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解说辽沈战役关键一战塔山战役:马克沁机枪和林彪正在犹豫……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11-22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更新至6月8日)

从筹码与代价视角,回望李梅火攻到原子弹爆炸……

抗战往事:川军的长沙会战

抗战往事:徐州会战,滇军血战禹王山

俄乌战争观察:再说新卡霍夫卡溃坝事件和6月9日乌克兰的反击战……

俄乌战争观察:漫说乌克兰在六月的反攻……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也称辽西会战、辽沈会战,是中国近现代国共三年内战之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

是役,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东北集团47.2万余人,取得战役的完全胜利,战役结束,解放军不仅兵力总量方面超越国军,同时完全夺取了当时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产粮区、兵源区,为后来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辽沈战役恢弘庞大、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历来为军事理论研究重点战例,著述汗牛充栋,观点多如繁星,却有一个为台海两岸军事研究者的共识:

“东北之败,始于塔山”。

本文即综述、解说辽沈战役之塔山战役。

1948年9-10月,解放军东野主力合围锦州国军集群,势成关闭东北大门,围歼国军东北集群态势,就此,南京方面不甘失败,形成合围之际,从关内急调第62军、第39军2个师、第92军1个师和独立第95师,会同驻锦西第54军,共11个师机动兵力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增援锦州,意图会师锦州守军决战东野主力。

国军“东进兵团”如是进入锦州战场,势必急遽增加东野作战困难,深度影响锦州战局走向。

就此,为保障夺取锦州战场胜利,东野总司及2兵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诚等命令东野第4、第11纵队及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4、第6师等部抢先进入塔山地区打渔山、塔山桥、塔山堡、白台山、北山一线,紧急构筑野战工事,部署纵深防御体系,与国军“东进兵团”展开了惨烈的攻防战……

本文就此解说塔山战役。

一、马克沁机枪和林彪正在犹豫是否南下。

马克沁机枪是了解辽沈战役及塔山战役的门槛。

现在尖端武器多了,天上飞的,地下钻的,水里游的,厉害的,动辄就可以连根拔掉人类文明。比如最近俄乌战争,核战争阴霾不散,总是让人哆嗦心惊。

真正最折磨人的是谁?

人类自己。

文明诞生至今,人类为了折磨自己,不断绞尽脑汁发明武器,从石斧、长矛到弓箭、陌刀等等,再到火炮、坦克、飞机,乃至核弹。

可是,从古至今,在实战中杀死人最多的,是什么武器?

不是核弹、飞机、火炮,而是马克沁机枪。

相传,马克沁机枪投入实战至今,已经夺走至少100万条鲜活生命。

可见,马克沁机枪确属人类最缺德发明。

马克沁机枪发明人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早年发明了诸如火车照明灯,烫发熨斗等等小物件,为了赚更多钱,他成功研制这个终极杀人利器,赚得滚滚财富,赚得一生扬名……

至少100万条鲜活生命垫底,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的成功,臭名昭著。

但是,从枪械和战争视角去看,这款臭名昭著的武器仅靠子弹火药气体能量,完成子弹上膛和抛弹壳的机械化过程,为后来枪械、火炮连发提供了机械原理,可谓划时代的发明。

这样,随着机械化高射速武器出现,也推动了畜力化战争向机械化战争升级。

马克沁机枪也就成为机械化战争的典型的标志性武器之一。


马克沁机枪大致这个样子,中国内战期间款式各异,大同小异。注意看枪头的导管,水箱。马克沁机枪就靠水冷,高效杀敌。没有水箱的冷却水,机枪立刻哑火。

在马克沁机枪这样高射速武器的枪口前,人命不如镰刀下的韭菜。

1893年,50名英军凭借4挺马克沁机枪,击败5000名祖鲁人的猛烈进攻,战场上遗尸3000具。

1898年,苏丹恩图曼之战,2万名伊斯兰教托钵僧武装集群冲锋,遭遇英军一个机枪营的马克沁机枪火力碾压,战场遗尸达15000具。

日俄战争期间,俄军大量使用马克沁机枪,同样杀得日军尸山血海。

当然,马克沁机枪投入实战之最震撼一战,莫过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索姆河会战。

1916年7月,德军在索姆河正面阵地纵深,装备了改良马克沁机枪至少1万挺,每挺机枪负责100米防线,如此密集火力,使得索姆河战役成为人类战争史的屠杀史。

实战中,英军全然无知马克沁机枪威胁,继续沿袭旧制,调动14个师兵力,以师为规模,沿40公里战线,向德军正面阵地发起常规冲锋。这样,历来有着率先冲锋传统的英国贵族官兵们走上战场,迎面遭遇马克沁机枪疯狂火力碾压,几乎被屠杀殆尽。

当日,6万名英军士兵躺在血泊里。

马克沁机枪疯狂火力拉开了一战最惨烈的一幕。如此数年惨烈战争,使得英国就有200万的单身女性孤独终老,社会结构由此改变,拉开了英国进入了平民时代序幕。

不仅英国,其他在西线旷日激战的法、德等国,战后,同样有百万计的几乎整整一代年轻女性,失去了通常结婚和作母亲机会,孤独凋零……

简述至此,相信朋友们应该对马克沁机枪有所理解。

在军事上,英国《武器装备百科全书》认为,“马克沁机枪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标志着自拿破仑时代起,人们曾经使用过的战术几乎失效”。

