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壹刀

其他

布林肯今天到韩国,几个细节值得注意!

执笔/秋阳刀自今年八月备受关注的美日韩“戴维营峰会”以来,三国之间最高级别的一次官员访问上演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1月9日在首尔会见了韩国总统尹锡悦以及外长朴振等高官,双方对朝鲜和俄罗斯的军事合作进行了谴责,并表达了进一步强化关系的愿望。此前的两天里,布林肯先去了日本,在出席G7外长会议之余,同日本首相与外务大臣分别进行了会面。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一个多月以来,全世界的目光似乎都投向了中东。连俄乌冲突得到的关注好像都不及以往,更不用说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但是,布林肯这次对日韩的访问无疑告诉了世界,美国还在投入亚太,而美日韩在亚太地区的合作,也仍是不容忽视的动向。01在8日结束了东京G7外长会的行程后,布林肯于当晚抵达韩国。9日,布林肯先是同韩国总统尹锡悦共进了午餐,之后又与韩外长朴振举行了会谈。布林肯同尹锡悦讨论的,主要是涉及到两国关系性质的宏大问题。两人在午餐时进行了一番互表忠心的常规动作。据韩联社报道,尹锡悦向自己的客人表示,韩美已经构建了“全球全面战略同盟关系”,韩国愿同美国保持紧密合作,维护核心价值以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布林肯在回应里确认了美国同韩国加深关系的愿望,同时还做出了一项值得注意的承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在于印太地区,韩国是美国在该地区的核心伙伴。对于美国仍然重视印太的保证无疑是布林肯想要传达的一项重要信息,它回荡在布林肯此次亚洲行的整个过程中。布林肯启程前,将与他一同出席G7会议的美国国务院东亚与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东京这几天的热闹,藏着危险的躁动!

执笔/鸽子叨这两天的东京,有点热闹。热闹之下,又有一些按捺不住的躁动。先是英国防长和外长7日来访,与日本举行“2+2”会谈,这是2017年12月以来双方首次面对面召开2+2”会谈,也是今年1月双方签署《互惠准入协定》(RAA)后的首次。值得注意的是,在双方会后的联合声明中却提到了中国,在表示与中国对话意愿的基础上,却重复起了所谓“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的陈词滥调,还对东海和南海状况表示了“严重关切”。同一天晚上,七国集团(G7)外长会在东京港区饭仓公馆开幕,希望就巴以冲突寻求一致立场,展示G7团结。但是,在这个艰难求团结、连联合声明都差点难产的会上,还是有人把中国也给拉了出来。共同社的报道称,“鉴于中国的动向,会议还就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展开协商。”不过,G7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关于中国的却只有一句话,在表示要与中国坦率接触的同时,强调的是“需要在全球问题和共同关心的领域与中国合作”。由此可见,在关于中国的问题上,并没有达成“一致”。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在访问北京后8日也来到了东京,不仅日本外相上川阳子见了她,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秋叶刚男也同她举行了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在安全保障方面深化日澳及日美澳三国合作。如果再联系上前几天岸田文雄访问东南亚,又是给菲律宾送海岸监视雷达、巡逻船,又是谈《互惠准入协定》,东京最近在军事上的躁动就更明显了。1充当美国的战略附庸、加强与北约的合作,这些“引狼入室”给自己张声势的动作,东京已经是轻车熟路了。现在,从谋求跟更多国家签署《互惠准入协定》,到推动对外军事援助性质的OSA机制落地,再到谋划自卫队海外部署常态化……在加强与域内外国家军事联结上,东京显然更往前走了一步。今年1月份,岸田文雄访问英国时与苏纳克签署了RAA,允许两国军队在对方领土上进行部署,并一同规划和执行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更频繁的联合军事演训与部署行动。当时就有媒体称,此举是要“应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日益扩张”。作为双方RAA签署并生效之后的首次“2+2”会谈,全面推进两国签订的RAA自然是7日双方会谈的重点。据报道,本月英国将有超过150名军人赴日本进行联合军演,这是目前可在日本领土进行双边军演的唯一欧洲国家;双方还确认对英国航母赴太平洋提供协作;强调最晚到2035年实现共同开发下一代战机的目标很重要等等。英日双方显然对双方的合作寄予厚望。英国国防部称,英国和日本各自是对方在欧洲和亚洲最密切的安全事务伙伴。而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9月份在英国演讲时,还将英日在经济和安全方面联系的加强称为“新英日同盟”。而在日前岸田文雄对菲律宾的访问中,日菲双方就启动RAA谈判达成了共识,共同社称这将是日本与东盟成员国签署的第一份RAA。菲律宾国防部长在接受采访时透露,RAA将包括共享机密情报条款,期待基于该协定在明年举行联合演习。他还称,菲律宾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成RAA。此外,日本首次对菲律宾适用OSA机制,向菲律宾提供了四座海岸监视雷达;还向菲律宾追加提供了五艘长97米的大型巡逻船。有媒体分析称,马尼拉和东京为“对抗中国”正在缔结“准联盟”。该分析还表示,东京和马尼拉计划签署的新防务协议是为了面对台海的军事挑战时与美国盟友三方合作的一部分。而对于首个与日本签署RAA的国家澳大利亚,东京自然也没有放松攻略。除了上川阳子和秋叶刚男与黄英贤的会谈之外,最近日媒报道还称,日本谋划将自卫队常态化派遣至澳大利亚。报道称,该计划最早将于2024财年分阶段实施,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战斗机部队将驻扎在澳大利亚的空军基地,部署装备包括F-35、F-15和F-2等战斗机,每次部署时间将持续数月。此举无疑意味着日本将再一次突破集体自卫权适用范围。2对于日本目前密集的军事动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告诉“补壹刀”,这其实还是去年年底日本“安保三文件”出台后,在军事上横向突破战后束缚的一个集中体现。众所周知,因为法律和民意的制约,日本想要突破战后束缚、实现国家正常化,只能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变相地实现:首先是偷换概念侧面突破。去年通过的“安保三文件”里的核心之一就是,打着反击能力的名义去发展实际上是先发制人的能力,用所谓的自卫反击来避疑。其次就是以扩充军费为主的正面突破。日本提出要把防卫开支5年内翻倍,但是这一正面突破面临的阻力是比较大的,涉及到财政、法律、国内民意的三重限制,阻力重重。最后就是全面加强对外军事合作的横向突破。东京通过军事上的对外合作,实现自身军事上借船出海的目的,既不需要付出太多的金钱和武器装备,面对的民意反对也更小一些,同时也可以通过OSA机制激活国内防务产业发展。这不仅让东京的军事走出去看起来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南部战区罕见警告!两个细节值得注意……

执笔/九命刀在南海“搞事”,菲律宾不消停了?据“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30日,菲39号护卫舰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非法闯入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依法跟踪监视、喊话警告、拦阻管制。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指出,菲方行为严重侵犯中方主权,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极易引发误解误判。中方正告菲方立即停止侵权挑衅,切实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战区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南海地区和平稳定。从渔船运输补给船、海警船等公务船只,到10月10日菲方出动的海军炮艇,再到近日侵扰黄岩岛邻近海域的护卫舰……在中方反复多次的警告下,菲律宾的动作不仅没有丝毫回头的意思,反而更大胆了起来。这可能对中菲关系来说意味着什么?1这次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细节。第一,这是近段时间以来,南部战区首次先于中国海警局对中菲海上争端发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处理方式都阐述得冷静、客观。有媒体指出,这份声明是中国军方向菲律宾发出的罕见警告,因为过去收到中国军方警告的主要是在南海挑衅的美军。而面对中方的警告,菲律宾31日的回应则摆出一副“理不直气很壮”的架势。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阿诺在声明中称,一艘菲律宾海军舰艇在马辛洛克浅滩附近海域进行了例行巡逻,但这艘船“没有非法进入中国的主权空间”,也“并未发生偶发事件”。而就在几个小时前,菲律宾军方发言人梅德尔·阿吉拉尔也通过短信回应媒体称,该报道“不属实”,“非法居住者不能阻止合法主人进入自己的房子和后院”。菲律宾似乎铁了心,在黄岩岛上不把文章做大不罢休。第二,则是中方点出姓名的这艘“菲39号护卫舰”。但相比于本月10日执意侵闯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的炮艇,菲律宾这次派出的39号护卫舰体量显然更大,排水量达到了1220吨,在菲海军中也算是一艘“大舰”。有评论称,这意味着菲律宾在南海的骚扰和挑衅不仅进入了常态化,还出现了逐步加码试探的迹象。这艘舰船原来是韩国海军“浦项”级轻型护卫舰“忠州”号,自1987年5月开始服役,于2016年12月在韩国退役。韩国在次年与菲律宾达成协议,将它赠送给菲律宾。自此,它被命名为“孔拉多·雅浦”号(PS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今天,人类的良知被深深刺痛!

执笔/秋阳刀以色列军队扩大对于加沙的地面进攻已经进入了第四天。继前一夜的狂轰滥炸后,以色列军队在30日白天延续了对于加沙的猛烈攻击。炮火袭扰、资源短缺以及被迫撤离等多重危险压在加沙平民的头上,就连医院都不再是提供安全的庇护所。死伤人数没有准确统计,但确定无疑在大幅上升,更让人心痛的是,其中遇难者多数为儿童、妇女与老人。加沙的这一幕深深刺痛着人类的良知。01在“以色列对加沙地带进行猛烈轰炸的又一个夜晚”之后,法新社发回的照片向世界展示出了当地时间30日早上这片土地的样貌:断壁残垣,寥无生气。硝烟并未随着黎明的到来而散去,30日白天,以军由地空两路对加沙发动的袭击有增无减,坦克部队一度逼近加沙城。残忍的战争场景比比皆是。CNN掌握的一段录像显示,以军坦克向行驶在加沙主干道上的民用车辆开了炮。半岛电视台的记者则报道称,以色列正在用白磷对加沙城的平民房屋进行空袭。根据巴勒斯坦卫生部30日发布的信息,自10月7日以来,以色列对加沙的袭击已造成至少8306人死亡,其中包括3457名儿童、2136名妇女和480名老人。福利组织“救助儿童会”的统计显示,本轮巴以冲突以来在加沙被杀害的儿童的数量,高于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美国在巴以冲突中的四宗罪

第二宗罪:火上浇油眼看着黎民遭殃、生灵涂炭,美国不是忙着为和平鼓与呼,而是第一时间批准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在以色列遭袭次日即启运首批援助以色列军备,还火速在东地中海集结两大航母战斗群加强威慑。▲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请睁大眼睛!“黄师”到内地高校指导教学?

执笔/渣渣刀香港“修例风波”前后,有不少失德“黄师”(支持“港独”“黑暴”的教师)被揭肆意煽动仇恨、组织参与“黑暴”行为。香港国安法实施后,他们中的部分中坚分子受到严肃追惩,但仍有一部分“黄师”在“潜伏”。随着香港与内地各项交流的恢复和扩大,高校交流也随着热络起来,这是好事,不过内地高校在推动相关交流同时,也有必要睁大眼睛,对一些在“修例风波”期间有明显违反言行的“黄师”,要有准确识别的能力。01笔者注意到,内地某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一栏,赫然出现了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立峯的名字。这个李立峯是何许人也?就在上个月,他到台湾出席新书发布会,大谈“自由倒退下的香港媒体与新闻专业”,台湾中央社称他是“香港高压政治环境下”,仍“敢于发声的学者”。其顽固程度可见一斑。从过往履历来看,此人可不简单。2016年,香港“旺角暴动”后,李立峯举行“雨伞大学流动民主课堂”演讲。虽然名为“课堂”,但该活动实际为培养“颜色革命”骨干的训练营。“黄师”们在大街上叫嚣“香港已经命入膏肓,早该革命”云云,公开传播“颜色革命”理念、布置煽动颠覆行动。2019年“风波”期间,李立峯又开设“《时代的选择:威权主义下社会运动的生命力》公共讲座。该课程至今仍挂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官方网页上,标签为大学“通识教育”。2019年6月29日,在香港北角保垒街19号地下进行题为《无大台——理解抗争新时代》的沙龙。名为沙龙,实则是在纪念活动。这视频里,李立峯被“港独”内部人士指认为在反修例示威活动中做了很多值得“朋友”们鼓掌的贡献。与他一同被祝贺、感谢的,还有李柱铭、吴霭怡这俩通缉犯。此人还极乐意充当“港独”头目的辩护人。2014年“占中”事件后,他为“占中九子案”担任辩方专家证人。案中被告包括前中大学者陈健民,前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等。“修例”风波期间,“港独”分子唐英杰驾驶插有涉“港独”旗帜的电动车撞向香港警员,后被控以煽动他人分裂国家罪、恐怖活动罪,以及一项危驾交替控罪,在香港高院续审。此案被称为“香港国安法第一案”。李立峯为唐英杰辩护,竟然宣称唐某的“光复香港、时代革命”口号不是宣传“港独”,而是为了“争取自由和公义,让港人团结”。目前,李立峯还在到处宣扬他的所谓“新闻自由”观、“社会运动”观。显然,他的新闻观不是香港爱国者该有的新闻观,是有损国家安全和香港稳定的新闻观。他的“社会运动”观,是把美国的“颜色革命”理论拿到香港来实践的暴乱观。这样的人,能给予内地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什么样的指导?有资格在理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指导委员会任职吗?02除了上述活动以外,李立峯还是香港所谓“维园会”核心成员之一。在一篇相关文章中,李立峯曾抛下了所有伪装,图穷匕见地写道:“港独也好,自决也好,若真的要发展起来,凝聚信众,都需要建立自己的礼仪”。而其根本目的,是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要知道,在美国政府的字典里,“推动民主化”与“颜色革命”是同义词。李立峯这个延续了十几年的活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队友”,他在各个场合反复提到过,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朱顺慈。笔者注意到,此人在内地的学术交流活动比李立峯要多得多。朱顺慈和李立峯在“修例”风波期间,可以说烈度最大的阶段,在香港中文大学为那个争议雕像公开建言和纪念。他们二位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积极分子。同年,朱顺慈曾担任世界民主论坛分论坛主持人。论坛的主办方为欧洲委员会,同时给论坛提供资金支持的是索罗斯的开放社会基金会,其主张之一即“记者无国界”。这个论坛的指向性和针对目标不得不让人怀疑。同年,即2019年12月,香港警察以“洗黑钱”之名逮捕为示威者提供资金支持的众筹平台“612基金”和“星火同盟”,共冻结7000万港元。“612基金”和“星火同盟”的幕后人物之一,曾亲自跑到街头撬地砖阻挡警察的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徐洛文,与朱顺慈关系非同一般。朱顺慈与内地一些高校有长期交流史,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考虑到朱顺慈的言行及其复杂的背景,她的交流轨迹令人担忧。李立峯、朱顺慈们总把学术自由挂在嘴边,问题是学术自由是有边界的,尤其不能越过国家安全的底线。作为高校,面对这样有问题的“黄师”,是否应当把好意识形态安全的关口、是否应当深刻把握国家总体安全观、是否应当注意做好背景调查?毕竟高校所培养的都是祖国的未来。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菲律宾今天侵闯我黄岩岛,选择的时机不一般!今天,这场流血冲突被撕开了更大的口子!济州岛成“新缅北”?韩国电信诈骗的严重程度,或超出你想象!台湾自制潜艇还没下水,就先“上天”了!外媒爆料,美国要跟越南搞个让中俄“不安”的动作这次让乌克兰“惊骇”的,竟然是波兰!
2023年10月21日
其他

菲律宾今天侵闯我黄岩岛,选择的时机不一般!

执笔/秋阳刀又是菲律宾。中国海警局10月10日表示,“菲律宾海军一艘炮艇当日不顾中方一再劝阻和警告,执意侵闯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中国海警船在多次喊话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对菲船采取跟监外逼、航路管制等必要措施予以驱离,现场操作专业规范、正当合法。”菲律宾军方同日回应称,该炮艇在执行海事巡逻,且并未被中方驱离预定航线。值得注意的是,在菲律宾采取如此危险行为的当天,美菲正在南海进行联合军演,而军演的海域离我们的黄岩岛很近,军演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美菲军方在南海的协调与配合,其锋向所指不言而喻。对此,一些西方媒体甚至煞有介事地谈论起菲律宾为夺占黄岩岛做准备。今年以来,菲律宾已经多次在南海对中国进行挑衅,先是仁爱礁,现在到了黄岩岛。菲律宾到底要在这条路上走多远?01过去半个多月以来,菲律宾针对黄岩岛的小动作一直没有中断。9月24日,马尼拉海岸警卫队发言人在社交媒体指责中国海警在黄岩岛海域设置“浮动障碍”,阻止菲律宾人进入该地区捕鱼。据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称,它在9月22日的“例行海上巡逻”期间发现了障碍。25日,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爱德华多·阿诺发布声明,发誓将“将采取一切适当行动”拆除障碍。几个小时后,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宣布已拆除浮动障碍。警卫队还发布视频,展示了拆除作业的过程。如此“图文并茂”的呈现,说明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在媒体支持方面颇下了番功夫。无独有偶,在9月22日那艘发现“障碍”的菲律宾海务船上,也有包括法新社在内的多家媒体。这就让人不免怀疑。大概只有自己费尽心思排了出戏时,才会这样渴望吸引观众。中方对于菲律宾的伎俩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拆穿。中国海警局发言人表示,“9月22日,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公务船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非法进入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滋事挑衅。中国海警依法采取喊话警告、航路管制等必要措施对其有效管控,针对菲船冲闯潟湖临时布放拦阻网具,事后于9月23日主动收回拦阻设施、恢复常态管控,现场操作专业规范、合法合理。菲方所谓拆除中方拦阻网具,完全是捏造事实、自导自演。”但之后几天里,从菲律宾传出的种种声音却愈发理直气壮。26日,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司令透露,马科斯政府上任后制定了再次控制黄岩岛的战略计划。第二天,菲海岸警卫队公开敦促菲渔民继续在黄岩岛附近捕捞。警卫队发言人表示,尽管菲律宾船只无法长时间在该区域航行,但仍将致力于渔民的权利。这相当于在对渔民说:风险自负。而怂恿本国渔民前往争端的第一线,菲律宾政府的做法显然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10月2日,悲剧就发生了。当地时间凌晨,一艘悬挂马绍尔群岛国旗的油轮与一艘停泊在黄岩岛西北85海里处的菲律宾渔船发生意外碰撞,造成渔船沉没,3名菲律宾船员死亡。在该海域正处敏感时期的状况下,这起意外自然得到了格外的关注。只不过,媒体联想到的多是中菲之间的争端,3名不幸遇难者也就仅仅化为了一个数字。关于中国的联想当然也是多余的,就连小马科斯自己也呼吁民众,在紧张局势中“不要猜测”该事件。在这起意外发生的同一天,菲律宾与美国在吕宋岛开始了名为“齐心协力”的联合军演,一同参与的还有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等,为期12天。如果说美菲作为军事同盟,举行双边军事活动并不稀奇,那么其他西方国家的参与,则是近来引人注目的同盟化新动向。演习所在地区距离黄岩岛只有约340公里,而8月底的菲澳联合军演也在面向南海、接近黄岩岛的位置。因此,各路媒体的分析都引向了一个结论:菲律宾剑指黄岩岛。这会成真吗?02最近一段时间里,菲律宾在南海与中国大大小小的争端不断。我们不禁要问,菲律宾到底怎么了?其实,菲律宾眼中涉及南海的国家“核心利益”,不是小马科斯总统上台后才发明出的东西。那么,从杜特尔特时期中菲关于管控南海问题分歧达成多项共识,到小马科斯时期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龃龉不断,就需要从外部因素来加以解释。受历史因素影响,菲律宾外交中一直有着亲美基调。但是亲美未必意味着反中。杜特尔特执政时强调菲中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差异和争议,使该国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维持在一条平衡的轨道上,并未追随美国的“印太战略”。到了小马科斯时期,这种平衡显然遭到了破坏。如《外交政策》杂志评论所说,如今的菲律宾成为了美在亚洲的“新星盟友”。菲律宾甘愿为美国扮演“反华急先锋”,搅动南海局势。相比过去,小马科斯领导下的菲律宾在南海争端中的动作明显更为大胆。闯仁爱礁、拆黄岩岛浮标的行为,都是此前未有过的挑衅方式。尽管如此,一位东南亚研究专家告诉补壹刀,菲律宾对黄岩岛采取更大动作的可能性不大,夺取黄岩岛更是无从谈起。毕竟即使菲律宾真有这样的野心,也需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菲国防能力在东盟之中都处较为落后的位置,自然无力应对一旦黄岩岛事态升级后与中国潜在的冲突。期待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发挥效力?那无疑将是一个赌局,赌的是美国是否认为由菲律宾主动挑起的事端符合援引条约的条件。根本上,赌的是美国是否真的在乎菲律宾这个“盟友”的安全。主张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东盟恐怕也不会支持菲律宾升级挑衅的行为,更何况南海的和平本就是周边这些国家确确实实的期待。所以,这次黄岩岛的争端,大概是菲律宾在南海又一次意在“恶心人”的操作。只不过,最终恶心到的是谁呢?美国绝对乐见南海被这样搅得不安宁、对中国形成掣肘。事实上,美国已经在为菲律宾撑腰了。美国国防部副助理部长福特在9月29日说,菲律宾拆除中国浮动屏障是“捍卫他们自身主权的大胆举动”。中国自然可以继续保持定力,继续推动通过谈判合作化解纠纷。当然,如果对峙升级,中国也绝不会害怕。而对菲律宾来说,这个局面就需要非常小心地应对了。一味的挑衅未必能让菲律宾得到什么实在的利益,但一旦局势失控,最大的输家一定是菲律宾自己。到那时候,在背后不断挑动的美西方国家并不会来分担损失。不知道这个道理菲律宾还要多久才能看清。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今天,这场流血冲突被撕开了更大的口子!济州岛成“新缅北”?韩国电信诈骗的严重程度,或超出你想象!台湾自制潜艇还没下水,就先“上天”了!外媒爆料,美国要跟越南搞个让中俄“不安”的动作这次让乌克兰“惊骇”的,竟然是波兰!外媒今天都在传,德国对华为举起了刀!真实情况很复杂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今天,这场流血冲突被撕开了更大的口子!

执笔/九命刀&秋阳刀被视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新一轮巴以冲突已经进入了第二天。以色列媒体最新报道称,以色列境内至少有600人丧生,2000多人受伤。加沙巴勒斯坦卫生部报告称,以色列袭击已造成至少313人死亡,近2000人受伤。据多家媒体报道,更多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已进入以色列南部城镇马根,正在发生大规模枪战。不久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警告加沙居民“立即离开”,以免以色列军队将加沙地带变成“荒岛”。以色列军方发言人说,“我们将到达每个城镇,直到杀死以色列范围内的所有恐怖分子”。第六次中东战争,要来了吗?01冲突爆发前的10月6日看似平常,但其历史意义却已经为即将在第二天上演的冲突埋下了伏笔。整整50年前的这一天,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联军与以色列之间的“赎罪日战争”打响。50年后,中东地区的矛盾仍未消解。从当地时间10月7日早上6点半开始,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多枚火箭弹。随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宣布对袭击负责,其军事部门负责人宣布对以色列开展“阿克萨洪水”行动,并称已向以色列境内发射至少5000枚火箭弹。顾名思义,哈马斯的此次行动打的是保卫阿克萨清真寺的旗号。其在声明中宣称,以色列“亵渎”阿克萨清真寺,杀害巴勒斯坦平民,因而必须被追责。哈马斯还向整个约旦河西岸发布了参战号召。袭击开始后不久,近年来与哈马斯愈发呈现竞争关系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表示,将与“哈马斯兄弟并肩作战”。一向以拥有高超情报能力闻名的以色列,这次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仅哈马斯清晨发射的炮弹部分躲过了以色列“铁穹”防护系统的拦截,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还通过海陆空三路渗透进入以色列发动袭击,占领了斯德罗特警察局。据以色列军方证实,有以色列士兵及平民被哈马斯俘虏、送往加沙。更有媒体消息称,以色列军方的一名少将也在被俘人员之列。鉴于事态严重,在袭击开始后一小时有余,以色列军队宣布进入戒备状态,开始攻击加沙地带哈马斯目标。随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全国讲话,称以色列正处于战争状态,并对哈马斯发动名为“铁剑”的军事行动。8日,冲突随着新一股势力的参与而进一步升温。黎巴嫩真主党宣布,其军事组织向以色列占领的萨巴阿农场内以军阵地发射了火箭弹和炮弹。而以色列炮兵随后攻击了黎巴嫩境内炮弹来袭区域。在加沙,以色列切断了电力、燃油与物资供应,使得该地区在经历一夜以军轰炸之后,又遭一重打击。内塔尼亚胡8日在社交媒体上说道,以色列正在打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战争”。看起来,冲突恐怕仍将延续。02巴以冲突再起,在世界范围内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以色列的老大哥美国的反应。当地时间7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话,重申了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拜登说,本届政府对以色列安全的支持“坚如磐石,毫不动摇”。美国“毫不含糊地谴责”来自加沙的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的袭击,随时向以色列政府和人民提供一切适当的支持,并且“警告以色列的敌对各方不要在这种情况下谋取利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声明中表示将与以色列伙伴保持密切联系。“恐怖主义无论如何都是没有道理的。我们与以色列政府和人民站在一起,并对在这些袭击中丧生的以色列人表示哀悼。”欧洲方面的回应也基本与美国保持一致,在道义上跟以色列站在一起。法国、德国、英国、波兰、荷兰、拉脱维亚等欧洲国家,都对哈马斯予以谴责。日本外交部也同步发声,谴责哈马斯和巴勒斯坦其他武装团体袭击以色列。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7日也在社交媒体发文,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的
2023年10月8日
其他

济州岛成“新缅北”?韩国电信诈骗的严重程度,或超出你想象!

