜爽脆,原汁原味。




海葵

如果你去鱼市买海鲜,碰到一堆胶黏溜滑的酷似砍了块儿的牛尾的东西,请你马上跟深海中翩翩舞动着五颜六色触手的海葵产生联想,无论你觉得它们两个是多么不登对,也请你相信它们就是海葵。只不过那漂亮诱人的部分是用来迷惑敌人以获取食物,而我们要吃的部分则是海葵锚靠在海底或礁石上的坚实的“大后方”——圆柱形吸盘。


大连人对海葵的根部有个十分不雅的称呼——“海腚根子”,至于为什么,大家自行领会。 不雅归不雅,但吃过海葵的人都会被它的鲜美所折服,过去没什么海鲜可吃的时候,“海腚根子”还是很多大连家庭的调剂小菜,现在海鲜多得数不过来,但老大连人还是对这个“上不得台盘儿”的东西情有独钟,时不时买来点儿做做,权作回忆。


海葵分布较广,浙江至江苏沿海一带海岸线绵长,适于沙蒜生长的海涂甚多,每年早夏正是采收旺季。当海潮退后,常见三五成群的人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徘徊在浅色的海涂上,挖掘生长在涂下尺余的沙蒜。海葵难熟,以煨吃为宜。煨时注意不要放盐,因其本身已咸;也不要加水,因其含水量较高。用清水反复洗净后整个整个地放入砂罐中,加入黄酒、姜片、蒜头等,慢火煨熟,鲜美胜似鸡、鸭肫,风味独特。民间普遍以为其有较高的补肾壮阳功效,是四季进补的佳品。




沙虫

沙虫这样东西,有人爱,惊艳于它的美味;有人厌,惊恐于它的样貌。沙虫又叫海人参,学名方格星虫,又称为光裸星虫,俗称“沙虫”。它的形状呈长筒形,体长约10-20厘米,体表一般呈亮肉粉色,浑身光裸无毛,体壁纵肌成束,每环肌交错排列,形成网格状花纹,这也正是其名字的由来。沙虫生长在沿海滩涂,对生长环境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就不能成活,因此也被称为“环境标志生物”。


目前盛产沙虫的海域,就以中国美丽的海滨城市,广西北海市出的沙虫,为最顶级的,儋州的光村滩涂资源丰富,盛产沙虫。出产的沙虫以个体适中、肉质肥厚脆嫩而闻名。据当地渔民介绍在大月亮的晚上,沙虫浮到浅海水面交配时所捕捞的为最佳,特具补肾壮阳之效。近年来有些渔民为追求经济效益,采用不合理的挖采方式,譬如用高压水枪采捕,加之生存环境的污染,使得沙虫野生资源大幅下降。



沙虫虽不名贵,但味道鲜美脆嫩,别有风味。一根小木签将沙虫腹部刺破,将腹内的沙土及内脏清洗干净,再反复用清水将表面的滑浆洗净,佐以葱姜,以大火快炒,色白如雪,入口香脆带甜,嚼劲十足,堪称稀珍。有胆量的话,还可以生吃,鲜、甜、劲道,不沾芥末吃最好。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当地人还将沙虫加工成沙虫干以便于保存,炸、炒、炖、烩、煮汤均可。海底椰沙虫煲汤,汤如牛奶之白,味则极鲜清甜,汤浓沾唇,有“天然味精”之称。油炸酥松香脆,为下酒佳肴。而蒜茸蒸沙虫,是广东最通常的吃法。





土笋

“土笋冻呀土笋冻,最最好吃真正港(正宗),天脚(底)下,笼(全)都真稀罕,独独咱家乡出这项……酸醋芥末芫菜香,鸡鸭鱼肉阮(我)都无稀罕,特别爱咱家乡土笋冻。”说起土笋,大概人们就会立刻联想到闽南的特色美食土笋冻,其实一点也没错,这道小吃正是以生长在滩涂地带的土笋为原料做成的。


“土笋”,难道是一种笋吗?听到它的名字,人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其实“土笋”不是笋,也根本不是植物,而是一条条形似小蚯蚓的环节小动物,学名叫“星虫”,生长在江河入海处咸淡水交汇处的滩涂。它外形粗陋。颜色黑褐,粗者如手指,细者如稻茎,约有拇指长短,还拖着一条长有一两寸、细如火柴梗、伸缩自如的“尾巴”,末端生有密集的深色乳状凸起,其形其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这种小虫子状如圆筒笋,滋味比山上的冬笋还好,所以闽南沿海一带称之为“土笋”。