回望国共三年内战,中国当时经历八年抗战的惨重消耗,国力落后,军事科学、装备、工业、官兵素质等等,同样都是非常落后。因而,在这样初级的机械化战争情况下,只要有威力极大的马克沁机枪摆在战场,如是对手缺乏炮火压制,这样,己方即便没有军事家、战术家,马克沁机枪同样和必然对战场形成重要影响。

事实上,马克沁机枪和中国改良版民式重机枪,正是影响塔山战役走向的主要武器之一。

相关细节,待后来再说,转回1948年9月的东北战场。


关于辽沈战役的画面,马克沁机枪赫然为画面主角。就此可见这种武器在当时的重要性。


辽沈战役大致态势图。

在1948年8月-9月期间,林帅对南下北宁线进攻锦州一直心存顾虑。

史书提及这段往事,通常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指认林帅不听话,一个指认林帅不理解,总之,林帅不愿意南下包打锦州,关上东北国军南逃大门,最后,他被上下左右一起严厉批评,这才不得不率兵南下。

显然,所谓林帅当时犹豫南下的不听话或者不理解的多种解释,普遍逻辑牵强,更像是文人们想当然的猜度。

那么,林帅为何犹豫?

现在网络说起林帅,往往将他类比白起韩信,誉为天才战神。

然而,战争毕竟不是评书、演义。哪里会有什么战神天才。

回望林帅从1945年底出关至1948年率部夺得东北战场战略优势,就军事视角而言,东野人多,枪多,炮多,参谋给力,后勤保障给力,林帅正是如此优势作战,这才创造在东北战场连战连胜的战绩。

当然,有了物资条件,林帅作为东野统帅对战局判读和决策也是至关重要的条件。

不像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认知那场战争,当时的林帅判读战争,需要在极大的政治、战略等等压力下,快速从地图、战况、敌情、我情等等纷乱资讯、情报里理出头绪,继而推测对手方向,预备和确定己方相应对策。

因此,观察当时东北战场态势,可见东野主力南下确实非常困难。

首先,东野重兵围困长春,围而不打,势在必得。

如此一来,长春外围不仅需要部署重兵,还必须准备足够的预备队和打援部队。

此外,有着新1军、新6军两大主力的廖耀湘国军第9兵团正在长春、北宁线一带运动,东野必须要预备足够的兵力牵制、监视廖耀湘集群的动向,寻机待战。

这样,东野如果再以主力南下北宁线至锦州一线,势必分兵长春、沈阳、锦州形成三个相对孤立的集群,后勤线拉长,为国军出兵截断东野各个集群联系、截断东野后勤线等等,提供了最“廉价”的战机。

包打锦州,固然可以一劳永逸解决东北战场,但是也具有极大风险。

当时国共双方在东北势成梭哈,林帅因此计算以自己手里部队。

其次,如果东野以主力围攻国军重兵防守的锦州,那么,有海运能力的国军一旦或在葫芦岛、或在营口登陆,又或者正在北宁线机动的廖耀湘第9兵团突然转向、坚守锦州,势必加大战场变数。

如此国军战场突然增兵,既可分路穿插抄了东野各路人马退路、后勤线;更可以和各地国军里应外合,分割和夹击长春、沈阳、锦州等东野集群。

内外线夹击,后果远比林帅兵败四平的后果更为严重和难以承担。

显然,仅从当时战略态势而言,东野南下北宁线包打锦州,可谓绝对的军事冒险。林帅为此冷汗淋漓,纯属背负战场态势和战略压力使然。

然而,林帅不知道的是国共在东北梭哈,国军气势汹汹却已经底牌渐露。

1948年7月,红色特工郭汝瑰终于躲过为张灵甫部惨败承担责任的风头,重新回到南京国防部,出任国防部核心机构第三厅(作战厅)的厅长。就此,他主导修改和完善了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的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国军方面逐步放弃补给不易的长春及沈阳;同时逐渐调集东北剩余部队以固守锦州,防止东野入关,保障华北局势暨关内局势。

这样,国军放弃长春及沈阳,为东野夺取最后胜利和抽调机动兵力南下作战提供了战略条件。

同时,国军调兵固守锦州,既为东野南下北宁线作战免去后顾之忧,同时也为东野集中兵力在锦州地区围歼国军重兵提供了方向。

对解放军方面而言,这是无法明述的最好消息

当然,这也仅限于顶层决策人物们会意微笑的事情了。

此刻,可能林帅蒙在鼓里,因而当时对大军贸然南下倍感焦虑、犹豫……

本文为塔山战役之一。敬请关注连载。


夜深搁笔,明天继续更新塔山战事,感谢诸君转发。

感谢诸君支持橡树以果养文《写着俄乌战争,等来一季果香

致谢。

点击关注流浪的橡树。
私人微信,简单说明,然后交流。

2023年6月13日
橡树·川滇边地芒果园草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