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邓丽君1994年拒绝CCTV春晚邀约真相

2018-04-17 东方明星 宰相传媒

1994年的大陆春晚本拟定邀请远在海外的邓丽君,但邓丽君以年老色衰、不忍让老歌迷失望为理由婉拒。我觉得这一戏剧化的事件本身就优美如一阕青春的挽歌,当然,它是忧伤的。本文摘自《东方明星》,作者洪烛,原题为《邓丽君:为了忘却的纪念》。

如果我在今天,在1994年7月的某一天,在改革开放大潮席卷之后中国大陆一座都市里,想起一位叫邓丽君的女孩,那么,可以说,我甚至不是在回忆她本人,而是在回忆一个遥远的时代。什么样的时代呢——一个劳动人民刚刚知道什么叫流行歌曲的时代,一个少男少女放学路上哼着情意绵绵小调的时代,一个三洋牌老式收录机与盒装磁带初步进入中国平民家庭的时代;也是一个禁止街头吹口哨的男青年留长发穿喇叭裤的时代,一个把邓丽君的歌,作为资产阶级情调来对待的时代。然而,邓丽君掺了蜂蜜般的甜美嗓音还是令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犹新。甚至,今天的舞台上诸多以甜哥(歌)甜妹形象包装的流行歌手,不过都是在步邓丽君之后尘。社会也逐渐进入宽容的时代,灯红酒绿的时代。当年铁面无私的霓虹灯下的哨兵,退役后或许还常到街头巷尾的卡拉OK舞厅坐坐,用一包外烟的价钱点唱一首老歌——《小城故事》什么的。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会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亦包括……”这就是邓丽君80年代初风靡大陆的代表作。她在港台海外的代表作则是《何日君再来》——因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旧上海滩遗留的陈年老调,是置家仇国恨于不顾的纸醉金迷的生活写照,遭到了我们社会义国度的严肃抵制甚至批判。学校里的老师也不让我们唱,谁唱谁写检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当我了解到这首歌产生的背景,便举双手赞成对《何日君再来》的否定。

不过,这不妨碍《小城故事》本身的美学魅力及其深入人心的程度,这首从某部台湾同名电影里蔓延出来的插曲,带有体现传统的民俗色彩,清新淡雅,一经邓丽君笑容可掬地弹唱,确实给听众以宾至如归的感觉。即使和今天横行本土、无以计数的浓辞艳句、粉妆玉琢的矫情之作相比,《小城故事》依然不失清水出芙蓉的风格,不失为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采桑陌上赠予过往行人的村姑,人见人爱,琅琅上口……

前面我说过:邓丽君这个名字至少令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犹新。我是那一代人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个,惟一的区别在于我能够把残存的这份记忆用文字表达出来,唤醒更多人的同感。邓丽君漂洋过海的歌声如积雨云一般登陆之时,我尚是个嘴唇上刚长出茸毛、老发愁书本之外没什么好玩的中学男生,没有早恋的勇气,没有偷递纸条给邻座女孩的勇气,但我有喜欢邓丽君的爱情歌谣的勇气。

“甜蜜蜜,你笑得多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在梦里,在梦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确实见过你……”当我后来成长为一位诗人之后,有时会嘲笑其构思的简单和内容的浅薄,但是,我必须承认:我曾经在课间休息的操场上,在毫无伴奏的情况下,像许多感伤的少年那样孤独率真地哼唱过这类熟稔的旋律

一盒邓丽君的翻录磁带,曾经和一本查良铮译的普希金诗集一起,装饰过我堆满梦想的床头柜,装饰过80年代初一位小小少年对爱情最初的朦胧认识。可以肯定:类似的细节并非仅仅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虽然后来我长大了,爱情的概念在我脑海里也经历过大浪淘沙的验证、演变,甚至我顽强得不需要倾听爱情音乐、甚至不需要爱情也能粗糙地生存下去,但邓丽君的歌曲之于我,恰如初次学抽烟的印象,余温尚存,抽丝剥茧般牵挂出挥之不去的丝丝缕缕。它带给我生命中最初的温柔,或对温柔最原始的体会。

那一代年轻人,都是这么长大的。在相对今天而言贫瘠单调的文化环境里,在样板戏、假大空的英雄进行曲暂时退场的空缺的舞台上,在举国上下几乎产生不出一首堪称纯粹的表现人性的爱情诗经典之作的情况下,一支邓丽君的歌,居然能使我们硬朗的体魄萌发出闪电般掠过的温柔,使我们理解到花前月下这个中断了多年的个人化风景,并不再将之视若耻辱,不能不算一种沙漠里才可能诞生的海市蜃楼般的奇迹。

