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介石忌日,就冲一件事也该为他上炷香

2018-04-05 胡一刀 补壹刀


今年清明节,中国历史上一位逝去的人物可能又会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一个多月前,一些台湾“独派”青年将刺眼的红漆泼在了他的棺柩上。


而这棺柩里放着的,是蒋介石的遗体。


生前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充满争议和负面评价的蒋介石,在死后仍然无法摆脱争议,而且那得不到安放的遗体也成为台湾“独派分子”泄恨的最佳目标。

1

“刽子手”与“卖国贼”


1975年4月5日清明节这天夜里,“退守”台湾26年的蒋介石心跳停止,保健医生打了两针强心针但并未见效,在准备打第三针强心针时,宋美龄叹了一口气说,“停了吧”。此时距离午夜还有几分钟。


对于蒋介石,这个20世纪中国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是非常分裂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所在阵营不同使然,另一方面也因为他本人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行为变化有关。



但是,对他的评价中,有一些是存在共性的。


2008年,一位年轻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其曾祖父当年杀害中国人的行为坦诚道歉。


这个年轻人,就是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柏。


夏威夷大学R.J. Rummel教授在其撰写的《Death By Government》一书里列举了一份20世纪全世界十大杀人政府,蒋介石于1921年到1948年所带领的国民政府总共杀害约1000万中国人,排名第四。


蒋友柏说,你当然可以说这个统计数字不公正、不准确,那就算打一折,也有100万;你当然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背景因素,有它不得不然的原因;但是当时的政府就是杀了那么多人,虽然杀人并不是我曾祖父亲手扣的扳机,但毕竟他在当时代表的是那个执行的政府。


关于在1921年到1948年蒋介石政府到底杀害了多少中国人?这可能是一个无法得到确切答案的疑问。


R.J. Rummel教授


按R.J. Rummel教授的解释,书中的大屠杀(Democide)定义的是由政府主导的对民众的所有谋杀行为,种族灭绝、政治谋杀、饥荒拒绝援助、酷刑、集中营等均在其内,如其书名所示,包括一切“政府导致的死亡”。


根据这一定义,R.J. Rummel教授考察了国民政府大陆时期的历史后,得出结论:“总而言之,从早期到他们(KMT)在大陆最终失败,民族主义者屠杀的无助百姓数量的范围,在不足600万到超过1850万之间,大概可以算作1020万。


对于1020万这个数字,海峡两岸有不少学者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个数字太夸张,也有人认为这个数字还有些保守了。但对于这样一个难以通过精确统计得到答案的疑问,更多学者认为,R.J. Rummel的统计有很多主观估算,但也不算离谱。


据R.J. Rummel的论述,国民政府的“大屠杀”主要由三大块构成:1、源自意识形态分歧的国、共斗争;2、民生层面的“谋杀”,如大饥荒的不作为与反作为;3、战争层面的“谋杀”,如抗战期间暴戾的壮丁征募制度。



看看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蒋介石曾发出“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号令。虽然后来有人说,这句话并非出自蒋介石之口,而是当时的新桂系军阀陶钧在武汉杀害进步人士和学生时说的,但这也是反革命政变中的一部分。



再看壮丁征募方面,据蒋纬国编著的《国民革命战史》记载,抗战八年,国民政府共计征募壮丁约1400万名。这些巨量的壮丁和劳役征发背后,隐藏着巨量的死亡。


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长蒋梦麟1941年7月给蒋介石的一篇关于兵役状况视察报告描述,“四壮丁中一逃一病一死,而合格入伍者,只四分之一”。照此比例计算,1400万壮丁死于途中者达300余万。


在面对日本从1931年“九一八事件”开始发动的侵华战争,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最初采取“不抵抗”“不宣战”政策。而且,严令国民党军队不得回击,不得与日军发生正面冲突。



例如,1933年1月3日,日军攻陷山海关,南京政府只是申请国联设法制止。同年3月5日,宋哲元、关麟征部自动抗日,蒋介石令“言抗日者杀勿赦”。


反倒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1932年4月15日,发布了对日宣战公告。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并未抵抗;1937年11月8日蒋介石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上海失守;为了保全自己的军事实力,撤退令人心动摇,此后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烧杀抢掠的血腥暴行。


