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中印1962战争,外交与战备

2017-08-29 橡树 流浪的橡树

橡树的抗日战争文稿系列:

七七事变,多视角,泛谈

翁达,黄埔四期的抗战名将

日本皇室的侵华战争

感怀“七,七”——为快忘却的记忆

雁门关上,独臂大将,血祭山河

防失联微信号:zhuerduo1222(注明添加)

橡树 | 中印1962战争,全景扫描(上)

橡树 | 中印1962战争,全景扫描(中)

本来拟定写下集,但是,中印战争存在的两个阶段的特点,中间需要一些交代。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的空隙,战备和外交,成为中印两方抢夺的制高点。因此,专门就此写了《外交和战备》。


1962年中印战争第一阶段的战役刚刚结束,塔格拉山——克节朗河硝烟没有散去,周恩来和尼赫鲁就开始抓紧时间,互相开刷朋友圈。消息劲爆,情绪饱满,当时,他俩的朋友圈就刷爆世界各大媒体头条。


混在世界政坛道上的政客,美帝苏修,包括西哈努克,甚至撒哈拉沙漠深处窝在帐篷逮跳蚤听广播的酋长,没日没夜着,不关注两位总理的朋友圈,都显得哗啦啦掉档次。


最热心的,莫过于第三世界的众位跻身世界政治舞台的大佬们。


和现在一样,吃瓜群众每天点赞高铁、航母,过足了“朕已阅”的瘾。当年,往亚非拉最苦最穷的地面上一望,密密麻麻的第三世界不结盟的总统、主席、首相、酋长们,无不兴高采烈,手搭凉棚眺望亚洲,按耐不住兴奋。


亚洲两大强国,都啥时候来支援我们?


本来,那段枯燥无味的谈判,说起来没意思。但是,这票捆着生态皮草,混在亚非拉贫苦地区,谁给钱,谁大爷的那帮首脑们,一夜之间,混进历史,成了中印边界矛盾的尊贵裁判。这就有点意思了。


第三世界诸国,是印度和中国不结盟外交的后花园。虽然有点老少边穷的意思,但是在发达列强,尤其美帝苏修的外交挤压下,中国和印度想象快速地实现世界性崛起,也只有往这类国家发展外交。


第三世界是一家。最早的不结盟峰会,中印都有共识。再加上中印两国都游离在苏修美帝各自的俱乐部之外。所以,尼赫鲁一肚子的苦水,非常愿意往亚非拉诉说。此外,军人出身的外长陈毅,同样也抢着时点,竞跑尼赫鲁。


那是一个长得漆黑,基本就可以在老四九城吃霸王餐的好时候。


当然,倒苦水归倒苦水。要求哥们点赞,那还得顺便许以好处。于是,亚非拉一大帮子贫穷国家的头脑们,被天上掉下来的中印主动扶贫的馅饼,砸得顿时扬眉吐气一番,不提。


周恩来与尼赫鲁的往来奠定了新中国政府后来数十年的外交走势与风格


打完1962年中印战争第一阶段的战役后,周恩来举起手膀子,哗啦啦摇了好几天的橄榄枝,说:以实际控制线停火。咱们和平吧。


手摇酸了,尼赫鲁就是不搭理。


亚非拉黑漆漆众兄弟们看在眼里,再联想之前看到的,诸如印军第7旅主动攻击的大量呈堂证供,照片,摄像等等,不由得大片大片地为中国点赞。


中印塔格拉山——克节朗河摩擦战役几乎所有资料都是中国提供,印度人看了,后悔万分,不由得反胃冒酸水。


解放军,算你狠,黑灯瞎火,这次算是上当了。下回上战场,那个谁,把相机和摄像机都要带上!