明朝屠本峻的《闽中海错疏》和清初周亮工的《闽小记》都有关于土笋冻的记载,前者用心素描:“其形如笋而小,生江中,形丑味甘,一名土笋。”后者津津乐道:“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在海滨,形似蚯蚓。”可见它的食用历史已久。


做土笋冻其实很简单,把土笋从沙子里逮出,先放养一天以吐清杂物,然后下锅熬煮。因它像猪皮一样具有高度的胶原蛋白,所以待至水滚,土笋浮起,汤呈粘稠状,即可起锅。加一点点盐巴,再无需丁点味精和鸡精串味,遂可将汤逐一舀进小圆杯里,待它自然冷却之后,就凝固成一块块土笋冻了。它们个个晶莹剔透,肉脆冻软,味美甘鲜,滑溜爽口。吃一口在嘴中,凉凉的,咬上一口土笋,脆脆的,配以蒜蓉、酱油、北醋等酱料,味道更加绝妙,在齿间回味无穷。讲究的人,还会配上甜酱、辣酱、芥末、再加上海蜇、芫菜、白萝卜丝、辣椒丝、番茄片等,色香味俱佳。


在闽南,还有一种最滋养的做法。先将土笋和油葱同炒,盛起,旺火水开,洒香油,放笋、米线。油汤温正高,土笋尽情舒展,米线片刻就被泡熟了。土笋肉的特色是脆、筋道,冻制成块虽也好吃,但并不能保持其最佳口感,与韭菜花一并清炒则是极品。一点点的清油,一点点的蒜末,几番翻动,无需再加其它配料,浓香已然扑鼻。很脆的口感,嚼头足,吃起来象笋菜,却又不至于太韧太老。和同样脆生的韭菜杆同嚼,那味道委实鲜美而妙不可言。




海肠

海肠学名【单环刺螠】,其肉体一般为长筒形,在某些部位有硕大的蜜汁凸起,体长约10~30cm,呈粉粉嫩嫩的肉色,外表非常的……不可描述。单环刺螠在中日韩均有分布,国内主要分布在黄渤海沿岸潮间带或潮下带泥性底质中,在山东省蓬莱和烟台等地产量较大。在英文中,外国人给了它一个非常彪悍的名字:Chinese Penis Fish,直译过来就更是霸气十足了——“中华屌鱼”。


因为其独特的外形,胶东渔民中又尊称海肠为“海鸡子”,相比之下,它的另一个别称“裸体海参”就显得文雅多了。海肠个体肥大,鲜甜爽脆,体壁肌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医认为海肠有壮阳、温补肝肾的作用,特别适合男性食用。自古以来,在我国、日本和朝鲜沿海均作为名贵的海鲜食品, 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人们的传统做法只食用其体壁,而废弃内脏,菜肴俗称海肠子。


嫩滑爽脆的口感、鲜美多汁的味道,让烟台人对海肠格外垂青。央视专题片中介绍说,相传福山人初闯北京时,菜做得菜总比别人鲜美,秘密是什么谁也猜不透,厨师年老,收拾细软还乡,才向众人揭开谜底:这奥妙就在海肠身上。每年冬天,厨师返乡过年时,都会收买大宗的海肠,将它们焙干碾成细末,带回北京城。那时的堂倌也好,大师傅也好,腰间都围着块很大的巾子,既可用来擦汗,又可用来抹桌子,厨师把这些细粉末藏在大巾子里,往上一端的时候就瞅空撒上一点儿,味道自然就特别鲜美。当时烹饪调料有限,这海肠粉就权充了味精。