面对南京的惨状,蒋介石曾表现得很悲伤


但此时的蒋介石政府仍未对日宣战,其最频繁提到的理由是“攘外必先安内”。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这时的国民政府认为,如果下令对日宣战,中国将获得英美等国的支持,于是才正式对日宣战。


正是基于这一段历史,1948年陈伯达写了《人民公敌蒋介石》一书。书中描述“蒋介石是窃国大盗,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是罪大恶极的卖国贼”。这也成了此后三十年,中国大陆对蒋介石的官方评价。

2

胜利者与失败者


对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外界时常有肯定之处。比如,“国粉”经常提到的“黄金十年”。


“黄金十年”一词,最早出自驻华美军指挥官魏德迈,后被台湾史学界广泛使用。


1951年9月19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讲的魏德迈说:“1927年至1937年之间,是许多在华很久的英美和各国侨民所公认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进步的建制。”


可以说,自1928年基本夺取全国主要地区政权后,这段时间确实可以说是国民党右翼的黄金期。军阀混战的形势好转了,但其实矛盾仍然潜伏。大量执政方针得以实施,关税控制权也逐渐得到回收。



从轻工业角度,确实有不错的发展。中国当时火柴、纺织等产业,上升速度很快(部分年份达到两位数的增长)。从棉纱进口国变成棉纱出口国。教育、卫生等领域,有一定的发展。但这些主要是因为过去起点实在太低,而且发展的质量也不高。


黄金十年,是一个正常发展中国家在步入相对和平、稳定时都会有的一段初级工业高速增长期。国民党政府能够在外围战乱的局面下实现,也的确不容易。但是,也正因为对外对内的失策,决定了这个“黄金十年”是短暂的。


客观说,蒋介石的个人威望在国内外达到最高点,是1945年8月抗日取得胜利前夕。


1943年12月11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邀请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会上,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平起平坐,共商同盟国战事。这是那个世纪里来自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



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同盟国胜利告终。蒋介石作为“胜利者”也达到了人生的顶点,这也是历史的拐点。


此时,国民党实力依然处于绝对优势。兵力和人口都是中国共产党军队的3倍以上,兵力对比是430万对120万,而且国民党军队的装备、训练都有明显优势,美国人为了扶植蒋介石迅速统一中国,提供了精良的飞机、大炮。


但从1945到1949年,只花了3年多的时间,共产党就把军力、军备数倍于自己的国民党赶去了台湾。国民党在巨大优势下30年都做不到的国家统一,共产党巨大劣势下几年内就基本完成了,除了因为美国的干涉没能完成统一台湾。


3年多的内战中,两军打了上千场战斗,国民党军队打的胜仗屈指可数。国民党军队给解放军几乎提供了80%的武器弹药和三分之一的兵员,最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变成了400万,而国民党军队只剩下60万。


其实在1948年初,蒋介石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当时,东北战役国民党几十万精良部队连吃败仗。



在上海,城市经济已经陷入勉强运行的困境。学生抗议游行,工厂工人发动罢工,甚至妓女都走上街头示威。


1948年2月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近日军心民心动摇已极,无人无地不表现其失败主义之情绪。”


法币的兑换价值已经暴跌,从1945年8月1500法币兑换1美元,跌落到1948年1月以18万法币才能兑换1美元。对外贸易几乎已经停摆。当时的司徒雷登都已经注意到,民间已意识到国民政府快要撑不下去了。


社会仿佛大洪水将至,人人都想抓住一些东西。而国民党政府、军队的贪污腐败一发不可收拾。1948年1月《远东经济评论》从香港报道,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很多人在1945年仍是国民政府的死忠支持者,但是现在却感觉在中共清廉的集权统治下生活,不会比国民党无能的贪污统治差。



1948年底,蒋介石在年终检讨中写道:各地战败消息雪片飞来,华北和关内岌岌可危。得知开封,郑州之间铁路已断,他的结论是“国家已亡。”


虽然他还坚持“须臾不敢放松”,但自从兵败东北,他已经意识到退守台湾已成定局。

3

“爱国者”与“去蒋化”


蒋介石在大陆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发生重要改变,是从2005年到2009年完成的。尤其是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中,由张国立饰演的蒋介石在对待国共南北分治这一设想时说:“南北朝可以出现在过去,但绝不会出现在今天!谁敢当这个千古的罪人!?这胆量,我没有!”