执笔/九命刀&秋阳刀9月25日,微信公众号“中国驻济州总领事馆”发布领事提醒称,近期,中国驻济州总领事馆接到多名中国公民来电求助,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以高薪为诱饵,招揽国内人员来济非法务工。被骗人员中,有的护照被扣押无法回国,有的被强行索要中介费蒙受经济损失,有的甚至被限制人身自由。打眼一看,这不是经常在缅北出现的剧本吗?但这一次,《孤注一掷》在韩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上演了……01济州总领事馆的提醒发布后,引发了国内互联网的热议,网友们普遍很难将韩国和诈骗、非法务工联系在一起。不少人怀疑,最近位于缅北的佤邦政府公开表态要严打电诈犯罪,存在当地诈骗头目流窜到韩国的可能。不过也有网友指出,非法务工并不是近年来才有的事情,只是此前没发展到限制人身自由的地步。有网友曾亲眼目睹,为了吸引中国人“打黑工”,黑中介甚至会在中国驻韩大使馆或领事馆的对面举着牌子宣传,而牌子上也专门写着中文。而济州岛之所以很容易成为电信诈骗和非法劳务的新窝点,可能与其作为旅游胜地的落地免签政策有关。其实,早在今年年初,社交媒体上就出现了有关“韩国劳务缺失”的帖子,表示可以为有出国打工需求的人提供服务,费用“只高于办理非法跑黑业务一点点”。评论有人对此较为警惕,询问发贴人能不能办劳务签证,发贴人表示可以,但只能办济州岛的。这篇“招工文”会不会是黑工“人贩贴”,我们还不得而知,但从中国驻济州总领馆发布的提醒来看,中招的人很可能不在少数。要知道,这并不是济州岛第一次跟黑工、电信诈骗等挂钩了。2017年,韩国警方就曾抓获过针对中国公民的诈骗团伙,捣毁了一处位于济州的电话诈骗团伙,“抓捕出动120多人,现场惊心动魄犹如电影场景”。据报道,现场抓获了51名犯罪嫌疑人,大部分来自中国台湾。警方称,这一团伙在济州岛设立呼叫中心,面向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实施诈骗。在韩国媒体的报道中,这次国庆假期,济州岛将迎来约2万名中国游客,济州岛与中国之间的直飞航班更是多达88个。这件事不应随时间淡化,值得引起韩国方面的特别重视。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台湾自制潜艇还没下水,就先“上天”了!

执笔/断水刀台湾自制潜艇还没下水,就已经被吹上天了。据报道,台湾首艘自制潜艇将于本周四,也就是9月28日在台船公司高雄厂举行命名暨下水典礼。虽然距下水还有3天的时间,但岛内已经有了不少的预热和吹嘘。比如,台军前“参谋总长”、“国安会”咨委黄曙光声称,台自制潜艇能发挥战力,“拒止解放军突破第一岛链进入太平洋”。同时,黄曙光在话里话外暗示着,有了这艘自制潜艇,更多潜艇不是梦。对于台湾实现“防务自主”,同美日形成“协防”等等,黄曙光也表达了一番畅想。与其说是民进党当局对这艘所谓的自制潜艇寄了不少希望,不如说是吹了不少大话。而这些话,恐怕连台湾民众自己都不信……1据台媒报道,台自造柴电潜艇(又称“自制防御潜艇”,简称IDS)首艘原型艇,预计将在28日举行下水仪式,蔡英文将出席,并于近日核定原型艇的艇名为“海鲲”,舷号则定为“711”。根据台船此前发布的资料,自造潜艇原型舰代号1168,使用X型尾舵、外型采用“雪茄型”设计,舰长约在70米内、宽约8米、高约18米,排水量约2500至3000吨,将装备美制数字化声呐、潜射型Mk
2023年9月26日
被用户删除
军事新闻

台湾自制潜艇还没下水,就先“上天”了!

根据台船此前发布的资料,自造潜艇原型舰代号1168,使用X型尾舵、外型采用“雪茄型”设计,舰长约在70米内、宽约8米、高约18米,排水量约2500至3000吨,将装备美制数字化声呐、潜射型Mk
2023年9月25日
其他

外媒爆料,美国要跟越南搞个让中俄“不安”的动作

执笔/秋阳刀在结束对越武器禁运的近十年后,美国要搞一个大动作。路透社9月23日爆料称,拜登政府正在与越南就一份两国间史上最大规模的武器转让协议进行谈判。尽管距离协议达成还存在诸多变数,但西方媒体已经纷纷开始预测:中国和俄罗斯对此都不会高兴。这个协议真能达成吗?01向路透社提供消息的匿名美国官员如此说道:“我们与越南人拥有一种非常富有成效和很有前途的安全关系,而且我们的确看到他们有兴趣采购一些美国的系统,特别是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监控水域的装备,也许像运输机以及某些其他的平台。”根据协议,美国将向越南提供一批F-16战斗机,并帮助越南制定特殊融资条款以负担购买武器的费用。报道称,协商工作仍处于初期,具体条款尚未确定,也有可能最后落空。事情的发生似乎并非毫无预兆,毕竟美越刚刚在9月10日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如路透社所言,这份武器协议可以帮助进一步“完成”两国的关系升级。但关于这份协议有两点让人放不下心。第一,路透社的报道指出,华盛顿不仅有信心让越南在未来更多购买美国武器,还要让韩国、印度等国的武器更多进入越南。这也就是说,美国不只是在单方面拉拢越南,还要把越南绑进印太地区的亲美小圈子。第二,美国似乎有着“一石二鸟”的野心,让越南同时疏远传统上与之关系紧密的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并不得不倒向华盛顿。路透社、美国之音、法广等美西方媒体在标题里全都提到了中国,认为这个协议会让中国被“惹恼”、感到“不安”。媒体认为,因为中越之间长期以来的南海争端趋于升温,越南正寻求增强其海上防卫力量,而美越之间大型的武器协议无疑将会激怒中国。同时,媒体也在关注这份协议对于俄罗斯的影响,认为它会将俄罗斯排挤出越南。来自俄罗斯的低成本武器填充了越南军火库的约80%,这种紧密联系没有因俄乌冲突的爆发而中断。就在美越确认关系升级前一天的9月9日,《纽约时报》爆出了越南财政部一份关于秘密购买俄罗斯武器的计划。要知道,这实际上违反了美国对俄制裁。在这种情况下,把越南从对俄武器的依赖状态中拉走,对美国无疑是十分重要的。02回顾美越两国武器买卖的历史可以看出,此次的军售协议与双方近十年的发展趋势一致;协议如果达成,将会是两国朝着既有方向迈出的一大步。半个世纪前,美越两国还是中南半岛上兵戎相见的敌人。1975年越战结束后,美国一直维持着对越南的武器出口禁令。直到近40年后,奥巴马政府才在2014年宣布部分解除限制措施,批准了部分海事设备的贸易。中国因素成为了其中的关键。路透社在当年援引匿名官员的话说,这些设备“可能帮助越南对付中国的海上挑战”。2016年5月23日,奥巴马在首次越南访问中宣布全面解除对越南武器禁运。尽管奥巴马解释道,“解除禁令的决定不是基于中国或其他考虑而作出的”,但当时的媒体分析几乎无一例外地将这一举动与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政策联系起来,认为它直指中国。拜登政府今天的计划,处在其前任民主党总统所设定方向的延长线上。但是这中间的发展可谓较为缓慢。尽管禁令已经解除,美越两国在过去近十年中的武器交易却仅限于海岸巡逻艇和教练机。在此期间,越南每年武器进口规模大约20亿美元,从美国采购的武器总价值却不足4亿美元。特朗普与这种局面没有太大关系。事实上,他并无意在对越军售问题上扭转前任政府的路线,在2019年2月访问河内时,他满怀期待地对越南领导人表示:“我很欣赏你们正在考虑我们的很多军事装备”。可以说,自奥巴马以来的三任美国总统都对向越南军售抱有兴趣。但事实是,越南军队近年来每年平均约80%的武器装备采购自俄罗斯。这是一段可以追溯至冷战高峰时期的联系,始于莫斯科在越战期间对越南的支援。在2022年的越南航展上,苏-30MK2战斗机和米式直升机等俄式装备仍构成越南军队的主力。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越南加速了多元化武器来源的进程,但因此受益最多的供应商,是以色列、印度和诸东欧国家。原因很简单,这些国家提供的武器与越南仍然高度依赖的俄式系统兼容。这方面,美国显然占不到优势。另有媒体分析认为,昂贵的价格也打断了不少美国武器的销路。这样看来,美越此次的大型武器协议能否达成,又能否落实,还是颇有悬念的。03补壹刀采访到的一位东南亚问题专家认为,美越双方目前都不缺少促成军售协议达成的动机。对美国而言,越南是其对华印太战略中重要的伙伴,提升越南的防卫能力是美国战略上明确的需求。对越南而言,近年来与中国在南海的岛礁争端要求其实现军事现代化,对华构建非对称防御能力,自然也需要新式武器。但有意愿还远远不够。美国政府时而以意识形态为旗,时而让所谓地缘政治挂帅,但到了该论钱的时候,也决不含糊。如果得不到回报,美国提供武器便无从谈起。所以,消息人士口中美国为越南制定的“特殊融资条款”,其实很重要。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购买美国武器一定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如果不存在某种“优惠”的途径,协议将难以达成。同时,美越两国也都不希望因为这项协议而把对华关系彻底闹僵。专家指出,越南在中美之间长期采取“两头下注”的政策,一方面与美国升级关系,另一方面大谈中越友谊。因此,通过这笔军售而刺激中国的神经,可能会令越南得不偿失。至于美国,专家认为,中美关系近期释放解冻信号,更是有传言称中美元首可能将于今年APEC峰会上会晤,美方大概也不愿意此时刺激中国;明年美国大选则更是为这项协议增添了变数。看起来,这份协议的前景如何还有待观察。但无论怎样,我们应该为协议一旦生效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做好准备。在专家看来,负面影响在于两个方面。首先,东南亚地区新兴国家众多,近年来各国海洋意识逐步增强,扩充海空力量成为趋势。如果越南与美国达成军售协议,只会让南海周边的“逆裁军”发展加剧。近年来南海虽然屡现争端,但形势总体可控。但在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下,失控的风险可能就大了。第二,目前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的协商已进入关键阶段,如果各国更多依赖海空能力建设来维护在南海的既得利益,无疑不利于磋商。不管怎么分析,会受到负面影响冲击的都是越南,而不是美国。所以我们还是要对越南再劝一次:要警惕啊!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这次让乌克兰“惊骇”的,竟然是波兰!外媒今天都在传,德国对华为举起了刀!真实情况很复杂两名德国学者这样说新疆,在西方竟然捅了“马蜂窝”?闹崩了?西方国家今天对印度发起围攻这件事在韩国越闹越大!尹锡悦政府的反应实在奇怪……金正恩正在俄罗斯访问,美国“警告”不下六次!
2023年9月24日
其他

这次让乌克兰“惊骇”的,竟然是波兰!

执笔/秋阳刀&绣花刀9月18日,乌克兰宣布以违规限制农产品进口为由,将波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告上了世贸组织。两天后,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做出回击,表示将不再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这是波兰的单方面“反水”?还是双方的“冤冤相报”?波兰,曾经乌克兰坚定的支持者,这次为何不惜撕破脸?事态发展又将走向何方?01事情的直接导火索是两国间的粮食出口争端。俄乌冲突以来,乌克兰传统上倚仗的海上粮食出口通道遇阻,只得由陆路经欧盟销往世界。在此过程中,大量乌克兰农产品涌入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市场,对当地农产品价格造成冲击,引发农民抗议。为此,欧盟自今年5月起临时禁止乌克兰四种农产品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五国自由交易。该措施9月15日到期后,波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宣布继续禁止乌克兰粮食进口。9月18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尤利娅·斯维里登科表示,乌克兰已向世贸组织针对三国的进口禁令提起诉讼,认为这“违反了其国际义务”。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这场争端带到了联合国大会。他不点名批评一些欧盟国家“假装团结”,但实际上在间接帮助俄罗斯。20日,波兰就此召见乌克兰大使。几小时后,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通过波兰卫星新闻社宣布:“我们不再向乌克兰转让任何武器,因为我们现在正在用最现代化的武器来武装自身”。这番表态令西方哗然。半岛电视台用“惊骇”形容了乌克兰人的反应。德国一名资深议员认为波兰终止军援的决定是“不光彩的”。美国可能尤其担心欧洲不再武装乌克兰,因而“战术性和稀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表态,认为“波兰会继续站在乌克兰身后”。乌克兰惊了,西方懵了,波兰总统出来救场了。他表示,总理莫拉维茨基的话遭到了误解,他认为总理的意思仅仅是波兰不会把目前采购的新武器转移给乌克兰。不少人到这儿已经看迷糊了。总理先发言,总统再出来注解。一个说“不给了”,另一个说“给的,只是不给新买的了”。看起来有逻辑,但是又不够有说服力,怎么看怎么像找补。仔细一琢磨,更迷糊。波兰跟乌克兰,不是好朋友吗,
2023年9月23日
其他

外媒今天都在传,德国对华为举起了刀!真实情况很复杂

执笔/断水刀德国要在5G上对华为下手了?据报道,有“德国政府消息人士”对西方媒体透露,德国正在考虑从2026年开始在其5G网络禁用中国制造商华为和中兴的部件。该消息称,从2026年1月1日开始,中国的零部件将被排除在德国“核心网络”之外,而这项禁令不仅适用于新部件,也适用于已经安装的零部件。此前,德国关于抵制华为技术的讨论已经持续很久了,而在此时放出这个具体的计划消息,到底意味着什么?德国,真的要对华为动手了吗?19月20日,根据法新社看到的一份德国内政部文件草案显示,德国对华为和中兴有“重大的结构性依赖”,“需要紧急采取行动”,因此,德国内政部正计划从2026年1月1日开始,将华为、中兴通讯的关键零组件排除在德国的“核心网络”之外。运营商也应该在2026年10月1日前,将无线电存取网络(RAN)和传输网络中的中国组件比例降至不超过25%。这个“核心网络”指的是由德国电信、沃达丰和西班牙电运营的德国5G网络,因其“就安全政策而言,对德国政府具有高度重要性”。法新社直言,德国此举将面临再次与北京陷入关系紧张的风险。由于此次德国关于去除华为技术的新动向带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听起来也比较具体,欧美媒体纷纷将此报道为“德国政府将强制电信营运商限制使用华为及中兴设备”。但事实上,跟此前相比,德国内部的争议依然音量不减,这让此项草案能否真正实施有了许多不确定性。有德媒就指出,这一项目必须在朔尔茨政府联盟内部获得一致,但目前并非所有部长都同意这一计划。德国内政部发言人也承认,政府目前对电信系统的审核“尚未完成,与参与该决定的其他部门的讨论仍在继续”。也就是说,此事目前还面临反对与质疑,还不能算是就“拍板定案”了。而如今,不仅有政府官员明确声称此举恐会影响德国本就缓慢的数字化进展,相关德国企业也纷纷表达异议。比如作为德国的“核心网络”运营商之一的德国电信20日回应称,政府要求在2026年前停用华为设备“并不现实”,并质疑政府是否需要采取这样可能导致用户服务质量大幅下降的行动。事实上,关于德国是否要5G上“去中国化”的争议今年以来就愈演愈烈,而这也不是德国电信等企业第一次站出来明确表达反对了。2自从特朗普时期呼吁抵制华为技术以来,美国一直试图向其欧洲盟国施压跟随美国一起抵制华为。但与许多欧盟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要求削减中国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压力下,德国最初一直在避免对华为
2023年9月21日
其他

两名德国学者这样说新疆,在西方竟然捅了“马蜂窝”?

执笔/秋阳刀&九命刀近日,两位德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在瑞士《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中国新疆地区形势已回归正常化。然而,就是这么一句大实话,在倡导观点“多样性”的欧洲,却“在中国问题专家中引起震惊和质疑”,甚至引来猛烈批评。这样的事情在西方已不是第一次上演。我们不禁要问,当西方谈论中国新疆时,到底在谈什么?19月11日,瑞士《新苏黎世报》刊登了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资深教授托马斯·海贝勒(Thomas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闹崩了?西方国家今天对印度发起围攻

执笔/断水刀加拿大和印度,闹崩了。18日,加拿大表示,其掌握的可靠信息表明,印度政府特工与6月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谋杀一名锡克教分离主义领导人有关,并表示已驱逐一名印度高级情报官员。就在数小时后,印度外交部也表示,已勒令一名加拿大高级外交官离开印度。19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又表示,加拿大虽然指控印度与谋杀案有关,但“并不是想激怒印度”,只是“希望新德里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结合一段时间以来印度对加拿大纵容锡克教分离主义活动的频频不满,加拿大态度的转变就变得有意思了。如果说前一日两起驱逐事件的发生,是让最近紧张的加印关系雪上加霜。那特鲁多19日的这个最新表态,又呈现出一种软化的态度。加拿大在这件事上跟印度杠了那么久,如今忽然变了口风,这其中或许有对印度“硬碰硬”的忌惮,但更和加拿大自身的外交心态紧密相关……1据报道,加拿大外长乔利当地时间9月18日宣布,加拿大已经将一名“印度重要外交官”驱逐,并表示希望印度政府与加方充分合作,最终查清有关在加拿大的锡克教领袖尼贾尔死亡事件的真相。据称,被驱逐的这名印度外交官是印度情报机构驻加拿大的负责人。事件起因是,加拿大锡克教领袖尼贾尔6月18日在温哥华郊区萨里被枪杀了。据加方此前的调查,印度方面被怀疑与该宗教领袖的死亡事件有关。尼贾尔是锡克教独立运动的主要支持者,这些锡克教分离主义者的诉求是脱离印度独立,建立专门的锡克族国家“卡利斯坦”,因此是印度政府长期以来的“心头刺”。作为推动建立锡克教国家“卡利斯坦”的主要人士,尼贾尔生前因涉嫌恐怖主义和共谋谋杀被印度当局通缉。印度指控他“枪杀了一名印度教徒”,但遭到尼贾尔和他的支持者们的否认。尼贾尔死后,锡克教分离主义者爆发抗议活动,声称印度政府是杀戮的幕后黑手。而在9月18日,也就是尼贾尔被枪杀后的三个月,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星期一在议会反对派的紧急会议上宣布,政府有“可信的指控”,称印度特工与6月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流亡锡克教领袖尼贾尔的遇害案件有关。会议中特鲁多称,“任何外国政府涉入在加拿大领土谋杀加国公民,都是对我国主权不可接受的侵犯行径。”并表示,加拿大政府将向印度施压,“以最强烈的措辞”呼吁印度政府合作调查此枪杀事件。随后,就发生了两国针锋相对互相驱逐高级情报官员和外交官的事。印度方面发布声明称,印度方面的决定反映了“对加拿大外交官干涉我们内部事务以及参与反印度活动的日益担忧”。19日,加拿大的盟友们也纷纷跳出来对加拿大的指控表示支持,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发言人或对加拿大的“指控”表示“严重关切”,或强调在此事调查上与加拿大的“密切联系”。2近年来,在西方的支持下,“锡独”作为印度分裂势力,在印度国内外都没少搞事。不仅在海外大张旗鼓办“印度大使馆”,还在印度国内搞各种分裂运动。比如去年,锡克教徒曾两次在加拿大举行“独立公投”,今年还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搞了一场。上半年,甚至包围了印度驻伦敦公署,还把印度国旗给扒下去了。加拿大是锡克教徒在印度旁遮普邦以外人数最多的国家,锡克教分离主义分子也在加拿大非常活跃,多次发起抗议活动要求印度政府调整少数族群政策。除了举行“公投”外,今年3月,他们在印度驻加拿大使馆外举行抗议活动,并袭击了在场的印度裔记者。此外,分离主义分子还多次袭击加拿大的印度教寺庙,并在墙上涂上反印度的标语。印度对活跃在加拿大的“锡独”尼贾尔的指控,就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但长期以来,加拿大、英国这些国家对锡克教分离主义活动不仅纵容,还发表过支持言论,比如加拿大就曾公然宣称“公投”是“公平合法”的。这无异于是反复在印度的“雷区上蹦迪”。因此,印度早就对渥太华处理右翼锡克教分裂分子的方式不满,没少指责特鲁多政府坐视锡克民族主义者的活动。但对于印度的不满和抗议,加拿大的态度显然是视若无睹,甚至反而强调让印度不要干涉加拿大的“内政”。如此就不难理解印度最近对加拿大的怨气了。其实就在互相驱逐高官之前,印度和加拿大就已经你来我往暗中“交火”了一段时间。特鲁多本月出席在新德里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这件事在韩国越闹越大!尹锡悦政府的反应实在奇怪……

执笔/九命刀&秋阳刀据韩联社报道,韩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18日因健康状况恶化而被紧急送医救治,当天已是他向尹锡悦政府绝食抗议的第19天。8月24日,日本政府开始将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韩国与日本仅一海之隔,韩总统尹锡悦却无动于衷,甚至还在8月28日与总理韩德洙一起吃上了海鲜。作为韩最大在野党党首的李在明没有选择沉默。018月23日,李在明先是率领自己的政党举行烛光集会,要求日本政府撤回核污水排海计划,同时强烈谴责韩国政府的消极应对。两天后,他谴责日本成为了“环境战犯”,称尹锡悦政权则是日本的“共同主犯”。8月31日,李在明在韩国会大楼前正式宣布开始无限期绝食抗议。他解释道,自己要与“无能的暴政”做全民抗争,与国民一道守护民主。除了反对尹锡悦政府对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态度外,李在明主张的抗议事项还包含尹锡悦政府经济措施不当、威胁新闻自由、对梨泰院踩踏意外没有深入究责等。李在明坚持着自己的决定。绝食的第9天,李在明在示威帐篷中主持召开了共同民主党最高委员会议,要求韩国内阁集体辞职。据报道,现场部分支持者在看到消瘦的李在明后流下了眼泪。当绝食进行到第11天时,李在明已虚弱到无法站立。不过他的心情仍然不错,还向前来探望的党内同僚笑称“昨天梦到了烤肉”。但人的身体终究有个极限。9月14日,共同民主党议员已开始恳请李在明结束绝食。17日,更是有多位党内元老劝说李在明前往医院。同时,韩国舆论中也出现了批评的声音,指出绝食行动只会将政治推向极端。尽管如此,直到被送往医院前,李在明都未曾妥协。反观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方面,
2023年9月18日
其他

金正恩正在俄罗斯访问,美国“警告”不下六次!

执笔/鸽子叨&叨叨姐金正恩正在访问俄罗斯。对此,最紧张的,恐怕当属韩国。韩国媒体密切关注着这位朝鲜领导人的一言一行,并作出自己的猜测。比如“朝鲜放弃过去30年的对美改善关系努力,要开始对俄关系新时代?”甚至有不少韩国媒体把“新冷战”放到了相关评述的标题上,“朝鲜半岛成为新冷战的角逐场了吗”“新冷战时代即将来临”……这时候,就扯上了中国。在韩联社关于半岛“新冷战”的制图中,明确把中俄朝放在了一起。美国方面甚至传出所谓“轴心说”的论调。又在憋什么坏水?就在15日,一名日本政府高官表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愿意“不设任何先决条件地”会见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日方的诚意有多少,不好说,但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紧跟美国政府步伐的东京做此表态,恰恰说明,所谓“轴心说”纯属这些极少数人的无稽之谈。1“俄朝必将为双边军事合作付出代价。”韩联社15日下午最新的报道称,在当天美韩延伸威慑战略磋商(EDSCG)第四次会议之后的记者会上,美韩对俄朝作出了上述“强烈警告”。据报道,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副部长)张虎镇还称,俄朝军事合作严重违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韩美将紧密共享情报,让其为军事合作付出相应代价。而在一天之前,美日韩三方也对此发表“警告”。韩国总统办公室14日发布的新闻稿称,韩国国家安保室室长赵太庸、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秋叶刚男当天通电话。三方一致警告,朝俄应履行安理会相关决议和各类国际制裁措施规定的禁止武器贸易和军事合作义务,“否则定将付出相应代价”。俄朝领导人会晤后,美日韩、美韩接连进行“警告”,措辞和对抗色彩愈益强烈,无疑在东北亚上空的紧张气氛上又放了把火。实际上,对于金正恩此次访问俄罗斯,美国及其盟友的神经已经紧张很久了,算上这两次,美国光“警告”就进行过不下6次。早在8月30日,媒体传出金正恩将访问俄罗斯的消息时,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就对所谓“朝鲜和俄罗斯的军备谈判正在积极推进”感到担忧,警告朝鲜不要给俄罗斯提供武器。随着俄朝领导人会晤日期的临近,美方的警告也一步步“进阶”。9月5日,沙利文在白宫宣称,朝鲜若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必将为此“付出代价”。本周一,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又进一步宣称,朝鲜向俄罗斯转移武器将违反多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美国将毫不犹豫地对朝鲜祭出更多制裁。对此,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直接回应称,如果有必要,俄方准备就美国的制裁与“我们的朝鲜同志”进行讨论。此外,他还表示,在处理邻国关系包括俄罗斯和朝鲜的关系时,重要的是两国之间的利益,而不是“来自华盛顿的警告”。不过,对于所谓的“强烈警告”能起什么作用,美媒和相关专家也已经给华盛顿提供了答案。华盛顿的智库史汀生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珍妮·汤直言,
2023年9月16日
其他

日韩大变动,台绿营乐了?