海肠是鲁菜中的重要食材,春日的头刀韭菜只用头和中间部分,洗净切段。海肠切去两头去掉泥沙,清洗干净切段。水烧至九成开放入海肠汆七八秒钟捞起,油烧热葱姜爆锅,加韭菜、海肠翻炒几下加一点盐即可,脆、嫩、鲜、香、滑!岂是一个爽字了得!老辈人有句吉利话:长久有余财。“长”指的就是海肠,“久”是韭菜,“有”是取了烟台方言中“肉”的发音,而“余”就是鱼,“财”则是做这些菜时的一些配菜,海肠在市民海鲜篮子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除了“韭菜海肠”,“干海肠”、“氽海肠汤”、“肉末海肠”等都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菜肴。鲜海肠子还可调制水饺、包子馅等。尤其是海肠水饺可谓是“水饺中的战斗饺”,以鸡蛋、海肠、猪肉、韭菜等调制成馅料,口感脆弹饱满,鲜香多汁。




鲍鱼

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历来被列为海中珍品。鲍鱼名曰鱼,其实不是鱼类,而属贝类,是一种外壳椭圆爬行在岩礁上的软体动物。壳坚厚,低扁而宽,呈耳状,螺旋部只留痕迹,占全壳的极小部分,肉藏在壳内;足部相当发达,占体重40%。“小或如钱大如掌,半蚌应月形偏颇,壳含九孔或名螺”,古人短短几句话就把这种奇妙的物种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鲍鱼作为珍贵的名菜,明清时期被列为八珍之一,经常出现在远官贵人宴菜的首席之上,更早在公元6世纪之前,中国的食鲍鱼文化就已经传播到了日本和韩国,后来东亚人又把食鲍鱼习俗传播给了整个世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三国时代的枭雄曹操是鲍鱼的忠实拥趸;南宋诗人苏东坡更在嗜食鲍鱼之余,专门为这种美味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句。民国末年,北京著名的官府菜代表"谭家菜",就有两道著名菜式“红烧鲍鱼”和“蚝油鲍鱼”,成为鲍鱼的典范之作。


鲍鱼的等级按“头”数计,即每司马斤(约605克)有“2头”“5头”“10头”不等,头数越少价钱越贵,这里的鲍鱼必须是干鲍。高级干鲍犹如古董珍品一样。干鲍烹饪时需要经过繁复的泡发工序,再用高汤长时间㸆煮,鲍肉从坚韧直到腹足中心渐渐软化,鲜味也慢慢渗入,这就是所谓的“溏心鲍”。




海参

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体呈圆筒状,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色暗,多肉刺。观察活海参的外形,其相貌相当丑陋,它那细长圆状的躯体,肉多而肥厚,体表长满像肉刺似的东西,无怪乎英语形象地称它叫“海黄瓜”(sea cucumber)。


中国是全世界最早食用海参的国家。早在三国时期,吴国沈莹著的《临海水土异物志》中,就有吃海参的记载:“土肉,正黑,如小儿擘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灸食。”由于那时没有掌握烹调技术,只用火烤——“炙”,不能领略其美味,所以给它取了个很贱的名称——“土肉”。到了明代,海参的营养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识。 


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它主要生活在世界各大洋,从热带海洋到北冰洋,从近岸浅海到8000千多米的深海到处都可以觅见它的踪影。全世界现存的有900个品种,其中有40种左右可以食用。我国海参资源非常丰富,已鉴定的有134种,约占全球海参种类的14.9%左右。其中可以食用的有20种,分布在我国的辽宁、山东、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地。


袁枚《随园食单》载有:“海参无为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因此针对海参天性浓重的特点,必须采取“以浓攻浓”的做法,以浓汁、浓味入其里,浓色表其外,达到色香味形四美俱全的效果。葱烧海参是中华特色美食,鲁菜经典名菜。从山东源入,以水发海参和大葱为主料,海参清鲜,柔软香滑,葱段香浓,食后无余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葱香味醇,营养丰富,滋肺补肾。




土龙

待到天气转凉,便是厦门人开始养生进补的时候了。小补补鸡鸭,大补便是土龙、牛鞭、甲鱼、膏蟹等了,而在海鲜中最被厦门人推崇的进补圣品,一定算是土龙了。沿海一带的民间说法,咸认「土龙」能强筋壮骨,所以凡是摔伤、骨折、筋骨酸痛必定想到要吃一帖「药膳土龙」或喝「土龙药酒」。有钱人家总会为媳妇或女儿,浸一坛「土龙药酒」以备坐月子时得到最好的滋养。


说起来,到底什么是“土龙”呢?其实“土龙”既不是龙,也不是蛇,它的学名叫“食蟹豆齿鳗”,也有称作波露荳齿蛇鳗!“食蟹豆齿鳗”,顾名思义,这东西连螃蟹都吃,足见其凶猛。很多人也觉得,土龙吃的都是海鲜珍馐,那它的肉可不营养美味吗?


