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篇丨国家级一流专业之新闻学
冬未央春已
▼●▼●▼●▼●▼●▼
专业名片
专业简介
西北大学新闻学教育肇始于1972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方向,1984年设立中文系新闻学专业,1994年成立新闻传播系。2001 年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立,同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西北大学签署协议,共同建设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年,西北大学新闻学专业获批陕西省唯一的新闻学“一流专业”,并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目前,新闻学专业已初步形成具有西大特色、知能并重、突出实践的高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每年有近40%的本科生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著名学府进一步深造。毕业生活跃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凤凰卫视、腾讯、搜狐、字节跳动等各类媒体。
新华社等众多媒体专家获聘为学生校外导师
专业建设
新闻学专业聚焦“红色文化传承”、“西部城乡传播与社会发展”、“新媒体与‘一带一路’策略传播”等三大学科发展方向。
与中央电视台、腾讯、爱奇艺、陕西日报社、西部网等媒体机构合作建设了一系列实践教学平台和实习基地,拥有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建设有中央厨房、网络编辑实验室、灯光摄影棚等13个教学实验室。
西北大学与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陕西日报社签署联合办刊协议
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多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学生联合培养、互派师资授课学习。与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建设“新闻发言人培训基地”,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合作建立工作坊,与武汉大学联合组建“中国西部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学科发展,服务社会。
通过向中国记协推荐报送“中国新闻奖”、与陕西日报社联合主办《新闻知识》杂志等方式提升学科建设平台,扩大学科影响。
将各类实践竞赛活动与学科发展相结合,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广赛、计算机大赛、微电影大赛等活动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部级奖项30余项;学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就业率达年均93%。
2015级新闻学专业毕业生赵思维在武汉方舱医院内采访
师资力量
新闻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实验技术人员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助理工程师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教师队伍中有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陕西省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1人。并有特聘教授、部校共建专家、外籍特聘教授等各类高层次外聘师资20多人。师资结构、梯队建设合理。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美国孟菲斯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等校新闻传播学教育有密切的学缘联系。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开题论证会
“多种视野下延安时期社会建设与新闻传播文化”理论研讨会召开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得主约翰·坎普兰做客我校“诺奖论坛” 开短期课
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赵月枝教授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教学科研
新闻学专业以全媒体背景下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知识基础、学术视野、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培养。大类招生、全学分制培养、弹性学制,给每位本科生配备专门的导师,引导本科生参与高水平课题研究,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慕课建设课程2门;近年来累计获批省级、校级教改项目17项;并有多项教学研究项目获奖。建立起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采写、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摄影、融合新闻、媒介伦理与法规等课程为代表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并加大了新的信息环境下的课程建设和授课理念转型。
本专业现承担有国家社科重大招标科研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项目10余项,教育部社科基金研究项目10余项,在新闻传播学顶级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篇,获陕西省社科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师生参观延安新闻纪念馆
新闻系教师赴梁家河开展“赠书送学”活动
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属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新闻编辑》
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是新闻业务课程的重要组成,是新闻学专业学生必须了解与熟练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本课程由陕西省教学名师韩隽带领教学团队主讲,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小组研究、课内外练习,并辅以网络编辑排版等实验环节,使学生全面掌握新闻编辑从报纸编辑到网络编辑的各项基本业务,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各项新闻编辑技能以适应现代媒体编辑工作的需要。
暖心寄语
院长有话说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王春泉教授
各位考生、各位年轻的朋友:
每逢关键期,我们总要面临必须的“人生选择之问”——《淮南子·说林训》有云“扬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罗伯特·弗洛斯特《没有走的路》感慨叹息“树丛中有两股岔道,而我走的那条路行人稀少,这就造成了一切差异。”
“选择”实在重要!“高考”之时,“逵路”之选,请选择西北大学新闻学专业!
