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明为什么躺平

观星老道 观星老道伽利略 2022-09-19

上周末我买了份报纸看,正好在第六版看见一篇大报道讨论几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年轻人躺平的具体案例,我关注年轻人躺平这个问题已经有两三年了,日积月累的思考毕竟多,我把他们综合起来聊一聊小明为什么躺平。


躺平,用日本人的话说叫“低欲望生存”,或者叫低欲望生活也行,关键看生活质量高低。但总归是不希望通过努力奋斗过上世俗定义里面更高水准的生活。


报纸上说的案例既包括了家庭条件尚可的城市中产子女躺平,也包括了农村家庭子女躺平;既包括了放弃正规固定工作打零工干几个月在耍几个月“啃自己”,也包括放弃打工投奔家长甚至亲友混日子啃老。


报纸上没讨论的是我这几年在网络上经常聊的数据:16岁到24岁城镇青年人口失业率。这个数字在2018年初时候是11%左右,到当年7~9月就业季回落到9%左右,然后在2019年飙升到12%左右,当年就业季又回落到9%左右。


在疫情前这个数字反复围绕10%波动,波动特点体现出年轻人想要找到一份长久工作的不容易,一方面是工作难找,但是每逢就业季又回落则意味着工作岗位供给多的时候年轻人还是愿意找工作,只是干了几个月以后离职率上升。用时下流行语来形容:不肯内卷。


到疫情以后,这个数字在2020年春天伴随一大堆中小微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而攀上最高峰达到20%以上(具体数字不是小数点)。然后随着救助政策的出台,有所回落,但远高于疫情前。到现在的话,大概是14%左右,与之作为对比的数据是:25到59岁这个年龄区间的城镇劳动人口调查失业率在疫情前后基本都维持在6%…


另一组数据是:“灵活就业岗位”吸纳的劳动人口总数达到1个亿。所谓灵活就业,既包括了“承包制”的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家政零时工/便利店零时工等,也包括一些还未被纳入社保范围的新兴就业岗位从业者。总之不属于传统东亚模式终身雇佣/长期雇佣的劳动力。


庙堂对于这个问题尚处于研究阶段,已经意识到它对未来经济趋势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但还没摸清楚性质规律。


我个人认为,原因是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传统经济范围内就业形势很糟糕,一部分小明想找工作但找不着。新兴经济用工需求增长快,但对专业技术和用工素质要求高,一部分小明达不到要求。第二方面原因是我们国家在过去四十年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一部分小明的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但是小明自己不愿意重复父母的路径;一部分小明的父母从小城市把孩子培养长大希望ta留在小城市找工作,但是这些孩子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当拼尽全力也无法在大城市立足时,选择就地躺平,或者回到小城市也不愿意从事当地能提供的工作,转为打零工做两个月休三个月挣够半年的房租和基本生活开销就躺平度日,反正网络这么大,虚拟空间总能找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方式取悦自己的精神世界。


往深一层说是:过去四十年的社会经验给予当代年轻人如同父辈般顺理成章的极大程度改善生活现状的预期,但是这份预期被传统经济不景气的现实打碎,游戏难度过高,获得感下降,努力形成负反馈,放弃游戏选择躺平。倒不一定是真的找不到在经济学家眼里“中等以上收入的工作”,这纯粹是个预期与现实不匹配的问题。再加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备导致类似OECD国家那样打零工几个月挣够一年的房租和生活开销就地躺平成为可能,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发展的成果——至少父辈没有的躺平机会年轻一代拥有了。


再往深一层说:可以理解为预期过高,也可以理解为现实过低。归根结底来说是——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