土龙身体延长呈蛇状,眼小,具利齿,体无鳞,鱼体为深褐色,尾部为圆锥形(一般鳗鱼为扁形状)呈朱红色,亦即民间所说的胭脂尾,活动于沿岸浅海滩涂泥沼中。真正野生土龙不易捕获,价格更是居高不下!现在不少酒店都用进口的越南土龙进行替代,以保证货源充足!按厦门人的说法,这土龙的功效就像能打通任督二脉的内力真气,帮你打通体内淤血,活血化瘀,气血两通!因此近些年来真正野生的土龙有时那是重金难求。


土龙活体可用中药材与酒将其泡成土龙酒。据说人体内脏或经络有受伤或淤血喝了土龙酒可活血化瘀气血通畅。亦可用当归枸杞红枣等中药材及姜片炖汤,一般炖土龙汤时间较长,有到海沧吃过土龙汤的都知道要提前半天预订,酒店会提前将土龙炖煮至骨肉分离,据说这样食用的效果是最好的!亦可腌渍过烧烤;或如同其他鳗鱼料理。




西施舌

西施舌属于贝类,似蛏而小,似蛤而长,并不是蚌。产浅海泥沙中,故一名沙蛤。其壳约长十五公分,作长椭圆形,水管特长而色白,常伸出壳外,其状如舌,清白如玉,质嫩软柔,故名西施舌。以体大、壳薄、艳丽、肉脆嫩、味甘美而闻名。有一种说法是:男人在吃西施舌时,常常会幻想自己是在与西施的香舌纠缠不休,真真切切有了初吻的感觉,轻含这细嫩之舌,柔软嫩滑的不由你不心动!如此传说,也为这种食物蒙上了一层香艳的色彩。


初到闽省的人,尝到西施舌,莫不惊为美味。其实西施舌并不限于福建一地,只不过是福建长乐沿海一带的西施舌产量最高。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自辽东沿海到南方海岸,凡浅海中皆产之。旅顺的餐馆中就有“瓜片西施舌”,天津、山东一带也有产出。


30年代,梁实秋先生在青岛顺兴楼第一次品尝西施舌:“一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何物,主人曰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




贻贝

也叫青口,雅号“东海夫人”。不过,如果看完《海错图》对于淡菜的描述,你就要大呼“太污”了。这本清代博物奇书是这么记载的:“淡菜…其肉状类妇人隐物,且有茸毛,故号海夫人。”梁实秋先生曾在《雅舍谈吃》当中写过贻贝晒干之后可煨红烧肉,其状不雅,有人会想入非非联想起另外的东西。



鲜活贻贝是大众化的海鲜品。可以蒸、煮食之,也可剥壳后和其他青菜混炒,味均鲜美。懂行的食家,看中的是肉质厚实、味道鲜美,通常只需要在清水中将外壳洗刷干净就可以直接下锅,煮的时候什么调味品都不用加,蘸酱油,下啤酒,吃的就是那股原汁原味。


由于贻贝产量大,收获后不易保存,历来多煮熟后加工成干品——淡菜。挑选优质淡菜,先要看体型,一般而言,体型呈扁圆形、椭圆形状的,肉质较为肥厚,在淡菜中间,会有一条缝隙,缝隙外围有一层细细的绒毛,挑选时要选择毛色为黑黄色的,这类淡菜说明是新鲜的贻贝加工而成。如果颜色发黑发暗,则说明是不新鲜或者死贻贝加工而成。



本文由厨影美食编辑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您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按住下图加入厨影

盘点全球顶级食材

探索珍奇饕餮盛宴




相关文章点下面链接

鱼类刺身大全

天下第一毒鱼

世界十大美食国度

顶级海参吃法大赏

中国顶级淮扬菜大赏

江湖中最霸气的菜名

顶级金枪鱼吃法大赏

顶级海鲜刺身姿造大赏

顶级意大利面之终极指南

看懂上海:最经典的本帮菜大赏


▼ 点下方阅读原文 ,海量经典食材任你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