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


    常州一母亲抄铁棍暴打30岁未婚女儿致其多处受伤,已被刑拘。


    女儿报警称,自己长期遭受母亲虐打,身心皆受到严重伤害。


    母亲王某说,女儿今年30岁了还没嫁人,之前一个人在外面工作生活,没混出个啥名堂。


    这位母亲想不通,自己教育孩子怎么就犯法了,甚至理直气壮地说出:“我打的是我的女儿!”这样的话。


    潜台词仿佛在说,“我又没打别人,打的是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问题?”


    我们的父母,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这句话,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看待?


    说腻了的“尊重孩子”,却从来都在被忽视。


    动不动就打骂、斥责、冷暴力;

    忽视孩子的感受,觉得无关紧要;

    包办控制,不容反抗的权威;

    代替孩子做决定、做选择······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会更有自信和主见,更能顺应天性成为最好的自己,收获尊严、成就感和幸福。

    为什么父母很难做到尊重孩子?


    人类学家费孝通认为,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重生一次的机会。


    简单来说,就是父母没有把孩子和自己分开来,不自觉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可以随便对待,或是借由孩子实现自己的心愿、证明自己的价值。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里,常常掺杂了太多额外的东西:控制、期待、要求。


    到了孩子那里,感受到的就是不被尊重、甚至是伤害。



    尊重孩子的感受


    父母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不把孩子的感受当回事。
    孩子玩具摔坏了,大哭:“男子汉大丈夫,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
    在众人面前揭孩子短,讲孩子的糗事:“小孩子,懂什么面子”;
    孩子已经说饱了,还一个劲的逼孩子多吃点······


    有一个学生曾经讲述她的经历,从小生活在父母高高在上的“权威”之下,自己的感受总被忽略:


    随便把她的玩具送给别人,哭了还要被骂;

    看她的日记:“我是你妈,怎么不能看了”;

    在亲戚朋友面前当众指责她······


    一路走来的她,内心一直非常自卑,人际交往中小心翼翼,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绪,擅长讨好。


    感受总是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也不会关注自己的感受,缺乏安全感,内心十分压抑,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不信任父母,不喜欢和父母沟通交流,亲子之间关系淡漠,父母的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


    尊重孩子,首先就是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懂得考虑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表现出难过、生气、自责等情绪的时候,表达认同和理解。


    孩子会发自内心觉得自己重要,有自尊,才会有积极进取、变得更好的动力。

    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


    生活中总是会听到家长吐槽自己的孩子慢、磨蹭。


    停下来想想,到底是孩子慢,还是家长太快了、太焦虑了。


    多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用各种方式“抢跑”:幼儿园学小学的内容,报多个兴趣班、补习班,催促孩子快节奏、高强度地生活。


    结果导致孩子提前输入过多“功利性”内容,压力大,真正需要学习的时候却丧失兴趣、后劲不足,甚至导致生理和心理问题。


    曾有新闻报道称,2岁半的孩子成片掉头发,带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斑秃。医生追问发现,导致孩子掉头发的祸首竟是报考幼儿园的压力太大、报的培优班太多所致。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童年时期就是应该慢慢体验、感受这个世界,充分打开自己的感官,为今后的学习打好最核心的基础。


    观察一只蚂蚁、感受水笼头的水流经手掌的触感、欣赏一片树叶的脉络······这些看似“无用”的事情,反而对孩子是最有效的“刺激”。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用“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耐心,带着孩子享受珍贵的童年时光吧!

    尊重孩子的想法


    很多父母,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安排好孩子的一切,替孩子做各种选择和决定,却从没问过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小孩子懂什么”“我说了算”“你必须这样,不然就会吃亏”


    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上什么兴趣班、大到选专业、找工作,父母总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恨不得把自己人生的经验全部转移到孩子身上。


    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下子懂得大人几十岁后才明白的道理。


    他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特的天性、兴趣爱好、性格特质,有自己想走的路。


    只有听从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孩子才会获得成就感和幸福。


    尊重孩子,关键就是懂得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能给予他最好的帮助,孩子也会更有主见和自信。


    在安全、符合规则的前提下,让孩子更自主地做选择和决定,即便会走弯路、吃点亏,那将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宝贵的个人经验


    曾读过海桑写给女儿的一首小诗,感触很深: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却仍不准备献给你我的一生

    这是我的固执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尊重绝对不是溺爱,和有规矩并不冲突。


    尊重意味着把孩子当一个真正的“人”看,因此不会随意威胁、辱骂;


    意味着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应该给予什么,而不是只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孩子;


    意味着接纳、欣赏、鼓励,而不是占有、操控、压制。


    父母把握好大方向,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允许孩子顺应天性,自主选择,充分发挥自己内在潜能,在陪伴孩子的日子里与他一起成长,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是幸福的,未来也会走得更远。


    编辑:八月插画:在在

    推荐阅读

    孩子闹情绪,这么做你就错了!
    那些言而无信的父母,后来都怎么样了?父母先学会爱自己,才有余力去爱孩子父母如何陪伴,对孩子帮助最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