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史钩沉丨高山流水炽情永载——九三学社创始人与中共领导人的交往与情谊

杭州九三 2023-06-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JIUSAN

《人民政协报》2023年02月16日第09版

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在九三学社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实践证明,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九三学社持续健康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原则和历史经验。

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梁希等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新时代,我们回忆许德珩、梁希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交往的几段往事,以旌先贤,以勉后人,不断开创统一战线事业的辉煌未来。

1956年5月12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上,毛泽东任命许德珩(右二)为水产部部长。

“我们与你们之间, 精神上完全是一致的”

许德珩的夫人劳君展,同毛泽东有着长久的亲密友谊。劳君展早年在湖南周南女校读书时,即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于1918年4月在长沙组织的“新民学会”,积极参加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运动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行前,毛泽东曾在上海半淞园为她送行。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写信给在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劳君展等通报情况。在法国留学期间,许德珩、劳君展因共同的革命理想结为夫妇,因为各自与毛主席的共事经历,他们和毛主席的感情更加亲切紧密了。

1936年秋末冬初,许德珩、劳君展夫妇都在北平教书。一天,徐冰、张晓梅夫妇来探望许德珩,说到红军长征初到延安,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物资供应困难,日用品和食品都很缺乏,没有布鞋穿,大家都穿草鞋,也没有怀表,而战争很是需要。许德珩和劳君展听到这些情况,当即决定买些日用品和食品送给毛泽东。徐冰说,现在有一辆卡车要去陕北,要买东西最好赶快去办。于是劳君展和张晓梅立即到东安市场买了一些火腿、怀表和布鞋,托张晓梅带到延安。

毛泽东1936年11月2日为此事写信致谢。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在整理编辑《毛泽东书信选集》时,发现了此信:


各位教授先生们:

收到惠赠各物(火腿、时表等),衷心感谢,不胜荣幸!我们与你们之间,精神上完全是一致的。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正准备一切迅速地进到团结全国出兵抗日,我们与你们见面之期已不远了。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为中华民主共和国而奋斗,这是全国人民的旗帜,也就是我们与你们共同的旗帜!谨致民族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  十一月二号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日

毛泽东写信给九三学社各位教授致谢

抗战胜利后,国家的前途道路面临抉择。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在张治中将军陪同下,从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住在重庆枣子岚“雅园”的许德珩、劳君展夫妇既兴奋又担心的心情难以平静,百感交集,夜不成寐。因为国民党当局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欺骗人民;一方面极力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准备发动大规模内战。毛主席在重庆的安危亿万人民关注,何况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呢!许德珩感于此,作诗曰:

群魔乱舞闹中华,五子登科哪管它。

极目中原无净土,延安可望在天涯。

许德珩夫妇与毛泽东已阔别20余年。他们通过邢西萍(徐冰)求见毛泽东。不久,即得到通知,毛泽东约他们去桂园见面。

9月的一天,许德珩和劳君展来到桂园。毛泽东一见面就急步向前,一手拉着许德珩,一手拉着劳君展说:“真想不到,我们在这里见面了!”畅叙阔别之情,回忆在北大讨论国家前途,回忆在湖南创办进步期刊。毛泽东关切地询问他们在法国和归国后的工作生活情况,二十余年的惺惺相惜,许德珩劳君展沉浸在幸福喜悦当中。

谈话间,劳君展提到给毛泽东送怀表、布鞋和火腿的事,毛泽东表示感谢。许德珩说,战时的重庆,物价飞涨,文教人员的生活极其困苦。感谢毛主席委托蔡畅从延安给他带来了一卷延安自产的手工制呢,这一卷呢子衣料,做了全家人的冬衣,解决了大问题。毛泽东动情地笑着说:“一切都会好的,将来会好的”。

毛泽东询问许德珩在重庆的生活工作情况。许德珩谈了抗日战争期间,他根据周恩来的建议,回原籍江西任江西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动员抗战。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于1938年来到重庆,利用国民参政会这一合法的讲坛,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和独裁统治等情况。特别谈到他在国民参政会活动中,与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邓颖超过往密切,配合默契,每次国民参政会开会,总是搭乘中共代表的车子往返。毛泽东听后爽朗地笑着说:“我也是个合法的参政员哩!”从“国民参政会”又谈到武装斗争的问题,许德珩、劳君展对毛泽东卓绝的军事战略才华、革命豪情和领导风范深表饮佩!对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步步为营走向胜利的革命形势振奋鼓舞!