反分裂,护统一的“爱国者”形象已经十分鲜明。


众所周知,蒋介石在败退台湾后,一直对“台独”持极力反对态度。1955年他曾对中外记者言明:“‘两个中国’的说法,真是荒谬绝伦。……台湾和大陆本属一体,骨肉相关,休戚与共。”


这一底线自然也被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所坚守。但自蒋经国去世后,继任的两位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和陈水扁皆为“台独论”的拥护者。


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期间,不但两岸关系一度陷入冰点,而且台湾社会中的“去中国化”日渐抬头,这些人推动的“文化台独”“渐进台独”让不少台湾年轻人对历史模糊了,也丧失了分辨是非的基本能力。


在“去中国化”太过暴露政治立场的情况下,与“去中国化”相伴生的“去蒋化”,却是那些“台独”分子和“隐性台独”分子热衷推动的。因为在推进“去蒋化”上,他们有所谓的“正义理由”。


在哈佛学者、前美国驻华外交官陶涵撰写的《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一书中这样写道:


他在台湾统治25年间,以经济和社会指标而言,还算成功,替台湾的经济奇迹奠定了基础。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他有几次批准的极端行动,已到可怕的地步。例如1947年,他下令或批准“2·28”事件,以及1949年撤退到台湾后头几年的大规模执刑。


要知道,在“两蒋时代”,鼓吹“台独”是一件大罪。主要推动者不但根本无法在台湾落脚,只能纷纷亡命海外,而且有的在海外都难逃被老蒋的刺客追杀。留下来的,轻则被关进绿岛监狱(陈菊、吕秀莲、施明德等人都曾是这里的阶下囚),重则被暗杀甚至灭门(林宅血案、江南命案等)。



所以,在陈水扁时代民进党执政8年里,不少蒋介石雕像铜像被推倒。2007年,民进党政府把全台湾地区两百多座蒋介石铜像和雕像拆除,大部分的石雕被支持者保住,都移到其慈湖附近一个公园内。蒋家后人担心日后还有其他不敬的动作,同意把两蒋父子的遗体归葬溪口老家。


如今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再次从国民党手中夺走执政权后,“台独”分子借“2·28”事件的名义,再次把目标对准蒋介石的雕像,甚至棺柩。


正如本文开头那一幕,位于台湾桃园慈湖的蒋介石陵寝在今年2月28日发生泼漆事件,有“独派”分子将红漆泼洒在棺柩上,并叫嚣“红漆象征受难者的鲜血”。这是蒋介石灵柩自1975年奉厝以来,首度遭到破坏亵渎。



斗臭蒋介石的目的何在?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说,是因为蒋介石让台湾与大陆有了连结,他们极尽污蔑之能事,也只是为了要彻底斗臭国民党。


绿营在批斗蒋介石的同时,不断地歌颂日本对台的殖民统治,绝口不提日本殖民时期屠杀至少40万台湾民众。绿营以兴建八田与一(日本工程师)纪念馆为感念,以竖立日本鸟居为光荣。


这些刻意撕裂两岸认同、破坏台湾社会和谐的错误历史观,又真能为绿营和“独派”带来什么好处呢?张亚中教授说,他们用仇恨为土壤,以谎言、污蔑等毒素为养分而得到的“成果”,注定会毁了台湾。


往期精彩回顾:


美国对别人挥舞大棒,忘了自己屁股上的疤


当美国成了世界的麻烦制造者


英雄,祖国今天接你回家


日本掉进一个坑,33年仍未回过神来


当世最大汉奸炼成记



用苹果的刀客,请在这儿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