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丨区块链在中国,为什么火不起来?

2016-06-12 一本财经 一本财经

区块链,时下最火的FinTech(金融科技)。


这个从比特币中涅槃而生的创新技术,正在颠覆金融行业和我们的生活。


2015年,区块链成为了美国创投中获得融资最高的板块,突破10亿美元。但不好意思,这种热络融资的场景仅出现在国外。


“中国真正懂区块链技术的,没几个人”,一位资深从业人士说道,现实是,恐怕就是如此。


在国内,号称区块链技术的公司,多数不肯放弃比特币的红利,仍停留在初级炒币阶段;而对金融领域的改造,更多的实质,只是炒作概念股;诚心做技术的,寥寥无几。


区块链在中国,恐怕长路漫漫。


一本财经将持续出品最深度的区块链系列稿件,解析这个在国外红透天,在中国却雷声大、雨点小的技术,到底在酝酿怎样的暴风雨……


以下是一本财经区块链专题第一篇——《区块链在中国,为什么火不起来?》


1比特币的精髓


提到区块链,总是绕不开当年癫狂的比特币。


2009年,比特币正式诞生;2010年,10000个比特币只能交换一个25美元的披萨优惠券;2013年,比特币价格飙升至1400美元。


今年1月,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中的Mike Hearn说:“比特币已被中国控制,而比特币赖以生存的网络正濒临技术崩溃的边缘。”


他不再参与开发比特币,并抛售了全部比特币。


从全新的电子货币系统,到投机者打猎的围场,再到被宣告失败,比特币极速膨胀的泡沫最终破裂。


但这种“失败”,是价格层面的。


从技术角度而言,运营7年,比特币未出现过一秒“当机”,本身也从未被黑客攻击。而这,是目前金融业所望尘莫及的技术能力。


比特币用7年时间,证明了自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将其核心技术——区块链,郑重地摆在世人面前。


比特币,再见;区块链,你好。


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它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去中心化的账本。而这个账本,可以明确的记录所有交易,不可篡改。


区块链最大的优势,是去中心化、分数据存储、不可伪造、不可撤销,以此最大程度的降低信用成本。


这么说可能太抽象,阿博茨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宙,在接受一本财经专访时,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



(阿博茨科技联合创始人 余宙)


就像一个人给100人发了一封邮件。


但是我只指定了一个人可以打开这封邮件,其他99人收到了,但无法打开。在一个特殊情况下,比如,需要证明这份邮件是我写的,可以在99人中任何一人的电脑中,调取证据。


“这就可以,降低信任成本”,余宙说,这才是区块链技术真正核心魅力。


区块链技术也开始裂变,出现多个分支,在公有链的基础上,衍生出单一中心的私有链、多中心的联盟链等产品。


也就是说,任何一笔钱产生流动,都会像广播一样,开始对外公开播放,且信息不可篡改。


有三种接受信息的方式:一种是,所有人都看到这条信息,知道这笔资金的流动(所谓的公有链);


第二种,指定几个人接受到这条信息,看到这笔资金流动(所谓的联盟链);


第三种是,信息在单独的个体内部流动,但可以选择公开给任何人查看(所谓的私有链)。


如此,任何一笔资金,流动透明无比。


所谓的资金池、非法集资都可能得到解决——因为你很清楚,自己的钱给了谁,流向哪里。


对于没有征信体系的中国,区块链具有太多的意义。


但是,余宙提出,区块链确实可以解决信用成本问题,却无法解决信用问题。


数据和信息的传播,确实不可篡改。但前提是,数据源是可信或是可验证,就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前端输入的数据源有假,那么,后面传递的就会有问题。


余宙举例称,如果一个人的护照信息录入到区块链中,其他地方调用的,就一定是这个信息,不会有错。这就是信任成本低。


但是如果录入的,是错误信息,录入时又没有验证,那么这个错误信息就会被传播下去。


因此,这也是区块链存在的巨大风险点。


“当然,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余宙说,关键要看技术解决的,是哪个重点环节的问题。