执笔/鸽子叨岸田文雄内阁大换血,尹锡悦提名三位新阁员,日韩政坛在13日这一天同步迎来大动作。日本防卫大臣、外务大臣双双换人,真是“亲中派”下“亲台派”上?强硬派韩国防长候选人屡屡对华出言不逊,上台后又会如何?日韩这一轮人事变动,又将给中日、中韩关系带来哪些不确定性?1率先曝出来的是岸田文雄的内阁改组名单。这份由岸田文雄敲定、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公布的内阁成员名单可谓是“大换血”。岸田内阁中原来的19名成员,只有6人留任,其余13名全部被替换,其中又有11名是首次入阁。其中,备受关注的是,防卫大臣和外务大臣双双换人,上川阳子取代林芳正成为新任外务大臣,而木原稔取代滨田靖一成为防卫大臣。5次入阁的上川阳子可以算得上是日本政坛资深人物,与岸田文雄和林芳正同属岸田派(宏池会)资深成员。不过,她在日本更为民众熟知的是多次出任法务大臣的背景,先后在安倍内阁和菅义伟内阁中担任多届法务大臣,在任内修改债权规定和民法、刑事司法改革等业绩受到好评,而外交方面的履历或者经验几乎没有。新任防务大臣木原稔则隶属于自民党内的第三大派系茂木派。他在安倍内阁和菅义伟内阁中,作为首相顾问参与了针对新冠病毒的边境管控措施,并致力于促进国防装备的出口,目前担任众议院国土交通旅游委员会委员长。而他作为日本所谓的跨党派友台议员团体“日华议员恳谈会”事务局长多次窜访台湾。对于这一变动,有岛内绿媒将其解读为“亲中派(林芳正)”下与“亲台派(木原稔)”上,不得不说这显然有点过于按照绿媒的臆想解读了。实际上,在日本法政大学现代政治分析专业教授白鸟浩看来,外务大臣的变动或许是为了遏制林芳正,因为林很可能成为岸田派(宏池会)内岸田文雄最大的竞争对手。而木原稔的任命更多是为了保留支持自民党的保守派基础。在他看来,日本的外交和国防政策可能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此外,还有分析人士认为,世界各国外交的主流是首脑外交,即使更换外务大臣和防卫大臣,也不会对日本的外交政策产生任何变化和影响。除了上述两个职位的变动之外,前厚劳副大臣武见敬三担任厚生劳动相,前总务副大臣铃木淳司担任总务相,众议员小泉龙司出任法相,前法务副大臣盛山正仁担任文部科学相,前财务副大臣宫下一郎为农相,环境相为前外务副大臣伊藤信太郎,复兴相为前厚劳副大臣土屋品子,国家公安委员长为前经产副大臣松村祥史,内阁府政务官自见英子出任地方创生担当相,前总务相新藤义孝被起用为经济再生担当相,前国土交通政务官加藤鲇子担任儿童政策担当相。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财务大臣铃木俊一、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数字大臣河野太郎以及来自公明党的国土交通大臣齐藤铁夫等6名内阁成员继续留任。按照组阁流程,在皇宫举行内阁成员认证仪式后,新内阁将于当晚正式成立。法新社称,这次改组从阁员所属自民党内派阀来看,可以看出岸田着眼派阀平衡的考量。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次改组可能是岸田在明年自民党总裁选举前提振人气的“最后一次机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也告诉“补壹刀”,岸田此次内阁改组很明显是想以此来提振一下支持率。过去一年岸田内阁成员丑闻频出,岸田的支持率也几次跌破30%的危险红线,此次内阁职位的分配体现了笼络党内人心、党派利益平衡的特点。2相比于岸田政府此次酝酿已久、并且有意为明年大选铺路的内阁改组而言,尹锡悦政府此次改组则显得更为临时、小范围。根据韩国总统府秘书室13日发布内阁改组方案,尹锡悦提名国民力量党国会议员申源湜为新任国防部长官候选人、总统文化体育特别助理柳仁村为文体部长官、前国民力量紧急对策委员金杏为女性部长官。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国防部长候选人申源湜。在这个提名公布的前一天,韩联社援引韩国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现任韩国国防部长李钟燮似乎有意辞职。最近一段时间,李钟燮正因为韩国海军陆战队防汛士兵殉职案调查作出不当指示、决定撤除陆军军校内抗日独立运动志士洪范图将军胸像等事件,遭到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弹劾压力。自从李钟燮传出辞职意向后,申源湜就一直是国防部长的热门人选。申源湜现在是执政党国民力量党的国会议员,韩国退役三星陆军上将,曾经在军队服役三十五年,也被评价为韩国国防政策规划、战略专家,曾在李明博政府时期担任国防部国防政策室政策企划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詹德斌告诉“补壹刀”,申源湜早在尹锡悦竞选时期,他就是尹在军事国防方面主要的智囊之一。也有传闻称,尹锡悦此前就有意让他接任国防部长,因为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确实是得到认可的。在宣布提名时,总统办公厅主任金大基表示,申源湜被提名为候选人的原因是,“他服役期间在国防政策和行动方面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并补充道,“我们认为他是扎实建设我们国家安全能力并完成国防改革4.0的最佳人选”。而申本人在获得提名后也回应称,“包括内部安全环境在内的各种挑战很严峻”,“将竭尽全力让军人有军人样,军队有军队样”。不过对于这次的提名,韩国政界也并非没有担忧。一些人表示,考虑到申源湜自入伍以来一直主张对朝鲜加强威慑的历史,未来与朝鲜的关系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对此只能期望申本人能有自己的平衡感。他除了支持军队加强对朝鲜的威慑之外,也支持尹锡悦政府深化与美国的安全合作关系。因此,外界预测他接任国防部长后会继续加强韩美日安全合作。詹德斌也认为,申源湜上台后毫无疑问会继续推进戴维营峰会确定的美日韩三方军事合作,特别是韩日之间的一些军事合作。另外,他还很强调联合国军的作用,可能也会强化联合国军在未来韩国防卫过程当中的角色恢复。3总体而言,这次日韩内阁的改组,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日本的防卫大臣、外务大臣和韩国的国防部长这三个职位。尤其是日本防卫大臣木原稔和韩国的国防部长申源湜,这两个人的任命或将给中日关系、中韩关系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先说岸田文雄敲定的日本防卫大臣木原稔。前几天,可能由他接任防卫大臣的消息一传出,就已经被台湾岛内绿媒冠以“亲台派”的标题宣传过一波了。今天内阁改组名单敲定以后,台湾民进党所谓“立委”赵天麟马上跳出来,在脸书上发文称,“诚挚恭喜最亲台的木原稔就任防卫大臣”。他还说,自己今年1月份受日本台湾交流协会邀请前往东京访问时,与木原稔有过两次深入对谈的机会,谈的最多的就是所谓“台海和平对台日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美日安保框架如何维持台海及印太地区的和平稳定”,“相信在木原稔的努力下,会有更进一步的成果”。木原稔本人确实也算得上是日台勾连的关键推动人物之一。绿媒“自由时报”称,木原稔是自民党内极具代表性的所谓“亲台派”大将,作为日本所谓的跨党派友台议员团体“日华议员恳谈会”的事务局长,包括台湾凤梨等农产品销日等都是他力挺的,还和该会的会长多次窜台。在日本前首相安倍的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言论被中方批评后,他还诡辩称,安倍陈述的是一件事实,不应该受到批评。渲染台海紧张气氛的“撤离在台的日本公民”计划,也是出自他之手。更值得警惕的是,在7月中旬由日本民间智库“日本战略研究论坛”(JFSS)主办的日美台兵棋推演中,他扮演防卫大臣一角,提议日本使用“反击能力”对抗中国,军事冒险色彩非常浓厚。其次是尹锡悦提名的国防部长申源湜。不少中国人对申源湜这个名字有印象,还是在今年6月份韩方就我驻韩大使提出无理指责的时候。当时,我驻韩国大使邢海明与韩国在野的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会晤,就是申源湜跳出来对此表示“激愤”,他还表示韩国政府应积极考虑采取将邢海明列为“不受欢迎的人”(persona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这件事在英国越闹越大,有三个诡异之处!

执笔/九命刀&秋阳刀最近,英国忽然刮起了一阵关注“中国间谍活动”的怪风。这个话题本身不算新鲜,过去中英之间也经历过类似的风波,但这次从时间上来看,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疑点。一是美国媒体近段时间刚好在接二连三地炒作“中国间谍”,比如《华尔街日报》独家发布的所谓“中国在古巴建间谍基地”“中国公民擅闯美军基地事件多达100起”等;二则是英国外交大臣前脚访华归来,后脚英国国内就突然爆出近6个月前的“间谍案”。放在一起看,巧合得让人感到诡异,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有其他势力在推波助澜。中英关系在这一微妙节点,又将何去何从?01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0日发布独家爆料称,英国警方今年3月逮捕了两名涉嫌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英国男子,其中一人为英国下议院研究人员,与英国保安国务大臣汤姆•图根达特(Tom
2023年9月12日
其他

他,想做日本“太上皇”?

执笔/鸽子叨拉姆·伊曼纽尔,美国第31任驻日大使,AKA首任美国驻日反华大使。一个美国政治的“老油条”,在国内深陷争议和丑闻,却在东京摇身一变,通过一系列挑衅性的反华言论,又成了美国媒体上的“明星大使”。而野心与演技双双狂飙的他,不仅想当日本的“太上皇”,还幻想着当美日韩峰会的“峰长”。可以说,伊曼纽尔在东京的表现,为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美国外交虚伪、胁迫、“中国病”的样貌。1这几天,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又耐不住寂寞,拿中国问题来博眼球了。不过这一次显然有点翻车了。连彭博社都说,伊曼纽尔的言论违背了美国外交官一贯的做法。报道还称,通常来说,美国外交人员会避免卷入有关其他国家内政的揣测。但是,以“不那么像外交官”为自己特色的伊曼纽尔,估计对这个批评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毕竟,在他担任美国驻日大使之后,最主要的工作方向就是反华,并且把此作为他在美国国内赢得曝光度,甚至有朝一日重返华盛顿权力核心的资本。很多人见证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在反华上影帝般的演技,是这次日本排放核污染水之后。在日本国内及周边国家的一片抗议声中,是他率先站出来,对日本的决定进行了一通称赞,表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是走在“正确道路上”。而说罢,他还在8月底去了一趟福岛,和岸田文雄以及尹锡悦遥相呼应进行了一场海鲜“吃播秀”。如果就到这,那他恐怕也就是一个卖力的美国驻日核污染水排放宣传大使,距离演技派还有一定的差距。奇就奇在,他表演完后直接对着媒体向中国开炮了。他向媒体表示,如果中国对日本水产品的禁令在世贸组织(WTO)演变成争端,他期望美国能支持日本。他替日本抱怨说,自从核污染水排海以来,“针对日本的经济胁迫、骚扰电话以及在日本国内外散布虚假信息都是中国的惯用伎俩,这都是政治手段”。这还不够,他还反手指责说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的核污水比中国核电站“倾倒”的水更安全,甚至又把老套的所谓中国过度捕捞问题也拉出来说了说。可谓是,实打实地上演了一出“颠倒黑白”的大戏。而“颠倒黑白”这种在常人看来会觉得非常尬的事情,在伊曼纽尔那里却很丝滑。今年3月份,伊曼纽尔在《日本经济新闻》撰文,妄称中国正以国际贸易为武器,迫使其他国家接受自己的政治立场。他说,现在的(对华)应对措施还是不充分的,缺乏统一的计划,必须有人带头应对这一“经济胁迫”。随后,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投稿《日本经济新闻》对此加以驳斥,直接点名搞经济胁迫的正是美国自己。吴大使还向美国提出三个问题:第一,美国何时停止践踏世贸规则?第二,美国何时停止破坏自由贸易?第三,美国何时停止挥舞“制裁大棒”?不仅如此,伊曼纽尔在造谣“中国经济胁迫”上还搞了一套叙事,诬称从
2023年9月12日
其他

刚刚,美越关系“连升两级”……

执笔/九命刀&秋阳刀在结束了G20之旅后,9月10日下午,美国总统拜登乘飞机抵达越南首都河内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伴随着拜登这次访问行程的除了飞机的轰鸣声,还有美国媒体近段时间对美越关系“连越两级”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解读的持续炒作。美国政府一名高级官员在拜登抵达河内之前表示,“这标志着美国和越南之间进入了根本性重新定位的新时期。”但美国所期望的“新时期”,是越南想要的吗?01美国总统拜登与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于10日晚进行会谈,随后,越南正式确认将把与美国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拜登和阮富仲在公开会谈上的发言存在微妙的“温差”。拜登称美越两国在“关键时刻”是“关键伙伴”,“将开启一个更大合作的时代”,并表示“我这么说并不是为了礼貌,我这么说是发自内心的”。把这两个“关键”跟拜登所说的“两国有机会在未来几十年塑造印太地区”放在一起看,确实显得意味深长。至少在措辞上,“越南”的标签被贴在美国外交地图中的重点位置上。而越共总书记阮富仲的语气中表现出的情绪则没有拜登那么“高涨”,只是称同意两国领导人的会晤为扩大双边关系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第二个让人玩味的,是越南在宣布升级关系的官方新闻稿中的表述。根据《纽约时报》的说法,在越南发布的新闻稿中,越南表示希望美国继续确保“航行和飞越自由”以及南海问题相关国家的合法利益,但也同时呼吁华盛顿“不要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不要采取违反国际法的行动,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并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美国媒体希望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倒向美国“怀抱”,但越南还是使用了谨慎的措辞,并传达出希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信号,这似乎令美国媒体有些失望。至于接下来可能被搬上美越领导人桌面的议题,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乔恩·费纳在与拜登赴越南的飞机上也透露了一些,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是关于美越安全层面的合作。根据费纳的说法,虽然现阶段双方没有要宣布的武器交易,但美国很可能在此次访问中向越南提供“帮助”,使其摆脱“俄罗斯军事供应的束缚”。第二,是对于越南在高科技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位置。据美媒报道,预计美越两国将在半导体领域宣布新的合作,这为“两国外交升级增添了具体的可交付成果”,但所谓的扶持力度会有多大还未可知。同时,美越领导人预计也将重点讨论加强关键矿物供应链,尤其是稀土,且有可能在这次访问中达成一些协议,但同样,这方面也没什么具体消息透露出来。无论是南海问题、安全合作,还是所谓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方向,其中暗含的地缘政治意味显然是浓厚的。“醉翁之意”究竟在哪,已经很清楚了。但越南会全盘接受吗?02拜登访问越南的消息已经在美国媒体上炒作了很久。从美联社、彭博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到《纽约时报》、《国会山报》,美国主流媒体对这次访问献上了“热情的展望”。在美媒的描绘中,美越两国关系升级似乎是一桩“两全其美”的合作,双方都有求于彼此。关于美国对越南抱有的“司马昭之心”,美媒并不遮掩。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0日文章中的一则小标题说得很清楚:越南对美国在经济和战略上都很重要。文章指出,在“美中贸易战导致一些美国公司搬迁部分制造业务”的背景下,越南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ABC新闻的文章标题更是直言,“美国CEO们寻找中国工厂替代品之际,拜登在越南找到了新朋友”。在战略上,NBC引用分析人士的话说,美国将越南视为对抗中国崛起的重要合作伙伴,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特朗普时期的美国总统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hew
2023年9月10日
其他

特鲁多对中国放“狠话”另有真相!他三次拒答的问题更敏感

执笔/断水刀特鲁多又放狠话?据报道,当地时间9月7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新加坡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由于“中方强硬的外交政策”,加拿大与中国没有“和解”的空间。同一天,加拿大宣布对中俄等外国干预选举的指控展开公开调查,给加拿大政客今年以来一直热炒的所谓“外国干预选举”增加了新的戏码。特鲁多这种强硬表态并不少见,可以说是一段时间以来在对华战略上一贯的做法了。但结合最近其盟友的表现,加拿大如今的“自圆其说”却颇有点坐不住了的意思……1从彭博社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出,7日对特鲁多的采访持续了四十分钟,这其中特鲁多谈及了印太、中国、安全、住房等问题,而关于中国或直接或间接的问题总共占了将近视频一半的时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对华战略在加拿大总体政策中的重要性。特鲁多正在对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印度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在短暂谈及特鲁多此次东南亚之行以及和印太的关系后,主持人直接问了特鲁多一个简短的问题,“如何描述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特鲁多先是用了“寒意”一词,理由是当时加拿大应美国引渡请求逮捕了华为高管孟晚舟,促使中国“出于政治原因任意拘留两名加拿大人”,因而给两国关系带来了“真正的寒意”。随后,特鲁多又话锋一转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没有任何国家能忽视它的存在,加拿大必须在某些领域与中国接触,比如气候变化问题,并以去年的COP15为例,作为中加“共同努力”的典范。特鲁多的答案两面都有,而主持人显然想要一个更清楚直接的答案,因此跟进问道,会将中加关系定性为“改善,稳定,还是恶化”?特鲁多选择了“稳定”这个词,称“有改善的空间”,但再次以拘留两名加拿大人为例,又提及“外国干预选举”,称“也没有变得更好”。这两个理由也是一段时间以来加拿大一直用以限制和中国关系的理由,因此,主持人继续问特鲁多,有了这两件事情带来的“寒意”在,“加拿大和中国是否有和解的空间?”特鲁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在当前这个特定时刻没有”,并且称,“中国在过去几年里做出的决定增加了两国交往的难度——不仅是对加拿大,对其他国家也是如此。”特鲁多这番话听起来比较刺耳,也正是这个表态,让不少美西方媒体将“特鲁多表示与中国没有政治和解的空间”作为此次报道的题目。除此之外,特鲁多和彭博社的这次采访内容还涉及中加经贸关系、加拿大在安全问题上的对华看法等问题,特鲁多也承认加拿大在安全上会配合美国的对华战略,称这正是“加拿大会加入穿越台湾海峡的海军”的原因。2从整个采访视频可以看出,特鲁多对于当前阶段中加关系的表述可以说是较为强硬的,虽然和此前一段时间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却是在其“印太战略”背景下走向对华越来越消极的方向。有加拿大问题专家告诉“补壹刀”,除了想要推进“印太战略”,如今加拿大整体对华战略已经与美国捆绑,加拿大国内普遍对于“调查中国干预选举”的舆论压力也较大,再加上马上迎来大选,这种情况下,特鲁多对华关系的表述更不会有什么空间。所以特鲁多这次又发表了很“冲”的言论,一方面是要维持自己执政党在国内的立场,另一方面也是要对美国等盟友展示强硬的对华姿态,否则就会很可能像之前一样因“软弱”而被联盟所排斥。特鲁多迫于国内外压力而展示对华强硬姿态,这并不奇怪。比如在彭博社采访的同一天,加拿大公共安全、民主机制和内政部长勒布朗宣布任命魁北克上诉法院法官霍格将领导对“外国干涉”加拿大2019年和2021年选举的公开调查,涉及中国、俄罗斯、伊朗和印度等。讽刺的是,对于所谓“外国干预选举”的炒作,加拿大曾一度宣称“不会公开调查”,加政府任命的上一位调查官员也仅仅干了3个月便决定辞职。特鲁多更是曾公开表示,2021年的大选结果完全反映选民的意愿,没有受到外国干预的影响。显然,在加拿大国内的不断施压下,以及对于推进“印太战略”的迫切需求中,特鲁多如今只能放弃此前稍微理性的立场,甚至为了向美国领导的联盟证明自己的忠心,不得不发表更为强硬的台词。但是,加拿大想要维持的一种强硬姿态,在如今其盟友接连和中国恢复关系的背景下,显得颇为有些“过时”和“僵硬”。同样是9月7日,也是在澳大利亚代表团正来华访问、中澳恢复搁置三年的中澳高级别对话的时候,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确认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访问中国。此前不久,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财政部长耶伦也都刚结束访华行程。因此,特鲁多也在采访中承认,他此次对于东南亚国家的访问“正值西方国家与北京协调贸易方式之际”,而他现在与东盟国家开展更深的贸易关系,是“(西方国家)相互竞争中国出口机会的转变”。对此现象,特鲁多的解释是,虽然中国的市场很巨大很有利,但中国在利用“非常有效的战略方式”让加拿大的盟友们互相竞争,并将西方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比喻为“互相肘击”,称“我们不能简单地试图互相肘击进入中国市场”,所以“对此要非常慎重地和盟友考虑如何协同工作”。言下之意是,特鲁多不仅注意到了澳大利亚和美国与中国这段时日在经贸上的互动与往来,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现在的路线和这种“与北京协调贸易方式”的做法格格不入。不管是真的在“协同工作”,还是加拿大对此有点坐不住了,加拿大明显只能试图自圆其说自己与人不一致的做法,并继续拿此前惯用的“中国以经贸手段分化西方”论说事。3一位加拿大问题专家告诉“补壹刀”,中加关系出现问题以后,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抢占了加拿大的一些市场份额,因此渥太华一直都有一种“中国以经贸手段分化西方”的心态和论调。但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对于国际市场如何选择当然是依据自己的国家经贸利益,这不存在中国所谓的对其“分化”。而加拿大与其用这种说法掩盖自己在对华路线的“盲目”与“滞后”,不如仔细看一看其他盟友相对理性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说,加拿大在对华战略上为了配合示好美国,到了此时还拼命搞“强硬”的姿态,和澳大利亚等国最近的动态比起来,显得有点“轴”了,不那么“灵活”。如今,气候变化可以说是中加合作珍贵的空间之一,加拿大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部长吉尔博也刚刚结束四年来的首次访华行程。中加关系本应靠气变合作等迈出积极一步,但加拿大不仅继续以“干预选举”等莫须有罪名挑衅中国,还将于近日跟随美国日本等穿越台湾海峡挑衅中国主权,这都让中加关系的日益紧张氛围不减反增。也就是说,在五眼联盟其他国家对于和中国合作的现实利益捡起理性眼光的时候,加拿大却有种执迷不悟的感觉。所以,当中加关系陷入“寒意”,以及其他西方国家“调整与北京贸易方式之际”,加拿大不但不想着怎么消除中加现有的负面影响,反而进一步给中加关系加了一层桎梏,令其更加偏离正确的轨道。这不仅不入时,也说明了加拿大的对华认知已经出现巨大的偏差。而这同样会影响中加已有的气候治理上的一些合作,进而影响到对整个全球治理问题的一个推进。或许,面对美国和加拿大国内的压力实在太大,所以上了贼船难回头、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但俗话说得好,演戏总会有露出马脚的时候,特鲁多到底真心怎么想,这次采访的另一个细节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虽然特鲁多在采访中一直坚称和美国在安全等方面都保持一致,但当主持人问及特鲁多,是否支持美国带头禁止半导体的努力时,特鲁多打了个哈哈,称加拿大在共享安全方面一起努力,但也致力于保持供应链的多元化。于是主持人问道,“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你这个话的意思是,美国,荷兰和日本确实走得太过头了?”特鲁多赶紧表示,“我没有这么说,事实上,我拒绝回答这个问题”。这时,观众席下响起一片笑声。主持人忍不住笑了,接着问道,“那我就直接问好了,所以你觉得他们是否走得太过头了?”特鲁多再次称,“我继续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并也露出了尴尬的微笑。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中澳高级别会谈在即,阿尔巴尼斯今天这么说……今天是东亚的大日子!美国和菲律宾干的这件事,太煞风景了“里根”号航母高调访岘港,越南防长却到了中国……布林肯走了,有些进展,这很好日韩同步“抓人”,都与中国有关?今天,三个美国人在中美日三国释放强烈信号!“史无前例”!德法今天都爆出涉华大消息
2023年9月8日
其他