在邓丽君之后,才有了李谷一的《乡恋》,苏小明的《军港之夜》,才有了大陆流行歌坛之发韧的新星音乐会,才有了一个社会对流行歌曲的认识与接纳,才有了今天。

如果我在路上遇见一位同龄人,遇见一位很明显是和我在同一个年度的课堂里长大的青年男子或女士,如果我问他邓丽君是谁,如果他表情茫然地回答不知道,那才是笑话。

但是我对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的年轻人就不敢保证,不敢保证他们确实倾听或痴迷过邓丽君的歌曲。哪怕他说得出梅艳芳的生辰八字、偏爱的食物或颜色之类。梅艳芳对于他们已经算有点古老了。邓丽君之于他们,该属于史前或公元前的世纪了。真是天上一日,人间一年。

据说199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本拟定邀请远在海外的邓丽君(以图昔日重来?),但邓丽君以年老色衰、不忍让老歌迷失望为理由婉拒。我觉得这一戏剧化的事件本身就优美如一阕青春的挽歌,当然,它是忧伤的。我注意到邓丽君近些年已退隐江湖并封锁消息了。至少她已不再在任何公开的镜头前露面了。这一举措并非真的希望她那个时代的歌迷忘却她,而是为了让大家更妥善地记住她,记住她一生中最年轻最美的瞬间——并虔信它会持续到永远。她小心翼翼保护着自己的美丽,是为了帮助人们保存好各自对她的记忆——不要让岁月的冷雨淋湿了。她心疼我们的记忆,我不禁也心疼她的苦心。岁月啊——这一切美丽的敌人,在它天涯海角的追捕中不可能有漏网者。

邓丽君清纯的容颜正遭受着岁月的磨损——我们风尘仆仆的心灵不也同样如此吗?好在邓丽君在我们心目中犹如一张旧照片,虽然边缘泛黄,但那拥有着青春之象征的欢颜依然生动、依然清晰可辨。它的底片保存在哪里呢?十几年前那个特定的邓丽君确实在大千世界里已无迹可寻了。甚至目前定居在澳洲的现实中的邓丽君,已不过是她的青春的赝品。我确实不敢保证下一代、再下一代年轻人会如我辈一般在记忆里为邓丽君牢固地保留着一张空椅。渐渐地,他们会不知道邓丽君是谁——这是岁月的必然规律。哪怕曾经有一个遥远的时代,“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那又能怎么样呢?我是昨天的听众

为给今天和明天的听众提供方便,我特意从一份发黄的旧报纸里查找出邓丽君的简历,原文照录,作为本文的结尾——也算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吧。因为忘却是无法避免的,所以纪念也是徒劳的,但对于所有喜欢过邓丽君的人来说并不算失去意义的举动……

邓丽君原名邓丽筠,1953年1月29日生于台湾云林县。天生一副好歌喉,5岁时就参加歌唱比赛得奖,中学毕业后步入歌坛,因歌声甜美、舞台形象活泼多姿很快就成为歌迷的偶像。1974年邓丽君到日本歌坛发展,以一曲《空港》风靡东瀛,夺得当年唱片大赛的新人奖。1979年邓丽君赴美学声乐,1984年重返日本,在日本连续三次战胜当地歌手,获电视台播外大奖最佳女歌手的称号,成为东南亚和日本最受欢迎的歌星。邓丽君身高1.64米,有一张秀丽可人的娃娃脸,性格开朗活泼。她的情歌,令人销魂荡魄,被公认为声音最甜美温柔的女歌手。只要细心地计算一下,就会发现她是中外乐坛里拥有最多歌迷的一位歌星……

小赏怡情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宰相传媒:本公众号所发文章原创与网络分享并行,版权属于原作者。欢迎广大微友积极投稿,宣传记录好人好事、美图美景、时事点评、精彩美文、文学作品。 投稿邮箱:1278975364@qq.com;微信:wangzaixiang88888888。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1.习近平是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

2.新任国务院总理成长轨迹:李克强与他的七位引路人

3.栗战书:历经党、政、团全方位锤炼

4.汪洋:邓小平赏识、朱镕基点将、一路敢说敢做

5.王沪宁:往昔诗人 今朝国家领导人

6.赵乐际:如何续写王岐山传奇?

7.韩正:做老实人 当清白官

8.王岐山:新角色 再出发

9.政坛明星——胡春华

10.李克强的同学与赵乐际的弟弟

11.历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12.胡锦涛的家世和家事(儿女首次曝光)

13.李克强的爱情故事

14.失去共产党,中国会怎样

15.胡锦涛的十年镜头

16.《求是》杂志副总编自杀辞世,遗作堪称绝唱

宰相传媒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简介: 先锋时政 深度解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