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5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2018-05-25

胡锦涛十年镜图

高风亮节 格外思念


 又一个十年被抛在了身后。回望十年,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乘风破浪奋力前行;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倾听十年,是一个国家大步前行的回响,这十年,有一个声音,我们不能忘,“为了履行好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人民的公仆。”

热文阅读

散文诗 习近平之歌(建议收藏)

最新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名单 

十九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录(附:照片及简介) 

王岐山的知青岁月:与习近平交好 同盖一床被子

李源潮的现任职务

李克强总理夫人——程虹光彩照人的身份揭秘

李克强夫人程虹的知青岁月:生活基调就是红色

毕福剑、黄宏、崔永元、倪萍、韩红近况

习近平和彭丽媛:这就是爱的样子

王岐山的新职务

1994年的王沪宁

科学发展观 核心以人为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今日(2007年10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在会上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落马官员人生往事

薄熙来是“英雄”吗?

周永康人生轨迹:从大队长到政治局常委

郭伯雄:“西北狼”的家族沉浮录

徐才厚往事:从长兴岛到北京的异化人生(附32张旧照)

令计划之布局与败落

孙政才口味:53岁老婆+“80后”情妇+54岁情妇

苏荣:落马副国级官员的权力场

中国最恐怖的贪官是谁?令人震惊

反腐倡廉 保持党员先进性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今日(2011年07月0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时表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

胡锦涛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胡锦涛说,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认识是清醒的。我们党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反对腐败,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明显进展,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全党必须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胡锦涛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小编推荐

历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胡锦涛的家世和家事(儿女首次曝光)

失去共产党,中国会怎样 胡锦涛的十年镜头

《求是》杂志副总编自杀辞世,遗作堪称绝唱

习近平的伯乐

胡锦涛的伯乐

江泽民的伯乐

毛主席四任妻子的罕见照片,第五张令人心酸落泪

薄-熙-来前妻揭露家族联姻内幕

首次披露:陈良宇、令计划、薄熙来之间有什么秘密?

王岐山的首次外访与胡春华的新职务

军老虎房峰辉和张阳到底有多少秘密?

汤灿出狱近况引人唏嘘

军老虎房峰辉和张阳到底有多少秘密?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建设民主法治国家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切实抓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各项工作

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法制保障

在现行宪法公布实施25周年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10周年之际,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下午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题进行了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切实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任务落到实处。

中国政法大学徐显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春鹰研究员就学习内容进行讲解,并谈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胡锦涛在讲话中就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抓紧完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按照法定的立法程序,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推动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二是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为全社会作出表率。三是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法律正确实施。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四是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各级党委依法执政的意识,增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各级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素质和本领。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议程,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抓好落实。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工作的领导,在法制轨道上共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现任党政领导名录:

中国政坛“90后”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中国政坛80后名录 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中国政坛70后名录 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十九大后被查的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名单(附:照片简历及违纪事实) 

陕西籍现任副省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山东籍现任副省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浙江籍现任副省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江苏籍现任副省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河北籍现任副省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福建籍现任副省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河南籍现任副省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江西籍现任副省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东北三省籍现任副省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安徽籍现任副省级及以上高官名单(2018.5)

三农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11月8日在京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胡锦涛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胡锦涛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二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四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五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胡锦涛说,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党政领导名录

湖南籍官员名录(2018年5月)

70后正厅级以上干部名录(2018年5月)

全国15个副省级市主要领导名录

山西籍高官名录

安徽籍高官名录

河南籍高官名录

北京大学现任省部级校友名录(2018.4)

清华大学现任省部级校友名录(2018.4)

厦门大学现任省部级校友名录(2018.4)

人民大学现任省部级校友名录(2018.4)

西南政法现任省部级校友名录(2018.4)

山东大学现任省部级校友名录(2018.4)

北京师范大学现任省部级校友名录(2018.4)

和谐社会 创造美丽家园

盛会雨播千山绿,和谐风催万木春。

和谐,这个千百年来人们广泛使用的词汇,如今显得格外亲切;和谐社会,这个千百年来人们向往、追求的目标,如今显得格外鼓舞人心。

2007年3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内涵,进一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共建共享”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与其他科学理论一样,是与时俱进的。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首先“共建共享”生动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体现了关注民生,但其本质却是为了安民,以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人本主义”,虽然重视人的价值,但其核心是倡导为一己私利“哪管它寸草不生”的极端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则是为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价值体现,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不蕴含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既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又体现了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和谐的主体地位,还体现了在共建共享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追求的根本目的,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对以人为本内涵的丰富发展。