中澳高级别会谈在即,阿尔巴尼斯今天这么说……

执笔/断水刀&秋阳刀第七次中澳高级别对话将于明天(7日)在北京举行,澳大利亚派出的代表团囊括了来自工业、政府、学术、媒体、艺术等领域的资深人士,其中不乏澳联邦政府几位前部长的身影。据悉,前工党贸易部长埃默森将率团访华,同行的还包括自由党的前外交部长毕晓普,以及外交和贸易部秘书长安思捷,这被视为是“彰显两党对此次访问行程的政治支持”。这样由民间与高官组成的庞大阵营,也说明了澳大利亚对于此访的重视与期待。中方代表团则由前外长李肇星担任负责人,双方将会就贸易和投资、民间交往以及地区和国际安全问题进行交流。对于这次访问与对话,澳方从官方到舆论不乏期待;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复杂的声音传了出来。这种复杂性,很大程度与中澳关系经历的曲折与现状有关……1中澳高级别对话首次召开于2014年,在2020年初举行第六次后中断至今。过去几年里,中澳关系经历过不少挫折,在如今两国关系显现回升态势之际,对话的重启自然受到了各方瞩目。访问开始之前,澳外长黄英贤9月2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对话重启是她去年12月访华期间与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会晤的成果之一,代表澳大利亚“朝着加强双边接触和稳定与中国的关系又迈出了一步”。率领代表团访华的澳大利亚工党籍前贸易部长克雷格•埃莫森也在澳媒撰文称,此次对话是稳定和加强两国关系的又一个机会,呼吁双方为寻求共识而合作。埃莫森特别强调,自由党籍的澳前外长毕晓普也位列代表团中。如此规格的阵容不仅彰显出澳方对此次访问的重视,也被解读为象征着修复对华关系正逐渐成为澳国内两党的共同愿望。澳大利亚一些媒体同样聚焦于此次对话对中澳关系的积极意义。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视对话重启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回暖的迹象”。《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以“代表团访华将收获颇丰”为题,表达了对两国对话的支持与期待。在与此次对话相关的话题之前,其实澳媒对中澳关系回暖的探讨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8月以来,中国取消对澳大利亚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措施被澳媒评价为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赴澳团队游的恢复也被《悉尼先驱晨报》称作“又一个积极的进展”。今年以来,澳媒也屡次放风称阿尔巴尼斯正在计划访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西澳大利亚州州长、澳贸易部长也在今年接连访问中国。种种迹象都表明,澳大利亚正在关注中澳关系的积极进展,也认识到,中澳关系不能继续下滑,要为修复对华关系做出努力。正如澳“天空新闻网”评论所言,中澳关系此前经历的“政治动荡”主要是由自由党籍前总理莫里森领导的政府造成的。澳大利亚在莫里森政府时期成为西方反华急先锋。去年5月上台的工党政府对华态度较为务实,尤其注重恢复经贸合作,拉动了两国关系的回升。澳大利亚再次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以及对华合作不是“威胁”澳大利亚国家利益,而是大有助益。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国,澳方无法承受切断这种联系。同时,为维护与美国的“盟友”关系而出头对抗中国于澳大利亚自身而言并无裨益。澳大利亚终究只是美国在世界上拉拢的众多“盟友”之一,但与中国合作的利益却难以被他者取代。2但不出意外的是,就在中澳关系出现解冻趋势之际,澳大利亚国内传出一些跟风唱衰中国经济甚至称之为“威胁”的声音。这些声音与欧美媒体对中澳关系的挑拨并行,将本就处于重要关口的中澳关系置于更复杂的背景中。比如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查默斯、联储行长菲利普·洛就曾发表过类似说法。一些澳媒如金融评论等,也发布诸如“中国如何使我们的人均衰退恶化”等言论。一方面,澳大利亚的这种说法是迎合美西方唱衰中国经济、跟随炒作“中国崩溃论”的一个表现;另一方面,澳大利亚自己国内正面临严重经济压力,在全球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实际更应该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但将矛盾焦点指向中国的这种说法显然是一种转移视线的操作。如果说澳大利亚国内一些声音对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仍持保守态度,一些欧美媒体则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中澳恢复往来的挑拨心理。同样在9月6日,也是中澳高级别对话开幕的前一天,澳总理阿尔巴尼斯正在印尼雅加达出席亚细安论坛上。在该论坛致辞时,阿尔巴尼斯发布了《至2040年的澳大利亚东南亚经济战略》,称“过去20年东南亚的经济增速,但澳洲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并没有同步上升”。有澳洲媒体将这份战略称为东南亚新经济战略,认为这说明阿尔巴尼斯政府认为“东南亚对澳大利亚的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在阿尔巴尼斯的讲话和一些澳媒的解读中,都并没有涉及中国,而是将此份战略的重点聚焦于澳大利亚的多元化经济关系。但一些欧美媒体看到这则消息却兴奋起来,纷纷将其与中国挂钩。英国卫报称,阿尔巴尼斯政府发布这项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尽管中国最近重新打开了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大门”。彭博社也称,这份战略是在“对中国的疑虑加剧”的情况下推出的。甚至,一些欧美媒体的分析还将这份战略和澳大利亚要与中国“竞争影响力”挂上了钩,要么称“因为中国在峰会上占据重要地位”,要么称“随着中国积极寻求扩大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因此澳大利亚正在努力加强与东盟的关系”。不管澳大利亚加深与东盟联系的趋势多大程度是对美国的配合,这些台词倒是毫不遮掩地暴露出,有些人并不愿意看到中澳关系恢复,正试图用美式霸权的逻辑挑拨中澳。3事实上,在中澳关系的恢复进程中,各种舆论所展现出的复杂声音也是中澳关系本身复杂性的一个体现。回溯中澳关系的发展历史,两国关系其实曾长期走在中国同发达国家关系的前列。但此后受第三方因素以及内部对华激进势力上台的影响,冲在美国布置的反华阵线最前排。但自去年工党上台以来,澳大利亚对华姿态开始发生改观。应该说,工党的外交动作是多面向的,在安全防卫方面,澳大利亚依然还是通过奥库斯框架紧紧跟随美国,但在经济上,工党相对务实一些,因此非常注重修复对华关系,也一直在设法推动中澳关系回暖。所以一方面,前不久澳大利亚跟随美日在南海挑衅,另一方面,又在经贸上为改善对华关系做持续准备。毫无疑问,这次澳大利亚代表团访华为中澳关系的再出发创造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和平台,但与此同时,为了让这次会谈取得它应有的效果,澳方还需尽最大努力克服国内的一些偏激声音以及外部压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中方相向而行。而澳大利亚的对华路线所经历的曲折与转变,也极具代表性。这不仅与工党上台有关,也与澳政府内部近年来对于总体国家利益的共识以及对中国认知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如今,中澳关系终于再次迎来转圜的契机。也希望澳大利亚在对华关系上走过的弯路,能对其他一些仍在盲目跟风美国的国家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有所启示。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今天是东亚的大日子!美国和菲律宾干的这件事,太煞风景了“里根”号航母高调访岘港,越南防长却到了中国……布林肯走了,有些进展,这很好日韩同步“抓人”,都与中国有关?今天,三个美国人在中美日三国释放强烈信号!“史无前例”!德法今天都爆出涉华大消息巨大耻辱!韩国今天启动这个计划……
2023年9月6日
其他

今天是东亚的大日子!美国和菲律宾干的这件事,太煞风景了

执笔/断水刀审校/胡一刀当地时间9月4日,菲律宾军方宣布,菲美两国海军军舰在南海进行了一次联合巡航。菲律宾武装部队西区司令部表示,这是两国首次在巴拉望岛以西海域开展类似的行动。恰逢第43届东盟峰会召开的前一天,美菲选在这个微妙时间点搞南海联合巡航,多少有点出人意料。显然,美国试图在这个特殊时间点向东盟国家释放一些信号,制造一些干扰。但这到底会对东盟国家产生怎样的效果,恐怕并不会如美国所愿。14日,菲律宾武装部队发布了一份声明表示,“作为强有力海上合作的证明”,美菲目前正在位于巴拉望岛以西的水域进行联合航行,旨在发展两国海军之间的作战互操作性。据菲律宾称,此次演习是为菲律宾海军和美国海军提供一个检验及完善现有海上行动理论的机会,展示各自的防御能力,以维护“印太地区”和平与安全。声明提到,菲律宾海军导弹护卫舰“何塞·里萨尔”号和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拉尔夫·约翰逊”号参与了联合航行,菲律宾西部司令部海军第41特遣部队和美国第7舰队进行了分区战术演习。与美菲此前联合军演不太一样的是,此次有两个点格外引人关注。第一,是联合巡航的位置,首次在巴拉望岛以西的南海水域,毗邻南沙群岛。这样的一种突破,可以说是美方对于中国海洋权益边界的“擦边”试探,其中的挑衅意味更是不言而喻。第二,东盟峰会于5日在印尼雅加达开幕,而此次美菲选择在东盟峰会召开的前夕举行南海联合巡航。这不仅是企图向外界释放出强化美菲同盟的信号,也意在对参会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形成干扰。但考虑到此次东盟峰会的重点,这次巡航显得颇为格格不入。此前,印尼总统佐科曾表示,此次东盟峰会“议程有很多,但重点是经济”。印尼方面介绍称,本次峰会的主题为“东盟举足轻重:打造经济增长中心”,希望在推动经济复苏与增长、加强区域互联互通等方面有所作为,并致力于为地区热点问题等发挥其领导力。有分析指出,无论是本次东盟峰会还是10+1、10+3等系列会议,都会围绕经济增长这一重点议题进行。这正是因为在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地缘政治矛盾并不为眼下东盟国家所乐见,经济增长相关议题才是东盟成员国对于当前发展的共识。但美菲搞的这一出,显然有点煞风景,也再次证明了美国是南海海上形势不稳定的最大祸根。2美国想通过“搅浑”南海来对付中国,这并不让人意外。如今在这个算盘中,美国显然已经把菲律宾看作是对东盟国家拉拢卓有成效的范例,将其当作自己在南海的“马前卒”。今年2月,菲律宾国防部同意向美军再开放4个军事基地的使用权限,有一处军事基地距离中国台湾岛仅400公里,被认为是为美军提供了靠近中国的“集结点”。美菲今年还举行了两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以及两国空军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联合战机演训。8月24日,美日澳菲四国还首次在南海举行了联合演习,日本自卫队准航母“出云”号此后不仅首次停靠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美国两栖攻击舰“美利坚”号、澳大利亚两栖攻击舰“堪培拉”号日前也在马尼拉停靠。8月15日,菲律宾政府发布《2023至2028年国家安全政策》文件,宣称南海是菲律宾“主要国家利益”。该文件还提到台海问题,称“台海两岸关系存在重大担忧,可能成为地区冲突爆发点”。可以看出,菲方在美国怂恿拱火下,借美国打压中国的歪风浑水摸鱼进行谋利,希望利用美国打压中国的势头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空间。而这也让美国看到了利用东盟国家遏压中国的所谓“前景”。因此,美国现在急于在南海周边国家中寻找第二个“菲律宾”。但现实显然并不如美国所想的那么合乎心意。比如,前不久美国就把视线放在了印尼上。8月24日,美国和印尼两国防长在美国举行会晤。会后,美国和印尼都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联合声明中,出现了涉及南海问题的关键表述,但神奇的是,这两份联合声明中的内容并不一样。美国版的联合声明中有这么一句话,“双方一致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南海的扩张性海洋主张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体现的国际法。”但在印尼的联合声明中,并没有对应的这句话。也就是说,印尼并不认同美国的说法。而美国在与印尼的联合声明中显然是在夹带私货,试图挑拨中国和印尼的关系。对此,印尼防长也亲自出面回应否认此事,表示“我们与中国有着非常好的关系,我们相互尊重,我们相互理解。”并且强调说,“我们对中国非常友好。我们也尊重美国,我们也是俄罗斯的朋友。”其实,美国被这样“打脸”也不是第一次了。但现在很明显的是,美方的胁迫外交和造谣式外交,不仅严重违背一些东盟国家的根本立场与利益,也不会像美国曾经所设想的那样被默许或容忍了。而现在,美国又把主意打在了越南上。9月10日,拜登就要正式开启访越行程,而在此之前,美方对于美越关系提升已经渲染造势了许久,据称将“前所未有地推动”“美越外交关系提升至最高层次”,多位美国政府高官也在最近数月接连访问越南。但对此,越南的态度显然比较谨慎。3尤其值得一品的是,拜登此次缺席东盟峰会,由副总统哈里斯出席。但随后拜登却将亲自到东盟成员国越南访问。这被不少人解读为是拜登政府“冷落”东盟的信号。事实上,在美国的印太战略里,美国对于东盟一直是很“重视”的。美国现在急于在东盟国家寻找拉拢对象,一方面,是想为“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制造障碍,通过行动试探逐步瘫痪“南海行为准则”的推进进程,虚化中国的海洋权益边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发现对东盟做工作只会碰一鼻子灰,比如去年美国开的所谓美国—东盟峰会,不仅没有如拜登政府所设想的那样拉近关系,反而愈发暴露了美国对东盟“缺乏尊重和平等”的态度。而东盟也早已看清,美国对东盟的一些承诺不过是虚无概念和画大饼,美国利用东盟围堵中国的战略也与东盟的核心诉求背道而驰。同中国一样,东盟始终将经济发展、提升与周边国家各领域互联互通、更深层次融入全球一体化作为优先事项。也正因如此,东盟和中国在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始终保持着紧密合作。2020年11月,由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中国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其中。2023年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这也标志着RCEP对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而反观美国,毫不掩饰其对加强与东盟之间经贸联系、促进东盟经济发展的兴趣寥寥,这次拜登缺席此届侧重经贸合作主题的东盟峰会,也再次证明了这点。这也是东盟对美国的拉拢套路并不买账的根本原因。因此,美菲在巴拉望岛以西南海水域的联合巡航,实则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滑稽演出,不仅无法收买东盟的立场,反而只会更将美国企图在东盟制造对抗与分裂的“小算盘”暴露无遗。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
2023年9月5日
其他

“里根”号航母高调访岘港,越南防长却到了中国……

执笔/断水刀&胡一刀美军“里根”号核动力航母高调到越南访问。此访被不少西方媒体冠以“罕见”“象征性”“历史性”等高帽,似乎只有如此才能彰显华盛顿此番对河内的重视。实际上,今年以来,美国升温对越关系的动作接连不断。布林肯4月访越前,一个极为豪华的“美企天团”刚结束对越南的访问。从经济到政治,再到如今的军事领域,华盛顿希望在美越全面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之际,将美越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当然,美国为什么如此煞费苦心,大家都懂的。美国的盟友如日本也纷纷加强与越南的防务合作。而这两天,越南总理范明政正率领高级代表团,在中国访问,致力于推动中越经贸合作。6月27日,中越国防部长在北京举行会晤,表达中越军队合作的共同意愿。这些都是耐人寻味的重要信息。1据美海军发布的官方通报,当地时间6月25日,美军“里根”号核动力航母正式抵达越南岘港,展开为期5天的访问,随行的还有“安提坦”号和“斯莫尔斯”号两艘巡洋舰。这是自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美国从越南撤军以来,美国航母对越南的第三次访问。前两次分别是2018年“卡尔·文森”号航母停靠越南,和2020年3月“罗斯福”号航母停靠岘港,当时正值越南战争结束暨美越建交25周年之际。这次“里根”号航母对岘港的访问,是越美全面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美联社23日报道称,华盛顿将河内视为其地区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一直寻求利用越南来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里根”号是目前美军在印太地区唯一处于部署状态的航母,这次停靠越南岘港,让不少外媒也借此大力炒作了一把美越“转敌为友”所代表的“对中国的共同担忧”,并纷纷用“罕见”“象征性”“历史性”来形容此事,烘托华盛顿对越南的高度重视。日本共同社分析称,“里根”号航母航母正停靠在面朝南海的越南中部岘港,此举可谓向与中国存在南海主权之争的越南,明确了持续参与地区事务的姿态,可能意在彰显海洋安保领域的军事实力,以拉入己方阵营。这其中对于美国拉拢越南的炒作渲染,以及对于中越关系的挑拨意味,已经不言而喻了。最近一段时间,“里根”号航母的航行轨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挑事儿,因为该航母一直在中国周边的海域晃悠。6月14日“里根”号进入南海海域,还到达了万安滩附近海域。现在“里根”号停靠在岘港,难免被外界质疑秀肌肉,毕竟美国这样做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而越南方面表示,这是美越两国正常友好的交往。继今年4月布林肯访越南并表示要将美越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后,美国就开始忙不迭地铺垫“美越共同对抗中国”的叙事与战略。显然,拉拢越南已经成为美印太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这也没那么容易会随着“里根”号的访问而实现。6月27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在北京会见了越南国防部长潘文江,双方在中越军队合作等领域都表达了共同意愿。有专家分析认为,中越防长的会晤可谓是对“美国核动力航母访越对中越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论调的直接回应。很明显,美国在越南打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事实表明,一艘航母无法在中越之间搅起多少浪花。2不过如今,越南被美国的“青眼有加”,自然也落入美国盟友的眼里。在“里根”号停靠岘港的一周前,日本也派出了护卫舰前往越南港口“打卡”。海上自卫队最大军舰“出云”号,是日本今年“印太部署”行动中的一员。据报道,这艘“准航母”6月20日与随行驱逐舰“五月雨”号一起,到访并停靠越南的军事要冲金兰湾国际港,开启了为期三天的访问。抵达港口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第一护卫队群司令还在舰内召开记者会,强调有意加强日越两国的安全合作关系。此情此景下,日媒纷纷渲染称“舰船相继靠港旨在彰显日美团结”,“意在联合越南牵制中国”。除了美国和日本之外,印度也在最近对越南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上周,不少印媒报道称,印度给越南送了一份军舰“大礼”: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宣布,将向越南赠送排水量为1350吨的库克里级导弹护卫舰“吉尔班”号,并将此美言为“加强越南人民海军能力的里程碑”。“吉尔班”号是印度自己生产的导弹护卫舰,除此之外,印度还打算在潜艇和战斗机操作、网络安全和电子战等领域加强对越南人员的培训。越南的港口,印度也来打了个卡。上个月19日,印度海军派出3艘军舰抵达越南岘港市仙沙港,开启为期5天的访问。印媒称,由于中国海洋能力的不断提升,印度正通过定期联合演习、军事交流和培训计划不断提升与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防务关系。另一边,韩国总统尹锡悦也刚刚结束访越行程不久。越南是尹锡悦就任韩国总统后首个出访的东南亚国家,不少韩媒舆论也注意到尹锡悦此次给越南的高度定位——访越期间,尹锡悦不止一次声称,越南是韩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合作伙伴国”。这一说法也再次彰显出韩国对拉拢越南的重视程度。一时间,越南仿佛成了“热门景点”和“香饽饽”。3在国际舆论中掀起的这股越南“外交热”,成了一些媒体、网站、社交媒体的流量密码之一,因为越南外交有个风吹草动,都会被拿来跟中国挂钩。美国、印度和韩国等与越南发展关系,加强防务合作,被不少西方舆论认为它们是想拉着越南一起对付中国。6月25日,越南对美对华外交出现“一来一往”:美国“里根”号核动力航母在岘港罕见停靠,越南总理范明政则抵达北京并开启就任总理后首次访华之行。这“一来一往”在中美博弈加剧和中越南海争端的叙事框架下成为舆论场“热点”。不过,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葛红亮告诉“补壹刀”,国际舆论中的“听风就是雨”不是国际政治的全部,要读懂越南“外交热”的弦外之音,就必须全面认识越南外交的基础。第一,越南外交首要的基础,在于其如何看待自己。革新开放是越南自实现统一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同时也促成越南如今经济快速发展,并活跃于地区和世界舞台上。2022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8.02%,创1997年以来最大增幅。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越南的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一面,越南国内民众,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出生、成长的年轻一代,对越南外交产生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处理当前与他国利益矛盾和与大国关系等问题上,越南年轻人有着越来越自信的想法不过,与此同时,越南也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视为“玻璃经济体”一员,2023年前五个月越南进出口贸易大幅下滑和国家经济增长疲软,及“电荒”的出现,都折射出越南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着脆弱性。葛红亮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越共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越南外交的底色。去年2月9日,越共总书记阮富仲所著《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若干问题以及越南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出版,阐明了其对社会主义和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问题的辩证分析和解读。这不仅说明越南基于自身国情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守,也决定了越南外交最浓厚的底色。第二,越南外交的基础还在于其如何看待地区和国际环境。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对此,越南学者深有认同,“世界和地区也开始进入一个变乱交织的时代”。对于当前新的地区和国际环境,越共十三大也明确认为,亚太地区将继续起着主要的战略作用,而在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海洋问题也存在着巨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地区和国际环境带给越南至少三重难题:一是大国角逐和“军事化”风险带来的安全压力,二是大国竞争带来的“选边站”压力,三是地区海洋问题中的复杂矛盾及其带来的摩擦、冲突风险。第三,越南外交的基础更在于其如何确立越南外交目标。外交是内政的延伸,随着革新开放的发展步入新的时期,越南的外交自然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新压力。越南外交已在融入国际、巩固和平环境和利用有利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而在新的时期,越共十三大明确越南将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致力于和平、友谊、合作和发展多边化和多样化的国际关系。葛红亮称,越南外交的目标是,“继续发挥对外工作在营造和维护和平稳定环境,调动和利用外部资源发展国家、提升国家地位和国家威望方面的先锋作用”,及在《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维护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对于越南如今的外交路线,阮富仲早在2016年8月的越南外交工作会议上将之概括为“独特的、如竹子一样的”外交风格。在2021年12月的全国对外工作会议上,阮富仲再次明确指出,越南“决心构建和发展兼具现代和民族特色的‘竹式外交’”。由此可见,越南外交不只有作为国际舆论流量密码的“左右逢源”。一方面,从中可以看到越南对美积极发展军事交流,美国核动力航母的停靠到访就是典型例子。另一方面,在近期越南多乐省发生两所警察局遭到打砸事件之后,越南官方痛斥美国恐怖组织在越南制造袭击。在越共设定的外交蓝图中,更有“构建和发展兼具现代和民族特色”和为人类共同发展提供“遮荫”的宏大叙事。而对于这些内容的客观理解,将有助于外界读懂国际舆论中越南“外交热”的弦外之音。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日韩同步“抓人”,都与中国有关?今天,三个美国人在中美日三国释放强烈信号!“史无前例”!德法今天都爆出涉华大消息巨大耻辱!韩国今天启动这个计划……印度最大的痛点,被西方击中了!美媒爆出大消息,但中国人的心情早变了!库列巴替中国辟谣的一个细节,非同寻常!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布林肯走了,有些进展,这很好

布林肯访华结束了。北京雨后,夜空如洗。应该以怎样的历史眼光与未来前瞻来审视这次访问?▲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日韩同步“抓人”,都与中国有关?

执笔/胡一刀日本政府出台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将于7月23日起实施。这一措施显然是配合美国在半导体及相关技术上,对中国的围堵。而就在6月16日,日本多家媒体报道称,15日一名中国籍研究员被日本警方逮捕。逮捕的理由是“违法向中国企业偷送尖端技术”。今年3月,日本药企安斯泰来制药集团中国分公司一名日籍员工,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在北京被捕。中方多次申明,逮捕这名日本人是有确凿证据和理由的,但是日本一些人和一些媒体还是不断抹黑攻击中国搞“人质外交”。那么,这一次日本方面逮捕这名中国籍研究员,是为了在半导体领域帮美国限制中国,还是想通过扣押中方人员来换回之前被中方逮捕的那名“日本间谍”?作为在亚太地区的美国另一个主要帮手——韩国,几天前起诉了一名三星公司前高管,指控其“涉嫌盗取机密欲在中国设立芯片厂”。在卡住技术和芯片的同时,日韩开始对中国搞出“卡人”这一招?1隶属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的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简称产总研)的中国籍研究员由于被怀疑向中国企业泄露研究数据,于当地时间15日被日本警视厅以“违反《不正当竞争防止法》”为由逮捕。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这个产总研是日本最大的公共研究机构,有超过2000名研究人员。根据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规定,产总研主要通过综合开展与矿工业科学技术相关的研究及开发等业务,提高产业技术及其成果的普及,从而为确保经济及产业发展,矿产资源及能源的稳定高效供给,做出贡献。据日本警方透露,被逮捕的男子名为权恒道,涉嫌于2018年4月将用于绝缘气体的氟化合物合成技术的研究数据,发送到中国一家企业的电子邮箱。日媒在报道中渲染称,参与调查的知情人士透露:权恒道在“产总研”担任高级主任研究员的同时,还曾在中国“国防七校”之一的北京理工大学兼任过教授,疑似参与中国国家级科研项目。这话里话外,是强行想把这位研究员与中国军方挂上联系。日本警方认为,“被该男子带出的信息相当于产总研的商业和技术秘密”,正在调查该男子与中国企业的关系。日本媒体还宣称,据调查相关人士透露,从国家研究机构向中国泄露信息被立案的,这还是首次。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在1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就此表示:“感到非常遗憾。”日本经济产业省15日则再次下达指令,要求产总研确认事实关系和贯彻信息泄漏对策。政府作为经济安全保障的一环,应当强化尖端技术的海外流出应对措施。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关于信息管理的组织体制和规则的整备。虽然对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下达了贯彻信息泄漏对策和法令遵守等指示,但经济产业省也想重新加强管理,并将努力防止再次发生。”作为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日本反华派代表高市早苗的态度更强硬一些,她在记者会上表示:“无论是对于日本人还是外国人,无论哪国国籍,都必须彻底加强国立研究开发机构的技术信息管理。”日本媒体则在报道中,主要将俄罗斯和中国描述为“极力获取日本技术机密”国家。这种做法,显然会让日本民众对俄罗斯和中国增加负面印象。比如,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称,高端技术情报被透露到国外的事件,近年来在日本层出不穷。其列举的两个例子,一个是“2020年1月,在俄罗斯外交官的要求下,软银一员工因涉嫌携带与通信设备相关的机密信息而被警视厅逮捕,同年7月,东京地方法院宣判其有罪”。另一个是“2021年,积水化学工业一员工因向中国企业泄露智能手机使用的技术机密信息,而遭到起诉,之后被判有罪”。日本法律将企业或组织中的核心技术上或经营上的重要信息,定义为“营业秘密”,禁止非法取得。一旦违反,将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2千万日元以下的罚款。对于目前整个事件的情况,有专家对“补壹刀”表示,事情的整个经过和真相还没有搞清楚,现在更多是日本官方和警方在说,当事人并没有就此进行陈述。所以,可以等案件调查得到全面展开,当事人为自己做出辩护之后,再来看这起案件。此前,美国FBI的“中国行动”计划就起诉了不少华裔美国学者、科学家,指控他们向中国转移高科技机密,但大部分最后都被证明是小题大做或者子虚乌有。在日本媒体报道页面下,有不少日本网友就此对在日本的中国人发出怀疑、指责,这种扩大化的、毫无理性的言辞现在无助于中日关系发展。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比较理性的日本网友留言。比如,有一位日本网友留言称,ChatGPT等IT产业是美国能够极速成长的契机,但IT行业的创业者大多都是移民。要能够迅速地把握商机,进而在各类场景中将技术与经济收益结合,拥有各种各样的背景人士和有智慧且努力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在此时一味强调不接纳中国国籍员工,只会妨碍日本的成长,只有建立一个能包容所有人的组织,才能开拓日本的未来。22022年,拜登政府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由,对中国获得高端芯片和半导体制造设备施加限制。美国竖起这个“小院高墙”,光靠自己是不行的。美国一边用大棒,一边用胡萝卜,诱逼自己的盟友对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美国设立标准,不只是“希望防止中国军队和情报部门获得可用于开发尖端军事设备的技术”,而且还想把中国民用半导体技术发展,也遏制在华盛顿认定的“安全距离”。与此同时,华盛顿要求自己的盟国也跟进这一标准。这其中,就包括韩国。据韩国检方6月12日发表声明,一名三星电子的前高管遭到起诉,罪名是涉嫌窃取该公司的技术以在中国建立“山寨版”芯片工厂。韩国水原地方检察院表示,这位三星电子前高管涉嫌违反《产业技术保护法》和《不正当竞争防止法》。韩媒透露称,这名被告在韩国芯片制造产业共工作了28年,并曾担任三星电子高层、韩国记忆芯片制造商海力士半导体公司的副社长。他被指控于2018年至2019年期间,“以不当手法获取并使用三星电子半导体工厂基本工程数据、工艺流程图、设计图等信息”。涉案技术为用于制造30纳米以下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闪存芯片(NAND)的制程工艺,属于国家关键技术。然而,韩国检方也表示,上个月被捕的被告否认了这些指控。韩媒称,这位三星前高管在成立一家半导体公司后,“企图在距离三星电子西安半导体工厂仅1.5公里处兴建山寨版三星芯片厂”。不过由于台湾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曾承诺的8万亿韩元(约62亿美元)投资没能落实,工厂建设项目也就搁置了。韩国检方还起诉了涉嫌参与此案的另外6人,其中包括一名被指控泄露三星半导体工厂建筑计划的检验公司员工。值得关注的是,此案目前只有韩国检方的说法,而作为当事方的三星电子公司和海力士半导体公司拒绝对此置评。韩国司法部门出身的尹锡悦不久前表示,在美中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芯片行业的竞争是一场“全面战争”。这显然代表了韩国官方现在态度。实际上,韩国企业仍然十分重视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投资合作。作为全球前两大存储芯片制造商,韩国三星和海力士半导体已在中国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芯片工厂。芯片现在是全球经济的命脉,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韩国企业很清楚中国市场的重要性。36月12日,也就是韩国检方发布起诉三星公司前高管的同一天,美国方面的一个动作令人看起来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尔街日报》曝光消息称,拜登政府打算延长豁免,允许韩国半导体制造商保持在中国的业务。该报透露,美国商务部负责工业和安全事务的副部长艾伦·埃斯特维兹在一个行业会议上表示,拜登政府打算延长一项出口管制政策的豁免期,这项政策旨在限制美国以及使用美国技术的外国公司向中国出售先进制程的芯片以及芯片制造设备。去年10月,美国政府升级了对中国芯片业的打压,蛮横要求荷兰、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都不得再向中国大陆出售美国规定的先进制程的芯片以及芯片制造设备。而在这个充满霸权嘴脸的政策下,在中国大陆建有生产工厂并以中国大陆为重要芯片市场的韩国将受到严重冲击。无法进口先进芯片设备,将意味着韩国在中国生产基地的技术升级受阻,其国际竞争力将被大大削弱。在三星和海力士强烈反对下,美国对韩国企业实行了为期一年的出口管制方面的豁免。而这个豁免,到今年的10月将要到期了。如今,美国一边挥舞着大量政府补贴,在《芯片与科学法》之下吸引韩国三星电子和海力士赴美投资建厂,另一边又要求在领取美方补贴的同时,韩国企业不能留下在华生产设备并进行部分扩张。这必然激起韩国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反对,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给了韩国“豁免”。而本质上,是美国树立的技术壁垒和强买强卖,在市场经济大规则下根本行不通。美国商务部若延长豁免期,则意味着拜登政府认识到,在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全球产业中,要对中国搞“科技脱钩”比预想的更困难。所以,美国释放信号给韩国豁免,韩国同一天宣布起诉在中国大陆建芯片厂的三星前高管,这是不是韩国的“投桃报李”?抑或是美国觉得,要让日韩不与中国进行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合作已经不太现实,所以变化一种手段,以日韩“抓人”“卡人”,来制造半导体芯片科技人员不能与中方合作的寒蝉气氛?这些套路,可能最终在市场规则面前都会撞得落花流水。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今天,三个美国人在中美日三国释放强烈信号!“史无前例”!德法今天都爆出涉华大消息巨大耻辱!韩国今天启动这个计划……印度最大的痛点,被西方击中了!美媒爆出大消息,但中国人的心情早变了!库列巴替中国辟谣的一个细节,非同寻常!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今天,三个美国人在中美日三国释放强烈信号!

