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7)破窗效应: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关心孩子,就关注我们


 往期链接 


第一章 发掘孩子的内在潜能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


1、【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点击阅读)

2、【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点击阅读)

3、【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3)鱼缸法则: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4、【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4)马太效应:公正地对待孩子

5、【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5)目标效应:有梦想就有动力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德国]赫尔巴特


6、【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6)延迟满足:克制是成功的前提


 本期内容


第二章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德国]赫尔巴特



7. 破窗效应: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有一句俗语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成长中难免会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在低龄儿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后天良好环境的影响能够弥补孩子的先天不足,诱发内在的潜能,引导孩子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认识“破窗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完好无损;而另一辆,他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后来,他把那辆完好无损的汽车敲碎了一块玻璃,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况:

当第一个人摘取花坛里的鲜花后,其他人纷纷效仿,会将鲜花一摘而净;

在十字路口中等红灯结束时,如果有一个人稍微向前走了一步,其他的人都会迫不及待地冲过红灯路口;

在一个公司,有员工随意浪费办公室的复印机纸张,有关领导不以为然,于是浪费行为有增无减;

……


“破窗效应”揭示了一个道理: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会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因此,当出现“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时,必须及时修好它。

“破窗理论”的提出更多的是从犯罪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但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同样重要,孩子的成长必须依赖环境,就像植物离开阳光雨露就不能生长一样,是永恒的法则。因此,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环境。


一个小故事


1920年,在印度的东北部发现了两个女狼童,一个8岁,一个2岁。因为从小与狼一同生活,她们的生活习性完全与狼一样:口不会吮吸,两手不会抓东西,甚至连声带也发生了变化;夜晚常常不睡觉,只是不断地吼叫;不会站着走路,只会爬行;耳朵亦如狼耳,常常会动(人的耳朵一般不会动)。一切的生活方式均显示出不能适应人类生活。

经过几年人类文明的教导,年纪较小的妹妹比姐姐显示出更强的适应能力。9年后,已经17岁的狼童姐姐去世了。经过9年的文明教导,她仍旧无法成为正常的“人”。

在本质上,两个狼童都是人类,但因为从小没有在人类环境中长大,因而也就发展不出人类的特性。而且即使将她们带回“人”的世界后,也无法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亦是非常的短暂。


塑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将“环境”比拟于人的头部,借以强调环境对小孩的重要性。在她看来,人类的一切成长都与头部有关,因为头部是发号施令者,控制着生理与心理上的发展成熟度。

人一生下来,就有适应环境的本能,这种本能帮助他生存,甚至驱使他去发展未来生存必备的生理或心理机能。也就是说,人类的各种智能与体能都是因为适应环境而增长的。假如能给儿童一个非常丰富、能提供学习刺激的“环境”,儿童在这种环境中也能勤勉、多方面地去“适应”!例如,一个生长在英国的孩子,即使他的父母对英语一窍不通,但他也能说一口很流利的英语,实际上成人谁也没有教他,完全是他自己从环境中自然学得的。

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无法脱离家庭单独成长。因此,培养孩子能力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家庭中,家庭中所发生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传输给他们,从婴儿呱呱坠地之日起,在家长创造的环境里,孩子的能力教育就开始了。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都从事音乐,那么,就算家里并没有特意让他从小学习音乐,但是和别的孩子比起来,他在音乐上也有着更强的悟性,因为从幼儿期开始,父母乃至周围环境带来的所有关于音乐的信息都被孩子接收了,在这种内在能力上,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

反过来想,如果孩子的父母经常玩电子游戏呢?赌博呢?吵架呢……可想而知!


父 母 必 读


要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要求父母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⑴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


家庭的物质环境依每个家庭的富有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每个父母都应该尽最大努力来满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物质需要。例如,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天地,不需要奢华,但要求整洁、安静,避免无休止的噪音和杂乱无章,引起孩子情绪烦躁,进而妨碍学习。


⑵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孩子在成长中最需要的是安定、安心、安全的环境与父母完整的爱。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求父母相亲相爱,也要求家长与子女关系融洽,这样才能营造和睦快乐的家庭气氛,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


⑶重视家庭中的智力气氛


如果父母本身对知识就有巨大的兴趣和追求,就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无形力量。智力气氛差的家庭,可利用邻居、亲戚、朋友及请家教等外部环境的智力气氛来改变家庭智力气氛。

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你的孩子一定可以健康、茁壮地成长。


家 教 故 事


安徒生小时候是在丹麦一个叫奥塞登的小镇上度过的,他家境贫困,父亲只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祖母有时还要去讨饭来补贴生活。他们的周围住着很多地主和贵族,因为富有,这些人便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他们讨厌穷人,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与安徒生一块儿玩耍。安徒生的童年孤独而寂寞。

父亲担心这样的环境会对安徒生的成长不利,但是他从来没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自己的这种焦虑,反而轻松地跟安徒生说:“孩子,爸爸来陪你玩吧!”父亲陪儿子做各种游戏,闲暇时还讲《一千零一夜》等故事给他听。

虽然童年没有玩伴,但有了父亲的陪伴,安徒生的内心世界也充满了阳光和快乐。


重视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除了受到家庭环境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外,孩子的成长还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父母要留意孩子身边是什么人。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正是为了给孟子选择一个良好的周围环境。起初,孟子家住在一片墓地旁,常常看到埋死人,于是就学着做埋死人的游戏;搬到集市旁边后,孟子每天看到的是小商小贩的经商活动,于是又学做买卖的游戏;最后搬到一个学宫旁边,孟子每天看到的是文质彬彬的学生,于是也学着做一些文明的游戏。


