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基|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3课重要知识点梳理

点击「语言文字好时节」可快速关注

淡紫杉    恭候您关注            



 

部编版四上:1、观潮

一、生字

 

课内词语:

奇观农历据说大堤  宽阔笼罩人山人海  顿时逐渐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余波  依旧

 

多音字组词:

lǒng(笼罩)lóng(鸟笼)

bó(薄雾)báo(薄饼)

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族)

mèn(闷雷)mēn(闷热)

 

词语理解:

横卧héng wò  横躺着。本课指钱塘江横现在人们眼前。

例句:南京长江大桥横卧在江面上。

 

屹立yìlì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例句: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于天安门广场上。

 

若隐若现ruò yǐn ruò xiàn  形容隐隐约约。

例句:早上的雾气很浓,远处的小山若隐若现,看不太清。

 

人声鼎沸 rén shēng dǐng fèi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例句:节日的广场上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浩浩荡荡àio hào dàng dàng  水势大。

例句: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

 

山崩地裂shān bēng dì liè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后形容巨大的声响。也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本课形容潮来时声音很大,如山崩地裂一般。

例句:瀑布犹如千万辆坦克同时起程,发出山崩地裂般的巨响,让人觉得心惊胆寒。

 

漫天卷地màn tiānjuǎndì 铺天盖地。本课形容大潮余波水势汹涌。 

例句:午后,乌云遮住了太阳,过了一会儿,狂风大作,沙尘漫天卷地地扑来。

 

近义词:

笼罩——包围  颤动——抖动

屹立——耸立/矗立/挺立

若隐若现——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反义词:

宽阔——狭窄逐渐——突然

风平浪静——风起潮涌

 

词语搭配:

(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宽阔)的钱塘江

(平静)的江水  (雨后)的阳光

(蒙蒙)的薄雾  (若隐若现)的小山

(隆隆)的响声  (风平浪静)的江面

(水天相接)的地方(沸腾)的人群

(白浪翻滚)的江水(浩浩荡荡)地奔来

(漫天卷地)地翻涌

 

词语积累:

描写人多的词语: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人满为患座无虚席摩肩接踵

描写声音的词语: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震耳欲聋振聋发聩

描写声势浩大的词语:浩浩荡荡铺天盖地惊天动地万马奔腾排山倒海

 

课文结构:

观潮

第一部分():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导读1:潮来前是怎样的景象?

第二部分():写潮来之前的景象。

导读②2潮来时又是怎样的景象?

  [段析]介绍了钱塘江潮从远处来时的声音和形状以及人们观潮时的心情。

【段析】由远及近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三部分(③④):写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导读3】潮水退去后是怎样的景象?

第四部分():写潮头过后的景象。

 

难点解析:

为什么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通过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钱塘江大潮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声音大。潮要来时,远处如闷雷滚动,令人震撼;潮来时,如山崩地裂,令人惊心动魄。二是形态变化多。刚开始是一条白线,紧接着如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如万马奔腾,浩浩荡荡。三是速度快。潮头过后,霎时向西奔腾而去。通过以上三点,可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课文结构:

 

课文主题:

本文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习感悟:

读了这篇文章,感觉到心情跟潮水一样汹涌澎湃。潮来之时,江水浩浩荡荡,变幻莫测;潮去之后,余波漫天卷地地奔涌着,令人心潮澎湃。钱塘江大潮作为天下奇观,除了景象奇异外,还有着磅礴的气势,真的让人感叹祖国之博大,自然之神奇啊!

 

一课一得:

这篇课文对于潮水的描写十分独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比如文中写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把浪潮这句话描写了浪潮到来时的景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浪翻滚”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表现出了大潮的气势;“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表现出了大潮的声威。这样的描写跟作者在观察时展开想象是分不开的。

小学课本里还有一篇《开国大典》,也有类似的语句: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5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等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拍手,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里截取了《开国大典》课文里的部分语句,品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里也写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场面,跟《观潮》课文中所描写的潮水到来时声势浩大的场面极为相似。只是描写的对象不同,却同样运用了写气势、写声音、写画面感的方法表达了那一刻现场的氛围和观看者的感受。我们可以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无论是写一个体育竞赛的场面,还是写一个观看表演的场景,都可以运用把人或者事物写成“潮水”一般一浪高过一浪的状态,声势的巨大可以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了。

 

课后思考:

读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点拨:先读懂古诗,弄清诗句的意思,再到文中找一找与诗句相对应的内容。

诗意:八月,浪涛呼啸而来,吼声像是从比下发出的。浪头高达数文,撞击着两岸的山崖。顷刻间,浪涛便入海而去,在岸边卷起像雪堆一样的沙堆。

 

参考答案:

