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弗洛姆:只有运用自己的力量,才能使生命富有意义

弗洛姆 叔本华哲学智慧 2022-10-04


来源:公众号/叔本华哲学智慧

人必须对他自身负起责任,并接受这样的事实;那就是只有利用自己的力量,才能给予自己的生活以意义。


认识到唯有经常的警觉、经常的活动和努力才能使我们在事业中获得成功,这种事业是:成为他自身;为了他自身;并靠充分地实现那些他所特有的理性、爱及生产性工作的能力来获取幸福。


人是一种奇妙的生物,从动物进化而来,有了自己的意识,然而没有进化完全,不能脱离肉身,还要遵循自然规律,尴尬的处在中间。人意识到生命有限,终将死去,不禁会问,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不是上帝的羔羊,无须遵从上帝的旨意;人也没有来生,轮回转世只是幻想;人活着,只为他自己,为他自己的幸福。

追求幸福,这是千百年来所有人追求的终极目的,然而,又有多少人在活着或死去的时候,能够说,我生活得很幸福,此生无憾?
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往往异化了自己,忘了到底什么是幸福,转为求名誉,权力,金钱,爱,最终即使少数人真的追求到了,他真的感受到了幸福吗?短暂的满足之后,恐怕更多的是空虚。即使是爱,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后,真的能幸福的生活吗?

人孤零零的来到这个世界,婴儿以为有了妈妈就有了这个世界,孩子以为他与万物都是一体的,长大后有了自我意识,他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与万物分开,孤身一人。与万物结为一体是所有生命的意义,人也不例外。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重新与万物结为一体。与万物结为一体的状态是幸福的状态。

太多的人在追求的幸福的过程中,异化为对世界的占有,占有物质,占有他人,可悲的是,他终其一生占有之后,他感受到的并不是幸福。或许是时候醒醒了,扪心自问,到底是什么让我感到幸福呢?创造。人除了生存之外,还有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他可以用来占有更多的物质,也可以用来创造和生产。
人要去创造物质,创造精神体系,创造爱。面对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这才真正让人感到幸福,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在保持自我的同时,又回归了万物。

这就是非生产性人格。非生产性人格,如接受,剥削,囤积,市场性人格,都是被异化的人格,尚未觉醒的人格。


爱汝邻人并不是一种超越于人之上的现象,而是某些内在于人之中并且从人心中迸发出来的东西。爱既不是一种飘落在人身上的较大力量,也不是强加在人身上的责任;它是人自己的力量,凭借着这种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并使世界真正成为他的世界。

现代人似乎相信,阅读和写作是需要学习的艺术,成为一名建筑师、工程师、或有技术的工人是需要学习的,但生活则是简单的事,它并不需特别的努力以学会怎样生活。对他来说,每一件事都是重要的,就是他的生命和生活艺术不重要。他可以为一切,就是不为自己。



幸福本身不是结果,而是伴随着力量增长的体验,软弱无能则伴随着意志消沉。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他遵从自然法则,且无力改变这些法则;但他又超然于自然的其他部分。当他是自然的一部分时,他却被与自然分开了;他无家可归,但又与所有动物一样,被囚禁在家中。他在偶然的时间和地点被抛入这个世界,却又偶然地被迫离开这个世界。他意识到自己,他明白他是无能为力的,他的存在是有限的。他看到了自己的结局:死亡。他永远无法摆脱这一存在的二律背反而获得自由。即使他想达到忘我的境界,他也不能做到这一点;只要他活着,他就无法消除自己的肉体-----他的肉体使他想要活下去。

人是唯一会感到他自己的存在是个问题,他不得不解决这个回避不了的问题的动物。他不能返回到与自然和谐的前人类状态中;他必须发展他的理性,直至成为自然和他自己的主人。

只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他的问题:面对真理;承认在毫不关心他命运的宇宙中,他的根本孤独和寂寞;认清对他来说,超越于他并能解决他问题的力量是不存在的。人必须承认他对自己负有责任,而且,他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即只有运用他自己的力量,才能使他的生命富有意义。

人除了通过发挥其力量,通过生产性的生活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外,生命并没有意义。

气质就反应的方式而言,它是体制上的、不可改变的;性格本质上是由人的体验、尤其是早期生活的体验所构成的,而且,由于见识和一些新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可改变的。


人使自己与其他人相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能够爱或恨;他能够竞争或合作;他能够在平等或权威、自由或压迫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社会制度;但他必须在某种方式中与他人相联系,而这种特定的联系形式就表现出他的性格。

只能为一个人所体验的爱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它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共生联系。

如果爱被定义为肯定人的潜能、对被爱者之独特性的关心和尊重,那么,人道主义良心则能合理地称为自爱、自我关心的声音。

其他一切非生理需要的不合理欲望,如渴望名誉、统治、顺从、嫉妒、羡慕等,都植根于人的性格结构,它们也是由人格不完美或人格变形所造成的。

不合理的心理欲望是贪得无厌的。具有嫉妒、占有、虐待狂的人,其欲望不会随欲望的片刻满足而消失。不可能被满足才是那些不合理欲望的真正本质。这些欲望是由个人自己的不知足所产生的。生产性的缺乏,及由此而来的软弱无力、恐惧,就是这些追求、渴望、及不合理欲望的根源。即使能满足这种人的全部权利欲和破坏欲,也依然改变不了他的恐惧和孤独,因此,他的紧张依然存在。幸福的幻想变成诅咒,因为人没有找到解除恐惧的办法,他幻想着以增加满足来消除他的贪婪,并恢复内心的平衡。但是,贪婪是个无底洞,以满足来解除贪婪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

生产性的爱是两个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形式,同时各自又有人格完整,它是一种充足的现象,具有这种爱的能力,象征着人的成熟。欢乐和幸福是生产性爱的伴随物。

幸福象征着人找到了人类存在问题的答案:生产性的实现他的潜能,因此,他既与世界同为一体,但同时却又保持着他自身的人格完整性。在生产性的运用他的精力时,他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他“燃烧自己,却不化为灰烬”。

人如果不惜一切代价要逃避痛苦,就只能靠完全超脱而加以实现,包括不体验幸福。因此,幸福的对立面并不是悲伤或痛苦,而是意志消沉,这种意志消沉是内在贫乏和非生产性的结果。

幸福是人最伟大的成就,它是人以整个人格对自己和外在世界作出生产性取向的反应。

我们的道德问题是人对自己的不关心。它产生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丧失了对个人重要性和独特性的意识,我们是自己成为外在于我们目标的工具,我们把自己当做商品来体验,并把自己当做商品来对待,我们自己的权力和我们相异化。

如果个人生活空虚和贫乏,如果个人长期缺乏生产性,并由此而对自己和人类缺乏信心,那么结果便是情感和精神上的失调。

现在,如果我重复一下本书开头所提出的问题------我们是否有理由感到自豪,并充满希望,答案仍然是肯定的。但在整个讨论之后,这种肯定伴随着一个限制性条件:善恶之后果,既非自动,也非命定。它完全是由人所决定的。它依赖于人认真地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生活和幸福;依赖于人有成为自己,并为他自己而存在的勇气。


往期精彩:

汤因比:未来世界的希望在中国

哲学思维让我们有资格说:我是人,不是动物

王德峰:哲学和音乐让我们不再孤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