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比房价下跌更可怕!澳洲过半的年轻人买房基本靠“啃老”
共3475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阅读导航
前言
“迷你住房”兴起,澳住房面积降至22年最低
年轻人购房越发依赖父母支持
大量人群亟待“公屋救助”
命运总相同: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97%买房靠父母
前言
时下,房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越来越重的砝码。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房子更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迎合年轻一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一向以“独立、大别墅、几代同堂”为住房文化的澳大利亚日前的新建住房平均面积已经降至22年的最低水平。
同样,当X-一代,Y一代无论是财力,还是收入都无法和自己的父辈相提并论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年轻人买房也开始进入一个“拼爹”的时代,超过半数的首次置业者买房都需要父母的扶持。在中国,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97%买房需要父母帮衬。
一
“迷你住房”兴起,澳住房面积降至22年最低
伴随澳大利亚居民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当地新建住房的平均规模已将降至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Mark Marfori是生活在悉尼西南部的一名注册护士,同时也是“迷你住房”的坚实拥护者。他说:“我买房子还是以经济负担能力为主,由于目前我处于单身状态,因此我并不需要一个大房子。”
最后,Marfori在距离悉尼CBD地区45分钟车程的Denham Court购买了一套独立屋。作为来自菲律宾的移民,Marfori有时也会表示在250平米的房间内举办生日趴或聚会仍然会显得有些挤。
由澳大利亚联邦证券(CommSec)公布的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新建独栋屋平均面积在过去一年中为186.3平方米,比上一财政年度下降1.6%。为199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同样,公寓也越建越小。据统计,澳大利亚公寓平均面积同比下降2.7%,降至124.8平方米。
CommSec首席经济学家克Craig James称,住房规模降至22年低点显示了人们态度和生活方式要求的转变。
首先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即老龄化人口的增长。
家庭规模的缩小导致对住房面积需求的降低。
其次,进入市场年轻买房群体不太愿意为大房子而背上过大的经济压力。
Craig James “Y世代,千禧一代,情侣和小家庭希望住在离工作,咖啡馆,餐馆,购物和机场更近的地方,并通过放弃居住空间,以更接近理想的设施。”
另外,较小的房屋面积也反映出澳大利亚住房市场中公寓比例的日趋增加。
CommSec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公寓占所有新建住房的比例接近50%,同时市场对高层公寓和联排别墅的需求把表现最为强劲。
就全澳范围内不同地区住房面积的变化趋势而言,维州地区居民修建的房屋全澳面积最大,平均达到201.8平方米,同比增长1.5%,领先于ACT,西澳和昆士兰。
与此相反,新州的平均住宅面积在降至23年来最低水平,目前为162.8平方米。就独立式住房面积而言,新州目前独立式住房面积则仅为220平方米。
最后,报告指出,尽管澳大利亚近些年来新建住房的面积日趋缩小,但是相比30年前澳大利亚的房屋面积仍大出30%。另外,澳大利亚的平均住房规模仍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二
年轻人购房越发依赖父母支持
尽管近期数据表明澳大利亚各地房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尤其是墨尔本和悉尼更是领跌全澳房产市场;然而,现实情况确是:年轻人想买房还得仰仗父母的财力支持。
比价网站Finder公布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在澳大利亚首次置业者中,近半数人需要从父母处获得支持才能凑齐首付款。其中,近20%的人不仅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凑齐首付款,在贷款时还需要父母作为担保人。
Finder网站的Kate Browne表示:“对于澳大利亚年轻一代而言,残酷的现实就摆在眼前,即没有父母的支持,根本没有能力买房。”
值得注意的是,Finder的调研结果发现,以后依靠父母买房的首次置业者不会少只会多。据统计,35%的受访者认为“啃老买房”年轻人比例会上升,而另有41%则人则认为该人群数量至少不会下降。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Jordan Eliseo则表示,在目前信贷日趋收紧的情况下,拼爹妈的年轻人只会多不会少。
根据费法传媒旗下地产网站Domain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9月,澳大利亚住房中位价同比下跌2.9%。其中,悉尼和墨尔本住房中位价则分别以同比6.5%和3.2%的跌幅处于领跌位置。
房价是真的跌了,然而好多人还是买不起!
