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好玩,其次是不加班
计成(ID:jicheng-0102)原创
2012年秋,大料建筑成立。在这个男性至上的建筑圈,大料建筑显得与众不同。工作室除了创始人刘阳和妻子徐丹外,共有4名员工,3名是女性。
不仅如此,大料建筑也没有加班文化。刘阳大多时候会在下午3、4点就离开办公室,而其他员工的正常下班时间为6点,加班是极少数的情况。
大料建筑的官网这样写道:“如今,我们最关心的是情感和记忆。我们希望做出‘煽情’的设计。我们理想中的建筑是:午后,大树下,人们三三两两,聊天嬉笑,享受阳光和恬静。”
01
一切只源于“好玩”
刘阳成立大料建筑,完全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其实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会独立,我的性格就是不安于在别人底下干事儿的。之所以选择做建筑设计师,也是因为他们说干好了之后可以自己出来单干。”在被问及何时萌生创业念头时,刘阳告诉「计成」。
因为父亲是学机械设计,刘阳从小对画图板并不陌生,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想报读汽车造型设计相关专业。但那时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汽车造型的设计专业。父亲指点刘阳,国外许多工业设计都隶属于建筑设计体系,不如学建筑。
刘阳觉得不错,便报考了建筑学专业,最后被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录取。
大三之前,除了课程,刘阳基本都泡在图书馆翻书,北建工收藏的大量建筑期刊杂志被他翻了个遍。大三后,课程没那么紧张,刘阳大部分时间都在北大,旁听本科和研究生的建筑课程。也是在那个时候,刘阳通过旁听认识了张永和。
张永和强调对建筑理解的重要性,“建筑的手法只要去做,就会越来越好,但如果从根源上理解不对,就会越来越歪。”
大四后,刘阳到张永和的非常建筑实习,参与了非常多的“可落地”的建筑项目。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从校内的设计作业到项目实操的转变,让刘阳非常兴奋。从那个阶段,刘阳开始建立自己对建筑的理解。
2008到2012年,有4年的时间,刘阳就职于齐欣建筑。跟非常建筑的理性不同,齐欣为人理性设计感性,刘阳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未来的方向——“做煽情的建筑”。
2012年秋,以“情感和记忆,用率性方式做出煽情的建筑“为基本理念的大料建筑正式成立。工作室植根于老北京胡同,一方面因为刘阳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另一方面是他“特别受不了等电梯”。
在被问及创立工作室的初衷,刘阳说,“觉得这个事可能会比较好玩,而所谓的好玩,就是玩一个以前没有玩过的事情。”
02
不被理解也没关系
为了“好玩”成立的大料建筑,起初的一年多里都只有刘阳一个人。“那个时候的状态比较轻松,每天过来画画图,看看电影就回去了。”
刘阳最喜欢的作品“月亮舞台”,就是在那种状态下诞生的。“用了一个晚上,大概两三个小时吧,就完成了。”刘阳告诉「计成」。
项目起源于河北马兰村。电视台想在当地开一场音乐会,需要建一个场地。有一位老奶奶,每周都会坐车去村里教儿童古典音乐,刘阳被老奶奶和孩子们的眼神打动,接受了电视台的委托。
“月亮舞台”位于小河边,由当地白色的石头堆砌而成。晚上村子里比较暗,在月光的照耀下,舞台在水中的倒影就像月亮一样白净明亮。孩子们从舞台后面漆黑的隧道走出来,伴随着亮起的灯光和掌声。而这个舞台,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他们情感的载体。
△ 月亮舞台
“在农村,很少有人关注孩子的心理建设,而这个舞台或许可以为孩子们建立自信。”刘阳说。
种种原因,“月亮舞台”最终没有落地,但不影响它在刘阳心中的位置。“这个项目目前是我最喜欢的,也是跟我的建筑理想最为贴近的。没建成肯定有遗憾,但有一些甲方通过这个项目认识了我和大料。也有一些人找到我,说地块很相似,可以把这个作品移植过去,我都拒绝了。现在想起来也没有遗憾,因为一些美好的回忆,其实也不需要再去重温,因为就算你再回去,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好。”