执笔/刀剑笑比尔·盖茨14日晚一宣布落地北京,微博上一位网友立刻就在相关消息下跟评:前不久马斯克刚走,盖茨今晚就到北京,美国务卿布林肯也马上要访中国了。寥寥几句,就道出当前中美互动的趋势及其复杂程度。加上美方另一最新动作,这种复杂性就更明显了:就在今天,15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结束访印行程转往日本。白宫国安会称,他将在东京与日本、菲律宾和韩国的安全官员会谈,“商讨对抗中国威胁的合作方式”。盖茨来华和沙利文访东京,都“恰好”发生在布林肯16日启程前往中国之前。这只是巧合吗?还是背后藏着复杂一面?114日晚,比尔·盖茨在微博和推特上同时发文宣布抵达北京,并称这是他“2019年以来的首次访问”。盖茨先生这次为何而来,具体有何安排?15日见诸媒体的首个行程,是他参加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办的一场活动并发表演讲,演讲主题是“以创新之力应对全球挑战”。这与盖茨昨晚社交媒体贴文中“应对全球健康和发展挑战”的关键词,正好对应。但这显然不能填平美欧一众媒体的好奇。路透社今天的一篇报道试图猜测和透露盖茨将在中国受到怎样高规格的官方接待。报道特意提到两个支撑性“背景”,一是比尔·盖茨本人以及盖茨基金会与中国渊源深厚;二是盖茨作为微软创始人,可被视为最近接连访华的美国企业家中的一员。盖茨2008年辞去微软全职职务,2020年又退出该公司董事会,随后“专注于与全球健康、教育和气候变化相关的慈善工作”,路透社在报道中梳理。更多资料显示,由他担任联合主席的盖茨基金会2000年成立,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2007年成立北京代表处,2008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史无前例”!德法今天都爆出涉华大消息

执笔/断水刀&叨叨姐“预告”了一年多的德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今天终于发布。红绿黄执政联盟的一众大佬悉数出场,尤其是总理朔尔茨眉眼舒展:终于等到这一天!相比之下,外交部长贝尔伯克笑得肉眼可见的勉强,财政部长林德纳更是面无表情。这似乎让人对这份国家安全战略有一个大致预期:他俩所属的绿党和自民党很可能未能如愿充分示强。这份长达76页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最受关注的是其承诺国防开支将增至GDP的2%,它还将联邦国防军称作“欧洲常规防御的基石”。涉及中国的部分,更像是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一种“固定表达”。这份文件称,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来日益成为“柏林的竞争者和对手”,对国际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但它同时也说,没有北京,“许多全球挑战和危机都无法解决”。几乎前后脚,另一个欧洲大国法国,传出一个令人惊奇的消息:总统马克龙想参加金砖峰会。这一消息虽然迄今尚未得到爱丽舍宫的证实,但如果真的出自多次呼吁“欧洲要加快实现战略自主”的马克龙之口,倒也不是全无征兆。1先来看看这份新鲜出炉的德国国家安全战略。朔尔茨说,过去的政策文件侧重于国防,而新战略将更多地关注外交政策。进而,他尤其强调,“综合安全”是指定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这份文件涵盖外交、警务、救灾、国际发展、网络安全和供应链,等。贝尔伯克也继续表示了“很贝尔伯克”的夹带私货:21世纪的安全不仅仅是军队和外交,而是要确保“我可以在药店买到基本药物,我在与朋友聊天时不会被中国监视,在社交媒体上活跃时不会被俄罗斯的机器人操纵”。于是,我们看到,这份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了德国安全的三大支柱。第一,积极防御。国家安全战略作出对高额军事开支的承诺,即达到北约设定的国防开支占GDP2%的目标;也明确了新的战略文化是注重威慑而不是裁军。根据北约的数据,德国去年的国防开支占GDP的1.49%。要增加这么多军费,钱从哪来,何时能到位,林德纳在发布会上表示,就“政治意图”而言,希望从明年开始实现2%的国防开支目标。至于钱呢,部分通过使用1000亿欧元的联邦国防军基金的资金来实现。第二,复原力。其核心是德国及其盟国保护其价值观的能力,减少对对手的经济依赖,阻止和击败网络攻击,以及捍卫《联合国宪章》。第三,可持续性。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危机等问题。关注自身安全,是情理之中的,但令人担忧的是一切泛安全化的趋势,而且,柏林尤其需要思考的是,它所面临的安全问题究竟是来自中国,还是来自全球化本身。对此,柏林似乎没能交出一份正确答案。备受关注的涉华部分,在目前曝光的表述中,我们看到“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人权”等等熟悉的字眼。这份国家安全战略说,“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寻求利用其经济实力来改变现有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并维护其区域霸权”,与中国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西方媒体解读称,这展示了柏林“对中国的强硬立场”。实际上,这份文件对中国进行的粗线条描述,大体没有超出去年底曝光的“中国战略”草案的内容。简单说,就是欧盟化,也就是和欧盟同步,将中国描述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且“后两方面的分量越来越重”。即将举行的中德政府磋商,以及将在现在这份国家安全战略框架下推出的德国首份“中国战略”,可提供进一步观察柏林对华态度的窗口。2德国发布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早被预告过多次了。与之相比,它的近邻法国今天传出的这则消息,近乎“横空出世”,惊了不少人。6月12日,法媒《言论报》释放了一则听起来有点令人惊奇的消息:据消息人士称,法国总统马克龙想要参加金砖峰会。《言论报》的这则独家消息以“为什么马克龙想去参加金砖峰会”为题,以“渴望与新兴大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作为副标题,介绍了马克龙想参加金砖峰会的想法并对此作出了种种设想。文中提到,本月初,马克龙同今年峰会的轮值主席国首脑、南非总统拉马福萨通话,提出了参加本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的想法。消息人士称,拉马福萨并没有对马克龙做出承诺。据称,当马克龙发出这样的请求时,“南非总统很吃惊”,但南非方面没有表示是否会将这次峰会扩大到其他非成员国的领导人。据一名爱丽舍宫的消息人士说,若马克龙的计划最终成行,“那将是一个具有冲击性的事件!”在《言论报》看来,这是个“疯狂”以及“史无前例”的想法——“法国总统参加一个想与美国主导的全球治理竞争的论坛”——但爱丽舍宫正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据悉,6月22日和23日,爱丽舍宫将在巴黎举办新全球融资契约的峰会,预计将有约4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也会参与这场峰会,《言论报》暗示,在拉马福萨来巴黎时,马克龙的想法也许会有新的讨论空间。不过截至目前,并没有来自法国的官方表态,因此该消息的真实性还无法完全判断,但不排除有法国放风试探的可能性。如果消息为真,一个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要加入金砖峰会,这的确让人出乎意料,但是,考虑到马克龙此前的一些做法和说法,这样“史无前例”的想法在其身上也体现出了某种逻辑性与可能性,并不是无迹可寻的。《言论报》指出,马克龙是一名新多边主义的推动者,呼吁彻底改革二战后的国际体系,以避免西方国家与新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分裂。俄媒“今日俄罗斯”也认为,马克龙的国际金融改革和多边主义理念同金砖国家不谋而合。而一周之后将要举行的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也是马克龙希望利用这场峰会去推行全新的多边主义理念,对二战以来的国际系统进行改革,更多地考虑新兴国家的需求,以免西方国家与新兴国家在经济等各方面陷入碎片化的关系。这样看来,马克龙想参加金砖峰会的想法是与其推行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的考虑连贯一致的,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对后者的预热。3不少接受“补壹刀”采访的专家都认为,无论马克龙想参加金砖峰会这则消息是否为真,动机是否为善,法国出现这样的舆论与讨论,本身就显示出法国现在的一些微妙情绪与态度。一方面,马克龙这样的表态也许是为了舆论效果,或是在美国面前打出一张战略自主牌,但其释放的信号有利于法国对于战略自主与多边主义的推动;另一方面,这种表态与舆论讨论的背后,也体现了法国现在对于追求战略自主的意愿与重视,以及不想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的心态。而想参加金砖峰会的“疯狂”想法,放在马克龙身上也并不奇怪——此前,马克龙已经多次倡导欧盟应积极开辟“第三条道路”,就欧洲战略自主思想做过不少阐述,尽管这样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在欧洲内部面临了不少压力,但显然在访华之后,马克龙对于欧洲究竟该往何处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于推动欧洲寻求战略自主也有了更坚定的决心。法国对这种声音的探讨,也表现出人们对于法国实现某种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自主性还是抱有期望的,对其可能性进行讨论的现象,也反应出法国更需求独立性,想改变现在由美国主导的格局的愿望。马克龙的想法,也与金砖峰会影响力的上升有着直接关系。近段时间以来,金砖国家扩容一直是舆论焦点,据此前消息,更是有十几个发展中国家在排队等待加入。如果法国真的提出参加峰会,倒是将成为首次作出此表态的发达国家。但马克龙的设想能否成真也很难说,如俄媒所说,要知道,法国同金砖国家成员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关系“相当复杂棘手”:首先在乌克兰问题上,法国“挺乌反俄”;法国还是美国盟友、七国集团(G7)成员国……也有相关专家认为,法国想展现自己的战略自主性,不一定非要通过这种戏剧性的方式来表达,而是可以从真正的务实合作等方面出发。不过,这种战略思想,以及这种态度所带来的粘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效果,是值得鼓励的。如果法国的选择有利于世界的多边主义与和平发展,能够把自己的私利和大家的公义结合在一起,那肯定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巨大耻辱!韩国今天启动这个计划……印度最大的痛点,被西方击中了!美媒爆出大消息,但中国人的心情早变了!库列巴替中国辟谣的一个细节,非同寻常!中美之间还有下一个基辛格吗?拜登政府首次!信号足够强烈!国泰航空今天的迷之表现,该打几分?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巨大耻辱!韩国今天启动这个计划……

执笔/刀剑笑韩国政府今天正式启动一项名为“国民安心”的计划。但这立即成为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时刻。就在大概同时,首尔永登浦区韩国国会大厦附近,持续多日的抗议示威正达到一个小高潮:日本东电公司12日开始对核污染水排海设备进行试运行,显然激怒了聚集在那里的数千韩国民众。他们高举写有“SOS!”的标语牌,要求韩国政府保护韩国渔民权益。可惜,首尔这次根本没打算“站”它的国民。不去响应韩国社会呼声对日发达强烈反对,韩国政府反而调转炮口向内,警告在野党不要“散播谣言”,否则可能追求法律责任,同时试图以所谓“安心”计划敷衍消除民众的安全担忧。默许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正成为历史问题之后,韩国保守派对日示好的又一议题。眼见首尔这般表现,韩国民众能“安心”吗?01这个“国民安心”计划,具体交由韩国海洋水产部执行。不知是否为了彰显对民众健康以及诉求的“重视”,12日,韩国海洋水产部特意安排了一场记者会发布该计划,还称专门就此扩编组建了一个“国民安心状况管理室”。目标,就是通过在韩国各地举办水产品政策说明会,消除民众在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之后“对海产品可食用性的担忧”。说白了,就是要想方设法劝韩国人:日本核污染水该排排,你们该吃吃……挑这时候祭出这个计划显然有针对性。路透社报道说,因担心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造成污染,韩国民众正在大量购入盐和海产品,零售商们也在囤货。环保团体一项最新民调显示,72%的韩国人将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后减少购买海鲜。韩国海洋水产部12日称,将“基于科学和准确的信息”与韩国民众进行沟通。但什么是科学和准确的信息呢?福岛核污染水含60多种放射性核素,其中有些放射性核素难以处理;连日本自己都承认,70%以上处理后的核污染水放射性核素活度超出排放限值;排海计划一旦启动,核污染水将在未来长达30年内不断流入大海,总量超过130万吨……首尔会基于这些已经快要成为国际常识的“科学信息”,跟韩国民众“沟通”吗?韩联社12日报道“国民安心”计划,把重点放在突出韩国官方对该计划的“正面阐释”上。但连日本共同社都觉得,相关报道少了一块不得不提的内容。13日,共同社驻首尔记者也报道了“韩国将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努力消除国内担忧”,文中特意提到“另一方面”:计划宣布当天,韩国国会大厦前爆发反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报道中还特意配发了一张“12日摄于首尔”的抗议现场照片。不知是否有意避开抗议示威“锋芒”,韩国海洋水产部称,13日启动的说明会不先在首尔,而是以釜山市为起点,随后才到首尔、庆尚南道、江原道、全罗南道等地。一位韩国问题学者分析,目前韩国国内围绕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态度非常分裂。尹锡悦政府为代表的保守派是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韩国渔业、观光旅游等团体则因利益受损,坚决反对日方做法;在野党出于政治考量等复杂因素也猛烈抨击政府“放水”。最新启动的“国民安心”计划,表明首尔正试图对两种主要反对声音“分而治之”:对于渔民团体以及更多持反对意见的民众,韩国政府不得不以各种方式安抚,带着一点“连哄带骗”的意思。但对在野党,则是直接回击,语气中甚至带着一丝威胁的味道。日本的做法“是放射性恐怖主义行为”。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12日就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发出迄今为止在野党措辞最严厉的批评。在“85%的韩国民众反对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情况下,李在明称:尹锡悦政府对此采取事实上的容忍态度,无异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帮凶”。但政府方面立即驳斥在野党“这是煽动”。韩国总理12日在国会接受质询时甚至称:坊间有关韩国政府“无条件附和日本政府”的说法是信口雌黄。如果“散播缺乏科学依据的谣言”导致渔业人员蒙受严重损失,司法部门将采取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方的民事或刑事责任。共同社13日说,这明显是对在野党施压。02首尔对韩国国内反对声音的或施压或敷衍,与对东京的逢迎甚至配合,对比强烈。早在两个多月前,4月11日,韩民族日报就在一篇评论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韩国在反对日本核排污问题上“隔岸观火”。有关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的一场“外交战”在今夏爆发,文章中说,南太岛国都以全力反对日本这一做法,但韩国作为遭受直接影响的国家之一,在应对上却相对消极。日本核排污“近在眼前”,韩民族日报批评,尹锡悦政府却迟迟没有明确表明立场。韩国进步派媒体的担忧被证明并非多余。到了5月底,韩国政府向福岛派出所谓核污染水考察团。但考察前后的韩方表态让人意识到,首尔没准备与国际社会主流意见一道,对日本核排污行为打响“外交战”:它流露出的是动摇和暧昧,甚至有给日本打掩护的意思。有分析说,为了遵循美国意旨改善韩日关系,尹锡悦政府已经在历史问题上大幅退让。现在,它又准备为东京送上另一份大礼,即为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开绿灯。韩国这支福岛核污染水考察团,几乎是日方让咋办就咋办;韩国驻日大使公开表态希望在加入G7问题上得到日本支持,结果惨遭日本首相直接打脸;在国内激烈反对下,仍允许日本军舰挂“旭日旗”来韩军演……媚日剧情一番接着一番,屈辱基调倒是一直没变。首尔和韩国其他不少地方,抗议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活动这些天来就没停过。但一位身在韩国的朋友发现,朝鲜日报、中央日报等一些保守派韩媒,都没怎么突出报道。它们报纸或网站突出位置,主要用在了炒作这轮中韩互相约见大使的外交风波上。渲染对华强硬与对日逢迎有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前述那位韩国问题学者分析。两天前,11日,立场同样偏于保守的韩国先驱报,在一篇报道中特意联想了首尔刚发布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文件,称这“再次表明与华盛顿和东京的结盟更加紧密”。在将对日外交摆在更靠前位置的同时,韩媒称,文件有关中国的表述语调变硬。另外一位熟悉韩国国内政治的学者说,韩国保守派正经受着两种“惯性”的怂恿和推搡:一种惯性,是在取代进步派执政后的报复性逆反,表现为对前任文在寅政府内外政策的“为了反对而反对”,其中也包括文在寅时期在对华关系上总体的温和理性。另外一种,就是韩国保守派一直以来的崇美亲美心态加速膨胀,面对美国加大拉拢以及韩国自己追逐的所谓“全球枢纽国家”目标,首尔的战略动作和心态越发走形。韩国“现在处在国运的十字路口”。这位学者警告,历史上看,韩国不止一次在关键时刻做出错误抉择。现在的韩国如果真想成为“全球枢纽国家”,那它首先应该培养和拥有与之相配的理性与智慧。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印度最大的痛点,被西方击中了!美媒爆出大消息,但中国人的心情早变了!库列巴替中国辟谣的一个细节,非同寻常!中美之间还有下一个基辛格吗?拜登政府首次!信号足够强烈!国泰航空今天的迷之表现,该打几分?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印度最大的痛点,被西方击中了!

执笔/刀剑笑推特上流传着的一段视频正在印度激起愤怒浪潮。视频显示,一辆游行花车正在马路上缓慢行进,车上摆着的三个人偶组成一个场景:两名穿着军装的男子举枪射向一名衣衫沾满血迹的女子,女子身后牌子上写有“复仇”字样。视频只有短短大约6秒,但刷到这个场景的印度人立刻就明白了,花车上呈现的,正是1984年10月两名锡克教侍卫刺杀印度时任总理英迪拉·甘地的一幕。有关这段视频的信息随即变得更加清楚:游行发生在加拿大,组织者是当地的“卡利斯坦”运动支持者……于是,新德里和主要印媒立即就将外交抗议和满腹怒气抛向渥太华。到了8日,印度外长苏杰生更是公开谴责,两国这轮外交龃龉达到一个高点。为何印度方面这次的反应如此之大?除了“卡利斯坦”运动这根扎在印度政府心头的刺再次被拨动,新德里还在担忧:其中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眼前这样一个单一事件,背后还有“更大的潜在议题”。不少观察人士也认为这件事“不简单”。他们猜测着,美加等西方国家会否利用印度分离主义之痛,对“不听话的”新德里进行牵制甚至拿捏吗?1这段引燃印度怒火的视频究竟是咋回事?加拿大通讯社记者直到8日还有点懵,眼见事件持续发酵,仍在报道中称“无法确认视频来源”。但这时候,主要印媒已经摸清来龙去脉。这段视频6日开始出现在推特上。以“加拿大事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为题,印度斯坦时报8日的一篇报道汇总信息:视频中的那场游行发生在更早时候的4日,地点在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的布兰普顿市,组织者据说是当地的“卡利斯坦”运动支持者,即印度锡克教分离主义分子。游行的时间节点,恰好是在1984年印度军方发起“蓝星行动”39周年前夕。什么又是“卡利斯坦”和“蓝星行动”呢?这个“卡利斯坦”运动在印度由来已久,简单说就是印度一些锡克教徒谋求独立,想在印度北部旁遮普地区建立一个以阿姆利则为圣城、以“卡利斯坦”为名称的锡克教主权国家。1984年,锡克教激进派领袖宾德兰瓦勒开始领导武装对抗,结果引发“蓝星行动”:同年6月,英迪拉·甘地下令印军采取打击行动,数万大军直抵旁遮普省。这场当时震惊世界的作战导致阿姆利则金庙被毁,大量人员伤亡,也进一步激化锡克教徒对印度中央政府的不满。“蓝星行动”4个月后,总理英迪拉·甘地遭两名锡克教侍卫刺杀身亡。1980年代之后,“卡利斯坦”运动总体陷入低潮。但海外的锡克教分离主义运动近年来有抬头之势。尤其让印度郁闷的是,目前海外“卡利斯坦”运动最活跃的地方,主要是在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一些西方国家。其中甚至包括一直试图拉拢新德里的美国。布兰普顿“目睹了最近反印氛围的加剧”。印度斯坦时报记者8日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指责。而在这段视频出现在网上的第二天,7日,印度驻渥太华高级专员公署,相当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大使馆,就已经向加拿大全球事务部提出交涉,表达不满。到了8日,印度外长苏杰生也公开发声。印方“严厉谴责”加拿大允许卡利斯坦运动分子“从事美化英迪拉·甘地刺杀者的活动”,新印度快报这样概括苏杰生当天在新德里一场特别记者会上的表态。但这还不够。苏杰生接着就将话题引向更深更广层面。更深层面,是针对渥太华翻了一下旧账。问题不单单是涉及这一个事件,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潜在议题”,苏杰生说,持续给予分离主义分子和极端分子宣扬暴力的空间,“对两国关系没有好处,对加拿大也没好处”。更广,则是扩大批评范围,捎上了澳大利亚和英国。新德里对“卡利斯坦”运动的反对“不仅限于加拿大”,苏杰生称,印方也已经向英澳两国提及相关问题。有印媒回溯,今年3月份时,苏杰生就曾严厉批评英国政府,指责伦敦没能保护印度驻英外交机构免受“卡利斯坦”支持者冲击。而澳大利亚,在这方面“也有一些问题”。2欧美国家这些做法让印度恼火,背后有着某种“客观因素”,一位南亚问题学者分析。因为当前“卡利斯坦”运动活跃的国家,“锡克教人口占比相对较高”。加拿大“已是印度旁遮普邦之外锡克教人数最多的地方”。路透社8日试图提供更多背景。统计数据显示,这个北美国家境内的锡克教人口已超过50万。而处在最近这场外交风波中心的布兰普顿,正是加拿大境内锡克教徒最大聚集区:截至2021年,当地的锡克教徒超过16万,高达当地人口的四分之一。激进锡克教徒“在加拿大积累越来越多的政治资本”。早在多年前,印度国内战略安全人士就已开始关注这个趋势,担忧这会让加拿大政府“对卡利斯坦问题的态度越来越软化”。而随着锡克教徒进入加拿大国会甚至跻身联邦政府内阁,这种担忧日益变成现实。2022年11月,渥太华发布加拿大版“印太战略”文件,其中将印度列为加大合作的重要伙伴。路透社等美欧媒体也在关注当然这场外交风波时,提到印度在加拿大对外经贸中的“份量”。但这无论如何无法消解印度人对加拿大的“锡克之怨”:在他们看来,渥太华是在损害涉及印度主权的核心利益。过去几年,印加两国因为“卡利斯坦”运动问题多次爆发外交冲突。新德里不止一次严词批评加拿大为锡克教分离主义分子提供空间,称这是在印度的伤口上撒盐。加拿大的做法,还只是美欧国家的一个“缩影”。正如苏杰生所抱怨的,英国、澳大利亚甚至美国,都在面对锡克教分离运动时有着类似表现。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西方国家为“卡里斯坦”分离主义运动提供空间,真的只是因为锡克教人口聚集且政治影响力异军突起等“客观因素”吗?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另外一位南亚问题学者就直言:加拿大等国接连做出惹恼印度的行动“未必是偶然”。去年以来,一个名为“锡克教正义”的组织异常活跃,先后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国发起多场“公投”,试图以此为在旁遮普地区独立建国舆论造势。新德里对这种“反印”活动当然极为不满。但相关国家都没怎么搭理印方的“严重关切”,也没出手阻止类似“公投”。加拿大政府的托辞又是很有代表性,它将在那里举行的锡克教公投称为“加拿大法律框架下的和平民主进程”。苏杰生8日虽然扩大批评范围,但没点名美国。可实际上,美国在容留甚至可以说是支持“卡利斯坦”运动方面,一点都不“逊色”。别的不提,光说这个已被印度政府拉入黑名单的“锡克教正义”组织,就是2007年在美国成立的。这个组织还多次在美国法院状告印度官员,要求追究对方在1980年代“蓝星行动”等锡克教流血事件中的责任。去年5月,美国康涅狄格州还承认4月29日为“锡克教独立宣言纪念日”。美方这些被新德里斥为“挑战印度主权”的做法,也是因为“无奈”甚至“被迫”吗?至少印度人不会相信吧。前面提到的一位南亚问题学者就说,在西方加大对俄制裁而印度不予配合的情况下,不排除它们会耍一些手腕:通过默许甚至支持锡克教分离主义牵制甚至拿捏新德里,或许就是手段之一。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美媒爆出大消息,但中国人的心情早变了!库列巴替中国辟谣的一个细节,非同寻常!中美之间还有下一个基辛格吗?拜登政府首次!信号足够强烈!国泰航空今天的迷之表现,该打几分?
2023年6月9日
其他

美媒爆出大消息,但中国人的心情早变了!