有人专门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研究,他把一对双胞胎的女孩子,从小分开,一个留在大城市的家庭里,一个被送往边远的森林里随亲戚生活。两个孩子的遗传素质大体相同,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这两个孩子个性发展完全不同。留在城市的孩子喜欢读书,智力发展较好较快,也比较文静;生活在森林附近的亲戚家长大的孩子,则不想读书,身体很好,会爬树,也很灵巧,性格很开朗。这都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父 母 必 读


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周围环境,父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⑴选择一个好的社区环境


不同的社会区域,其社会成员的成分不同,所从事的职业不同,生活习惯、社会风气也就不同。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当地的社会生活习惯、社会风气,总是要渗透到家庭生活中去的,从而影响家庭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孩子的自制力不强,模仿力却很强,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尽量选择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以发挥环境对孩子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作用。

如果家庭搬迁,往往会对孩子心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父母在搬迁前要告知迁居的好处,帮助孩子妥善告别伙伴朋友和熟悉的环境,迁居后指导孩子适应新的环境,注意帮助孩子克服焦虑的情绪。


⑵和睦邻里关系


如果与邻居“老死不相往来”,这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家庭虽在闹市,孩子却仿佛居于“孤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有些家长因为一点小事情就与邻居成为冤家对头,或因为自身缺乏修养,如乱倒污水垃圾,装修房间随意破墙钻洞,造成邻里关系不睦,这样会加剧孩子的孤独,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邻里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特殊意义,增加与邻里的友好交往,是治疗独生子女“孤独症”的一剂良方。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如果和邻里相处融洽,两家的孩子在一起玩,经常来往,对孩子的个性成长是很有利的。


⑶留意孩子在学校交往的朋友


一般来说,孩子交友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孩子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同学交上朋友,很有可能会学坏。因此,父母不能忽视孩子所交往的朋友对孩子的影响,一旦发现孩子交友不慎,一定要及时纠正。父母要让孩子自己产生警戒,远离“损友”,如果情况很严重,父母可以和老师沟通,想办法解决。


家 教 故 事


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近代也有一位为教子而多次迁居的母亲,她就是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的母亲。

傅雷生于上海市南汇县周浦镇渔潭乡。4岁时父亲病故。傅雷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乡下女人,出嫁前一直在家做农活。出嫁后依然住在很闭塞的山村里,整天围着灶台转。

傅雷的父亲去世后,养育傅雷的任务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村里人都很可怜这苦命的女人,认为她只有改嫁才能把儿子拉扯大,而后再给儿子娶一房亲事,使他能像村里大多数小伙子那样过一辈子,自己能靠儿子养老送终,也就不错了。可傅雷的母亲不是这样想的,她一直不肯再嫁人,下决心要把孩子培养成才。

等傅雷到了识字的年龄,母亲为了让他有好的学习环境,便带着他从小山村搬到小镇上,还请了一位先生教他。

傅雷聪明好学,长进很快,表现出一定的天分。母亲十分高兴,她觉得儿子应该到正规学校接受教育。于是她又带着儿子历经磨难搬到繁华的大上海,省吃俭用,供儿子在一所条件不错的中学读书。

到19岁时,傅雷有了自己的抱负,想去法国留学。母亲虽然舍不得让傅雷离开自己,但为了让儿子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她又想方设法四处筹钱支持儿子远渡重洋。

多少年后,人们在谈论傅雷时,都认为他的成功与其母亲为其迁居是分不开的。人们普遍认为,傅雷母亲的眼光和远见,对傅雷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沙丽娜: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讲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河南省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平顶山市优秀班主任。文学作品多发表于《星星诗刊》《诗选刊》《绿风诗刊》《中国诗歌》《中华日报》(泰国)《燕赵诗刊》《当代小说》《三月》《岁月》等数十家国内外报刊杂志。作品多次入选《诗选刊》“中国女诗人作品专号”、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精选》、《河南当代女诗人档案》、《中国新归来诗人》、《中国当代百名女诗人诗选》《中国网络诗歌史编》等多种选本。获《教师报》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获“虞姬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 “东坡诗歌奖”全国华语诗歌大赛三等奖、第四届“大江东去杯百善孝为先”全国诗文大赛一等奖。2005年出版个人文集《记忆的手语》。


电话 17737837679



好文荐读


【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6)延迟满足:克制是成功的前提

【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5)目标效应:有梦想就有动力

【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4)马太效应:公正地对待孩子

【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3)鱼缸法则: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2)

【连载】好父母要懂孩子的心理(1)

六个可以帮你学好语文的小习惯!

【写作技巧】写好作文50条攻略!

俞敏洪:教书的是老师, 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开学第一课,请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学语文就是要“死记硬背”!两位特级教师的观点惊人相似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隐患在小学!

优秀的孩子离不开阅读!家长看看这些建议

清华附小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推荐给小学生的好书

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引领的初中语文组为初中生三年推荐的书单

家长把晚饭后的时间分成三个阶段,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沙老师辅导的作文精选(31~67)

沙老师辅导的作文精选(1~30)

蔡晚晴的小说(沙老师辅导)

写日记,是提升作文水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中小学生阅读误区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

期末考试了,考场作文这样做会得高分

阅读能力决定未来高度

期末考试,聪明妈妈这样帮孩子复习

【写作技巧】写好作文50条秘诀

【写作技巧】这样写景,作文不会枯燥!

人民日报推荐的好书

◆班主任的讲话字字珠玑(建议家长给孩子看看)

◆初一到初三,三年后成绩为什么天壤之别?

◆学霸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初一太关键,必须做好这4大准备!家长必看!

◆得语文者得天下!这些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孩子应该知道!

◆孩子放学回家,家长的一句话“作业写完了吗?”请进来看看!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做什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名家经典选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