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村8888元一晚的天价别墅,给谁住的?

2018-04-13 李小飞刀 补壹刀

“我这次下乡调研,看到有的中心城市,城郊整村土地被城市工商资本流转,改成两层半的独栋别墅,装修得特别漂亮,一晚上有8888元和6666元两个价位,每栋还配单独的服务员”。


前段时间,一位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刚从郊县调研回来,忧心忡忡地跟刀哥说起他看到的景象。


这位专家说的,就是近几年在一些农村地方兴起的,城市资本到农村圈地占地现象。


他调研的这个案例,是本村一个早年出去创业做“包工头”做到老板的人,前几年返回老家,把整村土地,包括山林、道路一起流转,没有购房的村民全部去镇上租房子住。村里成立民宿公司,村民以房屋入股。


因为中央严禁城里人下乡买别墅,这个老板就换一种办法,跟村民合建,给村民一部分租金,约定10到20年后再返还。


刀哥有点困惑,在农村建这么豪华的别墅,标这么高的价格,会有人去吗,能赚钱?



专家摇摇头,这种天价别墅的营利状况,外界很难了解。


不过他曾调研沿海某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民宿经营、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的省份。因为没有这么多人去消费,该省各地旅游局给每个中小学老师发2000元的乡村旅游券,要求老师每年把券花完,这样推动人们去“旅游”。 


刀哥更困惑了,既然很可能不赚钱,那这些资本图个啥?


专家掰着指头给刀哥讲了一些资本的三种心态。


一是圈地坐等未来土地升值。


好比说,一个城市房地产商有10亿资产,放在银行里有通胀,投其他金融产品有风险,不如拿出一个亿来圈地占地,在没有资产税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笔保本不赔的买卖。


二是套取国家优惠政策。


国家对农业领域有很多的优惠和补偿措施,如果土地规模较大的话,将会是一笔不小的资金。



甚至,有工商资本专门盯着政府补贴,越有补贴的地方,资本下乡越活跃。


三是圈地搞大农业或者二三产业。


诚然,土地流转就是为了规避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低效率,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是好事。


但是,一些工商资本离开农业农村已久,他们只是看准国家重视农业的利好,想跟风投机,炒作一些生态农业、绿色采摘之类的概念赚钱,根本没有长期扎根农业的心思。


但是农业投入是持续的,除了土地流转费用,化肥、人工以及农业设施,每年都要追加,经营跟不上,资金链就会断。


很多房地产商挣快钱习惯了,“挖个水坑能吹成景观湖”。但农业营利周期远远长于房地产。


土地租金高、规模也大。再加上这些资本缺乏种地经验,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抵御能力差,管理水平也不高,农用机械不全,雇佣的工人经常磨洋工。如果从纯粹农业经营的角度,他们与民争利是争不过农民的,农民自己一家一户的生产效率,肯定要比他们要高。


所以,他们要么自己经营一段时间后弄不下去,把再土地转包给农民,自己赚个级差地租,等于资本下乡一圈,什么都没贡献还白拿一笔。


要么跑路,拖欠大量租金,把烂摊子丢给农民和当地政府。



而文章开头提到的所谓8888元一晚的别墅这样,把耕地或者宅基地改成花木基地、农家乐、亲子园、私人会所的,算盘就要精一些。


土地上的所有设施,包括亭台楼阁、沟渠河路,都是资本出一部分,地方政府配套出一部分。说不清楚其中有多少是政府投资、多少是个人投资。


这样,资本就成功撬动国家项目为自己牟利,土地上建成的基础设施,成了私人资本的物业。



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功把耕地转变成建设用地,这是国家严格限制,划了红线的!


刀哥后来查了查媒体报道发现,上面三种至少还都是对“三农”有所图有所求的心态,还有一种更恶劣的,是带着“玩农业”的心理,人家有没有回报无所谓,赶的就是一种时髦,要的就是“玩票”体验。比如一位老板,其退休的父亲爱好摄影,为此专门包了2000亩地种油菜,供父亲采风拍照之用。



这样的资本下乡,对“三农”会有什么样的危害?