执笔/刀剑笑布林肯要在未来几周内访问中国?多家美国媒体曝出的这个大消息,在今天的国际舆论场掀起波澜。但人们的心情与今年1月份得知布林肯要访华时已经有了迥然不同。那时候,还抱着希望和期待,但现在就要复杂得多了。2月份美国在临行前因“气球事件”单方面推迟布林肯访华,让中美关系从低谷又跌入新的低谷。后面,中国人更不信任美国了。今天,我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比较平淡或者说冷淡:“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这短短一句话背后,其实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01彭博社6日最先爆出布林肯将要前往北京。但报道中明显带有美国主流媒体与华盛顿相互配合对外“放风”的熟悉味道。信源,“匿名消息人士”;具体访问时间,“尚不确定”,只说模模糊糊的“未来几周”。迅速跟进的CNN等美媒,声称采访了更多美国官员和“知情人士”,但也没能提供更多细节。既然消息出自“官方”,那就去向官方求证吧。但美国务院副发言人帕特尔在记者会上三缄其口,表示没有布林肯要宣布的行程。白宫国安委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6日也称“不想提前谈论此事”。俩人都搬出这段时间以来美方的一贯表态:将在条件允许时“重新安排对中国的访问”;“你会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我们谈论未来的访问”……一个“将”字很有猫腻,一位微博网友这样评论美媒的报道。德国之声网站在综合梳理主要美媒和路透社等其他一些国际媒体报道后猜测,布林肯访华的具体时间可能确实还没最后确定下来,现在讨论“仍处于私下商议阶段”。这个时候借由美国主流媒体密集放风,显然是想推动布林肯访华事宜取得进展。但这种惯用操作能起多大作用?难说。7日下午,我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了有关布林肯访华的提问,就一句话:“关于你提到的问题,我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啥意思?就是根本不理你这个话茬,一下就让美媒那些卖力炒作有种漏气的感觉。它们这时候该去反思一下,为什么美国最高外交官员会落入当下这种尴尬境遇。以彭博社为首,主要美媒在报道中大多只提到今年2月布林肯因“气球事件”推迟原定访华行程。但它们绝口不提美方至今没有拿出那是“中国间谍工具”的证据,也没坦承美方应为对华关系骤然变冷承担主要责任。换句话说,美国务卿是陷在美方自导自演的一场失败政治戏码当中。随后几个月来,美方不止一次表态希望尽快安排布林肯实现访华,但依然肉眼可见的缺乏诚意。结果可想而知,一次次的自讨无趣。路透社6日的一篇报道中说,美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莎兰本周访问中国,被视为朝向布林肯可能的中国之行的“一步”。康达是2月“气球风波”以来公开访华的美国最高级别官员,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在转载相关报道时梳理,并称他去年12月就曾来过中国,当时是“为布林肯访华铺路”。那这次来呢?字里行间明显带着一丝暗示。联合早报记者相当细致,还特意去看了一下我外交部网站关于康达一行与中方官员会谈的新闻稿,发现随稿发布的两张现场照片,“与会者均面带笑容,展现出轻松友好的氛围”。这与路透社报道中“双方展现乐观基调”的判断类似。但这是否会成为美国务卿对华访问成行的转折性节点?一位美国问题学者坦陈,这还要看美国在事情敲定之前释放多大诚意。中方从不拒绝沟通对话,但始终坚持这种沟通对话需要起到管控和改善两国关系的切实效果。02英国金融时报7日的一篇报道,将美国务卿可能的中国之行称为两国恢复高层接触取得最新进展的“一个标志”。报道梳理双方最近几周来的一系列互动:在康达一行访华之前,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据报刚刚在5月份“秘密访问中国”。更早时候,5月10日到11日,王毅刚刚同美国国安顾问沙利文在维也纳举行会晤。那次会面是在“气球事件”后试图让中美沟通重回正轨,当时就有美方高官这样透露。不仅如此,谢峰大使赴美就任,中国商务部长赴美出席APEC贸易部长会议期间分别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和商务部长雷蒙多,被金融时报称为两国沟通取得进展的“另一迹象”。但这些进展仍主要停留在“迹象”阶段,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缓和中美关系的作用还不好说。率先爆出布林肯可能访华消息的彭博社,在6日那篇初始报道中特意加了一条摘要:这次潜在访问“正值美中之间燃起新的紧张之际”。什么“新的紧张”?彭博社认为是两国军方关系仍未恢复。刚刚结束的“香会”上,两国防长除了握手没有更多互动。最近几天,美方又对中方在南海和台海拦截美方舰机大加炒作。就在6日,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仍在就此横加指责中方。他在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一个活动上称,中方驱逐舰在台海的“危险航行”表明,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意外造成可怕后果。这样一番说辞,让这个美国印太政策“沙皇”有关“与北京的交流正在改善”的表态,变得没有多少正向温度。坎贝尔“没有提及布林肯的访问”,路透社还特意补充说。美方类似操作,让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编辑都不由得发出灵魂提问:为什么北京不愿与华盛顿接触?美方一些言语表态上的变化因为言行不一或自相矛盾,无法引起北京的兴趣,无法让北京相信是真诚的;美方言行不断强化着华盛顿只对符合自身利益的规则感兴趣……在6日的一篇文章中,这家美媒将美中沟通受阻归因于“认知错配”,但字里行间没有掩饰对华盛顿的以上看法:如此一来,北京将美方相关言辞视为口是心非“也就不足为奇了”。03这次布林肯访华消息传出之前,CNN等美媒5月中旬就有过一轮大战旗鼓的试探。还是“多位美国官员告诉CNN”,拜登政府正考虑安排高级官员在未来几个月内对北京进行“一系列可能的访问”。当时报道中说,正在讨论的四位高官是布林肯、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和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但快一个月过去了,这些访问仍在“规划中”。彭博社6日另外一篇报道中有一点说得没错:虽然近段时间中美有过一系列外交互动,但这并没使两国关系真正解冻。如果这些会议旨在为两国关系重大缓和奠定基础,那么它看起来更像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在美方高官无法迈进中国国门的同时,不少美媒注意到,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中国受到热情接待。为何会有这种反差?国际问题学者@高志凯频道在今天一条视频评论中专门进行分析。大概意思:对于马斯克这样为友谊和投资发展而来的人,我们的国门永远是敞开的,“美酒相迎”。而对一些怀着敌意的政客,尤其老想用对抗和冷战思维来搞博弈,老想干涉和侵犯中国主权,闭门谢客也就不奇怪了。美国务卿这次能不能来,逻辑也是如此。如果要来,为什么来?美方恐怕提前要说清楚。配合华盛顿放风的同时,一些美媒已经提前表示,“相信台湾问题将会成为重点议题之一”。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称布林肯此行将是一场“事关重大”的访问,预计双方会谈台湾问题、美对华高科技限制、人权等议题:美国务卿“还将借机宣示对日韩等亚太盟友的安全保证。”保持对话沟通当然不是坏事。但如果真如这些美媒所言,美方在规划包括布林肯在内一些政府高官访华的过程中,还是抱着这种掀动风浪制造对抗的盘算,那么就真让我们提不起多大“兴趣”了。美国务卿“计划中的”访华之行,已经变成一场演砸了的尴尬戏码。中国没有闲情更没义务配合美国政客们自讨无趣的表演。在被问及布林肯是否很快访华时,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康达未置可否的回应说:“让我们拭目以待”。确实是得“拭目以待”。因为“见与不见,这是一个问题”,一位中国网友说道。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库列巴替中国辟谣的一个细节,非同寻常!中美之间还有下一个基辛格吗?拜登政府首次!信号足够强烈!国泰航空今天的迷之表现,该打几分?这份“卖台倡议”,为何让民进党异常兴奋?秦刚欧洲首站,留下的这几个印象很深刻!
2023年6月7日
其他

库列巴替中国辟谣的一个细节,非同寻常!

执笔/九命刀&刀剑笑乌克兰的“大反攻”,要开始了?在27日一天之内同步出现的三则乌克兰方面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外媒对乌方“大反攻”的连环推理。部分美欧不少媒体对此兴奋不已,恨不得“大反攻”下一秒就打响;有的媒体则悄咪咪想搞事,在纷繁复杂的消息中掺杂些“假料”,挑拨各方对中国劝和促谈努力的认知……这次,当乌克兰外长库列巴亲自下场“辟谣”打造谣媒体的脸,美欧舆论却开始装聋作哑。俄乌冲突正走向何方?冲突之外,又是谁在搞小动作?1第一个消息,27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瓦瓦列里·扎卢日尼时隔25天,在推特上更新一段长1分4秒的视频,配文为
2023年5月28日
其他

中美之间还有下一个基辛格吗?

执笔/绣花刀“几年前我去华盛顿参加一场智库的活动,参会的人也就五六十个人,但是那天晚上基辛格来待了半个小时,不大的会议厅里水泄不通。这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拥堵场面,堪比北京最挤的公交车。”这是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吕祥说起基辛格的第一联想。只言片语之中,已经能感受到基辛格在美国的地位非同一般。而在中国,基辛格因促进中美建交而为人们熟知,向来被看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明天,5月27日,就是基辛格的百岁生日。百岁高龄,但他仍心系中美关系,不时为两国关系建言献策。当前中美关系龃龉不断,未来将走向何处?也许是时候停下来看看中美关系的亲历者、见证者,听听他的所思所想。我们是时候去深入了解这个参与开创中美关系新时代的外交家,反思当下中美关系,汲取他的智慧,将中美关系推向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01了解作为外交官、政治家的基辛格之前,我想更重要的是先看看个人经历如何塑造了他。1923年,基辛格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犹太家庭。在他生命中的头15年里,亲眼目睹了纳粹政权的崛起。作为一个来自纳粹德国的犹太人,他曾遭遇巨大的苦难,在大屠杀中失去了13个家庭成员和无数的朋友。1938年,他的家庭从纳粹统治之下逃往美国。也许,这段过往让他见证了,如果缺乏和平与正义的国际结构的约束,人类可以沉沦到何种程度。基辛格之后在纽约长大。据说,青少年时期,他非常羞涩,很少开口讲话。成为美国公民后,1943年他应征入伍,二战期间作为一名美国士兵回到了祖国德国,为美军从事反间谍工作。返回美国后,他凭借奖学金在哈佛大学就读政治学,并于195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在哈佛任教,并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知名专家。1969年,基辛格被尼克松总统聘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1973年,尼克松任命他为国务卿,他一直任职到1977年1月福特的总统任期结束。这一段人生经历,听起来多少有点像美国“成功故事”的典范了。这似乎就不难理解以现实主义著称的他以一种近乎感性的方式崇拜美国。对于这个收养他的国家,他曾经写道:“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同样慷慨的精神和没有恶意的东西。”不知是不是纳粹德国的童年经历和他对“美国梦”的成年信念造就了他坚定的现实主义理念。02作为一名外交官、政治家,基辛格的遗产广泛且有争议,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他对现代世界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毋庸置疑。他在越南危机期间掌舵美国外交政策,并参与了包括中东、中国、俄罗斯、智利在内,甚至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南苏丹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怎么评价他的遗产,仁者见仁,这里仅提供几个视角。首先,老先生明显对自己的影响力还是比较自信的。再看看他儿子对父亲的评价。“我父亲坚忍不拔的另一个秘密是他的使命感。虽然他被讽刺为一个冷酷的现实主义者,但他并不冷酷无情。他对爱国主义、忠诚和两党关系等概念深信不疑。”“我知道,没有一个儿子能真正客观地看待他父亲的遗产,但我为我父亲以一贯的原则和对历史现实的认识来支撑国家政策的努力感到自豪。”他的批评者则认为他是一个无视道德的权力政客,只要符合他的利益,对独裁者也会予以支持。他们的例证包括:1968年越南战争期间,基辛格据称阻止了一项几近达成的和平协议,以帮助尼克松胜选。1973年,据称基辛格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卷入了智利将军皮诺切特对该国民选总统的血腥政变。1975年支持印尼对东帝汶的血腥入侵……对很多他的支持者来说,基辛格则被认为是外交奇才。他曾在与前苏联的秘密谈判中穿针引线,成功实现首轮限制战略武器谈判(SAL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拜登政府首次!信号足够强烈!

执笔/刀斧手&叨叨姐5月25日和26日这两天,有两场中美会谈,是关心中美关系的人必须关注的。这也是拜登执政两年多来,华盛顿首次举行中美部长级会谈。据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介绍,25日至26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将参加APEC贸易部长会,期间将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贸易代表戴琪会谈,就中美经贸关系和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和美方交流。商务部长雷蒙多、财长耶伦,包括国务卿布林肯……前段时间对媒体不止一次释放“想来中国访问”信号的拜登政府内阁大员名单,恐怕比这长多了。在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刚刚抵美履新的气氛下,借着APEC贸易部长会之机,美方终于能够部分实现“愿望”,让雷蒙多与戴琪分别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坐下来聊一聊。拜登政府希望通过与中国方面的沟通协调,稳定中美经贸关系,化解美国国内经济金融难题。至今仍未能拆除“债务违约”这枚巨型金融炸弹的拜登政府,肯定希望这两场会谈能传来更多好消息。1美国媒体注意到,近期中美之间的“融冰”迹象一个接一个出现。5月8日,中国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5月10日至1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会晤。事前,连号称“在华盛顿政界有着各种眼线”的美国媒体都没有什么风声。5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广岛参加G7峰会时对记者说,他预计与中国的关系将“解冻”。5月23日,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美,并在机场同中外媒体及各界人士交流互动。这一系列互动之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前往美国,与雷蒙多和戴琪会谈。而且,在赴美之前,王文涛还在上海与在华美国企业举行了一场座谈会。在这场座谈会上,王文涛重点谈到两层含义。第一,表明中方态度,在中方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格局下,吸引外资始终被放在重要地位。而且,中方也将继续做好相关工作,保护外企在中国的合法权益。结合之前中方宣布对美光公司在华销售产品依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王文涛给出的这个态度无疑是让在华美企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有关审查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但是美方一些官员却对此反应强烈,并炒作这是中方对美光公司的“打击报复”,甚至渲染制造寒蝉效应。第二,关于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王文涛强调中美双方的合作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这样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互相尊重,互惠互利”这八个字点出了核心,也是对美方发出的最直接警示。值得一提的是,美光公司是除了美军工企业外,中国制裁的第一家美企。在此之前,美方制裁的中国企业已经多达600家以上。2对于中美关系,新任驻美大使谢锋在中国驻美使馆向中美媒体发表讲话中说得很清楚。“30年前,我开始参与中美关系。30年后的今天,我依然相信,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共同利益,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也是对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的重大贡献。”“中美关系再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出任中国驻美大使,我深感使命光荣但责任重大。中美都是伟大的国家,中美人民都是伟大的人民。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敞开胸襟,相向而行”。而就在同一天,美国务院发言人米勒表示,“欢迎谢锋大使履新,期待同谢大使及其团队合作”,“将继续致力于同中国保持沟通渠道畅通,负责任地管控竞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大使是中美两国沟通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24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为新任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举行了饯行晚宴。伯恩斯说:“包括这次晚宴,过去一年两个月中,我们两人为中美关系中的诸多挑战会面了23次。我很期待在他履新之后继续和他一起工作。”要注意到,中美关系之所以出现寒冰,是美方单方面的错误极端做法导致的。在拜登政府上台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个别政客的种种挑衅性举动也让美国媒体担心,修复中美关系的“脆弱契机”这次能否被把握住。《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经过几个月的“口水战”,中美关系步入新的阶段,后者可能决定两国能否恢复此前因为一个“中国气球”而脱轨的高层交流。在这种背景下,王文涛与雷蒙多周四在华盛顿的会晤将成为首个值得观察的窗口。《华尔街日报》认为,中美关系回暖的另一个考验,将是两国防长是否会像过去那样,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的间隙进行会晤。此次论坛将于6月初举行。中方已经明确表态,希望美国取消之前对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的无理单边制裁,以此作为双方防长会晤的前提条件。而美国总统拜登上周末表示,美国正就这一要求进行讨论。但是,此后美国国务院和其他官员改口否认。3中美关系“即将解冻”,拜登总统上周末做过这样的预测。当时中国外交部就对此作出回应称:中美之间保持着必要沟通。问题是,一边说要沟通,一边却在打压遏制中国,做着这样自相矛盾行为的是华盛顿自己。一些美国高官近来频频释放想要访问中国的信号。比如国务卿布林肯。他表示,希望可以重新安排今年访问中国。白宫上个月还公开证实过,正在就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财政部长耶伦可能的访华与中方进行着沟通。但换个场合,还是这些高官,犹如川剧变脸般,换了一副面孔。在5月16日的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听证会上,布林肯解释称,近期美中高层互动凸显了美方承诺接触是为了防止误判,“我们支持的是去风险和多元化,而不是脱钩”。同一个场合,雷蒙多说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积极地利用我们部门的工具来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更恶劣的是,华盛顿的作为。5月2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事务特设委员会通过了涉台的10项政策建议,涵盖军事、经济、网络等各领域。插一句。这个委员会这么做,一点不令人惊讶。它的主席叫加拉格尔,一个从没来过中国,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中国的“反华鹰派”。他今年1月上任之初就定下来对华议题的排序,依次是台湾、经济和意识形态竞争。再之前的G7广岛峰会公报明确宣称,成员国必须“抵御中国经济胁迫”,不脱钩,但要“去风险”。因着美国媒体的广而告之,我们知道,华盛顿还在未来中美关系发展道路上埋了“雷”:拜登总统近期将要签署的一项行政命令。这项行政令将对美国对中国某些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作出限制。既要又要,这就是华盛顿典型的自私心态。债务上限问题迫在眉睫,国内通胀居高不下、为抑制通胀激进加息导致的银行危机,还有全球范围内的去美元化问题等等,美国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缓解这些问题,美国需要和中国进行宏观经济政策、金融政策等领域的沟通协调。但与此同时,它又不愿意放弃对中国发展的打压遏制,仍试图继续采取“小院高墙”对中国高科技进行精准打击。所以,严格意义上说,虽然美国政府开始避免使用“脱钩”说法,也采取了看似缓和对华关系的言行,但其对华立场并未真正改变。不过是从“脱钩”进阶到了“去风险化”的2.0版本。曾任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亚洲事务资深主任的乔治敦大学教授麦艾文形容,中美尝试重建基本沟通管道,此刻是“脆弱的机会”。如何才能真正把握住机会?最重要的是,美方应该本着中美元首去年11月14日巴厘岛会晤时达成的共识,真正做到相向而行,共同推进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对于发展中美关系,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我们坚持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往期精彩回顾:国泰航空今天的迷之表现,该打几分?这份“卖台倡议”,为何让民进党异常兴奋?秦刚欧洲首站,留下的这几个印象很深刻!韩国驻华大使,露出更多令人担忧的侧面!又是他!今天的通话,释放重大信息!“泄密门”再次暴露了美国外交三宗罪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国泰航空今天的迷之表现,该打几分?

执笔/九命刀微博“三连”道歉+总裁用普通话亲自道歉+航班服务火速整改……国泰航空空乘对“歧视非英语乘客”的后续处理,该打几分?近日,国泰航空空乘被指歧视普通话乘客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在录音中,空乘用英文说“如果你不能用英语说,就不能用毛毯”,随后传来一阵哄笑声。23日,国泰在微博两度以简体字致歉;当天晚间,国泰航空行政总裁宣布对三名涉事的空中服务员予以解聘。今天,香港特首李家超主动在社交媒体提及事件,称有关人员不尊重乘客,言行恶劣,伤害香港及内地同胞感情,“对事件感到痛愤、失望”。但国泰道歉后,这件事也还远未结束。今天,疑似国泰现任空乘、公司工会、前任员工等多方面发声,更多出人意料的消息被接二连三地爆出,不断消解着官方层面道歉的诚意与说服力。1首先,让我们看看国泰官方今天的最新表现。一方面,今天,国泰航空行政总裁林绍波在中国大陆广州出席活动时,以普通话就国泰歧视事件再次道歉。林绍波称,李家超特首今天提到最近两天发生的一些风波,在此他再次向各位做出诚意的道歉,“类似情况绝不允许再次发生”。另一方面,有网友在小红书上爆料称,今天国泰航班上已经用普通话、粤语、英语进行三语播报,并挨个问乘客要不要毛毯。这条帖文下有人表示,此前国泰航班上好像是有普通话播报的,但有人也明确表示,没有听到过普通话播报。有错立改是很不错的,但此前国泰的这种“随机式”服务也让网友普遍感到无语:作为中国的一家航空公司,这到底有多难?不过,这还不足以让网友们买账。昨天的微博“三连”道歉虽在形式上表现出了重视,但直到这篇文章发布前,所谓的道歉信也仅在中国大陆简体中文页面发布,繁体中文、英文官网均未见踪影。浏览国泰航空海外社交媒体官方账号,及官网其他语言页面,也都尚未发现有其他语言版本的道歉声明。要保住市场,全心全意的道歉和彻彻底底的整改是国泰的唯一选择。但为何官方道歉成了“中国大陆简体限定款”?同时,更加冲击着大众认知的消息今天也被接连爆出。昨日傍晚,有疑似国泰航空的职员在小红书发表“就CX987航班一事”的帖文,语气十分不满,攻击投诉事件及录音的乘客。这条推文发布者是否真的是国泰在职员工,现在难下定论。不过接下来的这条消息,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能印证上文的真实性。据香港媒体《明报》的消息,“国泰空中服务员工会”今天向成员发了一封内部邮件,文中称“工会对国泰空中服务员现时需面对众多不实指控及网上传言感痛心”,“本期望国泰会支持员工保护自己及提供相关指引,遗憾最终得到令人伤感的消息”。其中还声称,根据“机舱服务指引”,如空乘在未经同意下被乘客拍摄及录影,可向乘客提出删除有关内容;如遭拒绝可通知机长及机舱服务经理,公司政策表明对不守规乘客采取“零容忍”态度。其中不仅丝毫没有反思的意思,还表达了对官方不维护员工的“失望”,这不是在给此前国泰的道歉啪啪打脸吗?2这两天,从香港网友对国泰歧视事件的评论来看,大家普遍的认知还是很客观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就是国泰企业文化和员工培养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服务人员素质过差,没什么辩解的空间。有台湾地区的网友也表示曾被这种歧视“深深伤害过”。同时,也有香港网友表示,中国地域辽阔,也存在个别方言上的地域歧视,不过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当然,评论区也有个别人在阴阳怪气,觉得这根本算不上“歧视”,也没必要为“玻璃心”而道歉。不过,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些说风凉话的网友想必也大度不起来。至于在内部发怨气的工会,也应该听听香港网友们的意见,与其固执己见,不如先把事实搞清楚再说话。3透过这轮国泰航空歧视风波的背后,我们又能从香港各界的反应中透视到什么?2019年“修例风波”时,国泰航空曾发生过罢工事件,机场也一度允许“黑暴”分子示威、破坏机场秩序,声称为撑“手足”连自身的工作也可以不顾。19年7月,一名国泰航空的机长在航班即将落地时直接利用机舱内广播向乘客宣传“黑暴”活动;另有一名副机长因参与“黑暴”活动而被逮捕,却在得到保释之后仍获国泰同意执飞。面对民众质疑,国泰航空却以所谓“隐私关系”为由,拒绝评论。19年8月,一篇标题为《国泰航空集团员工致香港人书》的文章在网上传播,其中充满“黑暴”色彩。对此,国泰第二天在微博上发表了一份声明,宣称“暂时无法证实此事是否与国泰员工有关,但国泰方面对此高度重视,正对此事展开调查”。可以看到,当时的国泰管理层对此反应并没有今天这么积极,甚至产生了“默许”的效果。与前些年相比,国泰航空官方层面的道歉至少更果断、更彻底,也更诚恳了。这离不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爱国者治港”在香港的进一步落实,香港社会推进文化自信的建设在取得预期的成果。在今天,不少人都感到,香港社会说普通话的氛围比过去友好得多。这样看来,国泰空乘的此番歧视言论更加显得像格格不入,成为香港社会中的“残毒”。只能说,在今天的香港,如果跟不上爱国主义的时代浪潮和文化多元的认知潮流,固守着“恋殖”的痼疾,为“英资”等所谓“身份”而感到不必要的自恋与傲慢,无论曾经多么辉煌的企业最终也只会自断生路。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这份“卖台倡议”,为何让民进党异常兴奋?秦刚欧洲首站,留下的这几个印象很深刻!韩国驻华大使,露出更多令人担忧的侧面!又是他!今天的通话,释放重大信息!“泄密门”再次暴露了美国外交三宗罪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这份“卖台倡议”,为何让民进党异常兴奋?

