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一棵树|樟树6|叶的凤凰涅槃

闲云 情系自然
2024-09-05


图片是我居住的小区公共绿地的一隅。被高大的香樟树、榉树、银杏树包围在中间的,叶片颜色深褐的是三棵紫叶李。

   

注意到这些叶子时,把我吓了一跳。整棵树上的叶片可以说全军覆没,全部被虫蛀噬,这该是遭遇了多大的浩劫啊。这是一种蚜虫多日单打独斗的战绩呢?还是如八国联军般,多种蚜虫的联合作战呢?我不明所以。


这些被风卷残云般虐待的叶片,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坚持在枝头,继续着自己的使命,为来年的根和芽积蓄能量。(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我不仅对它们肃然起敬了。

我在草地上,还找到了一片榉树叶,和紫叶李的命运相似,它的叶面上也充满了斑斑虫痕,只是吃它的这些虫子,没有狼吞虎咽地狂吃,它还算斯文,只吃了可口的叶肉,把相对粗糙的叶脉留了下来。变成了叶子的雕刻师。

今天我不是研究虫虫(我还是门外汉🙊),我痴迷于叶脉,这些组成叶片的组织,神秘,迷人。
大家熟知的叶片是由叶脉,表皮,叶肉三部分组成。叶的表皮负责保护,呼吸排气。叶肉负责利用阳光,水无机盐等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加工成品;叶脉负责运输。它们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为一棵树的成长保驾护航。


人体的血管,有相对粗壮的主动脉,还有细的静脉,更多的是数不胜数的毛细血管。叶片也类似,肉眼可见的主脉粗壮,侧脉相对细小,它们先搭出叶片的骨架,还有更多的微细的叶脉,分布到叶片中的边边角角,共同撑起叶片,保证叶片用最大的面积,展放在空中,吸收阳光。

叶脉在叶片中的分布叫脉序,有平行脉、网状脉、射出脉三大类。

这些多姿多彩的脉纹常让我痴迷,除了肉眼可见的大的主脉侧脉外,那些隐藏在叶肉中微细的脉纹更引起我的好奇。

比如上面被虫蛀噬的叶片,虫子吃掉了叶肉后,脉纹就纤毫毕现了。还有阳光,就像叶片的X光透射机,在阳光中,很容易就发现了叶脉纹的美丽。

除了阳光,当然还有灯光。和强烈的太阳光相比,它显示出叶脉的能力丝毫不弱,而且还不用担心光线刺伤眼睛,把叶片翻转不同的角度,尽情玩味。
        夹竹桃的平行脉
   樟树离基三出脉,网状脉
         
      竹叶平行脉

       桂花树叶网状脉
​                  柚子叶脉

这种观察叶脉的方式简单易得,抽点时间,找点闲情,你也可以如法炮制。
  
要说叶脉最惊心动魄的经历就是,在大火的洗礼中,凤凰涅槃,和陶瓷共创的奇迹——木叶盏。

​木叶盏,因盏内木叶纹路而闻名。

位于赣江西岸永和镇的吉州窑,是它最初诞生的地方。吉州窑以黑釉瓷著称。烧造历史始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

宋朝喝的不是我们现在的冲泡茶,而是把茶叶碾碎后的茶粉,即末茶。喝的时候,把末茶放入茶碗中,先加入少量水调成茶膏,随后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快速搅打茶汤,形成细密的泡沫,后来形成斗茶之风,文人雅士用茶沫作画赋诗,成为一种高雅文化活动。

斗茶以“盏黑为上”,造就了宋代黑釉瓷器(也称天目瓷)种类繁多。
吉州窑的木叶盏、玳瑁盏,建窑的兔毫盏、油滴釉、曜变釉、鹧鸪斑盏......都是宋代黑釉瓷的代表。

  木叶盏内的叶纹,并非人工錾、刻、雕上去的,而是天然树叶的轮廓。
   
 经过复杂的烧制工艺,在上千度的高温下,叶子的灰质慢慢溶入釉中,生成乳白、黄褐、淡蓝等复合色调,进而勾勒出叶脉清晰的叶纹。

一片树叶于火焰中重生,保藏住一片叶子更为恒久的生命。

千年的脉络延续着叶的传奇。

突然想起《雾里看花》中的几句歌词: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
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情系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