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后塔吊司机胡同浩:小汤山里的大工匠

朱子 北广人物周刊 2021-01-25


提示点击上方"北广人物"↑免费订阅本刊



      2020年3月16日,北京小汤山医院被重新启用。      这个曾经在“非典”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了市民信心和希望的医院,重回C位,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时光倒流一个多月,2020年春节期间。      北京昌平,小汤山医院修缮改造项目工地上,北京建工集团和北京城建集团派出的上千名工人戴着口罩正在全速施工,改建曾充满故事的小汤山医院……      河北衡水,一位90后小伙子心急如焚,一次又一次地“请战”,因为同事们除夕之夜就出发奔小汤山工地了。上级回复:“目前小汤山医院建设中暂时还用不上塔基,你的专业优势暂时派不上用场。”小伙子在焦急中度过了难熬的12天,第6次请战。终于,2月5日,小伙子如愿加入了小汤山医院建设的大会战……      这个小伙子就是“全国建筑行业职业技术能手”、北京建工机施集团“建工工匠”、起重运输事业部塔基队塔吊司机胡同浩。      “塔吊”,是啥?  如诗的答案:“它是城市建设的钢铁巨人,它是高空划过的回转妙笔,它是风雨无阻的屹立之塔。”      那胡同浩呢?      钢铁巨人的小伙伴儿,妙笔的执笔者,屹立之塔的驾驭者。




如风少年 高空起舞


  胡同浩年轻,言语洒脱,仿佛如风少年。

  聊起来,“出乎意料”频现,胡同浩如风,且“风”样繁多。

  比如,胡同浩开的塔吊有多高?

  特别特别特别高、高到云里去!去年开的150米高(不算建筑物的基础高度)。



  再比如,胡同浩最高学历是什么?

  初中,一样成了“建工工匠”。从18岁开始,一项技能足足实实学了8年,有了“硕博连读”的学制时长。

  又比如,胡同浩这么年轻,牵挂很少吧?

  人家儿子快满3周岁啦!

  塔吊司机,人才稀缺的特殊工种,长期要在不足2平方米的塔上操作室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技术要求高。然而,胡同浩却鲜活地提供了一种年轻人的成才例证:成为工匠。



  这种差异式的醒目,就像我们活动于地面,塔吊司机工作在几百米高的高空,视角的迥异:

  “在上面感觉视野特别开阔,冬天大雾的时候,有时雾是分层的,感觉跟仙境似的。”

  不仅如此,胡同浩还随着风、跟着塔吊,在仙境里摇呢!实话实说:想不摇,都不行。



  谁说成长只有一个路径,非要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来看胡同浩的故事吧,有工匠文化、工匠精神闪现……


“建工工匠”,工种流畅转换


      续上开篇话题,胡同浩凭着执拗或者说执着,如愿来到了小汤山工地现场。小汤山所有工作工人24小时班制、黑白两班倒,以早晚6点为交接点。小汤山不需要庞然大物般的塔吊,只需要汽车吊,那胡同浩干吗? 



第一工种,类似“空管+交警”

      初到现场,胡同浩就被安排了第一个工种——承担新病区盒子房、设备吊装过程中的协调指挥和安全调度工作。主要任务包括:对现场的信号工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和总调度、总监督,对现场交叉作业时的吊装按照工序和轻重缓急进行调度调配。这个角色,既是信号工的总安全调度员,也是汽车吊司机的安全监督员和程序监督员。

  想象一下,胡同浩周遭是真实上演的“七上八下”,做不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现场就会有风险。



      胡同浩记忆犹新:“在我的记忆中,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紧张忙碌的场景,我们为了建设小汤山医院真的是在拼命,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重视指挥调度。都在赶进度,抢进度,谁也不愿意落后,这种情况下调度不好很容易出问题。”

      怎么才能调度好?“这个工作,最主要的是责任心,责任心要强,当时最多的时候,建工集团有15台汽车吊同时工作,这不是几台吊车的事……”