国民党宪兵监视毛泽东的记录,其中记载了9月10日许德珩夫妇拜访毛泽东的情形。

谈到在重庆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的情况。毛泽东听了汇报很高兴,很支持。他勉励许德珩,要把座谈会搞大,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许德珩担心人数太少。毛泽东说:“人数不在多,即使人数少也不要紧,你们都是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经常在报上发表意见和看法,不是也起很大作用吗?”。许德珩在回忆录中记述:“在毛主席的关怀鼓励下,我们决心把民主科学座谈会改组成一个永久性的组织,就是后来的九三学社” 。

毛泽东和许德珩夫妇共进午餐,席间还有周恩来、华岗、熊子容等,气氛十分亲切融洽。这是革命胜利前的一次难忘的团聚!

由于重庆政治环境险恶,许德珩夫妇深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临别前,劳君展频频相劝:此地不可久留,宜早作归计。

10月11日,在张治中等人的陪同下,毛泽东平安返回延安,许德珩夫妇如释重负,得以安心。

“你做的事情我们都知道”

许德珩与周恩来相识于五四运动时期。那时,许德珩与周恩来分别是北平和天津的学生运动活跃分子。后来,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许德珩与周恩来,徐特立等共同发起成立了旅法各团体联合会,讨论时局和国家的前途,成为知己。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许德珩作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在陪都重庆与八路军办事处的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和邓颖超等同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与中共参政员一起利用参政会的讲台宣传抗日、反对独裁、反对内战。在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后,周恩来对此很重视,为了扩大组织成员领域,让座谈会视野更开阔,周恩来介绍安排部分自然科学座谈会的成员加入民主科学座谈会,如梁希、金善宝、茅以升等人,都是知名的科学家,这为以后九三学社的成立和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决定了九三学社发展成为以科学技术界优秀人士为主体的民主党派。

1949年3月,周恩来同志与中共中央的其他领导人来到北平。许德珩与各界人士一道前往西郊机场迎接。见面后,周恩来握着许德珩的手说:“楚生兄,辛苦了。一别两年多,你做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总理这番真诚肯定的话,令许德珩十分感动并永生难忘,周恩来在日理万机的解放战争期间,还知道许德珩所做的工作。

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许德珩因为传达有关文件和推动九三学社快速发展而受到了批判,对于加给他的“反党”罪名无法接受并拒绝检讨。许德珩找周总理诉苦说:你是了解我的,我这个人怎么会反党呢?周总理劝导他正确对待运动,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谈话结束后,周总理把许德珩送到西花厅的门口,并亲自给他打开车门,请他上车。总理的无微不至,令许德珩万分感动。许德珩说:总理给我开车门,我还有什么怨气呢?

随后,在一次国务院工作会议上,周总理说:许部长,我在南开时,就很敬佩你,后来你为革命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今天就传达文件的事情,你有疏忽,你做个自我批评,大家是可以谅解你的。周总理智慧地制止了对许德珩的批判,保护许德珩逃过一劫。许德珩每每念起此事,都不禁热泪盈眶!

1958年5月,周恩来与许德珩(左一)等人在北京十三陵水库劳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卫兵到许德珩家里抄家。劳君展无奈,给周总理办公室打电话报告此事。总理告诉说,转告红卫兵的头头,谁来抄许部长的家,就把谁抓起来。许德珩家因此幸免于难。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许德珩与周总理同为天津市代表。在天津代表团的小组会上总理问许德珩说:“楚生兄,你从法国回来后在哪里工作呀?”许德珩回答说:“我在黄埔军校当政治教官,那时你已离开了,是熊雄负责。”总理说:“噢,你还在黄埔工作过,那要记你一笔。”许德珩看到总理清瘦的面容,联想到很多私下关心关于总理患癌症的情况,动情地说:“总理,你要保重身体呀。”

此后不到一年,总理就去世了,许德珩听到噩耗,极度悲伤、整日流泪不止,遗憾这次总理交谈他在黄埔军校授课经历的谈话,竟是两位肝胆相照五十余年君子之交的永诀。

许德珩说,周总理是民主党派成员最真诚的朋友、最杰出的模范。1981年1月8日许德珩在《人民日报》发表一首词《意难忘》,纪念周恩来同志逝世五周年并向《周恩来选集》上卷出版献词:

