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亿“扫地茅”化身“驱鲸人”?

黄小莺 企业专利观察 2023-03-05

作者:黄莺



资本喜欢有故事的赛道。

扫地机器人,先后被资本捧出两家千亿市值的“扫地茅”,成为近年热议的焦点。

科沃斯,成立于2006年,最开始代工吸尘器产品,2012年推出第一款自主的扫地机器人。并在2018年成功登陆A股,股价从最初十几块,最高涨至252元/股,总市值最高达到1445亿,实现了千亿“扫地茅”的蜕变。

石头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另一家资本青睐的宠儿。先是用2年时间研发出扫地机器人,在2016年米家扫地机器人面世时,背后就是石头科技的代工。

很快,不满足于只做小米产业链石头科技,在2017年就推出了自有品牌,并成功在2020年初登陆科创板。股价也从发行价271元/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超过了千元,成为A股27年来继贵州茅台后,第二支超过千元的股票,随后最高摸到1492元/股,总市值也接近千亿,成为又一家“扫地茅”。

但在资本套现离场后,两家昔日曾经的千亿“扫地茅”,今天合计的总市值才勉强达到千亿。市场越来越多的“夺食者”,以及资本在不断寻找的一些新“猎物”,也成为“扫地茅们”股价“腰斩”的又一原因。

来源:互联网


扫地机器人与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被认为是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这也是受到资本青睐的原因。目前市场上不仅包括众多外国品牌,像英国戴森,美国TOMEFON、Neato、iRobot,德国福维克,更是有米家、追觅、云鲸等国产新生代,传统家电企业也都纷纷进场。

千军混战,扫地机器人行业如何构筑“护城河”?

美国iRobot公司用实战打造出一条隐形的护城河,而这也成为后来者,不得不重视知识产权,重视专利布局的主要原因。

iRobot公司在2021年年报中显示,其拥有538项美国专利,1000多项外国专利和其他设计注册,在全球范围内有1500多项专利申请正在申请中。

iRobot最近的一起诉讼是2021年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和地方法院向Sharkinnja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其侵犯五项与扫地机器人吸尘器相关的美国专利。这已经是双方第二次交手了,前一次在2019年,Sharkinnja公司挫败了iRobot向法院要求禁令的企图。

算下来,iRobot用专利维权的历史已有近20年。

早期主要针对欧美等机器人企业,像2005年开始向Koolatron发起专利维权,并最终获得了法院的支持;2007年又对Robotic FX公司发起专利侵权诉讼,以及涉及前员工的商业秘密诉讼,最后也获得了法院的禁令支持;此后,iRobot还在德国起诉了几家企业侵犯专利,无一例外保持了胜绩。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企业进入这一行业,iRobot转而向中国企业祭出了专利武器。

最开始过招的地方是海外展会。

2013年,在德国柏林的消费电子展上,iRobot指控深圳银星Xrobot专利侵权,要求深圳银星撤回展品,并请求德国法院颁发临时禁令。

深圳银星虽然进行了积极应对,但是并未消除双方的敌对态势。

iRobot在2017年又卷土重来,再次将深圳银星、苏州莱宝以及一众国外品牌告向ITC,要求启动337调查。

可见,iRobot在行业内的“杀气”显露无遗。

2020年5月,科沃斯宣布与iRobot达成战略协议。协议约定, iRobot将向科沃斯独家购买基于科沃斯独有设计的扫拖一体型扫地机器人产品。同时iRobot将向科沃斯授权其独有的Aeroforce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协议有效期为签署之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

看似一则双赢的合作,懂行的人可能也会猜到,很大可能会是在专利上更激进的iRobot带着专利问题找到了科沃斯头上了,最后以和解的方式处理了与iRobot之间的专利问题。

除了iRobot,行业内的英国戴森,也是一个专利维权的“狠角色”,近期刚把小米的一个控制吹风机或吸尘器的专利给无效掉,与追觅之间的专利纠纷也正在进行中。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专利”或许是一个构筑护城河的好手段。

这个打法同样也被国内扫地机器人企业所掌握。

科沃斯或许就是其中一个。

通过对科沃斯自己的专利被无效挑战的记录来看,科沃斯主动维权的企业可能包括了苏州洁星电器、东莞万锦电子、缔奇智能(河南)、安徽大汉机器人、深圳商斯迈等公司。

制作:企业专利观察


但是从上述科沃斯专利被无效挑战的结果来看,去除重复后有9件结果,其中维持有效的专利只有2件(序号1、5),全部无效的有5件,部分无效的有2件。

不难发现,即使是中国扫地机器人的领军者,绝大部分(78%)的专利在权利稳定性上表现的并不理想。

这与iRobot在全球多地掀起的专利诉讼,很多专利也被提出无效挑战,但是绝大部分都被维持有效的结果,形成了巨大反差。

或许这也再次证明了,中国企业在创新和专利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也说明,至少在中国,资本在讲这个故事时,专利问题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所以在科沃斯、石头科技资本退潮之后,一些新成立的品牌又在成为资本的目标。

其中成立于2016年的云鲸,就是这批新星的代表。虽然其首款扫地机器人2019年才面世,但却已经快速的超越了石头科技和小米,线上市场的零售份额已经排到第二。

这家定位于扫地机器人高端市场的云鲸,就主打“科技牌”。

据介绍,2020年,云鲸凭借着云鲸一代“自动回洗拖布”技术,荣获了美国爱迪生发明奖、随后2021年,云鲸再次推出云鲸J2率先实现“自动上下水”功能。

目前云鲸已在环境感知、定位建图、运动控制等机器人多个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深入探究,同时在自动回洗拖布、扫拖双路径规划技术等方面都拥有多项专利。

看来,云鲸来者不凡,并深谙这一行业的成长密码。

不知是云鲸的快速发展引来的科沃斯的关注,还是云鲸一上来就想要挑战科沃斯的地位,近期披露的一件专利无效结果上,两家公司难得同框出现。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6月1日公布的一则专利无效决定显示,科沃斯对云鲸的一件名为“驱动轮和清洁机器人”的专利ZL201921177527.6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最终结果显示,这件专利被宣告全部无效。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一般来说,专利无效背后的原因有多种,常用的有两种:一是云鲸主动向科沃斯主张专利权,后遭到科沃斯对云鲸专利的无效挑战,科沃斯是被动应战;二是科沃斯主动就友商进行筛查时,发现云鲸的威胁专利,科沃斯是主动对其提出无效。

在没有更多信息披露的情况下,我更倾向于后者,即很有可能是科沃斯主动在针对云鲸专利的有效性发起挑战。更长远的目的或许是打击云鲸的科技创新属性,或是影响云鲸未来融资、甚至是上市进程。

目前云鲸的最近一次融资还是在2020年6月完成的C轮,当时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源码资本、高瓴创投、字节跳动跟投。这是云鲸在2020上半年完成的第三轮融资,在此之前获得大米创投、盈峰资本的A轮,字节跳动领投A+轮,和源码资本领投B轮。

如果真如上述猜想,这是行业领头羊在通过挑战云鲸专利的有效性问题,来引出对云鲸到底具不具备真正核心技术的质疑,那这场“驱鲸人”的硬仗,现在只能算是刚刚揭开帷幕。

未来,云鲸会有更多的专利被陆续关注。

云鲸的路能走多远,是否具备真正的核心技术,还是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问题或都会成为未来双方见招拆招的关键。

而资本方,是否会随着双方专利纠纷的节奏,对双方以及这个行业重新进行估值?

这将影响“专利”在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的竞争中,能不能成为决定“护城河”宽度的关键要素。


欢迎扫码加入知识产权精英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