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曼城青年的“打砸抢”,摩拜终于扛不住了

补刀客 补壹刀 2018-09-16

执笔/妖刀妹


当初牛哄哄征服英伦,如今灰溜溜拍屁股走人。


去年夏天盛大登陆英国的摩拜单车,5日挥一挥手告别曼彻斯特,不带走一片云彩。


摩拜离开曼彻斯特的理由是“大量单车遭到盗窃和故意损坏”。



上图这种仿佛经历了横穿西藏骑行旅程的摩拜单车,在曼彻斯特并不鲜见。金融时报称,摩拜单车遭大量损坏或被盗,今年夏天每月损坏和失踪率更是达到了10%。


市长很负责任地出来甩锅。据英国媒体报道,曼彻斯特市市长安迪?伯纳姆表示,摩拜单车只能怪自己,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所以摩拜当时进驻英国市场,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呢?


热情与冷水


2017年7月,摩拜单车进驻英国曼彻斯特。曼彻斯特是摩拜单车走出亚洲的第一站,中国互联网新型企业走出亚洲,而且一下子就是老派帝国主义国家,刀妹还记得当时的烈火烹油。



连不少中国网友也觉得摩拜这步棋走对了。毕竟英国人给人感觉就喜欢运动,肯定爱骑车。而且绝逼素质高,肯定不会像咱国内一些刁民一样,上把大锁就把车子给人扛回家了。


前伦敦市长Boris也大力支持自行车出行,甚至在2010年推出了英国最流行的的共享单车:Boris Bikes。



遥想当年,一众稿子用的都是“征服体”“夹道欢迎体”。



还有才华横溢的网友,动情地写下诗句:

1885年,英国怡和洋行将自行车输入上海。

时隔132年后,中国终于将自行车还了回去。


进驻英国的仿佛不仅仅是中国的共享单车,还有一些人的民族自豪感和随之而来的一丢丢带着窃喜的虚荣心。


即便是摩拜单车最开始被报道在曼彻斯特被英国人恶意毁坏,一些人还捂住耳朵,“我不听我不信”,那必须是在英国的中国人干的!



而事实真是啪啪打脸。


期待与现实


要想破坏摩拜单车,并不容易。它使用“无汽车胎”,也没有车链,虽然造价高,但比较“抗造”。摩拜在曼彻斯特推广负责人马丁此前曾放出豪言壮语,摩拜是“不可能被毁坏的”! 


好么,此言一出,曼彻斯特小青年立刻表示:既然能“防破坏”,那必须要挑战破坏一下!


于是,摩拜在曼彻斯特投放没多久,就被一些人用各种各样脑洞打开的方式恶意破坏。


或者拿石头砸之。一伙年轻人反复扔掷石块破坏单车的影片就曾在网上大肆流传。围观群众说,“一群人向单车上扔石头,踢单车,基本上就是想破坏它。”


视频截图


有的被扔进臭水沟里。


刚刚被打捞上来的摩拜“遗体”


很难想象是在臭水沟里被遗弃,还是被肢解扔到河里哪个更可怜。在曼城,至少估计有2000辆自行车身处索尔福德码头和其他各种水道底部。



男人靠得住,自行车也上树。



你见过“卧轨”单车吗?



除了搞破坏,曼彻斯特一些人也酷爱“私藏”摩拜。



有时人们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在曼彻斯特南部梅西河畔,一家四口在幸福地采摘黑梅,多么令人放松的田园景致——直到你发现这一家人全都骑着被占为己有的摩拜单车,车锁被砸坏、车身被重新喷漆。


扩张与收缩


一度承载着“民族力量”的摩拜,如今灰溜溜离开了。


而且离开的也不仅仅是摩拜,同期大幅度进行海外扩张的另一个共享单车企业OFO,如今也在海外市场迅速收缩。从 7 月开始,就有媒体开始曝光 ofo 大幅削减海外市场的运营,其中包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的业务。


同样难逃“沉湖”命运的OFO


英国市场对共享单车是否真的友好?


刀妹觉得,目前来看,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摩拜已经不是第一个在英国铩羽而归的共享单车企业。一些本土企业和互联网巨头谷歌的Gbike都在那里遇到了经营不善的困境。


与中国典型的城市环境不太一样,西方城市的人口密度往往较低,而且分布更分散,用户需要花更长时间找自行车和骑行。而且西方的道路规划、交通监管,都与国内有显著区别。不假思索地大规模海外投放,真的没问题吗?并非每个城市都是骑自行车的天堂。


商业形式主义


说起来,这是一个企业在海外遭遇挫折,其实也反应了中国互联网经济中的一些不健康、急功近利的因素。


一些“走出去”的企业,做一个足够让公众炫目的PPT,拿个红笔在地图上画圈占山头,抢占海外市场,生怕慢一点就失了先机。有人称之为“PPT模式”。


雄心值得鼓励,但必须脚踏实地。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资本涌动表现出来的资本活跃性,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这种活跃性不仅体现在国内投资的激进和资本向互联网企业的疯狂输血,也特别表现于互联网生态背景之下,资本的扩张力量强大到让人震撼。


但如今,摩拜上市无望已被美团收购,OFO资金匮乏,陷入被讨债的境地。过去两年资本疯狂追逐,无法遏制的烧钱冲动似乎已荡然无存。


1.0时代的互联网野蛮竞争生态,在2.0时代已经恢复冷静。面对共享单车堆成的坟场,再回头看看我们依然如故的堵城,刀妹想问一些憋在心里很久的问题。


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经济积极海外布局互底是为了什么?做一个足够让公众炫目的PPT,不断把盘子做大,吸引足够多的使用流量,卖个更好的价钱?是选择被并购,还是实现纳斯达克流血上市?


而反观资本,资本热衷于盲目推动着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四处扩张,它们所画的这个大饼,到底是给社会公众听的,还是讲给华尔街听的,到最后又是谁相信了呢?这种全社会的冲动到底是被资本绑架了,还是社会的真实需求呢?


互联网经济单靠资本狂进的推动力到底能不能成功?以获纳斯达克的挂牌或者被并购到底能不能成为我们的终极目的?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看看美欧日的那些长青型的科技公司,都是掌握着核心技术,拥有独家秘籍的企业。


企业浮躁的“形式主义”终究会被抛弃。而摩拜和OFO的战略收缩,未尝不是一个转型。


互联网经济同样需要核心技术,利用中国人口红利和市场规模进行的资本炒作只能是一种驱动力,无论是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还是为闯荡海外提供更多动力,中国企业都需要用更多条腿走路。


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刀妹在上个月曾经前往东南亚,采访当地移动支付本地钱包的发展情况,对中国一家移动支付巨头在东南亚的海外扩张印象深刻。它们没有自己在那些国家设立子公司,反而是入股当地企业,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授予这些公司,实现很好的本土化结合和高速发展。


这种发展或许更为高质量和轻便,也是当今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的一个新思路。


在资本江湖里一路狂飙的人,该醒一醒了。


(感谢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对本文的支持,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