以一对年轻夫妇为例,如果要想在悉尼购买一套入门级的房产,存够首付就需要进7年的时间。墨尔本也好不到哪去,存够首付需要6年的市场。
现年35岁的首次置业者Mary Clarke在墨尔本Collingwood地区支付了一套期房公寓的首付款。在筹集首付款的过程中,她动用了她妈妈的储蓄。
鉴于目前银行信贷收紧,尤其是对期房公寓市场,Mary Clarke依然担心在公寓结算时,银行可能需要其补充首付款。到时,她还得向她的父母张口。
Domain研究分析师Eliza Owen说道:“对于首次置业者而言,日益收紧的信贷政策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贷款条件收紧导致门槛提高,遏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但是坏处就是融资渠道受限。尤其是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和那些无法从父母处获得财力支持的人而言,情况更甚。”
以居住在黄金海岸地区,现年25岁的Jake Cosmai和他的妻子Samantha Burns为例,由于无法获得父母的财力支持,他们不得不改变最初的购房类型。
最开始他们想要在靠近海岸的地区购买一套独立屋,但是最终由于手头储蓄不够,不得不先在一套公寓中“将就”。
在接受采访时,Cosmai说道:“我和我的妻子都是忠实的冲浪爱好者。但是如果想要购买一套海边的房子,我们要么必须凑够足够的钱,要么只能去远一点的地方。我的父母早就分开了,因此很难再向自己的父母开口。”
三
买得起房的毕竟是少数,大量人群亟待“公屋救助”
澳大利亚住房和城市研究所(AHURI)于近期发布了一项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最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指出,澳大利亚在过去25年内对社会保障性福利房的投资不足导致目前的“公屋”缺口高达433,000套。对比目前社会福利房的新建速度(不到3000套/年),简直是杯水车薪。
换言之,每天数十万面临居无定所,甚至流浪街头的命运。据其预计,未来二十年内,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需要在现有社会保障性住房规划基础上增加两倍方可满足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这份报告指出,社会保障性住房关系到澳大利亚社会经济的稳定,各级政府应该避免把过多的时间花在复杂的“融资创新”(如私有机构参与)等。事实证明很多所谓的融资创新都是无效之举,连英国也在近期废除了他们之前广为赞颂的“公私合作”。
根据AHURI的建模,政府直接投资,以及国家住房融资投资公司(National Housing Finance Investment Corporation)才是解决目前澳大利亚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最有效方式。
四
命运总相同: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97%买房靠父母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的年轻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7.0%的受访一线城市年轻人表示身边人买房要靠父母。
李先生是河北保定人,妻子是河南人,他们硕士毕业后留在了深圳,3年前买了一套二手房,买房子的钱由李阳父母一次性付了大部分。
在接受调研时,李先生表示:“我的同学们这几年陆续结婚,几乎没有谁能自己搞定房子问题,尤其是男生,经济压力大,不靠父母资助,等自己攒够钱买房再成家,黄花菜都凉了。”
在买房问题上,56.4%的受访一线城市年轻人表示周围人通常是用父母积蓄付了首付,23.4%的受访者表示通常与父母共同出资购买,15.7%的受访者表示通常用父母的积蓄全款买的房,仅3.0%的受访者表示没花父母一分钱。
如果以2008年金融危机房价大跌为起点,以2017年房价暴涨为终点,整整十年见证着中国一线大城市房价的高潮。
据统计,2008年至2017年的十年间,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的房价累积涨幅分别达到了惊人的350%、610%和450%。以上海为例,十年前一套100万的房子,如今已经升值到700万左右。相比之下 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5781元,而到了2016年这一数字是33616元,涨幅仅为111%。
END
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11年至2016年期间,流浪汉数量激增了13.7%。
据统计,在2016年人口普查夜当晚,澳大利亚有超过11.6万人无家可归。在计入人口增长的因素后,相当于每100万澳人就有46人无家可归,而且近60%都是男性。
澳大利亚流浪者援助组织(Homelessness Australia)主席史密斯(Jenny Smith)表示,因为需求太大,全澳每天有250人到该机构求助,却求助无门。他说:“流浪者援助服务需要帮助。无家可归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反映出福利制度的失败,以及最重要的——可负担房屋的短缺。”
吃、穿、住、行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居无定所带来的并不是某个群体的问题,更是可能危及社会经济稳定的深层次问题。
房子可以小,有父母扶持固然是好,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一套解决住房需求的长效机制。毕竟房子再小也有个极限,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爹妈”可拼。
参考来源:
SMH, https://www.smh.com.au/business/the-economy/new-australian-homes-are-the-smallest-they-ve-been-in-22-years-20181119-p50gu8.html
Domain, https://www.domain.com.au/money-markets/tighter-lending-conditions-increase-first-home-buyers-reliance-on-bank-of-mum-and-dad-784780/?utm_campaign=strap-masthead&utm_source=smh&utm_medium=link&utm_content=pos5&ref=pos1
The Australian, https://www.theaustralian.com.au/news/nation/new-homes-shrink-as-lives-change-pace/news-story/1ef6d983dd47372982ad0d1bdef245a9
The Conversation, https://theconversation.com/australia-needs-to-triple-its-social-housing-by-2036-this-is-the-best-way-to-do-it-105960
澳洲财经见闻从起步到现在,
一直坚持至少每天一篇原创文章
希望我们的坚持能为读者带去更多有用信息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
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
推荐阅读
26
11-2018
23
11-2018
22
1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