与“八月涛声吼地来’相关的句子: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与“头高数丈触山回”相关的句子: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与“须臾却人海门去”相关的句子: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部编版四上:2走月亮

 

一、课内字词总结:

1、生字组词

 

淘:淘洗  淘米  淘金  淘汰  淘气  淘井

牵:牵手  牵动  牵引  牵连  牵肠挂肚

鹅:鹅毛  鹅黄  天鹅  鹅蛋  企鹅

卵:鸟卵  卵生  卵块  鹅卵石  以卵击石

坑:水坑  泥坑  坑人  坑害  坑坑洼洼

洼:水洼儿  山洼儿  洼地  坑坑洼洼

填:填充  填补  填空  填写  填表

庄:村庄  农庄  庄严  端庄  庄重

稼:庄稼  稼穑

俗:风俗  习俗  俗语  通俗  入乡随俗

跃:跳跃  飞跃  跃进  活跃  跃跃欲试

葡:葡萄  葡萄糖  葡萄干

萄:葡萄酒  葡萄牙

稻:稻子  稻米  稻田  稻谷  水稻  稻草

熟:成熟  熟悉  熟人  熟练  半生不熟

 

2、多音字:

载:zài超载zǎi登载

种:zhòng种植zhǒng种类

假:jià暑假jiǎ假如

待:dài等待dāi待一会儿

 

3、形近字:

牵(牵手、牢(牢记)

庄(村庄)压(压迫)

跃(跳跃)袄(棉袄)

 

4、词语解释:

鹅卵石:直径较大的卵石,大小多像鹅蛋,所以叫鹅卵石。

运载:装载和运送。

坑坑洼洼:形容地面或器物表面高一块低一块。造句:一场大雨过后,田间的小路变得坑坑洼洼。

庄稼:地里长着的农作物(多指粮食作物)。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浇灌:浇水灌溉。

田埂:田间的埂子,用来分界并蓄水。

 

5、反义词:

明亮——昏暗    柔和——强烈

喜欢——讨厌    可爱——可恶

成熟——稚嫩    低垂——高昂

古老——现代    美丽——丑陋

坑坑洼洼——平平整整

 

6、近义词:

淘洗——清洗    柔和——温和

浇灌——灌溉    招待——接待

突然——忽然    奇妙——美妙

 

7、词语搭配

(高高)的点苍山  (细细)的溪水 

(灰白色)的鹅卵石  (新鲜)的花瓣

(月光闪闪)的溪岸  (月影团团)的果园

(美丽)的月亮  (闪闪烁烁)的小星星

 

8、词语扩展

AABB式词语:坑坑洼洼 闪闪烁烁

整整齐齐 圆圆满满 顺顺当当 简简单单

 

 

二、课文主题思想

 

本文描写了“我”和阿妈在秋天夜晚“走月亮”时的所见、所想、所感,展现了美丽、奇妙的月夜美景,表现了“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难点解析

1、文中几次出现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有什么作用?

答:四次。

作用:

(1)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

(2)在结构上串联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

分析:这句话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2、“多么奇妙的夜晚啊”体现在哪里?

答:

(1)夜晚的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2)“我”和阿妈走过溪边、田埂,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3)“我”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四、课外拓展:

描写月亮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五、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第8-9自然段):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六、句子解析

1.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树、乡间的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副山村月夜图。写出了着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了月色的美好,为我们创设了一个静谧、美好、祥和的境界。

 

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

 

3.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我在豆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豆,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想象到从春天到秋天我和阿妈在地里劳动、玩耍的美景。这些细腻,形象生动的描写,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七、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描述了“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形。

 

2.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点苍山、村头、大道和小路、小溪和水塘、溪岸和拱桥、果园和菜地

 

3.文中不单单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还加入了“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走到溪边,“我”想起了阿妈曾经在这里洗衣裳,“我”曾经在这里用树叶做小船的情景;走到田埂上,“我”想到了种庄稼,找兔草、吹蒲公英等情景。这些美好的回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了童年生活的无拘无束,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八、教材课后习题

2.阿妈牵着我的手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答:圆圆的月亮正得意的放出柔和的光芒。几朵灰色的薄薄的云萦绕在柔和的月光下,奔腾了一天的小溪还不知疲倦的在流淌,晚风一吹,波光粼粼的小溪像一块洁白的长玉,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阿妈那圆圆的脸庞上,挂着慈祥温和的笑容,温暖的打手牵着我静静的往前走。

 

九、小练笔

读读课文第六个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的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些。

圆圆的月亮放出柔和的月光。几朵灰色的薄薄的云萦绕在柔和的月光下,奔腾了一天的小河平息了。月儿倒映在河面上,晚风一吹,波光粼粼的像一块洁白的长玉,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妈妈那圆圆的脸庞上,挂着慈祥温和的笑容,静静的看着我在月光下玩耍。

 

十、课文解析

走月亮

吴然


第一部分(①~③):写秋天的夜晚,在洱海边,“我"和阿妈走月亮。

导读1“我"和阿妈是什么时候去走月亮的?月光是怎样的?


