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掏空上市物企?
文/乐居财经 徐酒眠
近两三年,喧嚣造富潮下,大大小小的物企一家接着一家被推进资本市场。
曾坚持“不上市”的万物云,也在今年递交了招股书。迎来鲜花与掌声的同时,万物云也遭到了不少质疑和非议。其中,递表前突击高额分红,三年利润几乎分发殆尽,便是被热议的话题之一。
万物云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其分别宣派股息2.47亿元、3.18亿元,以及35.37亿元,合计分派金额超41亿元,而其这三年的利润总和为42.7亿元。其中,2021年的派息金额超过了2021净利润17.14亿元的两倍。
虽然政策上对上市前分红并没有限制,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赚得的利润没有投入业务发展,肯定对业务发展不好。”
“股神”巴菲特就曾直言,好的公司是不会分红的,而是拿分红的钱去将公司做强做大。不过,这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信奉的圭臬。对于真金白银的利润分红,大多数企业股东与投资者都还是乐于将其装进自己的口袋。
“IPO永远是最好的造富工具。”事实上,递表前突击分红,已经是各行各业心照不宣的操作。
39家物企上市前总宣派息超71亿
据乐居财经统计,截至目前A+H股上市的58家物企中,有39家物企在上市前宣派股息,合计派息金额约为71.39亿元。
其中,上市前派息总额在亿元以上的有22家,在千万及以上而不到亿元区间的有15家,余下2家则在百万区间。
上市前派息总额最高的是远洋服务,超过6.71亿元;其次是世茂服务,派息总额约为6.31亿元;卓越商企服务、华润万象生活紧随其后,派息总额在4亿以上,分别约为4.58亿元、4.35亿元。
而绿城服务、恒大物业、金融街物业、雅生活服务、新希望服务、金科服务等6家物企,上市前宣派股息总额在3亿元以上,分别约为3.80亿元、3.66亿元、3.54亿元、 3.48亿元、 3.24亿元、3.11亿元。
理论上,公司派息分红的来源都是基于其税后净利润。就统计数据而言,物企上市前宣派股息的金额,超过宣派当年净利润的并不在少数。39家物企中,有20家物企上市前宣派的股息金额超过了宣派当年的净利润。
其中,中奥到家于2015年11月25日正式挂牌港交所。而在此之前,其先后在2015年的2月和4月分别宣派股息2000万元、6760万元,并均在宣派当月全数拨付。而其2015年的净利润约为1061.3万元,两次派息总额8760万元,是其2015年净利润的8倍多。
去年初登陆港交所的新希望服务,在上市前也突击高额分红。根据招股书,其分别在2018年、2019年与2020年向股东分别宣派及支付股息零、850万元和3.16亿元。其中,2020年派发的股息3.16亿元相当于2020年净利润的三倍。
上市前加大派息份额,让老股东们分得更多的同时,也可以摊低投资成本,不过这也意味着IPO后的新股东能得到的更少。
高派息:提振信心or大股东的“提款机”
事实上,对于物企而言,无重大资本开支,现金流稳定,派息分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最近的2021年财报中,不少物企就宣布实行高额派息,其中至少有13家物企的分红比例超过30%。
建业新生活2021年全年派息总额约为5亿元,派息率提升至80%。业绩发布会上,其管理层表示,未来不会低于50%的派息比例。卓越商企服务2021年全年派息率为70%,也承诺2022-2024,未来三个财年每年全年派息率不低于50%。
绿城服务2021年每股派息0.16港元外加0.04港元特别股息,综合派息率62.9%。金融街物业的派息率也在60%以上,其2021年每股收益EPS为0.37元,拟派末期股息每股0.222元(税前),派息比例约为60.2%。
“部分物管企业加大分红,本质上也是一种修复投资者信心的表现。尤其是去年,整个物管行业在资本市场出现了一定跌幅,这个时候加大分红力度,既有利于修复市场信心,也可以向市场证明公司自身的高盈利能力。”有分析人士表示。
从投资者角度来说,高额的派息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方式之一。不过,在大多数物企的股权架构中,绝大部分股权一般都被实控人及其家族成员牢牢把握,派息分红与其说是面向投资者,不如说是大股东自己在“提款”。
比如胡葆森就持有建业新生活近70%的股权,李华家族在卓越商企服务的持股占比达75%,而这也意味着这两家物企的高派息大部分还是进入了实控人的腰包。
有分析人士指出,高额的派息一定程度上也会侵蚀公司的运营资金。因此,对于上市企业而言,分红还是应该适度,不能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需要留有一定的资金补充公司流动资金,避免掏空“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