执笔/叨叨姐不管美台怎么夸大其词,都改变不了这是一份“卖台倡议”的事实。今天美方公布的一则消息,让民进党当局异常兴奋。据称美台完成所谓“21世纪贸易倡议”谈判,预计数周内签署首批协议。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将之形容为“一项成就”,“代表着加强美台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台湾方面的说辞更是花团锦簇,该协定“不仅是台美间自1979年以来所签署结构最为完整的贸易协定,更代表着台湾经贸制度符合国际高标准的重要里程碑”“彰显出台湾经贸受到国际重视与肯定”,云云。44年以来“最为完整”“重要里程碑”“受到国际重视”……真这么牛?细究之下,这些不过是些经不起推敲的文字堆砌。“台湾让利,美国得利”,才是台美21世纪贸易协议的实质。而依照民进党当局在美国人面前奴颜婢膝的姿态,它还有什么不能“让利”的。民进党当局早已走在了“卖台求荣”的歧路上。对此,国台办发言人19日表示,民进党当局为谋取政治私利,不惜出卖岛内企业和民众的利益。这种“尽台湾之物力,讨外国之欢心”的可耻行径,注定失败。1“21世纪贸易协议”,名字很是高大上,但说得再花里胡哨,都难以回避其只是“倡议”而非“协议”。当然,民进党当局没有否认过这只是一份“倡议”,它只是故意回避阐述其与“协议”的区别,并默认民间舆论误用为“协议”。而且,已经达成的共识还很不完整,只涉及12个领域中的5个,还不到一半。按照一些台湾媒体的说法,海关管理和贸易便捷化、良好监管实践、服务业国内规章、反贪腐和中小企业,是12个领域中争议相对没那么突出的。接下来,将要谈判数字贸易、标准、国营事业、非市场政策及做法等;至于美台分歧更大的劳工、支持环境及气候行动(环保)与农业等则将最后涉及。农业、数字贸易、劳动、环境与国营事业等涉及体制改革与争议,非市场政策及做法针对的是中国大陆。理论上,越往后,谈判应该越艰难才对。但是,民进党当局多次表态要在今年内完成21世纪贸易倡议的谈判。它说得如此言之凿凿,一个合理怀疑就是,明年将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指望在那之前获得华盛顿更实实在在的支持。“卖台求荣”的算盘,民进党打得响响的。就算12个领域全部完成协商,也没有涉及最核心也是最具有实质性的关税减免与市场准入问题。这被岛内舆论批为“没有政策牛肉”。从21世纪贸易倡议甫一提出,华盛顿就没打算作出什么实质性让利。谈判也基本是要按美国的剧本演出,台湾只有服从与配合的份。民进党当局宣称,“台美关系特别好,美国特别重视台湾,所以倡议协商推进迅速”。这是它在强行挽尊。不管是协商进度,还是协商内容,华盛顿都牢牢把持着主动权。早在2007年,台湾就通过贸易暨投资架构协议平台向美国要求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直到13年后的2020年,蔡英文政府交上“进口莱猪”的投名状,美台贸易协议才有点眉目。多位美国国会议员“赞许”台湾“进口莱猪”,呼吁美台洽签贸易协议。但,这也只停留在口头。时间再过去两年,台湾人都吃了两年莱猪,美台贸易协议谈判才姗姗来迟。2民进党当局粉饰太平称,第一批协定包括前言及8个章节,共81条条文,“协定结构完整,且内容可再扩充”。也就是所谓的“堆积木”方式。台湾方面的总谈判代表邓振中曾经描述过一副看似美好的未来:先堆可以堆的积木,等时机成熟,再补上关税及市场准入这两块积木,“如此即可以完成我们理想中的台美自由贸易协定”。21世纪贸易协定,也被形容为“活页本”。和“堆积木”差不多,都是日后可以不断补充的意思。“堆积木”也好,“活页本”也罢,其实都不重要,关键是内容到底是不是会有所补充。但在这方面,民进党当局说了显然不算。台美自由贸易协定在学界谈了20多年,过去都没有什么进展,这次跨出第一步,就算是“突破”,也是被华盛顿主导的“突破”。就算可以再堆积木,再增活页纸,堆上去的积木和再补充的活页,也只会是华盛顿想要的。只关注贸易协议签不签,是民进党当局有意为之的本末倒置。台湾方面想要的,一直是关税调降和市场开放。数据显示,台湾输美非农产品中有30%没有享有零关税,输美农产品中有超过60%没有享有零关税。没有涉及关税和市场开放、不符合台湾民众福祉的贸易协议,就算签得再多,对台湾又有什么意义?从一开始,民进党当局所说的与“21世纪贸易倡议”的林林总总就有些让人听不懂看不清。21世纪贸易倡议达成第一阶段成果,双方经过了“两次实体会议及数十次视频会议与沟通”,但相关信息一直很混乱。光“正式启动”,所谓官方新闻稿中就出现过两次完全不同的日期。去年6月1日是“正式启动”,去年8月18日又一次宣布“正式启动”。时间虽然不一样,但民进党当局亢奋的情绪倒是没变的。“首次会议”也有两个不同日期。去年11月在美国举行的是面对面的“首次会议”,6月27日举行的谈判也是“首次”。有学者认为,重复“启动”,重复“首次”,是因为谈判没什么具体内容,民进党当局只能在字眼上做文章,强行赋予“重要性”。对21世纪贸易倡议的具体进展,民进党当局从来都是语焉不详。在去年11月的实体谈判之前,民进党当局发布的新闻稿短短4段,不到400字;谈判之后的新闻稿,3段426个字。至于具体谈了什么,只有37个字“会议成果非常正面及具建设性,对于‘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的后续进展非常有帮助”。听你一席话,如听一席话。3那么,如果达成21世纪贸易倡议,台湾会获得什么呢?台湾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得明白:面对自己的盟友,华盛顿都坚持“美国第一”。民进党当局还想跟华盛顿谈经贸合作,如果不是异想天开,就是居心叵测。按照“莱猪”和台积电变成“美积电”的先例来看,台湾不仅得不到太多好处,甚至还得多交点保护费。岛内有批评者指出,如果台湾完全遵照贸易倡议制定的新贸易规则和标准,“台湾将成为美‘经济殖民地’”。如果只是这样,对台湾来说或许还算是庆幸的。美国想要的,不太可能只是“掏空台湾经济”那么简单,华盛顿的政治考量早就摆上了桌面。如果梳理近来台美勾连的一系列动作,可以发现美国“以台制华”路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华盛顿试图实现“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这就是说,在美国看来,被掏空的台湾恐怕只有成为政治炮灰这点用了。“毁台论”近来在岛内的热议,不算是空穴来风。更何况,民进党当局蹦跶半天,这个倡议很可能沦为一纸空文。因为这是没有经过美国国会授权和审批的一种类经济协议。如果下届总统选举发生政党轮替,不排除新政府抛弃这一倡议的可能性。民进党当局对此当然不会在乎,反正已经“开放莱猪进口”,买了美国武器、延长了义务兵役……不惜出卖岛内民众利益、勾连外部势力的如此种种,只会让民进党当局“未得其利,先受其害”。中国大陆方面已经正告,民进党当局这种谋取政治私利的恶劣行径,“必遭清算”。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秦刚欧洲首站,留下的这几个印象很深刻!韩国驻华大使,露出更多令人担忧的侧面!又是他!今天的通话,释放重大信息!“泄密门”再次暴露了美国外交三宗罪中印重启谈判,这些细节很重要!秦刚今天启程出访,信息量很大!龙应台“意外”揭开了……缅甸大科科岛,成“中国军事基地”?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秦刚欧洲首站,留下的这几个印象很深刻!

执笔/刀剑笑“坚毅”。正在欧洲访问的秦刚,在首站柏林就给主要欧媒留下这样一个印象深刻的面容。在与德国外长会谈和随后记者会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明确重申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严正驳斥欧洲计划制裁中企、对华合作“去风险化”等论调,并且清晰“讲述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美欧一些媒体夸大炒作中欧之间的一些分歧,试图给这次访问附上一层“阴影”。但欧洲驻华大使9日表态“对话总是好消息”,秦刚在柏林参访孔子学院并神态谦和地寄语“促进中德人文交流”,又都确保中欧围绕此访的主要目标和“共同期待”不被轻易带偏。这个促进沟通与合作的基调,相信也会带到法国和挪威。虽然中欧关系依然错综复杂,但按南华早报援引专家的说法,秦刚此访“恰逢其时”。0110日凌晨,我外交部网站“外交部长活动”一栏更新置顶图片新闻:当地时间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参访柏林孔子学院并同中外师生交流。一张现场照片显示,秦刚面带微笑,寄语老师们“克服困难和挑战,坚持把孔子学院建设好,为促进中德人文交流做出贡献”。瑞士新苏黎世报,一家在欧洲影响力较大的德语媒体,密切跟踪着中国外长的访欧行程。不过,“促进交流”和神态谦和这些关键信息,该报记者都没去抓,而是径直突出秦刚在柏林展现的另外一面:他以“坚毅的面容阐述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新苏黎世报这样描述秦刚在与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会谈后举行联合记者会时的姿态和表现。报道说,短短一个月内中德外长的第二次会面总体氛围“平和”,但一些分歧甚至冲突点也可想而知。记者会上,秦刚开宗明义,一开场就阐明这次访德主要目的“是为即将举行的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做准备”。在这点上,德国外长予以积极呼应,并以4月访华时与秦刚从天津乘坐高铁赴京做比,表示很高兴两国互动交流能够“保持高铁速度”。北京和柏林之间政治交流“近期明显增加”,德国电视一台说。但另一家德媒提出,交流增多背后的“错综复杂也可见一斑”。首先就是俄乌冲突问题,贝尔伯克在记者会上抛出了一套令人匪夷所思的逻辑。虽然也重复了“中国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官方辞令,但这位德国外长紧接着就整出一句:中方在冲突中“保持中立”就是站在俄罗斯一边。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9日刚抱怨西方国家“着了魔”,无论什么场合必谈俄乌冲突,而且必定就加入对俄制裁施压。看来德国外长这次也是一样。但连别国保持中立都不允许?蛮横了点吧。我外交部新闻稿显示,秦刚外长当场予以严正回应,再次清晰阐明中方对于乌克兰问题的看法以及劝和促谈等原则立场。其中一句,“希望德方发挥引领作用,为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提出具体方案”,还多少让人读出反将一军的意思:别整天琢磨着拱火,好好想想怎么给高度复杂的乌克兰危机寻找解决方案吧。当然,中德以及中欧关系的“错综复杂”不止于此。记者会上,有媒体问及欧盟可能因对俄合作制裁中企的事。贝尔伯克据说也提到这个问题。赶巧不巧,据称欧盟当地时间10日就将讨论第11论对俄制裁方案,涉及制裁中企的内容就包含其中。还有记者问到德方和欧方所谓对华合作“去风险”的说法。同样凑巧的是,德国总理朔尔茨
2023年5月10日
其他

韩国驻华大使,露出更多令人担忧的侧面!

执笔/花痴刀、刀剑笑&叨叨姐郑在浩的形象,正在被拼凑得越来越清晰。这个韩国驻华大使,在去年甫一获任和来华履职之初,不少媒体在报道时称他是“中国通”“尹锡悦的同学”“专家型外交官”等。履职不到一年,郑在浩作为韩国政府在华官方代表,他的对华立场,以及意识形态倾向都越来越明显。我们向多位与他有过接触的半岛问题学者进行了请教,希望通过提供更多信息,让普通中国人更多了解郑在浩大使的不同侧面。01简单一句话,郑在浩是美国培养的所谓中国问题专家。他的所有对华观念,都是在美国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框架内形成的,无时无刻不在用美国人的视角来看待中国。这是受访的几位学者的共同看法。其中一位学者说得更为直白:他就是“美国在韩国的对华认知代理人”。真的是这样吗?在韩国读完本科后,23岁的郑在浩到美国留学。他花了10年时间,在布朗大学拿到历史学硕士学位后,又在密西根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这10年,美国对华认知的知识框架、逻辑体系等对郑在浩形成深刻影响。从美国到香港工作3年后,他从1996年起就一直在首尔大学工作,直到2022年受命出任韩国驻华大使。美国对郑在浩的影响,相当深远。学者们都不约而同用“孤傲”一词来形容郑在浩。一位学者说,在郑在浩2021年出版的《生存的十字路口:21世纪中美关系与韩国》一书中,他提到,“在韩国,几乎没有专门研究韩美、中韩关系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专门研究中美关系的学者也屈指可数”……事实上,这并非实情。郑在浩的言下之意,或许是只有在美国学成归国的中国问题学者才称得上是韩国的“中国通”。那些在中国拿到学位的韩国学者,因为涉美背景不强,他大概是不放在眼里的。因而,在韩国的中国问题学者圈,甚至就是韩国学者圈中,因为为人过于“孤傲”,郑在浩的口碑并不好。梳理一下,郑在浩的看法大致是:第一,中美竞争,美国会赢,韩国应该选择站在美国一边。第二,中韩是伙伴,韩美是同盟,同盟优于伙伴。如果华盛顿都产生首尔对在中美之间如何选边都犹豫不决的时候,说明韩国的外交政策已经错了。这样的所谓“中国通”,出任驻华大使后,可能对尹锡悦政府形成怎样的影响?一位国际问题学者告诉补壹刀,虽然就职驻华大使之前,郑在浩一直在首尔大学,但在李明博政府时期,他曾作为智囊给当局出了不少馊主意,对国内的亲华派进行了打压。到了尹锡悦政府时期,郑在浩更是近水楼台了。据了解,郑在浩和尹锡悦是同学,在尹锡悦还没有进入政治圈(竞选类职务)的时候,他们之间就有着定期的聚会。对于尹锡悦,不少韩国媒体评述说,他长期在检察系统任职,缺乏从政经验,检察官办案时的执着被异化为处理政务时的偏执,也带有无知者无畏的色彩。比如说,他不太分得清个人说话与作为总统表态的差异。在很多场合,他讲着讲着就变成个人措辞。有媒体举例说,韩国拥核这类话,就很可能是作为个人的即兴发挥。对这样一位总统,郑在浩的观点毫无疑问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郑在浩的孤傲很可能还将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他带着美国人的视角同中国打交道的时候,姿态是居高临下的。第二,他很可能会把对中国比较了解,甚至是比较友善的意见给屏蔽掉,让总统以为他的判断就是全部。02通过浏览韩国媒体,我们还发现,郑在浩已经把韩国媒体驻京特派员几乎都给得罪光了。这事要从去年说起。2022年10月9日,韩国国会针对驻华大使馆进行的问政会现场,一名无党派国会议员质问驻华大使郑在浩:“听说你跟驻京韩国媒体特派员们产生了矛盾?与中国加强关系、照顾受疫情困扰的驻华侨民都忙不过来呢,怎么还与特派员们吵架呢?”随后,这名议员拿出韩国一家媒体的相关报道,内容大致为:“2022年8月,郑在浩大使与驻京韩国媒体特派员们举行完例行恳谈会后,一名记者向郑在浩大使提议、日后多通过‘吃饭’加强与媒体的沟通,郑在浩却难为情地表示:我已将自己4个月的业务经费用于给使馆员工们购买中秋节礼物了(没钱请吃饭)。大吃一惊的韩国记者紧接着质问大使:您的业务经费来自国民的纳税钱,您难道不知道用业务经费购买节日礼物是要遭监察部门调查吗?如此一来二往,大使与驻京特派员们陷入舌战……”韩国《世界日报》等多家韩媒事后置评称,若当时没有特派员们的提醒,郑在浩恐怕要背负“刚赴任不久便挪用预算的中国大使”的烙印。韩国媒体和国会议员们都认为,郑在浩之所以与韩国媒体驻京特派员产生矛盾,根本原因在于“郑在浩不懂得沟通”。但直到那场咨询会结束,郑在浩却坚持将责任推向媒体、指责韩媒“违背了非正式场合言论不公开实名的报道原则”,他拿出的例子就是“自己曾对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嘱咐,考虑到地缘政治风险,要审慎投资。而这样的内部言论,被韩媒拿去进行实名报道”。奇了怪了,不反省自己不该说这样的话,反而怪上如实报道的媒体,说好的新闻自由呢?而且,这件事还没完。今年2月6日,韩国驻华大使馆时隔3个月(受疫情影响中间停摆)再度举行例行恳谈会,驻华大使馆方面给出了一个在韩国记者看来不可思议的通知:郑在浩大使不接受现场提问,只回答通过电邮等方式事先提交的问题。于是,恳谈会当天,郑在浩仅回答了3个事先提交的问题,一场恳谈会生生变成单向发布会。对于不接受记者现场提问的原因,郑在浩给出的理由是,媒体违背报道原则在先,因此自己也只能回答事先提交的问题。对此,《韩国日报》、《首尔经济》等多家韩媒讽刺道:“这哪里是恳谈会,分明是独角戏。”“驻华大使这是在模仿尹总统的不沟通风格吗?”《韩民族日报》2月7日以此为题进行了报道。2022年11月尹锡悦总统与MBC电视台记者产生矛盾后,干脆单方面取消了“简约记者会”。郑在浩此番也是如此。真正令人担忧的,是韩国的对华外交。不少韩国有识之士奉劝长期做学者的郑在浩,若想在外交方面发挥自己以往积攒的专业知识,有必要展现出更大度、更灵活的姿态。03郑在浩的形象,尤其是他的对华政策立场和对记者基本态度,由此变得更加清晰。去年6月初刚获任时,韩媒和一些中国媒体上的郑在浩还主要是“中国通”和“尹锡悦的高中同学”。资料显示,郑在浩1960年出生在釜山市,出任驻华大使前已经是韩国国内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精通中文。BBC去年6月的一篇报道在标题中就以“中国通”称呼郑在浩,并通过郑自己的回忆文章和履历“追根溯源”,说他少年阶段就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是中国的武侠小说和李小龙电影将他带入中国研究领域”,随后在首尔大学大学三年级时就决定以后从事与中国有关的事务。1996年起他一直任教于首尔大学,担任首尔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亚洲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中心所所长等与中国研究有关的职务,研究领域也主要是中国的央地关系以及外交政策、中美关系。郑在浩与中国的“渊源”不止于此。BBC说,还在学术圈时的郑在浩与中国学者交往密切,2007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他还曾在中国香港居住,执教香港科技大学等。甚至,他和妻子喜欢粤菜等生活细节也被“发掘”出来。高中和大学都与尹锡悦同窗,是郑在浩的另一标签。当时就有媒体提到,郑“与总统尹锡悦外交思路一致”。即便没有读过这个“中国通”以往学术著作的人,也由此对他的对华政策立场有了一个“初始印象”。作为依据之一,郑在浩在更早的2021年11月接受韩国中央日报专访时的涉华内容,跟他被任命为驻华大使的消息一起,再次作为“政治信号”进入舆论视野。其中两点,结合他就任后的言行来看很有对应性。一是谈到韩国面对中美竞争时应该作何选择,郑在浩说:“韩国是民主国家,也是美国的盟友,最优选择应该在对抗和折中点之间的位置。这个位置代表我们对中国应该有话就说。”虽然他称之为“混合战略”,但强调韩国是“民主国家”“美国盟友”,还说要对中国“有话就说”……这怎么看也不“混合”,而是包括总统尹锡悦在内韩国保守派的固有亲美立场。二是被问道韩国应将什么视为国家利益,郑的一番表态倾向性就更明显了。他将经贸、投资和旅游等方面说成是“可以换算成金钱的短期经济利益”,字里行间批评追求这些是目光短浅;声称如果韩国愿意在经贸和旅游领域承受一定的损失来保护国家的安保主权,“可能就不会出现像萨德事件一样令他人看笑话的羞耻局面”。04带着这样的对华认知和立场,郑在浩一上任就因涉华言行引发争议也就不奇怪了。去年7月,新任韩国驻华大使郑在浩赶赴北京,并在韩国大使官邸隔离10天后正式履新。而在履新短短10多天后,他就对在华韩国企业发出“慎重投资”的警告。根据韩国驻华使馆和中国韩国商会去年8月5日透露,郑在浩在前一天下午与在华韩企座谈时唱衰在华发展前景,称无论依靠简单的工资优势还是技术,“韩国都很难在中国取得所谓的经济成功”。他还警告韩企在中国投资“要慎重”,需对地缘政治风险“进行更多考虑”。是的,这就是郑在浩与韩国媒体驻京特派员们发生冲突的起点。虽然郑在浩对韩媒驻京特派员的报道感到恼火,韩国驻华使馆稍晚时候也试图找补,说郑在浩当时只是“要求充分考虑地缘政治风险”,没向韩国企业提及“慎重投资”。但我们之前已经捋过,郑在浩谈得更多的是在华投资的“风险”,而非合作,本就是因为他已预判中韩关系会恶化,在华韩国企业所处的营商环境会不好,不要说什么新增投资了,就是现有投资都需要加强管理……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的。中国和韩国互为重要合作伙伴,2022年,中韩贸易额达3622亿美元,韩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然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韩国对中国出口暴跌了26.5%,连续第11个月下跌。给两国经贸关系踩刹车,而非促进两国经贸往来,栽刺而不是栽花,这是驻外大使该做的事吗?这样一个大使,怎能把对华工作开展好?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又是他!今天的通话,释放重大信息!“泄密门”再次暴露了美国外交三宗罪中印重启谈判,这些细节很重要!秦刚今天启程出访,信息量很大!龙应台“意外”揭开了……缅甸大科科岛,成“中国军事基地”?CIA要对马克龙下“黑手”?
2023年5月8日
其他

又是他!

执笔/叨叨姐&渣渣刀加中关系又起波澜。早已被贴上“反华”标签的加拿大华裔议员庄文浩,是这场最新风波的主角。加拿大发行量最大的全国性报纸《环球邮报》5月1日曝光了加情报部门一份日期标记为“2021年7月20日”的文件,一名在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工作的中国外交官“因庄文浩的涉华言论锁定庄文浩及其在香港的家属”。这份文件本身并未被公开,对其真实性是存疑的。按照过往套路,相关爆料捕风捉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是,庄文浩瞬间兴奋如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当日即批评政府没有在两年前告知这一情况。第二天,他又要求众议院议长允许众议院作出相应针对性决定。迄今,此事仍在发酵。加拿大方面4日召见了中国驻加大使丛培武。丛大使将此次风波形容为一场加方“自导自演的政治闹剧”,强烈敦促加方不要在错误和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5日也表示,这是加拿大方面无端污蔑、抹黑中国驻加使领馆正常履职。诸多事实皆可说明中方所言非虚。其中之一,即是庄文浩“按需”反华的过往。01为什么是庄文浩?先来捋捋他的出身。庄文浩,Michael
2023年5月5日
其他

今天的通话,释放重大信息!

