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戊戌变法120年祭叙

2018-02-18 橡树 流浪的橡树


  荐文:

  北洋舰队彻底覆灭123年散记

  1979中越战争纪念日系列:橡树中越战争系列

《少女之心》走过四十年余年的记忆

《张自忠上将殉国记》上集

《张自忠上将殉国记》中集

《张自忠上将殉国记》下集

橡树防失联微信:zhuerduo1222,添加请注明



很多时候,一头雾水也算是一种幸福。戊戌年挂在近代史上,就像一盏风铃。


风铃不能摇,一摇就碎——唯有熏风悠悠时,便是悦耳的声音。


眼前,熏风悠悠,邻居家的电视弥漫着暖洋洋的歌声、掌声,醺醺醉意中春风吹拂——咕咚,一仰脖子,一小口白酒下肚,说实话,这确实是一种情真意切的小满足。


岁月静好,一晃,就是二个甲子了。


在戊戌新年,自然就随便聊聊120年前那个戊戌年的往事。


——本文不卖票,非常严肃地严禁对号入座。



慈禧,其实被误会了。她真的是戊戌变法的铁杆改革家。


如果说到甲午战争满清帝国之惨败,脸上与心中最疼的,无疑是好面子的慈禧老太太。


一般人说起同治中兴、洋务运动,总是喋喋不休轮番夸奖都是奕䜣、李鸿章、胡林翼、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沈葆桢这些名臣的好处。


其实,老太太当年坐在帘子后面不点头,这些名臣就是一个屁。


大清帝国放了就放了,谁也不会在意微不足道的一个屁——比如魏源。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50卷出版。


《海国图志》是当时满清帝国最早的,比较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地理、物产、民情、历史、政要、科技等百科巨作。


书成之后,魏源为此信心满满,自吹自擂,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然而,这本书在满清帝国昙花一现。


官场的忙着政绩,民间的忙着享受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带来的物质生活。都在岁月静好,谁稀罕看这样一本杂书。


《海国图志》在数年间,据说首印几千本,仅才卖出了一本。


最为可怖的,是当时一票满清帝国的守旧的拥趸们对《海国图志》拍案大怒,喊杀不绝。


——魏源和他寥寥无几的伙伴无非在冷嘲热讽之中,抱头鼠窜。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就这样被满清帝国当做屁,坚决地放掉了。


电影里的明治维新场景。


再于是,《海国图志》在1851年,最早流落到了日本。


几乎一夜之间,从日本幕府的将军、封建各地的藩主们,到普通的日本官吏,识字的武士、浪人都成了魏源的粉丝。


甚至,米铺的老板,乡村的教师,闲赋的士人,当时也以争相一睹《海国图志》为快。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群众基础了——同期的满清帝国,沉浸在平定太平天国战乱后的洋务运动带来的静好岁月。


由黑船事件到文久政变,再到四境战争、明治登基、武装倒幕,日本国内风起云涌。


最后西南战争结束,明治维新顺利推行,日本国运得以蒸蒸日上。


现在回顾日本这段历史,很多史家于当时风云万变中发现,登陆日本的《海国图志》,由最早的私书、禁书,很快就变成日本幕府和封建各地的藩主们抢着翻译,出版的畅销热书。


魏源在日本朝野,和其他西方改良派学者一样,获得了海量的粉丝。


这些粉丝,包括贩夫走卒,也包括了日本领导维新的明治维新三杰。


可见,当时日本朝野,自政治大佬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等人以降,受《海国图志》影响不小。


所以,满清帝国把魏源当成一个屁放掉,让后来的梁启超非常伤心。


甲午战争后,满清和日本恢复邦交。戊戌变法期间,魏源的铁杆粉丝,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访问满清帝国。


他嬉皮笑脸着不忘落井下石,递给参与变法等满清官僚们一本《海国图志》,说是变法富国的法子,都在书中。


梁启超为此会晤,曾经欲哭无泪,仰天长叹:大清自己走宝,却益了日本


到这里,话又得折回来说到光绪家的老佛爷,慈禧老太太。


甲午战争,小小的日本发狠,慈禧和光绪都是鼻青脸肿的表情。


眼看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几十年攒下的繁华,如今一股脑儿让小日本砸得一片狼藉,孤儿寡母的娘儿俩不免抱头痛哭。


更让娘儿俩胆战心惊的,是甲午战争次年,俄国攫取东北路权,占领旅大,英租威海卫,法取广州湾,举国震惊


朝野大众开始各种不满,大家正在失去对满清皇室的信任。


头痛医头,脚痛自然是医脚。不然,历史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名医”。


慈禧老太太想起了之前就和曾国藩议定的“改革之路”。


于是,她在筹划新政、变法之前,即明确表态: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


虽然一个屁把魏源和《海国图志》等放了。但是,慈禧老太太毕竟还是亲手指挥奕䜣、李鸿章、胡林翼、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沈葆桢这些名臣,在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中,当上了名臣。


甲午战争后,满清帝国岌岌可危,巩固紫禁城城墙,当然是帝国最重要的事情。


如今,满清帝国岌岌可危,慈禧老太太顺其自然也想让更多的人能够当上名臣。


其实,甲午战争之后,帝国局势纷乱,满清皇族和权贵们就企图变法了。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便是变法最早的倡导者——无非为了她和光绪的紫禁城城墙能够永固。


但是,谁也不可否认,慈禧还真算得历史上,千年不遇的女汉子。


1898年这个戊戌年,6月,在她一手操办下,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就此开始。


列强虎视眈眈,朝野离心离德,自然是时不我待——光绪帝诏见、启用了康有为、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轰轰烈烈开始了变法。