其次,“共建共享”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英国人莫尔描绘的“乌托邦”,不是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笔下的“太阳城”,也不是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先进分子勾画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一统”图案,而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在以往的剥削制度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因为社会主义不仅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且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享和谐社会。“共建共享”既体现了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谐社会的共享性、实现和谐社会的现实性,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和社会制度保证,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深刻揭示。

第三,“共建共享”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芒。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体。共建共享,就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为依存的有机整体,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基础,共建的水平决定共享的程度。没有共建,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没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共享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没有共享,人们不能从共建中得到实惠,甚至还要牺牲人们的利益。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又从何而来?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共建保共享,以共享促共建,这就是唯物辩证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实际运用和生动体现。

第四,“共建共享”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人。特别要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又没有固定的模式可搬,只能在实践中去探索。这只有靠亿万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使宏伟目标变为现实。也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和未来掌握在人民群众手中。“共建共享”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作用和实践价值,也体现了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和优良作风,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之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石之上,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实践观和群众观。

总之,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共建共享的讲话,系统回答了为谁建、靠谁建、怎么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政治局常委人生历程:

习近平是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

新任国务院总理成长轨迹:李克强与他的七位引路人

栗战书:历经党、政、团全方位锤炼

汪洋:邓小平赏识、朱镕基点将、一路敢说敢做

王沪宁:往昔诗人 今朝国家领导人

赵乐际:如何续写王岐山传奇?

韩正:做老实人 当清白官

王岐山:新角色 再出发

李克强的爱情故事

把“共建共享”贯穿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在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中,论先后,知为先,行为后;论轻重,知为轻,行为重。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共建共享”的讲话精神,关键是要把这一理念贯穿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部实践中。

第一,把“共建共享”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原则。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建共享相互促进、和谐发展,这既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领导方法,又是一个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更是一个重大原则。如果只讲共建不讲共享,就会偏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和主旨;如果只讲共享不讲共建,就会使共享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就要求我们,把“共建共享”这一重大原则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在筹划和谐社会建设时,既要谋划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又要谋划怎么使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和谐社会的丰硕成果,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于实践之中。在制定政策时,既要考虑参与共建的重点,又要考虑参与共建的广泛性;既要考虑共享的差异,又要考虑共享的共同性;既要考虑共建共享的现实性,又要考虑共建共享的长远性。在检验标准上,既要看共建的成果,又要看共享的成果;既要看经济的、物质的成果,又要看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成果;既要看社会整体的成果,又要看群众的个体成果。

第二,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作为“共建共享”的基础工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着眼点放在爱民、富民、安民、乐民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居民住房、就业再就业等民生问题,这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是“共建共享”的基础工程。倘若这难那难一直难下去,这问题那问题一直拖下去,就说明共建没发展、共享没进步,也说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包括他们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

第三,把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作为“共建共享”的根本问题。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的。现在,我们国家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能否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共建共享”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政治的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正视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存在的或潜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不能报喜掩忧、文过饰非。要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能靠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去解决,更不能任凭矛盾和问题积重难返,“好官”我自为之。要把直接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矛盾和问题作为突破口,合力破障,集智攻关,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着一子而活全盘的作用。

第四,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共建共享”的关键环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工作。“共建共享”,也是共建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和谐成果。这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人们的共同理想信念、共同道德操守、共同价值追求。这既是“共建共享”的题中之义,也是“共建共享”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维系人们的思想,来约束人们的行动,就必然会出现理想信念缺失、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追求偏移、精神支柱坍塌,以致是非不分、美丑不辨,甚至良心泯灭、荣辱颠倒。尤其应该看到,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向我们渗透西方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市场经济的特有属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形形色色的非理性思潮,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多重性、多变性的特点,所以,尤其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0万+文章:

政坛明星——胡春华

李克强的同学与赵乐际的弟弟

安徽籍现任副省级及以上高官名单(2018.5)

山东籍现任副省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浙江籍现任副省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在“共建共享”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面长时间的努力,当前尤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共建共享”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理所当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共建共享”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共享”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既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念的执政理念,又要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共建共享游离于科学发展观之外,其结果只能是共建无绩、共享无果。这就要把“共建共享”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内涵来理解,充分认识二者的包容性、一致性,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共建共享”的根本指导方针。这就要把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到“共建共享”的全过程和具体实践中去,使“共建共享”始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运行。这就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共建共享”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认识、把握、遵循、运用“共建共享”内在规律的“钥匙”,转化为“共建共享”的科学决策、具体思路和实际举措。

