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股价下跌40%,新大正也坐不住了
文/乐居财经 徐酒眠
10月26日晚,A股公司回购股份公告刷屏,近30家企业发布了回购股份预案。
物业板块也派出了代表,新大正(002968.SZ)公告称,其当日收到董事长李茂顺向公司发函,提议公司使用自有资金,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
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1500万元(含)、不超过2000 万元(含),回购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下半年开始,物管股集体回落。面对这一情况,多家物企多番回购,表明保卫股价的决心,并传递发展的信心,但细细看来,出现的身影均是港股物企。
尚有稀缺性的A股物企们,鲜少展开相关行动。据乐居财经《物业K线》查询,南都物业、新大正、招商积余、特发服务、中天服务,以及珠江股份6只A股物业股,上市或转为物业赛道至今,均未有过回购。
地产行业持续的冷风吹散资本的热情,物管股动荡不止,多次遭遇大幅杀价。相较而言,A股物企的抗跌性要优于港股物企,不过也没有逃脱下跌的命运。
数据显示,年初至今(10月27日收盘),65家上市物企仅有4家股价上涨,分别是祈福生活服务(4.21%)、新希望服务(4.82%)、京城佳业(7.80%),以及宋都服务(20.00%)。
6家A股物企无一幸免,而新大正是跌得最惨的一个,年初至今的跌幅约为40.07%。中天服务、招商积余、珠江股份、南都物业,以及特发服务分别约为14.11%、11.34%、7.09%、2.41%,以及1.51%
面对愁云惨淡的股价,新大正成为率先坐不住的那个,也在情理之中。
“……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积极性,提高凝聚力,有效地将股东利益、 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于回购股票的用途,李茂顺提议用作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3年内未使用完的部分将予以注销。
8月初披露中期业绩时,新大正曾推出了《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调整此前股权激励业绩考核要求。
此前,新大正已连续两年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然而,2022年度业绩交卷,却未达成原定业绩考核目标。今年3月27日,新大正对2021年、2022年授予限制性股票中,相应到期可解除限售的部分进行了回购注销。
在最新的这份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中,新大正拟向20名董事、高管、中干及核心骨干,合共授予145.5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此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64%。
此番,最高额度的股份奖励,依然划归给了总裁刘文波,他独享40万股股份,占激励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27%,占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0.18%。
其次是首席财务官杨谭、首席运营官高文田,二人分别拟获授14万股、10万股;首席市场官田维正拟获授股份也不算少,为12万股;首席数字官于亭、董事会秘书翁家林分别拟获授8万股。
拟定的授予价格8.75元/股,较激励计划草案公告前1个交易日新大正的股票交易均价17.50元/股,折价50%;较激励计划草案公告前6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16.88元/股,折让约51.84%。
半价股权激励的优惠倾斜的确诱人,但要兑现这个“红包”,20位激励对象需要面临的挑战难度也不小。
具体来看,此项激励计划的解除限售条件是2023-2026年四个会计年度,每期解除限售股份比例分别为20%、20%、30%、30%。
考核标准以2022年度数据为基数,2023-2026年营业收入增长分别不低于20%、50%、90%和130%;净利润分别增长不低于0%、30%、75%和140%,营收与净利润两项指标需同时达成。
据此计算,2023-2026年,新大正的营业收入较前一年的增速分别为20%、25%、27%、21%;对应期内的净利润较前一年的增速分别为0%、30%、35%、37%。而在过往4年里,即2019年-2022年,新大正的营收增幅分别为19%、25%、58%、24%;对应期内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9%、26%、12%。
不过,对比此前的对赌协议,新的股票激励计划调低了业绩考核标准。
而这也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8月10日向其发送了关注函,要求其:
说明本次调整的原因及合理性,前期考核指标设置是否审慎、合理;
调整后的业绩考核指标是否仍然具有充分的激励效果,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持续发展,是否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五十条的相关规定;
说明公司是否存在通过降低业绩考核要求向相关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激励对象变相输送利益的情形,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
深交所要求其8月15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一部并对外披露,同时抄送派出机构。但新大正发了两次延期回复公告,截至目前也尚未给出回答。