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erith 2018-05-31

AFN

关注澳洲财经见闻,每天读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关注

本篇共3722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前言


俗话说,“人有三六九等”。虽然已经是21世纪,但是个明白人都懂,人人平等只是美好的梦中“乌托邦”,哪怕是在大家一直认为社会体系里没有阶级之分的澳大利亚。



尽管我们大多数人对社会阶层都有着直觉性的理解——用简单的经济指标来定义,不过如今,社会等级的划分已经不再只有财富这一个标准,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等文化标准也同样重要。

 

品味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语言,

品味决定了我们的穿衣、吃饭和谈话方式,

品味决定了我们该拥有什么、该和谁交往。

 

近期,一项名为“澳洲文化领域计划(Australian Cultural Fields project)”的新研究,便揭示了人们的品味——我们读的书、喜欢的音乐、看的电视等,与阶层、教育、年龄、性别等其他特征的匹配程度。

 

那么,你的品味符合上流社会还是劳动阶级?是偏青少年还是中老年?

 

大家可以先花几分钟时间做个有趣的小调查,比较下你的品味,随后我会为你们一一道来生活习惯、品味和阶级之间无处不在的联系。

 

 

该项目由澳洲研究委员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发起,选取了1200多名全国样本代表,询问了200多个关于品味和生活方式的问题,涉及视觉艺术、运动、文化遗产、文学、音乐和电视等。它还收集了受访者个人特征的详细信息,例如收入、职业、教育、住房和资产。甚至包括父母和伴侣的工作和教育背景。

 

当然,上面这个娱乐性的问卷仅仅包含了其中一小部分话题。

 

西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纽约大学和智利圣地亚哥迭戈波塔莱斯大学的研究小组随后计算了这成百上千个变量呈现出的必然关系。

 

 

阶级和文化品味如何融合在一起?

 

最强的导向因素之一是职业



根据调查结果,该研究根据人们所从事的工作类型来定义阶层。它不仅考虑工作本身,还考虑你是否是自雇人士,你在工作中拥有多少自主权,你对别人的控制程度,以及拥有多少经济资本(比如拥有小生意、大公司或重要资产)。

 

也就是说,你的工作越体面,阶级就越高,你的品味就越“高雅”。


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的人更喜欢读经典文学、历史及传记类体裁书籍▼


 

阶级往往与教育相关,但并非总是如此

 


大多数研究生毕业的人平时喜欢看时事新闻。拥有高中或职业文凭的人则更爱看刑侦类节目和电视真人秀。



总体而言,拥有硕士学位的人具有最独特的高文化品味,上过私立学校的人则比上公立学校的品味更加独特。

 

不过,阶级和教育并不总是和品味成正相关。例如在体育运动上,最强的影响因素是性别,在音乐上,是年龄。

 

另类音乐在年龄上的跨度最大,而男女性别在重摇滚的选择上两极分化最大▼


 

年龄和性别也起到一定影响作用

 


一般来讲,女性的文化品味往往比男性高,而年轻人往往比同一阶级的老年人具有更前沿的现代品味;而无论在哪个社会阶级,女性都比男性更热衷阅读。


 

通过绘制我们的文化品味与个人特征的匹配图,研究人员能够将人们以自我文化为中心的喜好中那些重叠的事物清晰展现出来。

 

例如,喜欢蒂姆·温顿(Tim Winton,澳大利亚小说家)的书和莫奈的艺术品的人,比起橄榄球更喜欢打网球,比起流行乐更喜欢听古典音乐。同时,他们也更有可能获得研究生资格,并从事管理或专业性较高的职业。


中产阶级的品味什么样?

  • 你从事低层管理或专业性一般的工作,如老师、社工、护士、会计或律师

  • 你拥有很多书籍(超过500本)

  • 你读过澳大利亚小说

  • 你喜欢现代艺术

  • 你更喜欢游览博物馆、艺术画廊,而不是参加多人组织的运动

  • 你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而不是看电视

  • 你在人文社科领域有硕士学位 


劳动阶级的品味什么样?