第二,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胡锦涛总书记之所以再次强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在领导干部中有的不相信群众,只相信自己;有的颠倒了个人和群众的位置,把自己看成主宰一切的“主人”,把群众看成俯首贴耳的“奴仆”;有的自己未老先衰、不求进取,对群众的创造精神却横挑鼻子竖挑眼;如此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相信“共建共享”是人民群众的事业的观点不能变,尊重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的思想不能变,依靠人民群众克服和解决“共建共享”中的困难的方法不能变。这就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商共建共享大计,共解共建共享难题,共享共建共享快乐。这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用新理论、新观念、新视角看待新事物、新创造,以新事物、新创造推动改革与发展,以改革与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第三,要正确处理“共建共享”中遇到的各种关系和矛盾。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应该说,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这样那样不和谐的矛盾和因素。毫无疑问,“共建共享”也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并将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这是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的,也是“共建共享”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不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当前,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共建共享的同步性与不同步性的关系,着力解决不同步性中出现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实现共建共享的同步性,最大限度地使人民群众在共建过程中实现共享。但毋庸置疑,不同步性是客观现实,尤其是共建向共享的转化有一个过程,而不是共建即共享那样简单的逻辑关系。我们要积极稳妥地化解不同步中的矛盾,决不能因为共建与共享的不完全同步而影响共建的积极性。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共同享有与不平均享有的关系,着力解决不平均享有中出现的矛盾。共同享有共建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也是人民群众应享有的正当权利。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缩小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使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享有共建成果。但是,共同享有不等于同时享有和平均享有。我们承认享有的差异性和先后性,而决不能回到平均主义“大锅饭”。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共建共享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着力解决理论与实践差异性的矛盾。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如果对共建共享的实践期望值过高,就往往脱离客观实际,甚至怀疑共建共享理念的科学性、真理性,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现实问题。

第四,要加强和改进共建共享中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共建共享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崭新的课题,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尤为重要。这就要加强党对和谐社会建设中群众工作的领导,因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地位的高度统一。党的领导是通过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来实现的。离开党的领导,盲目地崇拜群众运动,我们是付出过惨痛代价的。这就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使人民群众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贡献聪明才智。这就要研究解决共建共享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新理论研究新情况,用新观念认识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总结新经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胡锦涛十年足迹与语录


2009年10月1日,胡锦涛在天安门广场检阅受阅部队。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母正式交付海军,胡锦涛向海军接舰部队授予军旗。

2008年5月,胡锦涛到四川特大地震灾区什邡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

2012年12月,胡锦涛在贵州毕节市黔西县乌骡坝村看望布依族村民潘安平一家。

2008年2月,胡锦涛在广西桂林考察抗灾救灾工作。

  2002年11月,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2003年3月15日,胡锦涛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回望十年,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非典、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灾害、奥运会、世博会……十年,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十年;十年,是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的十年。

  这里,我们选取胡锦涛的部分语录和照片,记录十年来的中国。

  ——2011年7月,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语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2012年12月,胡锦涛在贵州考察工作时的讲话领导干部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力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002年12月,胡锦涛考察西柏坡时的讲话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3年7月,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强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的来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两岸关系当中的一件大事。

  ——2005年4月,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并致欢迎辞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

  ——2008年5月,胡锦涛在北川中学的讲话

  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相信,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共同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2008年8月,胡锦涛在奥运会欢迎宴上发表祝酒词

  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2008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这个喜庆而又庄严的时刻,全国各族人民都为伟大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无比自豪,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2009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庆庆典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要切实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想问题、作决策、定政策要充分考虑广大劳动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认真解决广大劳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2010年4月,胡锦涛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性任务。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2010年7月,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

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曾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

1959—1964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

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1965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并任政治辅导员

1965—1968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参加科研工作,并任政治辅导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终止)

1968—1969年,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劳动

1969—1974年,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技术员、秘书、机关党总支副书记

1974—1975年,甘肃省建委秘书

1975—1980年,甘肃省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

1980—1982年,甘肃省建委副主任,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1982.09—1982.12)

1982—1984年,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1984—1985年,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1985—1988年,贵州省委书记,贵州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88—1992年,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1992—199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3—1998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1998—199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1]

1999—200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2002—2003年,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2002年12月不再兼任)

2003—2004年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004—2005年,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005—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至201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至2013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至201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至2013年3月)


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十五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十六届四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十七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