第二部分(④⑤):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导读2:“我”和阿妈在哪儿走月亮?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第三部分(⑥⑦):写“我"和阿妈在果园、稻田走月亮。

导读3“我"和阿妈在哪儿走月亮?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第四部分(⑧⑨):直接写“我”和阿妈是怎样走月亮的,以及“我"的感受。

导读4“我"和阿妈是怎样走月亮的?

 


十一、一课一得

 

设问句在表达中起到的作用

课文中来:

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方法分析:

这句话的特点是先提出疑问,再回答。这就是设问。设问句就是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这句话在文章的表达上起到了引起读者兴趣继续阅读的作用。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让人们读起来感觉到丰收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愉快心情。

 

 

我们学过的《美丽的“三潭印月”》这篇课文中有2句设问句,分别是“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和“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这两个句子分别带动着第2节和第4节的内容,设问句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同时也是全文内容的引领和概括。围绕这两个设问句去思考全文,很快就可以把文本进行完整地解读。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学习的课文中有很多,再如:

 

 

部编版四上:3现代诗二首

 

1、生字

巢cháo

上下结构/共11画

辨字:巢(鸟巢)果(果树)

组词:(鸟巢)(蜂巢)(巢穴)

造句:爷爷房子门口的蜂巢总是有蜜蜂飞进飞出。

字形:果树上面三根草

 

苇wěi

上下结构/共7画

辨字:苇(芦苇)伟(伟大)围(围棋)违(违背)

组词:(芦苇)(苇草)(苇席)

造句:春天,芦苇在河边长出青青的穗子,随风摇摆。

字形:韦上长草

 

罗luó

上下结构/共8画

辨字:罗(罗网)萝(萝卜)锣(锣鼓)

组词:(罗网)(搜罗)(张罗)(网罗)(天罗地网)

造句:警察布下天罗地网,犯罪嫌疑人肯定跑步了。

字形:四不是四,夕字在下面。

 

眠mián

左右结构/共10画

辨字:民(人民)眠(睡眠)

组词:(冬眠)(睡眠)(安眠)(休眠)(不眠之夜)

造句: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人们修复身体细胞。

字形:闭目养精神

 

霸bà

上下结构/共21画

辨字:霞(彩霞)霸(霸王)

组词:(霸王)(霸主)(学霸)(霸占)(霸道)

造句:小明是我们班的学霸,什么难题都难不住他。

字形:雨革月

 

占zhàn 

上下结构/共5画

辨字:点(中点)占(占据)站(车站)

组词:(占有)(抢占)(占领)(霸占)(占地)

造句:红军冲上山头,占领了有利地形。

字形:点字缺水

 

2、课内词语

归巢  尽管 斜阳  双翅  芦苇  一瞬  红颜

剪秋罗  霸占  滴溜溜  偷渡  青峰

 

3、多音字组词:

尽jǐn(尽管)jìn(尽头)

扁biǎn(扁担)piān(扁舟)

溜liū(溜走)liù(随大溜)

 

4、词语理解:

归巢:返回巢穴。

例句:孩子们像归巢的鸟儿一样跑回自己的家。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例句:大雨过后斜阳晚照,江面上的夜景格外美丽。

 

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例句:太阳在一瞬间就落下山去,只留下一片红光。

 

红颜:指貌美的女子。

例句:壮士一怒为红颜,留下了千古佳话。

 

霸占:依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例句:一只饿狼霸占了狐狸的巢穴,狐狸跑得远远的。

 

滴溜溜:形容旋转或流动。文中指花牛的尾巴甩得速度快。

例句:狐狸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不知道什么鬼主意又被它想出来了。

 

5、近义词

倦——累  一瞬——一霎  霸占——侵占

 

6、反义词

斜——正  扁——圆

 

7、词语搭配

(头白)的芦苇  一(穗)剪秋罗  甩得(滴溜溜)

 

8、词语拓展

ABB式词语:滴溜溜 慢吞吞 慢腾腾 香喷喷 辣乎乎 甜津津 软绵绵

 





 

 

10、课文结构图


11、课文主题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宁静优美的景色浸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花牛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坐、眠、走和做梦的情景,表现了花牛生活的自由自在。

 

统编教材必背篇目:

 1.统编语文1-3年级上册必背内容,暑假让孩子读读背背

2.统编语文1-3年级下册必背内容,暑假让孩子读读背【内含上册必背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