百世流芳。恨别离五载,仪容永在,铭志众心房。情比泰山高,似海深,意难忘。人民好总理,永相望,云天远隔,江水泱泱。

欣逢选集出版,遗教万年长。勋劳业绩,字字好文章。处事亦寻常。无昼夜,尽繁忙。足迹海内外,备艰难,星月皎洁,北斗辉光。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梁希是我国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者。

1883年12月28日,梁希生于浙江省吴兴县(现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一个书香门第。他15岁中秀才,有“两浙才子”之美称。1906年官费留日,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海军期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梁希于1912年停学回国,在浙江湖州军政分府从事新军训练。

1913年梁希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科,攻读林产制造学和森林利用学。1916年7月,毕业返国,就职于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走上了林业教学岗位。1923年自费前往德国,在撒克逊森林学院研究林产化学和木材防腐学,历时4年。

1927年9月,梁希从德国回国,到浙江大学农学院就任该校森林系首任系主任。从1933年起,他在中央大学执教16年。一心为国家林业发展进行科学研究、教书育人,并提出了一套林业发展理论体系。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中央大学迁往重庆沙坪坝。政治与时局令梁希感到茫然。梁希此时通过地下党组织与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及新华日报社的一些同志多次接触,搜集了许多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著作。通过学习,他思想豁然,说:“中国有希望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梁希对时局认识的转变,是他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转折。他从关心科学进而关心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梁希听到这一消息很兴奋。在重庆期间,毛泽东接见了一些九三学社发起人,有梁希、潘菽、金善宝、涂长望、干铎、谢立惠、李士豪等。9月的一天,这些教授按约定的时间来到嘉陵江边的张治中公馆。在一个长方形的房间里,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与他们一一握手,寒暄落座后,便拉起了家常。毛泽东先说不习惯重庆气候,又谈到来重庆的一路见闻,交谈中聊起重庆的科学家朋友提供气象资料、支援良种和农业技术的事。接着,大家就战后中国时局、国共和谈、中国前途和命运等方面感到苦闷的问题,向毛泽东提问。毛泽东一一答复,解释党在抗战胜利后的路线方针政策。会见结束时,毛泽东满怀深情地说:“我十分感谢诸位教授先生们,在爱国、民主、和平方面,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1948年11月梁希写了一篇专论《科学与政治》。他呼吁:“科学离不开政治,科学好比植物,政治好比土壤,植物得有土壤才生长,科学得靠政治之力才能发扬。封建与科学是背道而驰的。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环境,科学才能发达,国家才能富强。”此时的梁希,已摆脱了旧观念的束缚,变成了一个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斗争的新型知识分子。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刘伯承、副主任宋任穷派员接管中央大学。8月8日,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12日成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梁希为主席。

梁希在调研

“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

为了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学社。九三学社1946年在重庆召开了成立大会,选出许德珩等16人为理事,梁希等8人为监事,并发表成立宣言,提出八点基本主张和三点对时局主张。从此,九三学社作为中国的民主党派,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1950至1958年梁希任九三学社副主席(当时就一位副主席),主席是许德珩。

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周恩来提名梁希为林垦部部长。

当时梁希感到很不安,就写了一张条子送给周恩来:“年近七十,才力不堪胜任,仍以回南京教书为宜。”周恩来看后提笔写了一句话:“梁先生:你是认真的人,故临时而惧,我应该向你学习。但当仁不让,你应该向古人学习。周恩来即”。

梁希被周总理的信任所打动,激动地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呈给周恩来。从此梁希把全部心血献给了新中国的林业建设。

1954年,第四届世界林业大会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由林业部副部长刘成栋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大会上介绍了新中国林业建设的成就,各国代表都感到惊讶,认为中国的成就为经济落后国家做出了榜样。新中国初创时期林业的成就,为后来的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和衷共济存肝胆,万里江山阅鬓华。青山有证,史册永载。许德珩、梁希都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与中国共产党惺惺相惜、肝胆相照、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矢志不渝!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23年02月16日第09版

作者: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 昝建军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点击“在看”,为“杭州九三”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