农业社会,稀缺资源是土地和粮食;工业社会,稀缺资源是钢铁和石油;信息社会,稀缺资源是信息;后信息社会,稀缺资源是“注意力资源”。巧合的是,新闻传播代表着从存在到符号的转变,作为一种力量,掌握着稀缺的“注意力资源”。
西北大学新闻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我们坚信,即使在后信息社会,启明,仍然是最基本、最庄严的大学专业教育期待;在纷繁喧嚣的传播语境里,我们仍然坚持源于心灵的教育。
倘若你腹笥充盈、热爱思考与探究,我们提供《新闻知识》做你的发表平台;倘若你激情澎湃、乐于在行动中证明自己,我们提供“中国新闻奖”报送平台锻造你;当你希望成为历史剧场中的自己的时候,我们全力提供你最好的围绕新闻传播而展开的教育剧场。
“在舞台上,惟一永远存在的艺术就是演员的艺术。”
这里是西北大学新闻学专业,请来这里尽情创造和发挥吧!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王春泉
2020年3月23日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来向武副教授
老师有话说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省级教学名师 韩隽教授
新闻系主任 张羽教授
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博士生导师
周东华教授
植根百年名校沃土,中国播音学界泰斗——齐越老师的母校,西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拥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学团队,培养采编播一体化复合型人才。辅修双学位、赴海外交流;学生保研到北大、中传、武大、厦大、西大……赴欧美读硕、读博;毕业生遍及央视、央广,灿星传媒、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等各大卫视,搜狐、新浪、爱奇艺等新媒体及地方媒体、专业院校、企事业单位…… 卓越的西大播音,欢迎有梦想,爱传媒,富于创造力的你,再谱新辉煌!
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陕西省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获得者
赵茹副教授
|
学长学姐有话说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这已是我就读西北大学新闻学专业的第三个年头,回想当初义无反顾选择新闻学专业的初衷无非就是满腔的热血与热情,我也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闻工作者,用责任与担当守望新闻理想,用自己的新闻作品“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我深觉自己能够来到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习十分幸运,在新闻学专业的课堂学习中,不仅有新闻摄影、采访、写作、编辑......这些干货满满的实务类课程,更有媒介批评、新闻社会学等使我更加坚定新闻理想和信念的学理类课程。在这里我就像一块海绵在海洋里畅游,不断吸收着知识,逐渐成长起来。同时学校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践平台,在那里我们做策划写脚本、学摄影学摄像、剪视频做节目、运营新媒体平台.....学习知识的同时而不忘实践也是新闻专业学习的一大特点。
新闻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更是时代进步的参与者、推动者。诚然如今不少传统媒体在断崖式下滑中,难以为继,许多一纸风行的故事已成为历史。但我们都相信只要新闻在那里,媒体永远不会走远,我们仍渴望一个被媒体人温暖、影响并改变的世界。愿学弟学妹们高考加油,前程似锦,终尝所愿。我在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你们!
——2017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 陈立颖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只此一句便将我推至今天。
从高三看到柴静书里的这段话,到毫不犹豫地将报考的第一志愿填为了新闻传播,再到如今大三已将近毕业,我也从未后悔过。
在这里我了解到邵飘萍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又听普利策在讲“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在深度报道中我们学习如何要如“侦探”一样地抓住细节深入调查,在新闻写作中我们向那些前辈们学习怎样客观真实又生动地报道。
课堂上我们学习传播理论、新闻思想,课下我们进行一个又一个新闻人物的采访,我们会剪辑、我们会拍摄、我们会写稿、我们会采访、我们也会出镜报道。
身为新闻学子,我们始终坚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新闻传播学院,始终在这里,等着你加入;未来的广阔天地,始终在那里,你要去发声。
——2017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 康骏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我们将坚定培养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的
新时代新闻人
欢迎广大考生积极报考西北大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新闻学!
Hi~新朋友,记得扫码关注我们哟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专业篇丨国家级一流专业之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篇丨国家级一流专业之物联网工程 专业篇丨国家级一流专业之软件工程 专业篇 | 国家级一流专业之考古学
图文素材主要来源于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 潘超 吴瑞宁
责编/ 郑战伟 来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