更让尼赫鲁心碎的是,印度独立以来,他任劳任怨伺候的一票黑漆漆的第三世界不结盟诸国的兄弟,居然大片大片地临阵倒戈。


1962年10月底,印度统计世界各国对中印冲突表态,赞成印度的40来个主要国家,居然是美、英、法、西德等欧美发达大国,说好的不结盟第三世界的兄弟们,仅有少数出现——望着满地球一个比一个黑的兄弟们,尼赫鲁终于感到背心发凉。他知道,不结盟总舵主这张交椅,他算是再也坐不稳了。


印度穷啊,三五代人一大家子挤在贫民窟里,还得嘴里掏出食物,半饥半饱,真心诚意结交那些难兄难弟。可是,这票搂住支援物资立刻闪动泪花,一个赛一个憨厚的难兄难弟,真的摊上大事,一个个抹干油嘴,尿遁开溜。


创建、领导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尼赫鲁,如何不万般心碎。


其实,他不知道,中国当年,照样是真心实意在嘴里掏出食物,支援各方不结盟的黑兄弟们。不仅支援食物,中国比印度更诚恳,还支援设备、技术、资金等等。


人家黑孩子虽然一脸漆黑,但是心中嘹亮,谁好谁坏,当然一目了然了。


中国外交由参加印度尼赫鲁发起的不结盟运动,就此走向和亚非拉交朋友的方向。


外交形势一片大好,时年,陈毅为外交部长。1962年,周恩来麾下两大嫡系,一个掌军,一个掌外交,中印关系似乎往他设计的方向运行。


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媒体却惹事了。


这些才吹完亩产十万斤的笔杆子们刹不住车,顺嘴跑着火车就开始吹嘘,我解放军足智多谋,引蛇出洞,大军压进,全歼印军精锐若干。


一来二去,胜利消息越吹越神奇。


于是,世界舆论哗然,既然印军主动寻衅证据确凿,那么解放军又怎么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大败寻衅的印军精锐?难道,有蓄谋?——这些舆论引导下,印度上下顿时委屈万分。印度人民的领袖尼赫鲁同志,在国内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


中印关系,就是被这票看不得中印关系好的媒体,戳坏了。


更重要的,是越吹越神奇中国军队大捷的消息,把尼赫鲁彻底搁在晾干上。


全体印度人倍感屈辱,当场泪奔:说好了,躲在地广人稀的地方,丢石头,吐口水。胜败没人知道。现在好了,人家解放军把咱们揍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我们被欺负了。


民族耻辱啊。这可是面子啊。可见,印度人当年也很好强。幸好,中国没在印度开超市。


不仅好强,印度人当年民族志气和象腿一般粗壮。这口印度人民的志气,不仅堵住了中印谈判和解的大门,还当场把尼赫鲁呛得满脸通红。一代不结盟运动的总舵主尼赫鲁内外交困,终于抓狂:老周,要停战,门儿都没有。


尼赫鲁开始痛表决心,创作了“承认实际控制线,就是承认侵略”等等优质鸡汤。在若干集会、访谈和议会讲话上,他的口气变得异常强硬。他对摇动橄榄枝的周恩来一翻白眼,要求:中国部队撤到塔格拉山脊后面,中印军队维持战前态势。


否则,就打。印度人民永不屈服。


印度当年对民众的军训。


爱国这包药,在印度同样畅销。


1962年11月,印度朝野愤青云集,个个义愤填膺大呼:印度崛起,与华必有一战。——消息传到北京,一群走南闯北的大师们心中暗喜,不就是打仗嘛,咱们这才走过三年灾荒,打一仗统一思想,好事啊。


况且,印度在藏乱事件中,不清不楚干得小动作,大师们都记在笔记本里。至于中印之间“麦线”问题,倒是其次了。


多年以后,澳洲、美帝、印度等国很多观察家撰写过那段战史,他们大多认为,中国在第一阶段作战后随即停战,其实仅仅是在形式上的停战。其作战意图如同拳击,一拳猛击之后,短暂回收手臂,目的是最后打倒对手。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军队用后发制人应变中印边境冲突,而印度对此全无认识,是印度后来彻底战败的一个原因。——摇完橄榄枝后,周恩来和林彪、刘伯承等人不断会商筹划引蛇出洞,再战印军方案。