2国外的区块链风暴


2015年,区块链成为了美国创投中获得融资最高的板块。


在国外,R3和D+H,是区块链最知名的两个应用场景。


在R3之前,国际银行间通用SWIFT系统和VISA、Master结算通道,在各个银行、代理行之间进行交互,节点多、流程长、效率低、成本高,易出错。


R3 CEV公司,将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解决跨境银行支付、交易和结算。


这意味着,把银行间的交易信息,记录在一本全球共享的账本中,理论上可以实现低成本、实时清算支付。


而D+H,是一家提供区块链一体化服务的支付供应商。它借助区块链“虚拟账单”技术,使银行能够简化和减少相关的清算费用。


说白了,D+H和R3,分别解决银行内部和银行与银行之间的清算、结算问题。


如今,英国政府在大力推广区块链在银行系统中的运用,一旦实现,一天便可以节省200亿的结算成本。


目前,R3已完成了两轮测试,已有47家正式成员,花旗、摩根大通、高盛等银行业巨头赫然在内,中国平安集团、香港友邦也于近期加入。


除了创造新的银行系统,区块链也活跃在智能合约、证券、保险、公证等多个领域。身处其中的区块链技术公司,也获得了资本青睐。


我们来看一组惊人的融资数据:


1.16亿美元。生产第一台能挖矿的家用电脑公司21 Inc,获得了高通在内的1.16亿美元融资,未来将推动主流用户接受比特币;


880万美元。Mirror,获Route 66 Ventures领投的 880万美元投资,主攻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主要服务Pre-IPO公司,比如PE和创业公司间的对赌协议;


150万美元。区块链初创企业Mediachain获1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初步计划是提供工具让希望分享数字媒体的人,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的作者,最终将解决网络版权侵犯问题。


1.6亿美元。区块链众筹项目The DAO,众筹金额突破1.6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众筹项目。


10亿美元。26 岁少年Vitalik,创建的开源区块链平台以太坊,2015 年 7 月上线后市值飙升至 10亿美元,成为新晋独角兽。


区块链,在投资领域开始展现强大吸金能力,当之无愧是眼下最受重视的金融科技,没有之一。


3区块链的炒作现状


很遗憾,上述情况,仅限于国外。


国外已资本漫天飞,而中国,区块链市场却静悄悄。


去年,在高盛发布的关于货币未来的报告中显示,目前80%的比特币交易量都是由人民币完成的,“比特币由中国控制”。


但是,除了比特币市场,国内区块链技术却无明显的发展迹象。


“国内真正做区块链的不超过十家,多处于炒币的阶段”,余宙称,比特币市场红利太大,先入局的比特币交易平台,都不愿轻易将其抛开,也无暇发展其他区块链应用领域。


比特币红利虽然被国内公司把持,但毕竟只是区块链众多应用场景之一。这种舍本逐末,未免让业内人有点寒心。


更为尴尬的是,在国内翻译的国外区块链公司融资文章后,一般会附注国内区块链概念股的名称,提醒股民关注。


5月25日,“平安宣布加入全球区块链联盟R3,为首个来自中国的成员”的消息流传,区块链概念个股“飞天诚信”,当天开盘便涨停。


不是炒币,就是炒概念股,沉下心来研究技术的公司,寥寥无几。这就是中国区块链技术的现状。


这些炒作,并不能本质上提高技术——在中国,区块链需要落地,植入更广阔、未曾开垦的应用场景。


目前,国内已成立了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金融区块链联盟等,以推动区块链产业研究与合作。


中国知名的比特币交易平台OKCoin,也在寻求转型之路。



(OK Inc. 副总裁、首席研究员 段新星)


OK Inc.副总裁、首席研究员段新星在接受一本财经采访时表示,除了比特币交易业务,OKCoin公司今年推出OKLink。


其模式R3类似,试图借助区块链技术,解决全球中小型金融参与者间支付、结算问题。目前,OKLink已完成百万级别内测,入住十几家企业。


余宙则更希望从技术角度,搭建区块链整体应用平台。


比如,解决相互保险的资金池和互助信任问题,大批创业公司和传统公司改革中的股权问题,这些领域,都具有无限想象力。


无论哪种方式,国内区块链公司首要任务,是实现比特币与区块链概念上的剥离,让区块链回归技术本质。


号称处在创业创新风潮巅峰的中国,面对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冰火两重天的境地,确实需要反思和警醒。


行业又到了呼唤匠心回归的阶段。也就是说,深耕技术,请先放下眼前利益。


欢迎关注金融科技第一深度新媒体“一本财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