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儿防老的实质是将亲情视为一种投资产品

胖胖说他不胖 胖胖说他不胖
2024-08-15
养儿防老的实质是把子女当作经济工具。这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传统观念,即认为自己不能为自己负责,需要依赖子女来照顾养老。然而,在现代社会,养儿防老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历史上,养儿防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传统基石:一是户口制度造成的稳定的家族制度,二是精神制度中的孝道观念。



在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对他年迈的母亲说:“如果养儿是为了防老,那么父母就是天然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远想的就是还债报恩,所以这种文化让每个子女都直不起腰来。你看这个民族就老是弯着腰,而老人越是觉得养儿防老,就越容易觉得吃亏,心里就越苦。”


“如果养儿是为了防老,就别说父母爱又多伟大了,养来养去也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碰上不孝顺的,就算赔了。”


养儿防老的实质是把子女当成了一种理财工具。虽然养儿防老这种观念可以理解,但很多父母过度地将子女视为养老的唯一途径,并将这种观念贴上孝道的外衣,这种现象令人不适。类似于古代人在赌博时把妻儿押上,将他们视为一种投资产品,虽然现实但仍然显得残酷。


社会几千年的大骗局,就是养儿防老。



你要明白,养儿防老的观念不是有儿子,而是有钱有势。养儿防老是有钱有势人家的生活方式,不是穷人的生活方式。


穷人如果相信养儿防老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全家都盼着你早点死。最傻的就是到了当代,有很多穷人当了父母,自己穷的叮当响,不想着改变命运,却依然把自己的养老生活寄托到孩子身上。他们为了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子女,从小就打击他们,束缚他们,用愚孝的观念给他们洗脑,主动斩断他们的翅膀,要求他们要绝对的听话。


这些父母的逻辑就是,如果孩子长大了,独立了,本事大了,翅膀硬了,那就不受自己的控制了,那自己的养老计划就算泡汤了。对他们来说,一个听话的子女要远远比一个独立的、有能力的子女有用,所以他们宁愿让子女在老家找个两三千块钱的稳定工作,也不愿意让子女去大城市打拼,赌一赌能不能翻身,这个策略在以前确实有用。


以前医药条件差,人均寿命短,子女数量还多,五六个子女把你伺候到50多岁,你得个肺炎、疟疾什么的小病,子女从乡里给你请个大夫,抓几副药看不好,你嘎嘣一声挂了,大家的面子就都得到了保留,子女进了孝道,你的一生也圆满了,这就叫享乐天伦。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都已经奔到80岁去了,活到90多岁也不奇怪,而且医疗条件这么发达,只要拿钱砸,绝大多数病都能续命。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以前当孝子的心理预期是老人失去自理能力之后,自己熬上几年就能完成任务了,但是现在很可能从60岁到90岁,自己都六七十了,可能还要照顾老人,当三年五年的孝子还可以接受,当30年的孝子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


而且以前医疗条件差,老人得了病听天由命,挂了就挂了,大家心理上也都能接受,也没有什么道德压力。



现在这几年性命,当你必须面临这种选择的时候,所谓的道德就会崩塌。在当代社会,作为一个穷人,在当代社会,作为一个穷人,如果想通过孝道来养儿防老,是很难有好下场的。


不信的话,你可以看看现在农村贫困地区的老人,有几个能靠儿女安度晚年的?


在当代社会,作为父母,想要真正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只有两个可能性。第一个可能性是自己变得有钱有势。如果你认为自己成功的希望很渺茫了,那就尽可能地培养自己的子女变得有钱有势。


在当代社会,穷人指望靠孝来养儿防老的计划一定会大面积破产,尤其是在未来的十到20年里。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八零后,他们的五零后父母已经迈进了70岁大关,养老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必然会导致社会的文化变革,这是社会规律,谁都避免不了。


所以,穷人似的养儿防老计划,最后一定是悲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胖胖说他不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