这一年开始,在数量和范围上,中国开始加大了对亚非拉各国的援助。亚非拉和中国更加紧密相连了。


是年,七千人大会背景下,反“单干风”(指包产到户)和“翻案风”,“黑暗风”(看不到大跃进的光明),以及阶级斗争,需要与经济工作搭配糅合。这就涉及统一意识的问题。


鉴于印度独立以来,一直自居不结盟总舵主,涉嫌藏乱,借“麦线”惹是生非,北京以周恩来为主,大多决心和印度打上一仗。周恩来在罗瑞卿最早的策划案上认为,圈定对印度边境作战,在三个战场展开。西线、中线和东线。


西线在新疆的中巴接壤地区,同时也毗邻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中线在尼泊尔西部,中印巴接壤地区。东线在藏南地区,在这里,中印争议领土达9万平米公里,这是战斗最激烈,规模最大的地区。


率先开战,以及第一阶段作战后主要的备战工作也以东线为重。东线两大战斗地带,一个是达旺以南,西山口南北地带,为东线西部战线,一个是察隅地区。


早在1962年夏季,军队工兵和地方路建,就开始抢修简易战时道路。尤其中国军队兵不血刃占领达旺之后,道路建设更成为重中之重。这些道路虽然现在大多废弃,但是当时,却成为东线战场主要的后勤支撑线。


中国军队的备战,低调、高效。1962年入冬之前,连续激战,位于藏南持续作战的藏字419部队,始终保持着四个大团满员状态。这个满员,即可说明当时中国军队后勤保障的水平,以及北京对印度作战的决心。


北京动作大,声音小的低调备战,误导了印度对战区的判读。


印度上下因为初战惨败的惊骇很快退潮,继而席卷而来的屈辱与激情淹灭了印度的冷静。民间情绪和政府互相震荡,尼赫鲁们更加迫切希望报复初战的大败。好强的印度人互相勉励着莫名的乐观情绪,如一潭秋水,荡漾不已。


初冬,印度议会。印度当时的心灵鸡汤总厨房。


关于必有一战类似的豪言名句鸡汤,被政客和愤青端进端出,一时间民心激荡。尼赫鲁本人也开始抄袭丘吉尔,总以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战时领袖”自勉。


在美英法等大国支持下,在华约国家的默许下,尼赫鲁开始引经据典以“侵略”,来说明印军大败原因和抵抗决心。这是中印1962年战争最早提出的“侵略”说。滔滔不绝的演说中,踩着中印边境鸡毛蒜皮,终于,尼赫鲁走出了“印度战时领袖”的风采。


插一下自己的广告,祝好各位老乡:

写了很多东西,希望朋友喜欢。也希望朋友喜欢我的酒。

品菊花酒,赏中秋月,挺橡树原创。

昶阳菊花酒,52°,纯五粮专利生物科技酿制。

甲醇、氰化物、铅等含量,由中国检科院综合检测中心检验为未检出!换言之,52°酒不刺喉,不伤胃,喝完身体轻松。睡一觉,就自然醒了。


一斤装,原价798元瓶,会员价398元瓶(二两简装,58元瓶)。加微信zhuerduo1222,买6赠6(小),大大的划算。


1962年的印度,独立不过12年。尼赫鲁等人提出“侵略”概念后,印度全民爱国热情如春水泛滥——其实,现在客观看来,整个1962年中印战争,两军都在“麦线”争议区域作战。中国大兵从来没有踩过印度的国境线。遑论侵略?


说中国“侵略”印度,显然是被虐妄想。

说中国踏进印度平原,威逼新德里,显然是莫名虚妄。


放弃不结盟国策,争取外援,尽快再战。尼赫鲁含恨冷眼看着一票忙着往北京赶热闹的亚非拉老兄弟,一跺脚,修正了不接受北约军事资源支援的国策。


低调放弃不结盟国策后,印度在很短的时间,接受了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战争物资援助。之前,尼赫鲁抛洒国财,滥交那一伙又穷又不讲信誉的不结盟兄弟们,影响极其恶劣。现在,印度群众大口嚼着英、美从天上丢下来的馅饼,尼赫鲁民间形象立刻又高大起来。