      15台汽车吊负责新病区设备吊装,与15台汽车吊对应的是地面的15名信号工,汽车吊司机按照信号工的指令进行操作。狭小的区域集中了15台汽车吊,不同的作业内容又在同一时间交叉进行。汽车吊司机和信号工是京津冀资源整合而成,需要磨合。而且,24小时轮番施工,无论是作业紧凑度还是人员密度都是历史之最,稍有疏忽就容易发生问题。

      想象一下胡同浩的工作,有点像空管和交警的相加。他要不停地在现场走动,紧紧盯住每一位汽车吊司机和信号工的操作,看他们的配合和流程是不是符合规定,要反复叮嘱每一名信号工,注意周围的人员和设备,注重吊装时的固定和稳定。



      吊装过程中遇到交叉的时候,胡同浩会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协调:“1号吊等一下,2号吊先上,3号吊可以换个方向,4号吊的设备卸了,放下来重新固定……”

      从2月5日到2月13日,胡同浩在新病区设备吊装的现场,从事指挥协调和信号工调度,一干就是9天。

      问胡同浩可有吓自己一跳的风险,胡同浩说:“小汤山这里没有,相对顺利。”

      胡同浩圆满完成了这一工种的任务,印证了当初起重运输事业部经理王京圈定胡同浩的预期:“塔吊与汽车吊操作原理虽不同,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长期的塔吊操作经历,培养了他严谨细致的安全意识和作风,让他负责指挥协调,我放心。”



第二工种,“搬运工+电焊工+……”

      2月13日傍晚时分,雨夹雪再次袭击了整个小汤山,给与时间赛跑的施工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新病区电梯钢结构安装成为整个病区建设一个新的考验。

      接下来,胡同浩承担了第二个工种。

      胡同浩快速补位,在确保吊装现场汽车吊司机与信号工都能紧密配合后,他又主动请缨投身到钢结构安装的突击战中。搬运、测量、协助焊接、扶正、定位、固定。

      胡同浩解释:“当时工人紧缺,我去帮他们,白班之后,又上了五天夜班。”

      经过10个昼夜的艰苦奋战,建工集团提前10天率先完成小汤山医院北区新病区项目4、5、9、10号楼电梯间钢结构施工任务,为电梯安装和室外管网施工创造工作面争取了时间。这一天干下来,胡同浩是个什么状态?“躺床上就一点都不想动了……”然后,醒来又满血复活。胡同浩说:“周围的小伙伴们劲头都很足,对工作都挺负责,恨不得就赶紧给它盖好了,工期能尽量往前赶就往前赶,让需要的人能赶紧住进来!”就这样, 胡同浩他们顺利完成了使命,才有了开篇小汤山医院重启的一幕。


技能大赛直播,霸屏的就是他


  胡同浩出生于1994年,虽然年纪不大,在“全国工程建设行业吊装职业技能竞赛”(以下简称“全国吊装竞赛”)的领导、裁判和队员心目中,却属于名字“如雷贯耳”的选手。他参加过2017年、2019年连续两届全国大赛。

      全国吊装竞赛,是我国塔式起重机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设置极高。对决赛获前30名并符合条件的选手,竞赛组委会将报请建设主管部门授予“全国建设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那好,让我们来看看两次大赛胡同浩得了第几名?



      胡同浩回望,已然如微风吹过:“我头一次参加是大家推荐的,领导说我第一是年轻,第二干活挺踏实,让我去历练一下,跟其他选手互相学习一下。”

  问胡同浩那场比赛印象深吗?猜,他怎么回答?

      “那次比赛,正好赶上我媳妇儿生孩子,前期准备也没有付出太多……”

  哈哈,如风少年,就这么当爹了。

  2017年,胡同浩取得了全国第35名的成绩,与可以荣誉加身的“前30名”失之交臂。2019年,全国吊装竞赛又来了。胡同浩从7月份就开始准备比赛,流程、理论、实操。10月比赛正式开始,胡同浩预赛一直是亚军,呼声非常高。但是,听胡同浩说小插曲。

      “到决赛的时候,一个是心里有点紧张,再一个就是在一个卡时间点的时候,阳光照到桶里的水,反光了,晃眼了……”显然,胡同浩失利了。从大赛现场的大屏幕上长期霸屏的亚军,到发挥失常,胡同浩留给大家的几乎是惊呼的遗憾!

