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到财政(4)宽货币、宽信用与宽财政的区别
上接前文:
08年四万亿(宽信用财政扩张)——2011年底退出救市政策——2013年钱荒——2014年开启创新型货币调控——2016年6月准备回归财政
相关背景介绍:中美股市大跌预判——近期星球内容笺记
诞生于“钱荒”的货币政策工具MLF:
后续而来的货币政策工具PSL:
2014年7月,央行向国开行注入为期3年1万亿的PSL,利率4.5%,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安居工程、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央行通过PSL可以调节向金融机构融资的成本,引导其向需要提供支持的实体经济部门注入低成本流动性,以降低特定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不可否认的是,PSL兼具定向流动性释放的功能,甚至有分析人士将此轮PSL成为中国版QE(量化宽松),同时也是2015年股市大涨的催化剂。时隔一年,2015年6月,央行再次对特定银行进行了PSL操作,以提供基础货币,同时调降本次PSL利率至3.1%,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一轮PSL期限可能为3~5年,规模达1.5万亿,利率则比2014年投放给国开行的4.5%下降了31%。
常规货币工具之再贷款:
再贷款是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其功能逐步丰富,更好地发挥央行引导资金流向、调整信贷结构的作用。从2014年开始,再贷款被分为四类,再贷款工具的功能更加丰富。再贷款的四大分类中,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与金融支持实体的关系最为紧密,在实务中应用最为常见。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包括支小再贷款、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主要支持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从实际运用来看,支小再贷款的规模最大。
直接粘贴一段什么是“四万亿”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具体操作模式:
2009年5月21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释了4万亿元新增投资的资金来源情况。在4万亿元投资中,新增中央投资共1180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29.5%,主要来自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政府性基金、中央财政其他公共投资,以及中央财政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其他投资2820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70.5%,主要来自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企业(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银行贷款以及吸引民间投资等。
地方债置换:
(为解决上文中红字那部分期短借长投)
2015年3月12日,财政部发文确认置换1万亿地方债,置换债券由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并且必须用于2015年到期的债务。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万亿元的总债券额度占2015年到期政府债务的53.8%。
①地方政府债务到期量巨大,央行不这样做,银行没有配置地方债意愿。审计署口径的2015年政府债务到期规模约2.8万亿,万得口径测算的地方政府到期量约为3.8万亿-4万亿,而二季度也正是债务到期高峰。由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太大,但流动性不如国债,而收益率又不会高于国债太多,银行没有配置置换债的意愿,央行不参与,这事可能搞不成。
②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产生挤出效应。银行购买置换债占用银行现金头寸,必然会影响银行对其他融资主体信用投放的能力。因此,在万亿置换债供给冲击之下,非市场化融资主体会给市场化融资主体带来强挤出效应,这显然不利于经济内生性复苏和转型。
③将地方债务纳入抵押品范围,利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扩大化解了置换债供给冲击。允许以地方政府债券为抵押换取流动性,一方面银行可以利用资产周转率提升抵补置换债低收益率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压低地方债发行收益率也会提升发行人的发行意愿。此外,允许以地方政府债券为抵押换取流动性,银行购买置换债占用现金头寸,挤出其他融资主体的现象将显著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