“给我们家伙,我们就能干好。”——那年初冬短暂的备战中,新德里的军官和政客们,都在重复丘吉尔这句二战名言。为准备和中国开战,印度化装成一个被压迫、被侵略的坚强斗士,不断向美国、英国和整个北约展开外交。


那时候的巴铁,那时候还是美帝的小弟。忒孙。美帝斡旋之后,立刻表示只要中印打仗,巴基斯坦绝不背后踹印度的屁股。于是,印军开始调动3个主力师东进——这次调动,拖沓而无序。


对峙中的中印军人。


印军拖沓而无序在前敌表现,多是军令不畅,作战分队番号混乱,部队支离破碎,军种与阵地配置凌乱。后来的实战证明,这支建军十年的军队,确实破绽百出。从印巴边境调动的主力,在中印战争中投入战场不过20%。


其他装备精良的部队都在路上——此外,中印第二阶段战争前夕的印度战备,更像是在外交范畴的政治准备。包括英、美高效支援抵达印度的军用物资,也没有及时投放战区。过于强调政治,忽视实战备战,这为印军第二次惨败埋下伏笔。


作为一位成熟和老练的政客,尼赫鲁当然明白“敌人的敌人”的概念。虽然,尼赫鲁领导下,印军实战部队在准备第二阶段作战中显得迟缓、无序,但是,尼赫鲁非常看重外势,目光落到中国东南沿海。


百忙之中,他的特使去了台湾。他带去了尼赫鲁特关于印度打西藏,台湾攻沿海的联合作战构思。台湾是美国的小弟,现在,作为美帝的新小弟,大可合作,共同对敌。但是,这个构思很快遭遇具有民族自尊心的台湾回绝。


11月初,台湾,中华民国总统府发表声明:


“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英国统治印度期间单方面提出的。中华民国从未接受过这条分界线,并且强烈反对英国的这项主张。”


此刻,藏南地区崇山峻岭不时响起开山的爆破声,在很短之内,印度零星的侦察机和侦察步兵发现,崭新的中国军用卡车,正缓慢艰难往返于新修建的简易车道上。


这份重要的情报,没有引起印度陆军总部重视。中印两军犬牙交错中,占尽优势的中国军队总是含蓄地,不时以小规模的炮击和枪战应付印军。综合情报后,印度陆军总部得出自作聪明的结论:


塔格拉山——克节朗河战役之后,中国军队再无力量发起大规模攻势。


一切良好。尼赫鲁和他的幕僚们在新德里检阅了世界最具恐怖杂技实力的陆军摩托化部队。杂技和正步,以及折叠棉被,某方面被两军认为有益于作战。


现在,尼赫鲁感动着他的群众,他亿万热血沸腾的群众一样也感染着他,对未来的对华作战,他们终于充满了信心。


两军对峙是当时的中印边境常态。


确实,印军在前进。


11月13日之后,印军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增加了2个师部、9个旅,总兵力增至30000余人。其中,印军在14日、16日两次在瓦弄、西口山等地向中国哨所发动猛烈进攻。


这些进攻之后,中国军队往往无声无息退出交战地区。他们有相机,有摄像机。很快,本来就对尼赫鲁不满的很多又黑、又穷的亚非拉穷哥们,又在第一时间看到印度大兵端着栓动步枪,狰狞而愤怒,迎面扑来的照片和录像。


打他丫的。一众小胳膊细腿的穷哥们马上义愤填膺。印度这次战前外交和战备,算是白瞎了。


就等哥们一句话了。北京低调和周密的运作,再次引诱印军前进,一拳打空。此时,退却的中国军队小分队的两翼,在崇山峻岭和复杂植被掩护下,数万精锐中国大兵正在运动、集结、埋伏。


(画外音,你应该想象的出来)


雄浑的淮安口音北方普通话:尼赫鲁同志,你要小心啊,勾拳来了。


(《中印1962战争,全景扫描》将分上、中、下三部分,以及插述部分重要事件独立文章联合组成。看完转发,支持橡树原创)

长按添加,与橡树同行

     人性崇尚自由,感谢你的关注

防失联微信号:zhuerduo1222(注明添加)

往期精彩,点击可见,更多请关注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