慈禧老太太对光绪新政变法,颔首认同:


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儿子,现在开始,由你装逼由你飞。


然而,相比同治中兴、洋务运动的名臣,光绪和他的康有为等小伙伴,除却一腔热血,谙熟时髦的维新名词,再有的,仅仅是躁动。


后来,统计百日维新期,维新上谕涉及政治、军事、教育、工业、商业、农业等达一百一十多件。


上谕令人目不暇接,内容满是最时髦的新词汇,干货自然很少。


官衙冗繁的满清帝国,各路官员不免怨声载道——光绪雷霆大作,威信雷厉风行。看似,满清帝国复兴有望。


这时,话又得折回《海国图志》。


维新干货里面,最震荡人心的,莫过于裁减冗员,削减八旗福利,以及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


特权的,当官的,以及预备靠八股猎取官位和特权的群体,集体头晕。


满清帝国基石动荡。


光绪和他的康有为等小伙伴虽然器宇轩昂,耍了一把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脾气,然而,大家都没有什么理政的实践。


最终,光绪和康有为们的维新自然因无的放矢,毫无头绪而步入困境。


维新如何进行,慷慨激昂讲演之后,大词用尽,终究束手无策。


正在这时,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访问京畿。


他丢出一本《海国图志》,激昂讲演了富国强兵的大道理后,康有为等人便纷纷上书,恳请光绪用伊藤博文为满清帝国首相,领导深化维新。


很显然,这是馊主意。


从小被虐着成长,始终不懂社会复杂的天真的光绪,居然为之心动——社会如此复杂,皇帝如此简单。


深度参与戊戌变法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同时,他也是魏源《海国图志》的铁杆粉丝。


伊藤博文等人开始和康有为,以及被康有为等人奉为维新精神领袖李提摩太联合会议,认为满清帝国要继续维新,富国强民,不如一股脑儿,整一个联邦。


中美英日合邦


明显,这是娱乐至死,要把谭咏麟、刘亦菲、范冰冰以及陈冠希拽在一起拜天地的节奏。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为此上书光绪: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


另外一位变法干将宋伯鲁也上书光绪: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别练兵若干营,以资御侮


天马行空的想象美妙无比,但要娱乐至死,生拉活拽,把谭咏麟、刘亦菲、范冰冰以及陈冠希送进洞房,这番荒唐的逻辑,至少到现在为止,谁也无法理喻。


9月19日,颐和园游玩结束返回紫禁城后,慈禧老太太得到了密奏。


那一瞬间,可以想象,她绝对比那一年谢霆锋看到陈冠希系列艺术照更为震惊。


——以当时满清帝国国力,维新主张,满清帝国把军事、财税、外交的国家大权交给外人,指日可待。


课本和正史,都说慈禧老太太发动政变,破坏了戊戌变法。


然而,现在也有史家考证,正是康有为等建议伊藤博文拜相,策划中美英日合邦,这才使得慈禧老太太开始癫狂。


这种刺激,如是看到陈冠希系列艺术照后的谢霆锋受不了,当年的慈禧老太太更是受不了。


在密诏内务府总管大臣立山、直隶总督荣禄会商密诏的时候,慈禧老太太再次被荣禄密奏震惊。


变法重磅人物谭嗣同密谋策划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兵变。


谭嗣同多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来策反袁世凯,是袁世凯亲自举报,证据确凿。


维新,最初不过是慈禧为了加固紫禁城而搭建的戏台子。


然而,等到康有为、谭嗣同粉墨登场,居然跳上舞台扯开嗓门一吆喝,演的不是卖庄家,就是杀庄家的新编剧本。


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维新,终究是披着进步、正义等华袍下,肮脏的阴谋。


1898年9月21日,慈禧老太太在回到紫禁城后第三天,先下手为强。她下令软禁光绪,缉拿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这一年,满清帝国大放响屁。


康有为、梁启超在伊藤博文掩护下,逃之夭夭。


现代美术作品的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六人,被一刀割在北京菜市口,成为历史课本上响当当的六君子。


康广仁、杨深秀等人举荐伊藤博文拜相,策划中美英日合邦不提,谭嗣同确实让满清恨得牙痒。


谭嗣同,这位传说中湖南浏阳的千古一遇的人杰,绝对和温和、改良、变革无缘。


谭嗣同在他的代表作《仁学》,其实刚锐,字里行间透着革命与杀机。


谭嗣同其他诗文,同样毫不掩饰地表露着他的三户亡秦缘敌忾,功成犁扫两昆仑的政治理想。


——他的暴力革命的思维和他的同龄人孙文先生如此类似,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谭嗣同和他的《仁学》,影响了他的不少乡党前仆后继投身暴力革命。


谭嗣同不死,当可以和孙文先生在革命事业上一较雌雄。


可惜后来换了空谈的康有为,改良的梁启超。他们都不是孙文的对手。


一百二十年前,两个甲子之前的1898年戊戌年,一盏改良富强的风铃,就这样被大家生拉活扯,最终碎了一地。


然后,义和团来了。


八国联军也赶在满清帝国的晚年,来了。


说到这里,一仰脖子,又是一小口白酒下肚。说实话,在故纸堆里写公众号,确实小众,也有委屈。写戊戌往事,其实纯粹因为我很爱国。


——凉风吹过情真意切的小满足,窗外星光黯淡,寂然无声。


谁在呓语:历史,果然是个屁。

汤恩伯及汤军团抗战系列文稿(点击可见)

纪念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文稿(点击可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