执笔/刀斧手2023年4月26日,对世界来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双方就中乌关系和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这一通话,放在当前俄乌冲突正处于艰苦鏖战,欧洲面临战火已经一年多的背景下,无疑是意义重大的。谁都知道,和平与稳定是最宝贵的,但是如何实现和平与稳定,难度非常大。尤其是乌克兰危机从产生到升级,再到爆发冲突至今,背后的因素非常复杂。而且除了俄乌这两个当事方之外,还有美国这个最大的拱火者持续火上浇油,这让实现和平变得异常艰难。就在这个时候,中国为化解乌克兰危机,实现地区重回和平做出了新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努力。01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通话中指出,中乌关系走过31年发展历程,达到战略伙伴关系水平,为两国各自发展振兴提供了助力。“我赞赏泽连斯基总统多次表示重视发展中乌关系和对华合作,感谢乌方去年为中国公民撤离提供大力协助。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乌关系的政治基础。”可以看出,中方把“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点,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开门见山,也展现了中方的立场。在这次官方公布的通话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与当前舆论关切点紧密相关的关键内容,这些内容也释放出重要信号。“中方发展中乌关系的意愿是一贯的、明确的。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愿同乌方一道,把两国互利合作向前推进。”“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我们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中方所作所为光明正大。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核战争没有赢家。对待核问题,有关各方都应该保持冷静克制,真正从自身和全人类的前途命运着眼,共同管控好危机。”“现在各方理性的思考和声音在增加,应该抓住契机,为危机的政治解决积累有利条件。希望各方从乌克兰危机中深刻反思,通过对话,共同寻求欧洲长治久安之道。”2022年3月,中方提出应对乌克兰危机的“四个应该”: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2022年11月,中方提出“四个共同”:共同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共同努力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同为危机地区的平民过冬纾困。也是在11月,中方又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冲突战争没有赢家;二是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三是大国对抗必须避免。今年2月,在“四个应该”“四个共同”“三点思考”的基础上,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全面系统阐明中方的立场主张,获得国际高度关注和响应。这一文件被称作应对乌克兰危机的中国“和平方案”。这些都表明,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尤其是通话内容中,“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这“三不”,深刻体现了中国态度、中国立场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乌克兰危机如果不是有人拱火浇油,也许很可能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更令人不齿的是,西方一些人借机抹黑中国、给中国扣帽子,渲染中国利用乌克兰危机谋取地缘政治利益。难道,最不愿看到俄乌冲突停火的,不正是美国和其北约中的一些盟友吗?此外,中方还点出了一个关键,“通过对话,共同寻求欧洲长治久安之道”。这就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说的,凸显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方式与途径。而且,中方在展示立场和态度的同时,也是行动派。通话内容提到,中方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深入沟通。把乌克兰放在访问对象国之首,说明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很可能第一站就先去乌克兰。如果真是如此,它释放的信号不言而喻,表明了中方在通过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问题上将充分尊重各方的立场和意见,进行穿梭与沟通。这是中国为和平付出的真实努力。02“中乌领导人通话”的消息,迅速成为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网站的头条。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CNN等各大传媒机构都刊登了这条消息,足见国际舆论对这一通话的重视。那么,我们该怎么看这次的“中乌领导人通话”?第一,最近中国与欧洲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氛围,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等欧洲领导人先后访华,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等欧洲国家高官也陆续访问了中国。如何化解乌克兰危机,是这些欧洲领导人和高官与中方商谈的主要内容之一。马克龙总统访华时,曾重点就这个问题与中方进行了沟通。显然,欧洲方面越来越认识到劝和促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早实现俄乌冲突停火,对欧洲来说是头等大事。第二,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以实现俄乌冲突的早日结束,对于这个路子,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已经认识到很难走通。近日有不少欧洲媒体和政治人士刊登文章,表示如果俄乌冲突陷入长期的消耗战,欧洲国家继续提供军事支持只会陷入一个“无底黑洞”。欧洲国家背上了包袱,很多欧洲民众认为,其实是有机会通过和谈来卸下这个包袱的。美国远在大西洋彼岸,俄乌冲突的持续反而让欧洲在安全上,甚至是经济和能源上更加依赖美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何谈战略自主?第三,乌克兰被北约耗着,在战场上越来越难以形成“反攻”。日前在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出席“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会议之前,又一次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表明了态度。斯托尔滕贝格说,“所有北约成员国都同意乌克兰最终应加入北约,但当前的重点是确保乌克兰赢得俄乌冲突”。显然,在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上,北约已经做成了一个“死循环”。乌克兰想通过加入北约,来获得北约国家更大更多的支援,甚至是直接出兵介入,来获得冲突胜利。而斯托尔滕贝格给出的“入约”门槛是,乌克兰必须打赢与俄罗斯的这场冲突。这实际上就是拒绝了乌克兰。在最近的这场“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会议上,乌克兰也没能得到他们“最需要的武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还说了一些比较具有内在含义的话。他称,美国已经加快向乌克兰提供“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进度,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乌克兰危机中,是没有“灵丹妙药”的。米利回应的,其实是最近乌克兰方面一直在催促的:希望能够得到北约更多的军事援助。此前德国也指责美国鼓噪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把“豹”-2坦克援助给了乌克兰,但是美国自己所承诺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却迟迟不肯交付。这也引起欧洲的不满。没有“灵丹妙药”,意味着美国认为乌克兰只能通过苦战来扭转局势。所以,从这些背景来看,中乌领导人这次通话毫无疑问意义重大。结合此前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中方已经开始实质性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也是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中发挥作用的一系列行动中,重要的一环。可以看出,我们是根据当前的形势,也是从自身的立场出发,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努力,在很有远见的规划下,展开我们非常务实的、化解乌克兰危机的具体行动。当然,接下来有关各方能否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是考验它们各自政治智慧和勇气的时候了。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泄密门”再次暴露了美国外交三宗罪中印重启谈判,这些细节很重要!秦刚今天启程出访,信息量很大!龙应台“意外”揭开了……缅甸大科科岛,成“中国军事基地”?CIA要对马克龙下“黑手”?到中国周边来了……汉奸余茂春,坐实“三宗罪”!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泄密门”再次暴露了美国外交三宗罪

近期,上百份美军“机密情报”遭曝光,白纸黑字显示美国深度介入乌克兰危机、无差别监听各国,引发国际社会震惊和愤怒,影响还在持续发酵中。▲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中印重启谈判,这些细节很重要!

执笔/绣花刀&叨叨姐具体的会谈公告还没发布,但是沟通总比不沟通好。但据印媒爆料,印度方面仍然重复着“边境争端不解决,中印关系回不到从前”那套逻辑。相较而言,中方的务实理性态度一如既往。眼下,新德里在和中国保持对话的同时,其他小动作不断。比如,借着兼任G20和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的机会,故意选在与邻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地区安排G20系列边会,夹带私货的小心思恨不能昭示天下。华盛顿对新德里的支持也日渐招摇。口头表白力挺印度还不够,还上蹿下跳送情报、搞军演,再卖点武器。这个时候,中印军长级会谈进展怎样,美国的搅局会有哪些影响?01据印度媒体报道,中印第18轮军长级会谈举行到深夜,具体讨论典角和天南河谷地区双方军队的脱离接触问题。会上,印度方面向中国提出:让靠近实际控制线灰色地带的部队脱离接触;要求中方退回到2020年4月的位置;要求中方将装备撤回到2020年4月之前。末了,还口气很大地表示,“在达成一致并执行这些措施之前”,中印之间关系不可能恢复正常。这类“不合理也不切实际的要求”,印度已经说过好些次了。一味地执拗于在边境问题上对华示强,只会阻碍双边关系总体发展,甚而影响到印度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对中印边境争端,中方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实力,以及一贯的务实理性态度,对谈判形成了强有力的塑造,推动双方不断朝着大的共识前进。可以看到,尽管印方经常有“不合理也不切实际的要求”冒出来,但双方过去17轮的谈判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地局势趋于稳定。第十六轮军长级会谈后,西部战区发稿表示“双方以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方式进行了探讨”达成四点共识。第十五轮军长级会谈后,西部战区表态评价会谈是积极和建设性的,“双方一致同意继续保持军事和外交渠道的对华,尽快达成双发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第十四次军长级会谈,外交部发言人评论“双方就解决中印边界西段有关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第十三次军长级会谈后,西部战区表态“会谈中,中方从维护中印两军关系大局出发,为推动边境局势缓和降温做出了巨大努力、充分体现了诚意,但印方仍坚持不合理也不切实际的要求,为谈判增加了困难”。看看,中方的态度一直不偏不倚:双方是坦诚的,会谈是建设性的,就积极肯定;印度不讲道理,也直言不讳。02今年,印度“很忙”。印度是2023年G20轮值主席国,策划组织了几十场相关会议和活动,会议主题涉及青年、科技、创新、减债等,优先关注“绿色发展、气候金融、包容增长、数字经济、公共基建、技术转型、妇女赋权”等领域,多达50多个印度城市参与其中。议题设置丰富多彩,会议地点遍布全境,可想而知,印度对这次G20的重视程度。9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秦刚今天启程出访,信息量很大!

执笔/绣花刀&叨叨姐今天,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开始对菲律宾进行正式访问。当下的时机有点微妙。美菲30年来规模最大的“肩并肩”联合军演正在举行,美菲两国的外长和防长时隔7年重启的“2+2”对话刚结束不久。两国军事安全合作关系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升温。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还刚刚访问了马尼拉。这些动作被普遍认为针对中国的意味浓厚。中方对此的语气似乎逐渐加重。从最初的“希望”不要火中取栗,到“不得介入南海争议”,后来是“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这个时候,菲律宾主动邀请中国外长访问,为的是什么,双方将要谈什么,可能谈出什么?01咱先看看外长这次去聊点啥。据菲律宾官方说法,双方将讨论加强在农业、贸易、能源、基础设施和人文关系等领域的合作。两国部长还将讨论共同关心的地区安全问题。谈农业是意料之中的。中国是菲律宾农产品第三大出口市场,菲律宾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香蕉和菠萝进口来源国,椰子、牛油果、冷冻水果等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首批新鲜榴莲也于四月初正式出口中国。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今年1月访华时,还是中国农业农村部长到机场接机。两国农业领域合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两国部长还将讨论共同关心的地区安全问题”显然是外媒更关注的内容。观察人士称,包括南海和台海局势在内的安全问题可能是重点。中国和菲律宾都是南海问题的当事方,外界关注无可厚非。那为何台湾议题这次也这么“火热”呢?当然大背景离不开菲律宾为美国新开设4个军事基地,其中3个位于吕宋岛北部、朝向台湾。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14日在中菲关系马尼拉论坛上的一次发言,引起了一场与台湾议题有关的舆论风波。黄大使究竟说了什么?“菲方有人声称向美新增开放4个军事基地是为了保护菲在台15万劳工的安全。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希望台海发生冲突的国家,因为海峡两岸同属中华儿女,谁愿看到骨肉相残?但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如果菲方真正担心在台15万劳工的安危,那就更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而非向美开放紧邻台海的军事基地,这样只会火上浇油、推波助澜。”菲律宾有人就开始发挥了,认为黄大使“以在台菲律宾劳工的安危威胁马尼拉”。中国驻菲大使馆随即澄清,那是断章取义。小马科斯也出面解释,认为黄大使的发言一定有“翻译错误的缘故”。黄大使这段话的逻辑明明是:你们说新的军事基地是为了保护15万劳工,但真要保护这些劳工就不该新设基地挑起争端。那些借题发挥的舆论,是欲加之罪。02美菲近来军事动作不断。今年2月,菲律宾宣布新开放4个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4月11日,美菲举办“2+2”会谈,讨论美国如何使用菲律宾新开放的军事基地;美菲史上规模最大的“肩并肩“联合军演目前仍在进行……与美菲这一波关系升温相比,一些外媒用“大起大落”来形容近来的中菲关系。小马科斯今年1月访华后高度评价了那次国事访问,提及菲中双方尤其在农业、能源、基建、贸易投资、科技和人文联系等方面全面交换了意见。然而,随后,事情似乎起了一些变化。美国国防部长2月访问菲律宾,双方达成协议菲律宾向美方新开设4个军事基地。此举引发的争议,很多人都知道了。菲律宾在安全上给予美国“方便”,本希望华盛顿投桃报李,却被无情拒绝了。刚刚对菲律宾进行访问的美国贸易代表戴琪4月18日表示,美菲之间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FTA)不在谈判桌上,因为美国更专注于“印太经济框架协议”。但美菲自由贸易协定正是小马科斯政府当下非常期待的。被拒绝的马尼拉有什么感受,我们无从得知。但它显然在努力试图保持某种“平衡”。看看最近菲律宾从总统到外长的一系列表态。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4月10日表示,美国可使用的菲律宾军事基地不会被用于发动进攻,并强调华盛顿的防务安排旨在加强菲律宾的防御。菲律宾外长马纳罗4月19日在美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听证会上也指出,菲律宾不会允许美国在菲军事基地存放武器用于台海军事行动,也不会准许美军军舰飞机在基地补充燃料、维修或重新装备。03观察中国外交部4月份的相关表态,对美菲军事合作的措辞似乎在渐次加重。6日的时候,还是“希望”:希望地区国家看清楚台海局势真正的拱火者是谁、目的是什么,不要火中取栗、殃及自身。10日,说的是“不得”:美菲军事合作不得介入南海争议,更不得损害中方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安全利益。12日,则是“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我们再次提醒有关地区国家,一味迎合域外势力不仅无法维护自身安全,反而将加剧局势紧张,危害地区和平稳定,也必将殃及自身。细细品味,与其说我们的语气在变得强硬,不如说是在对菲律宾作出善意提醒和警告。原本发展平稳的中菲关系,正遭到不断升级强化的美菲军事安全互动的冲击与破坏。如何看待这种“变化”?第一,秦刚外长是应邀访问菲律宾的,说明菲律宾方面还是很重视中菲关系的。在美菲军事安全关系升温之际,菲律宾作出了这样的邀请,有分析认为,此举旨在缓解两国间的紧张氛围,也有学者指出,也许这次邀请并不完全意味着菲律宾相关政策的回调,但至少可以说明,他们希望与中方进行对话和沟通。在发展对美关系的同时,马尼拉仍希望与中国沟通对话,进一步巩固中菲关系,继续践行菲律宾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一个月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访问了菲律宾。中菲副部长级之间的外交磋商机制、海上磋商机制已经开始运行。第二,菲律宾提升自身军力水平的愿望可以理解,但在安全上与域外大国的进一步绑定,会对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潜在风险,对菲律宾自己而言也意味着风险。根据2020年的一项世界军事能力排名,在老“东盟十国”中,菲律宾的军事实力排在印尼、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之后居第六位,稍微强于柬埔寨和老挝等国。1995年菲律宾开始推动《菲律宾武装部队现代化》的实施,开启长达15年的军事现代化计划。2018年,杜特尔特总统也通过5.6亿美元的五年军事现代化计划。但对长期积弱的菲律宾武装部队而言,这些军事投入只是杯水车薪。2015财年以来,美国国务院为菲提供了高达4.63亿美元的军事安全援助。自2018年以来,美国国防部还额外为菲律宾提供了2.37亿美元的安全援助。按说,马尼拉想跟哪个国家发展军事安全合作,是它的内政。但美国拉拢菲律宾“不是基于友谊”,也不是基于华盛顿时常宣扬的“共同的价值观”,而是基于“遏制中国”的目标。如此司马昭之心,马尼拉也不宜揣着明白装糊涂。第三,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中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对此,马尼拉需要深刻体会。美菲“2+2”部长级对话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不仅涉及南海问题,也提到了台湾问题。南海,是中菲关系中的老问题。我们的相关原则立场没有变过,那就是谈话协商+坚定维护。既愿意同有关国家通过谈判协商妥善处理海上分歧,同时也坚定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关于台湾问题,除了在联合声明里有所涉及,菲律宾为美国最新提供的4个军事基地,其中一个距离中国台湾仅约400公里。这些无法不让人心生疑虑。纵使目前说的只是,基地虽供美军使用,“但不会容许这些基地被用于发动任何攻击行动。允许使用基地的唯一目的,是在菲律宾需要任何协助时派上用场”。但迈出了“使用”的第一步,下一步会不会有所升级和扩大使用范围,菲律宾目前的说法还无法打消中国人的疑虑。更何况,菲律宾还需要落实到行动上。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龙应台“意外”揭开了……缅甸大科科岛,成“中国军事基地”?CIA要对马克龙下“黑手”?到中国周边来了……汉奸余茂春,坐实“三宗罪”!听,台岛上空的声音!日本防相今天“快哭了”,队友却吃起了人血馒头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龙应台“意外”揭开了……

在诬称台湾人“在大陆阴影下生活了70年”后,龙应台笔法娴熟地立即转到“即便面临这种条件”,台湾仍发展出“生机勃勃的民主”。在渲染“大陆军事威胁”时,她又借机称这撕裂了“一个民主社会的自信”等。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缅甸大科科岛,成“中国军事基地”?

执笔/刀剑笑缅甸大科科岛,正被印度和美欧一些媒体描画成“中国军事威胁的最新前沿”。17日,华尔街日报接过炒作“中国支持大科科岛军事化”的接力棒,在英国皇家战略研究所一份所谓“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大加发挥,渲染新德里确实应该对此多有“担忧”。一个只有“纽约市中央公园两倍多一点”的小岛,为何被说成印方“心头大患”?美媒自己也说,有关中国在大科科岛建监控设施的报道早在1990年代初就出现了,但一直没有任何证据并且已被斥为“谣言”。这次谣言再起,报道此事的媒体甚至英国智库报告作者也很坦白:还是没有证据。但为何它们仍对这个传了几十年的谣言如此兴奋?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CIA要对马克龙下“黑手”?

执笔/刀斧手&绣花刀美国它急了?CIA要对马克龙下手了?在结束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因为在采访中作出台湾问题的“升级”不符合欧洲利益,欧洲不能当美国的附庸等表态,引来一些西方盟友和评论人士的尖锐批评。对此,美国华盛顿广播节目主持人加兰·尼克松10日连发两条推特,“援引”白宫内部消息爆料称,因马克龙有关中国发言,拜登政府决定对其下手。根据这个爆料,白宫的“暴怒”反击分两步::一是给马克龙捣乱,“拜登总统已命令中央情报局向法国抗议者运送武器和成堆的砖头,直到马克龙在中国问题上闭嘴。”二是“精准打击”马克龙,“拜登总统已指示中央情报局调查马克龙可能参与对北溪管道的袭击以及必要的国际刑事法院的指控。”看得出来,马克龙有关欧洲在台湾问题上立场发言,确实让美欧不少人急得跳脚。接下来,“大西洋派”会采取什么动作?这份爆料可不可信?美国是否已经真的决定对马克龙和法国下“黑手”?01加兰·尼克松(Garland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汉奸余茂春,坐实“三宗罪”!

执笔/刀斧手&渣渣刀因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过境窜美”,美方一些人和机构不断与之配合、搞挑衅,我外交部近日发布了关于对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里根图书馆及其负责人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其中包括对上述两家机构和相关四名负责人采取限制我国境内机构与其交易交流、冻结其在我国境内财产、禁止入境等。对于哈德逊研究所被列入制裁名单,虽然近期的因素是,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过境”窜美,该智库邀请在纽约发表演说,但实际上作为美国保守派思想的“聚集中心”,哈德逊研究所堪称反华政客和学者的大本营。最典型的例子是2021年,蓬佩奥卸任后即加入哈德逊研究所;同年,臭名昭著的美国“反中智囊”、汉奸余茂春也加入该研究所,并于2022年推动该研究所成立了新的“中国中心”,已被中国制裁的蓬佩奥担任该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尤其是汉奸余茂春,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是非常恶劣。补壹刀梳理了近期的材料,发现余茂春在推动反华政策方面至少有三大罪状!1余茂春是推动美国“中国行动计划”的幕后黑手,导致大量华裔专家蒙受不白之冤。2018年,那时特朗普还是白宫的主人,蓬佩奥还主管美国的外交政策,余茂春还是他们的首席对华政策“狗头军师”。在余茂春不断渲染“中国坏形象”下,美国的对华政策逐渐扭曲,直到这一年的11月,美国司法部在特朗普的授意和蓬佩奥的推动下,启动了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到中国周边来了……

执笔/刀剑笑美国务卿“异常繁忙”的一周11日开始了。一上来就是个“意外”:被菲律宾个别媒体热炒的美菲“2+2”会谈,连布林肯自己官宣的行程单都没进。一场“7年来的首次会谈”,就这样成了美国务卿11日陪同总统启程访英前的一个“插曲”。越南,倒是明显成了布林肯此行重点一站。一些媒体说,这是他16日前往日本参加G7外长会前的一次“顺访”。但从美方的精心铺垫和时机选择来看,布林肯的15日河内之行,并非“顺访”那么简单……法新社等一些媒体明显是憋着挑事,但它们同时也揭示出这样一条线索:把布林肯声称“期待”的英国和爱尔兰之行直接过滤掉后,它们发现,美国务卿是在对华关系紧张加剧这个特殊时候,开启了一场意图明显的“拉拢亚洲国家”之旅。1期待陪同总统拜登的英国和爱尔兰之旅,紧接着就将前往越南和日本……10日,新一周刚开始,布林肯就在推特上预告自己未来几天很忙。但正将目光紧盯在华盛顿的一些菲律宾媒体,多少都从美国务卿这份简单行程预告中读出一丝被冷落的感觉:菲律宾呢?美菲“2+2”会谈提都没提?11日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啊:宣扬已久的菲美迄今为止最大规模“肩并肩”联合军演正式开锣;同一天,两国外长和防长在华盛顿举行7年来的首次会谈。但在美国务卿那里,这却好像只是陪同总统飞往英国北爱首府贝尔法斯特的一天。菲律宾马尼拉时报网站头条位置,今天一整天都滚动着菲美相关动向的最新进展。为了烘托两国关系加强的氛围,日本驻菲律宾大使越川和彦当天在一场活动上的讲话,也被放在突出位置:日菲美“紧密合作以确保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已成为相互“值得信赖的伙伴”,越川和彦当着在场的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说,并称希望三国关系达到“更高程度”。菲律宾国内媒体倾注如此多的关注,可能也与菲官方表现出来的态度有关。菲律宾外长马纳罗提前就飞到了美国。10日,他在华盛顿参加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举办的一场论坛,期间大谈菲美“2+2”会谈表明两国关系进展积极,还称2023年“肩并肩”联合军演“首次”基于菲美两军在“对外防御”时的互操作性。菲美《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是两国联盟的一个“关键支柱”,马那罗在发言中说。美军会被允许在该协议下新增开的4座基地部署火炮和导弹系统,“以用作可能的防卫台湾”吗?当被现场问及这个问题,这位菲律宾外长拒绝明确作答,称现阶段还很难就这类问题做出回应,说那将完全取决于菲美双方有关基地授权行动类型和范围的协商。一些菲媒立即联想到,就在10日当天,总统小马科斯刚刚表态,菲律宾对美军开放的基地都不容许被用于发起“任何攻击行动”,再次强调这些“只是为了在菲律宾需要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菲律宾星报提到,小马科斯说这番话,是在北京就“美菲新增4个军事基地位置”问题做出严正回应之后:希望地区国家“不要火中取栗、殃及自身”。或辩解或敷衍的这些最新表态表明,马尼拉仍没能对“让美方在本国、本地区增加军事部署”的后果进行深入思考,也还没能着手缓解菲国内很多有识之士的强烈担忧。2美方对马尼拉的拉拢和互动依然紧锣密鼓,这点显而易见。只是在美国务卿本周日程中,11日在华盛顿迎接菲律宾外长和防长,被安排得有点像个“插曲”:布林肯推特“官宣”的行程中,当天主要安排是他“期待”的陪同总统赴英。这样一来,当天早些时候举行的美菲“2+2”会谈,就给人一种启程前与菲方代表团“匆匆见上一面”的感觉。而对河内,重视程度和感觉都很不一样。美国务院甚至整个华盛顿明显费了更多心思:首先是安排一个国会议员团先去越南访问打前站。正是带头的民主党参议员杰夫‧默克利8日在河内记者会上透露,美国务卿“下周将来到这里”。紧接着到了10日,美国务院正式确认消息。这将是布林肯担任国务卿以来首次访越。在河内,布林肯将参与美国驻越新大使馆奠基仪式,并与越方高官会面,“探讨对于一个互联、繁荣、和平和具有韧性的印太地区的共同愿景。”这次访问越南的时机,显然也经过精心挑选。今年是美越全面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短短一周多前,3月29日,美国总统拜登还刚刚与越共总书记阮富仲通了电话,双方同意促进双边关系,据说还讨论了可能“对彼此首都的互访”。打着纪念“10周年”的幌子,美国务卿此行目的一如既往。南华早报11日的最新报道一开头就点出华盛顿的真实意图,即通过强化与越南的关系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层面的对华脱钩,同时在地缘政治层面强拉河内共同“抗华”。但华盛顿的这些如意算盘落空,恐怕也会一如既往:路透社援引多名分析人士的话说,越南对将美越关系提升至更高一级的“战略伙伴关系”态度谨慎。越南国内研究人员对南华早报说,河内虽然可能加强与美国的安全合作,但绝不会被美国拉入对抗中国的轨道。10日,美国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在介绍布林肯行程时,仍不忘对越南“人权问题”一顿评头论足,并称美国务卿在访问中也会当面表达相应“关切”,这更提醒河内:美国现在强拉越南对付中国,有朝一日会不会转过头来对越南下狠手呢?毕竟,两国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差异如此巨大。3美国在因涉台问题而与中国关系紧张加剧之际“寻求拉拢亚洲国家”。法新社记者在10日的一篇报道中,直接把美国务卿的“英国和爱尔兰之行”过滤掉了,这让布林肯本周行程的真正重点更加突出出来:11日与菲律宾讨论两国“回暖的军事关系”;15日前往河内探讨所谓“印太愿景”并寻求升级美越关系;紧接着16日就转往日本长野参加G7外长会议,讨论俄乌冲突和“印太”地区等一些“紧迫的安全问题”。绕着中国周边转“就是为了拱火,恶化中国周边环境”;“围着中国转但就是进不去”……网上不少类似评论,生动但相当传神地勾勒出布林肯和华盛顿当前的心理状态。就在布林肯推特官宣本周行程安排的同一天,10日,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也在简报会上“吹风”,称美方仍在努力促成美国务卿对中国的访问。一个“仍在”,已经透出那些所谓“努力”的结果。就在今天,我外交部发言人也在回答相关提问时再次亮明态度:美方应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损害中国利益,停止一边声称要为中美关系加装护栏,一边破坏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正轨。刚刚借着所谓“气球事件”无中生有地大做反华文章,接着替美方在涉台问题上触碰一中红线狡辩帮腔,现在又要围着中国转悠一圈各种怂恿对华围堵对抗……天天鼓捣这些动作,却还口口声声说着“不与中国对抗”“要为中美关系加装护栏”,就想问布林肯先生一句:您好意思吗?图片来自网络戳我~戳我~戳我~往期精彩回顾:听,台岛上空的声音!日本防相今天“快哭了”,队友却吃起了人血馒头菲律宾,连续三天动作可疑!不让别人用,它自己却偷偷用!林芳正这时候来中国,是为“捞人”吗?韩国,入戏太深了?中国边界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2023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