伤害可大了。


首先是“非粮化”。


为了多赚钱,不少工商资本下乡后不是种粮食,而是选择一些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比如水产养殖、水果蔬菜、苗木花卉这样的经济作物,挤占种粮面积。


那些经营不下去的田地被资本“甩锅”之后是什么景象?良田撂荒、杂草丛生,大片塑料大棚没建完毕就残破在田野里。



有一条“铁律”是,资本留下的烂摊子,农民是不会担责的,无一例外全都是地方政府扛,只能由政府支付农民的土地租金,给地方财政背上巨大的包袱。


这种烂尾项目也容易激化当地矛盾。 2015年,黑龙江嫩江县黎明合作社和黑龙江象屿农业物产有限公司合作,当年出现亏损。这家企业为追回投资成本,拉走收获的玉米,并拒绝支付农民工资,引起农民强烈不满,农民组成护粮队,阻止企业拉粮,形成对峙局面。当时矛盾一触即发,差点酿成群体性事件。


湖南省农委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湖南发生土地承包经营纠纷20525起,调处20469起,乡村调解18753起,仲裁委受理纠纷1772起,调解1716起,仲裁56起。


其次是“非农化”。


工商资本看中了一个村,又不能直接买农民的宅基地,怎么办呢?


他们可以在一个乡镇找个代理人,通过政策手段把他的户口迁到村子里去,把那几家的地买过来,买完后再把户口迁出来。


对他们来说,这种操作很简单。


这样的辗转腾挪手,正在企图蛀空我们的农村。



开发一般经营性项目,资本实力都是很强的。况且,项目赚不赚钱,资本都绑架了政府,政府为了维持项目,不得不继续投入政策。


专家算了一笔账,他考察的省份去年7个亿“三农”补贴,没有一分直接补给农民,全部补到工商资本手上。


那对农民来说呢?


刀哥觉得,既然有土地闲置,有一份租金可以收,对农民来说,至少有益无害吧。 


专家摆了摆手,农民也要分情况。对进城农民来说,的确是这样。


但对两类农民,伤害比较大。首先是中间农民,他们还摆脱不了农业,打工的收入不够,还要依靠一部份的农业收入。


其次就是那些老年农民。



现在,社会养老保障还不足,家庭保障越来越弱,很大一部份老年农民要依靠自养。他们自己种一两亩地,劳力花费的不多,需要这部分农业收入维持生活。


恰恰是这两部分农民无法进城,必须留在农村,依靠农业。


在农业没有货币化的时候,一点点粮食不是负担,每月能有几百块钱补助他们就很满足。


可一旦他们失去农业,买个菜、买个米都要钱,将这些食品全部折算成货币,需要多大的量?我们需要每月补贴多少数额才能维持他们的生活?


这让刀哥立即想到前段时间看过的一篇文章中分析,黑龙江的养老保险压力之所以比湖南重,并不是因为黑龙江的老龄化程度比湖南高,而是由于黑龙江的城市化与城镇化时间早,有超过500万领取养老金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而据2016年统计,再有1201万60岁以上老人的湖南,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只有390.1万人。广大农村地区数百万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8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


如果这些老人失去农业?细思极恐。


专家点了点头。从长远看,工商资本盲目下乡对国家战略是个很大挑战。中心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纳能力比较强,但经济放缓情况下的中小城市就不好说。资本天然想找地方投资,农民也不会考虑那么长远,而我们必须要考虑,保持目前城乡结构和社会结构当中的弹性问题。



目前我国还处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化率不到60%,数亿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是基本国情。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城市化加速而出现农村相对衰败,是全世界的规律。


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不仅是让城市包容更多人,而且还要建设乡村,让不能进城的农民也过上美好生活。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依然在城市,农村的社会兜底功能不能改变。


农民进城可以,土地转包也可以,即便转包不出去也可以休耕,将来复耕也很容易。我们有必要为农民和农村保留下这样的弹性。


专家滔滔不绝了几个小时后,离去,留下刀哥一个人感慨。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中突出强调的,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成为各大主流媒体做上标题的重要部分。


这证明了从中央到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城市发展依靠农业、农民和农村的贡献,取之于农,用之于城的现象非常普遍。


现在将城市资金灵活运用起来,发挥杠杆作用,反哺农民、农村,是一件好事。


在这其中,必须警惕各种歪曲国家战略,意欲套取政策红利自肥,导致政策在实践中出现偏差的行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向的是亿万农民,依靠的也是亿万农民。让农村农业现代化顺利实现,让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方向。


8888元一晚的别墅,是真心为农民兄弟谋福利吗?


往期精彩回顾:


这样的美国,凭什么领导世界?!


唐床破耍无赖的七种武器


贸易战阵前,“皇协军”带话来了


蒋介石忌日,就冲一件事也该为他上炷香


美国对别人挥舞大棒,忘了自己屁股上的疤


当美国成了世界的麻烦制造者




用苹果的刀客,请在这儿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