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周砍】那些年,我们一起骂过的男人

2017-07-22 大砍刀 补壹刀

       一是,日夜偏助于表面的宣传,鄙弃他事;二是,对同类太操切。稍有不和,便呼之为国贼、为洋奴;三是,有许多伶俐的巧人,反利用机会来猎取自己目前的利益。

                                                     ——鲁迅《忽然想到》

 

前天在一个朋友的朋友圈看到鲁迅先生的这段话,有所触动。他大概是想批判一下今天的某种现实,我则想起,微博正热的那几年。

 

要说鲁迅他老人家真是了不起,快100年前说的话,今天的中国人听起来,耳朵根子还火辣辣的。或者说,这100年,虽然中国各方面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鲁迅当年所批判的一些社会现象、人性的丑陋,并没有根本改观。尤其在微博世界有集中呈现。


 

我是2102年注册的新浪微博,当时微博已经很火了。我经历了微博由盛转衰的后半程。还记得那时我用着一款诺基亚手机,型号记不起来,在当年不算过时,好像花了2800块钱,2G,能刷微博。

 

那时候,微博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亿万普通的微博普通用户一样,我发的不多,但每天都花不少时间刷微博,也和身边的人讨论着微博热点事件。我在不少大v的微博下面评论过,也正义凛然地骂过一些人。有意思的是,后来我还认识了自己骂过的几个人,觉得私下里还是挺好交流的。不知道为什么一到了微博,大家的火气就上来了。

 

微博主要是大v登台的江湖。它汇集了众多明星大腕、商界大佬、媒体人、专家学者,后来还有一些级别不低的政府官员。就像住在隔壁但一直没有来往的富人和中产邻居,都鬼使神差地跑到市井百姓生活的大杂院,和这里的大爷大妈,民工贩夫拉起了家常,讨论起国家大事。这在中国是过去没有过的场景,微博建构了一种虚拟的平等舆论场。在这里,混杂着小姐的胭脂味、工人的汗味,文人的酸腐味,还有商人的铜臭味;混杂着浓烈的情绪、欲望、怨气、利益,还有理想和情怀。

 

在那个众声喧哗的大杂院,弥漫着奇异的诱人的生气和活力,让身在其中的人普遍有微醺之感,一些大V更是酩酊大醉。

 

 

薛蛮子算醉得最厉害的其中之一。拥有千万粉丝,给他带来“皇帝批阅奏章般”的权力幻象。但如何顺畅地在虚拟和现实之间进行角色转换,成为很多大v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当被保安依规拦住不让进门的时候,薛蛮子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都不约而同地感到格外愤怒。为何格外愤怒呢?大概他们对网上的巨大影响力,没有转化成现实中的特权,感到意外和失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他们内心对特权的渴望和对规则的蔑视。

 

在微博江湖的激烈拼杀中,几种大V的群体性特征逐渐清晰,最突出的就是后来被称为“公知”的大v。除了薛蛮子和何兵,还有任志强、李开复、李承鹏、姚晨、潘石屹、于建嵘、杨锦麟、伊能静、作业本、五岳散人、胡紫薇、老榕、贺卫方、曹林等。他们的话语覆盖面,一度占据微博的大多半江山。他们几乎就是微博的代表性符号。相比之下,他们的批判者——左派大V的影响力要薄弱得多。微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结构失衡的舆论场,或许是这种失衡也注定了它后来的命运。

 

公知大v以底层大众利益代言人自居,从网民对政府的怨气和情绪中获得力量。不无荒诞的是,过去底层大众怨气所指的地产商,仇富对象的投资大佬,还有和他们生活完全交集的演员,竟然在微博成了他们的代言人。这魔术般的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很严肃的学术问题。

 

总体而言,公知大V的逻辑简单但具有较强的煽动性——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案到普遍,最终归结于中国体制的弊端、道路的错误,或者民族的劣根性。他们经常放大具体个案,有时甚至造谣传谣。一些人陶醉在一呼万应的美好感觉中,表现出轻浮的得意洋洋,对批判者展开激烈的充满情绪化的却毫无思想的骂战,还约架,和流氓无赖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就像一股泥石流,在微博江湖横冲直撞,成为最主要的微博议题设置者。

 

 

但对这个从天下掉下来的看起来十分强大的话语权,大V们并没有能力HOLD住。他们无所顾忌地对体制倾倒敌意,他们可疑的立场,不加克制的狂妄,越发引起体制的警惕。与此同时,他们认识的粗浅,心胸的狭隘,智慧的短缺,缺乏内省的批判,特别是言行不一的虚伪,也日益被众多网民看破,并反感。对公知大V的批判声音多了起来。

 

渐渐地,混战成了微博的常态。谁也经不起道德显微镜下的拷问,而一旦道德形象出现裂缝,他们的话语权就可能坍塌。最后的结果是,几乎所有大V都遍体鳞伤,一身腥骚。普通网民大多是看客,有起哄的,添油加醋的,但少有站队的。

 

确实,对普通大众来说,这是多么难得一见的消遣,就像看到原以为不食人家烟火的女神竟然也放屁,大众没感到失望,反而有一种幸灾乐祸式的快意。然而,渐渐地,微博变得越来越庸俗、污浊和暴戾。

 

后来,薛蛮子嫖娼,秦火火被抓,李开复得了癌症,李承鹏被禁言,任志强留党察看……大V作为一个整体,以一种毫无悲怆感(虽然他们希望表现出悲怆)却近乎滑稽的姿态,跌落出了中国的舆论舞台。这个过程中,没有几个人为他们叫屈,也没有多少人怀念他们。可见他们的社会根基是多么浅薄,和他们一度拥有的影响力是多么不相称。

 

 

2012年离现在其实只有5年,但感觉很遥远了。现在回头看,那时候微博上的舆论环境是多么宽松、舆论空间是多么开阔。可为何只能是昙花一现呢?微博的那几年,留给中国人太多需要深思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在拥有空前舆论自由度的微博,捧出的是那样一群人?为什么理性的有学术素养的知识分子,没有主导这个珍贵的舆论场?大V和大众,究竟是谁消费谁?对微博的反体制反权威情绪,政府高估了他们的破坏性吗?反应是否过度?如果没有舆论管理部门的强势介入,微博本身能由乱生治吗?网络自净功能,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呢?微博呈现出的问题是世界普遍的现象,还是中国特有的?是中国人玩不转这个场子吗?

 

微博还在,但它已经失去了生气。没有了微博,我们现在有了微信,生活还在继续,还日益变得丰富。即使微博完全退出,也将波澜不惊了。但微博留给我们的回味是无穷的,它将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切片,上面记录了有关中国和中国人的丰富信息,等待着我们及后人解读。



往期精彩回顾:


美国这艘航母想“哗变”,已经闹了很多年


有一个诅咒,莫迪若参透了会立即撤军


“港青”致命伤:因为迷惘,所以疯狂


人生无常,大道有常



苹果用户打赏专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