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劳动课不要变成造假课

文先生说 文先生说 2023-11-06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课程。


这个改变挺好,劳动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不然就变成了造假课。


第一、不要变成老师的劳动。


劳动课一共设置了十个任务群,很多都需要劳动工具,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比如烹饪,这需要一定的实践空间。如果只是老师在讲台上示范,学生无法实操,这个课就没多少意义。


另外,切菜、炒菜等活动都有可能受伤。眼睛里进了辣椒汁,父母要心疼好久;倘若切菜手指被刀割了,有的家长估计会打上门来。


如果既缺乏教育条件,又不允许一定的过失和风险存在,那劳动课就会变成老师单方面的表演,学生只是过过眼瘾罢了。


第二、不要变成家长的作业。


是课程就可布置作业,另外劳动需要不断实践,布置作业就成了必然。


比如烹饪,让五六年级的孩子周末回家做一道家常菜,这是课程标准,也有现实意义。


关键是如何评价这道菜。


劳动因人而异,烹饪没有统一标准,也不是所有人都要成为大厨。劳动应该是合格性评价而不是竞争性评价。


如果过分攀比结果,学生、家长都会焦虑,造假就成了必然。


像现在的手工作业,明明初衷是亲子活动,结果在某些人的攀比心下,硬生生变成了家长的展示秀和独角戏。


希望劳动课不要如此,真没必要卷。


第三、不要变成学生的考试。


中国教育是十分热衷考试又非常擅长考试的。只要愿意,任何内容最后都可以变成试题强塞给学生,美其名曰:理论知识。


劳动要考试的话,太容易了,也符合目前的教育生态。


每年组织几场考试,大家都好交差。主管部门推行到位了,学校执行到位了,学生学了很多劳动理论,却仍然不会劳动。


我把这个称之为有教育没劳动,跟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一样,有教育没实践。


最后为了应付检查变成了老师替学生造假的荒诞行为艺术。


当然还有一种假是“课程表上有劳动课,实际中变成了其他课”,如同永远在生病的音体美老师一样。


造假空间挺大,希望劳动课不要重蹈覆辙。


END

最近文章
没完没了搞师德建设,是无能的体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