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抑郁症也能“自助”了?

深圳市康宁医院 深圳市康宁医院 2022-10-12

欢迎关注深圳市康宁医院官方微信



上一期推文,给大家介绍了抑郁症的一些常识和治疗方法。


(可以戳让快乐由心而生!这篇文章进行回顾。)


有些朋友问了,得了抑郁症除了看医生,自己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进行调节?


抑郁症的自助方法——用正性想法替代负性想法



抑郁和焦虑的人倾向于负性想法,有时也叫负性思维、消极想法。不管是抑郁和焦虑导致了负性想法,还是负性想法导致了抑郁和焦虑。负性想法不是抑郁和焦虑的全部原因,但它是导致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因素。

当焦虑和抑郁时,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消极的。只有当开始摆脱焦虑或抑郁,才能意识到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消极。

我们都知道,每天吃没有营养或腐败的食物,会损害身体健康。同样,给自己的精神填满消极的想法,会导致精神上的焦虑、抑郁。有意识地给自己的想法植入积极内容,就像给自己的身体摄入有营养的食物一样,会让精神更加健康。


负性想法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很多思考和行为方式都是后天习惯化的结果;


在一定的情景中,我们总是遵循熟悉的套路去思考和行动;


一个小的负性想法看似微不足道,如果不断累积,就足够让人产生消极情绪,导致沮丧、抑郁或焦虑;


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沉溺于这种思维,当然感到不快乐和没有自信;


这些负性想法就像缓慢生长的肿瘤,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侵蚀着我们的心灵。


养成正性想法的习惯

养成正性想法的习惯

我们必须警惕浮现在脑海中的每一个负性想法;


如果你想要摆脱目前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必须关注和处理这些经常打扰你的、给心理带来毒害的负性想法;


当正性想法成为了习惯,情绪会变得积极向上,感到信心满满、幸福爆棚、动力十足,生活处处是激情;


这种效应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让你变得更加开朗,更容易激励自己;


以前立的flag更容易实现;


你还会去尝试新的挑战性事情;


你会感到更加愉快,更容易结交新朋友,和人相处也更加融洽。




如何改变你的想法?

首先,

你要坚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并通过它的改变来改变你的情绪和感受。

其次,

你必须做到以下两件事。

 


 1.监控你的想法


了解各种情景,如某人、某个场合、某件事情的反应方式。


每次发现自己有负性想法时,停下来仔细审视那个特定情景中特定的想法。问你自己:


为什么我这么想?这样想有理由吗?


大多数情况下,你的负性想法是没有正当理由,没有事实依据的。


2.迅速消除负性想法


每当你发现自己有负性想法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消除负性想法,迅速用积极的想法取而代之。


我不能这样做。(错

为什么我不能?没有事实证明我不能做。没有理由使我不能做,所以我会这样做。(对


我可能不喜欢它。(错

我为什么不喜欢它?我没有尝试,我怎么知道不喜欢它?我会试一试,看看我的感受。(对


我认为他们不喜欢我。(错

我怎么知道他们不喜欢我?有什么证据证明他们不喜欢我。我想不出任何事实原因,这只是一种感觉。(对√)


当你回答和思考红色字体内容时,你是不是明白这种方法的用途了?你是否注意到你的积极想法在增加?


如果你习惯于负性想法,你会发现负性想法通常是由情而发,而不是基于客观事实。你必须用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想法取代消极想法。


像健身一样,每天做这个训练,就会形成习惯,情绪也会随之而变。




   

   

让你的正性想法积极运作起来吧


训练的第一周是痛苦期,因为你必须一直审查自己的想法。渐渐地,你会自动屏蔽毫无根据的负性想法。一周后,你会发现,你的负性想法和情绪消失了。坚持下去,你的思维习惯将会彻底改变。


一旦建立了正性想法的模式,它就会不断自动出现。你周围的人也会发现你的改变,这种美好的感觉,进一步增加了你的信心和希望,让你感到幸福满满。


                                                 

  来吧,

  让我们一起改变负性想法,

  用积极想法拥抱世界美好万物。

 深圳市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给抑郁症患者提供最专业的治疗和帮助!

  欢迎垂询:0755-25531723


              专家介绍  

张迎黎,医学博士,深圳市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从事精神病学临床及教学工作20余年。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认知行为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专家库中青年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焦虑抑郁障碍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精神卫生》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擅长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睡眠障碍及各种精神疾病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在压力管理和危机干预方面有丰富经验。曾参加中德“认知行为治疗”连续培训,中美Beck认知行为培训、国际CISM(危机事件压力管理)及CISD(危机事件压力晤谈)培训等。共发表文章5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近20部。



供        稿:张迎黎

编辑  摄影:刘   倩

审        校:张春玲


-END-


来源 | 深圳康宁医院/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