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国内投资背景环境分析(财政篇)

观星老道 观星老道伽利略 2022-09-19

因为新冠疫情,2018年以来严控杠杆的成果几乎毁于一旦,社会宏观杠杆率飙到260%。2020年度财政总收入较2019年略有下滑,表现出两大特点:


1、中央财政收入占比下滑,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上升,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依赖明显提升。


在大规模减税降费应对危机的背景下,中央财政体现了逆周期宏观调控的职能发挥,但地方财政主要谋求自保。自2020年5月起,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收入保持超过10%的增速,并且大幅超过增值税,成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5月超幅40.96%,8月达到惊人的71.44%。过去,土地财政虽然重要,但有一批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并未达到缺它不可活的程度。由于2020年的病毒冲击造成不可逆损伤加剧,也引发了财税的连锁反应。富裕阶层在4月后逐渐利用宽松的货币形势修复损伤,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又反过来大肆购入不动产。今年5月开始,大部分城市房地产渐入佳境,地产公司趁机摆脱了过去几年受到的管制约束进一步加速了杠杆化泡沫化,直到地产三道红线的出台。年底最后一天又出台了最新的管制措施,这些都是为弥补2020年抗疫造成的恶劣后果,如果说2020年是吃饭的一年,那2021年将成为买单的一年。



2、直接税比重提升,间接税比重下降。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是最主要的税种。2020年前三季度两个所得税为38576亿,占一般公共预算的27.36%,增值税+消费税53566亿,占比37.99%;2019年这两个比例为26.25%40.34%。对未来的影响和展望请参考我这一篇:《未来五年的经济政策主线》。


间接税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增值税税率大幅下调以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这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关,也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和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的改革方向一致。年底,财爸央妈先后在二流报纸上刊文,宣称要建立现代财税与现代货币体系。随着重商主义路线被淡化,间接税让位于直接税乃是大势所趋,包括但不限于奢侈品税、房地产税。



展望2021年的财政,主要视全球疫情的发展情况而定。


支出压力依旧,扩张态势未变。


自古以来危机时刻玩财政无非是要开源节流。


先看节流:


财政支出=人员经费支出+公共经费支出+项目经费支出。


人员经费这几年一再压缩,已无继续压缩之空间,继续压缩恐适得其反,以我观察系统已经开始呈现出不稳定征兆。


公用经费在现实中已经缩减到需要通过挤占项目经费来补足,继续压缩空间更小。


继续砍项目经费,那就涉及具体权力蛋糕了,看甲的还是乙还是丙还是丁?支出是有刚性的,还得要“三保”、“六保”、“六稳”嘛。


再说开源:


现代国家不同于古代封建王朝,一来有主权信用货币可以救急,二来赤字财政本身是为让利于民。所以我们说开源,除了前文写的调整结构以外,总量上说直白点就是财政赤字率定在多少。


那么问题来了,2021年3月开蟠桃大会的时候,赤字率究竟设在哪?我看有三档,第一档是提到4%,第二档是维持2020年5月的3.6%,第三档是压减回去3%。


路怎么走,不仅庙堂与江湖关心,国际上也很关心。财政政策选择与财税改革方向所谓的一致它从来就只是种理想状态,最终落在实事求是和辩证看待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