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座城市的时候,你在选择什么
周五的时候,一个朋友跟我说他要准备买房了,一个人买。我担心这样会不会压力太大,无论是首付还是月供;他给我盘算了一下,从公司贷款首付款到买好两居室自己住一间出租一间,头头是道,打消了我的顾虑。
我说这样会不会太累,他说这样在北京才有奔头。期间聊到我的打算,我还是不假思索把之前的想法抛出来:先在北京干几年,压力太大生活质量不够好就回成都。他却胸有成竹认为我不会回成都。我正纳闷呢,他说:
你回去了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回到家,仔细想了想,还真是这个理。从十八岁到北京,我的本科、研究生、工作,都在这里,同学、朋友和同事也都在这里;如果选择离开北京,就是选择和过去的十年做告别,这样的决定想想还是蛮艰难的。
周末在家,就正好想想,一个人怎么样才会对一座城市有归属感?在选择一座城市的时候,其实是在选择什么?
于是做了一个脑图:
选择城市无非是考虑工作和生活,有些人学了多年的专业、想要从事的行业,迫使他不得不缩小城市的选择范围;有些人虽然在大部分城市都能找到工作,但想要一份能够提供基础物质保障的(能够基本支持房产、教育和医疗三座大山),同时还能在工作上自我实现的(觉得有意义、有价值,也没有受到不公平待遇),可选择的城市也很少。
除了工作之外,更多的是生活。首先便是能在一座城市立足,最基本就是拥有房产和户口,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然后是接受这座城市的环境,觉得基础设施不错,气候和天气也还行,不反感,最重要的是风土人情自己也接纳,这样就从城市立足到了认同这座城市。
接着是在这座城市能很方便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和情操,年轻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闲暇时间很宝贵,要能满足自己的兴趣需求,喜欢做的事在这座城市要能找到组织,喜欢看的展在这座城市能日新月盛,最关键是开始喜欢上这座城市的气质。
慢慢地,在认同之外,开始对这座城市产生归属感。归属感一点一滴,来自那下班后有为你而亮的灯光和厨房里菜入油锅的烟火气,来自遇到问题有人给你出谋划策和一句兄弟没事有我在。
如果在一个地方生活,有那么一个或几个人,把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他们面前,自己可以放下心理防备,可以懈怠、可以消沉,甚至可以怀疑和否定自己;在困难面前,他们会用实质行动来支持和帮助你,告诉你不是一个人,自己的背后还有他们。你就成为这座城市大网中的一个节,链接着你的是家人、朋友、同学、同事。
在这座城市,有人惦记着你,这就是归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