“其实我现在觉得早期的作品可能是我这几年里做得最好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状态更自由。或者说憋了很多年,自己终于可以干点事了,于是把那些能量“哗”的一下,全释放出来了。随着这两年做的项目越来越大,需要考虑的事儿越来越多,就不光是我自己表达的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其他复杂的事情。所以,从纯粹设计的角度讲,我更喜欢以前的那些东西。”刘阳告诉「计成」。
在近几年的作品中,位于北京通州的“骑缘马场”惹来不少争议。作品中,刘阳具象地把老建筑改造成一匹占地1万平方米的巨马,用以表达人、马、自然、城市之间的关系。
在被问及这样的设计会不会给人造成形式大于功能的误读时,刘阳很明确地表示“不会”。“我现阶段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吃喝拉撒等这些功能需求,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也是一种功能。基本的功能,每一个建筑设计师都能做到,但我想做的是那种让人产生探索,有吸引感的建筑。所以我并不在意那些评价,因为他们没有理解我。”
刘阳不在乎外界的议论,因为他做建筑的初衷就是为了“好玩”。他只管表达,接受与否是别人的事。相反,身边业内的朋友,会给他更实际的意见。能遇到志同道合的甲方,也不需多费口舌就能懂他。
“骑缘马场项目在北京的马圈引起了轰动,很多人来参观,后来业主来找我们做第二个马场,现在还在设计中。”刘阳说。
03
我们不太加班
目前,大料建筑共有4名员工,分别来自天大、青岛理工、华科和清华,其中有3名是女性。
刘阳个人的工作时间一般是早上8点到下午4点左右,“习惯早点来工作室”。这一点与大多数习惯“夜间作业”的设计师截然不同。其他员工正常的下班时间是下午6点。
不加班不代表工作量不饱和。哪怕只有4名员工,工作室同时跟进的项目并不止4个,每位设计师都会有一个主要负责的项目,但所有人都会参与项目讨论。作为创始人,刘阳也会参与到具体的设计工作中, “特别是渲染,因为他们都不喜欢做。”
聊起早期在其他工作室的工作经验,刘阳说,“晚上十点钟,大家都还在位子上。一方面是对这个行业的喜爱在支撑,另一方面,也是工作方式不同。当时追求的是穷尽所有的极致设计,这必然会有非常大的工作量。”
对于现在的工作状态,刘阳表示,“更多的是工作模式和效率的问题,很多甲方喜欢找我们,把几万平的项目放心给我们做,因为他们觉得跟设计院相比,我们反而做得比较快。我们可能效率比较高,这也是不太加班的原因。”
刘阳特别喜欢去工地,包括员工也都会经常去盯工地,工作室基本覆盖了从设计到施工的所有流程。“看见自己的作品能盖出来是一种幸福吧。”即便从业已有十多年,刘阳似乎依旧保持着初心。
△ 刘阳在工地现场
设计行业一直属于人才流动较大的行业,大料建筑的员工却十分稳定,最“老”的员工已经在这里工作了5年,这也是刘阳觉得比较骄傲的一点。对工作模式的认可是主要的原因,“我会给他们很多的自由度,去发挥。”
对于大料建筑的发展和规划,刘阳说大料会一直坚持小规模的状态。对于扩大规模,他想得非常清楚。
“现在工作室的正式员工是4个人,多的时候算上实习生差不多是10个人。10个人是不错的,但如果要扩大,你要想清楚为什么要扩大。是想要赚更多的钱,还是希望得到像大公司那样的认同感?首先我自己就完全不会在意认同感这件事情。我们团队做几万平米的项目,完全没有问题。不管多大的项目,核心团队依旧是一两个人,剩下的其实是一些更基础或者更技术性的工作;然后就是赚钱的问题,如果想通过增加工作量,从10w的项目做到100w的项目,需要付出至少十倍的精力,不如依靠质量提升去创造更多的产值。”刘阳告诉「计成」。
对刘阳而言,大料建筑更多的像是他为自己搭建的乌托邦,他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他坚定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并且因为做建筑“好玩”,就会一直做下去;绝对不接住宅类的设计项目;比起项目他更在乎甲方是否认可自己的理念等等。
在这些明确的“要与不要”背后,是自由的工作氛围和随心的未来规划。这似乎让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在不太理想的现实面前,设计师能否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告别加班文化,回归设计的初心?
*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文章版权归「计成」所有。
推 荐 阅 读
点亮在看,关爱计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