  不过,胡同浩稳进前30名,第13名!在高规格、高难度、200名高手云集的赛场,胡同浩已是出类拔萃。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到培养胡同浩的“土壤”,只有伯乐的意识、手段,才能挑选、历练出胡同浩这匹千里马。在北京建工机施集团这个孕育工匠精神的地方,90后的胡同浩算不上是老资历,但是一代代机施人不惧艰苦、专心专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复制粘贴”般的传承。胡同浩虽然赛场有失,但他用实力和汗水为北京地区、北京市住建系统和建设行业争得了荣誉。为表彰激励先进、弘扬工匠文化、塑造工匠精神,调动和鼓励一线产业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工集团和机施集团分别授予胡同浩“建工工匠”和“机施工匠”荣誉称号。

      “那次表现不太满意,与大家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胡同浩说起来,还有不好意思。



  这一行年轻人居多吧?胡同浩说周遭50多岁的师傅很多。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胡同浩说,反正目前就是一门心思要把这份工作做到极致。

  这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案例,生动吗?

  当我们一把年纪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时,无不是期待那种青春、热血、敏而好学的赤子心、少年气不灭。别吝惜给如风的少年们助力和掌声吧,少年强,是希望。

开塔吊,要胆要劲要心


      采访胡同浩前,并不了解塔吊,只有一个巨型的概念。开始做功课,了解塔吊拆装、工作模式,看视频。实话实说,越看越害怕,这个工作非常人所能及。



  就说上班这一件事,胡同浩怎么到塔吊驾驶室?爬上去!

      去年,胡同浩要爬的塔吊150米。他每次爬上去,视天气情况,一般20-30分钟。

      看视频,没看到安全绳等保护装置,问胡同浩,他干脆:“没有。”

      别说恐高了,心态不好,体力不好,甚至一时肚子不好都不行,爬都爬不上去。

  胡同浩少年本色呈现:“哈哈,一开始就像小朋友玩游戏一样的感觉,当时参加这个工作就是这种感觉。长年累月地爬,现在我的体力比以前好多了。”

  看见没,人家是小朋友玩游戏的心态,当年18岁,再正常不过。

      “也要克服恐惧,胆子是慢慢练出来的,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也害怕。那么高,一吊东西或者一刮风,它就摇了……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胡同浩说这话时,突然有了老成持重的味道。的确,胡同浩有改变了。

      “改变是操作熟练了以后,突然感觉这个工作并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熟练了以后,工作里边有多大的危险系数,心里有数了,也越来越明白:你吊的每一件东西,得安全,万一出点闪失,就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是安全大事!”

  看得出,胡同浩是个学习能力和悟性都不错的孩子,问他当初的师傅是不是也这么认为?

  胡同浩腼腆:“一开始是孙师傅教我,好像是这样。这就是一熟练工种,再一个就是自我的一个熟练。”

  那胡同浩从陌生到熟悉塔吊,用了多长时间?一年多,将近两年。

  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反复琢磨、仔细拿捏,努力达成“自我熟练”。这种熟练,他说更多的是在游刃有余的“分寸感”。但是,这还不是至关重要的。

  那至关重要的是什么呢?

  如风少年说了一个稳健、有分量的答案,跳脱了他的年龄……

  我们文尾揭晓。

“高手寂寞”是自我选择


      武侠里经常说“高手寂寞”“寂寞高手”,胡同浩从工作海拔到技能,都是“高手”了。他寂寞吗?一个人被“挑”到云里,日复一日……



      聊天中,胡同浩说起塔吊司机、塔吊、天空的三者关系,像极了被老舍称为“近代最伟大的境界与人格的创造者”康拉德笔下的水手、帆船、大海的三者关系。航程悠长、寂寞增长、今天风和日丽、明天雨雪冰雹……但说到底,他们是亲密的同伴关系,旁观者做不到感同身受。

      比如,90后闲暇时间的娱乐,胡同浩几乎都没有,但他安之若素,甚至自我调剂得很好。

      “每天工作完,消耗很大,很累,根本不想出去玩。最关键的是必须得休息,才能准备好上下一个班,否则精力不能集中。有时候,睡不够、浑身乏的那种感觉也有,得快速调整。”

      胡同浩完成一个工程,通常要好几个月吧?