  • 你从事的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单调工作,比如机械操作员、公交司机、劳工或工厂工人

  • 你喜欢乡村音乐

  • 你每周看超过5个小时电视节目

  • 你喜欢看The Block,而不是Australian Story

  • 你是Eddie McGuire的粉丝

  • 你在家没有藏书,不去艺术画廊或博物馆

  • 你从未听说过蒂姆·温顿(Tim Winton) 或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 你有高中文凭或高中没毕业

 


代代相传的优势

 

随着研究的深入,不仅发现了阶级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而且揭示了这些联系在各代人之间的往复重现。

 

这些成果建立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理论之上,即社会权力由三种资本组合而成:经济,社交和文化。

 

布迪厄认为,来自上层和中层的人的家庭成长环境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高端有品味的文化活动。


 

这意味着有上层和中产阶级背景的人拥有更丰富的文化资本。这种通过教育洗礼、经过在文化资本上的日积月累,能够有利帮助他们提高生活品味,历练而成其个人优势。

 

不只是布迪厄,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在畅销书《CLASS》中,就曾经讲阶级和品味密不可分:社会阶级是通过人的品味来判断的,品味则是人的主观感受,如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教养以及对事物的分辨与鉴赏能力等。

 

“如果你接受了高等教育,就更有可能在工作场所里获得更高的职位。”西悉尼大学社会与文化理论项目总监兼研究教授托尼·贝内特(Tony Bennett)说。


 

 

六阶级体系打破澳洲平等神话

 

不断加剧的社会分层意味着布迪厄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的这些观点在现在可能显得更加重要——从那以后,建设文化资本渐渐成为精英阶级们巩固地位,封杀其他阶级上升的新手段。随之而来的,便是澳洲和其他西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大幅加剧。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吉尔·谢泼德(Jill Sheppard)认为,澳大利亚可能会认为他们自己是一个没有阶级、阶层的社会,但是新型社会模型却讲述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故事。

 

尽管谢泼德承认,没有任何一项人口统计学研究能解释整个澳洲社会的复杂性,但是她研究得出的六个阶级至少可以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其代表性。

 

不稳定的无产者阶级(The precariat):这个阶级占了样本总数的13%。不稳定的无产者由澳大利亚最贫穷的公民组成。他们有着最低的家庭平均收入,很多人处于失业或领取政府社会福利津贴为生,他们的社会和文化资本得分最低。   

老龄化劳动阶级(Ageing workers):这个阶级的平均年龄最高(58岁),占总人口的14%。这个阶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领取养老保障金的退休人士。他们和不稳定的无产者阶级一样,最不容易找到就业机会。

新劳动阶级(New workers):形成对比的是,几乎一半的新工人的平均年龄要较低一些,而且他们大多数做着全职工作。尽管这个阶级人士的职业相对受尊重程度略低于老龄化工人,但他们在经济上却更成功,此外,他们在社会和文化资本得分更高。

中产阶级(Established middle):与新工人阶阶级相比,中产阶级的全职就业率略低,但是比起新工人阶层来说,他们的社会地位显得更加稳定和舒适。由于积累了更多的财富,他们也比新工人阶级享有“更大的优势”。

新兴富裕阶级(Emerging affluent):这个阶级的收入水平高于中产阶级收入水平,但有趣的是,“财富积累”(即资产和储蓄)都比较低。

 富裕阶级(Established affluent):这是澳大利亚最接近贵族的一个等级。他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资本的得分在任何阶级中属于最高的。

 

结语

 

“这些阶级关系也是权力关系,尤其是职场上表现更为明显——高层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常规劳动者的生活。”贝内特教授说。

 

而上述所说的文化资本、教育和阶级之间的联系表明,在澳洲可以真正说自己是一个机会均等的社会之前,特别是在我们全面考虑澳大利亚文化多样性的时候,这个国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其实,不管社会如何分级,我们都应该对自己处在整个澳洲社会中的什么位置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社会阶级固然存在,但是 ,如果你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培养自身的格调与品味,有一天就会发现,不仅自己的学识、素养等文化资本积累的越来越丰厚,你不俗的谈吐和礼貌的举止,以及高雅的气质,自然会吸引来志同道合的高端人士的攀谈和交往。这,相当于持有了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

 

与君共勉。

 

参考资料:ABC News


澳洲财经见闻从起步到现在,

一直坚持至少每天一篇原创文章

希望我们的坚持能为读者带去更多有用信息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

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


推荐阅读

03

05-2018

原创 |  “黎明之前”的联邦银行 最佳入场时机已经来临了吗?

02

05-2018

权威数据 | 该来的还是来了!6年来澳洲首府城市房价首次负增长

30

04-2018

原创 | 澳元跳水创出年内新低,未来将何去何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