      “通常好几个月,有的一年都干不完!你一到工地,好多东西等着吊,人家工地也赶工期,你得给人保证正常运转。你不干或者请假,影响人进度了。都不敢生病,你生病了没人弄了,影响人家工期!”

      就这样,胡同浩的日子是按工程、工期算的,全国哪儿都跑。



      工作中,有限的休息时间,胡同浩干吗?“看书,跟老师傅交流学习一点关于塔吊的知识。就像开车,开的、修的、组装的……技能有很多,我就是要把本职工作干好,关于塔吊的一切要学透。”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吧。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胡同浩也一样,享受、创造着他和塔吊的磨合关系随着日月流转逐步进阶的美好。

      一般工程结束之后,胡同浩会有短暂的几天休假,他会赶回老家河北,看老人、孩子。“家里知道我的工作,老打电话嘱咐注意安全。我回家时间不确定,也不多,没办法。”

      逗胡同浩,工作那么忙,媳妇儿怎么骗来的?

      “哈哈,我媳妇儿当时是家里介绍的,当时我们俩在一块的时候也没有微信,也没有QQ,就是打电话,觉得挺好,就结婚了!”

      少年朗笑,阳光灿烂。


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答案


      前面我们留的悬念:开塔吊,至关重要的是什么?

      胡同浩那个跳脱年龄的答案是“责任心”。



      采访中,胡同浩反复提到“责任心”。举个例子,平时胡同浩是高高地坐在云里,看信号工的信号,实施操作:“必须牢牢盯着信号工,万一他给你一个错误的信号,你得敏锐及时发现,你得负责选择,感觉有危险就不能动……”

      也就是说,看到信号后,要潜意识快速判断、核对信号的准确度,万一有失误,有酿成大祸的风险。

  胡同浩吊过12吨半的重物,就这分量,一个小失误……胡同浩说有可能扶着的工人手就没了。

      如何快速成长?

      胡同浩经历了高浓度的技能训练、高承受的心理锻炼,且还在继续。

      胡同浩怎么评价自己这份工作?

      “干了这8年,当初是觉得好玩,这么长时间干下来,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我的方向感特别好,工作中,特别是新工地,一时是不辨方向的。我们操作是左右,要练感觉、练分寸。但是最重要的,在技能之上的,必须是责任心!你必须得有责任心,否则第一对别人不负责,再一个对自己也不负责。责任心是第一,技能是第二。你开得再好,你没责任心也不行。我的塔吊最大起重量能吊20吨,吊12吨半的时候,我也出汗……但你有责任心,就会想到它得有多大的危险。”

      胡同浩的工作典型地需要动静相宜,不能乱动,不能大动,不能不动,动静的节奏每一次都不同。

      还有呢?协同联动。胡同浩说立足岗位的修炼、钻研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和战友们并肩作战,在更大的竞技舞台上展现更极致的技术实力。同时,和他们共同所在的那片土壤“北京建工机施”达成更美好的发展生态。

      胡同浩8年来,工作没出过差错吧?

      “对,一直都是安全的!”

      胡同浩阳光自信,追求极致,少年强。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城市生命线守护者系列 (一)|田中露:我守护北京,她驰援武汉

●城市生命线守护者系列 (二)|刁立东:守护供水管线我在

●城市生命线守护者系列 (三)|曹德强:高速运转的“坐席员”

●搭建医生和百姓间的战疫桥梁 BTV《健康北京》引起广泛反响

●到家了!北京市支援湖北医疗队抵京,“三水门彩虹”迎接英雄归来!

●守望相助14天~那些不期而遇的暖与爱


监制:张震

编辑:戴武  康宁  周绍辉

摄影:钊贝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